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洛阳:二里头牙璋见证夏文化影响力

2024-08-02 来源:爱站旅游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成果显示,大约在距今3800年前,中原地区手工业生产技术发生质变,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域突然集中出现璋、钺、刀等大型玉兵器,以及优质闪石玉制成的柄形饰等礼器。玉璋又称牙璋,被考古学界认为是夏王朝的核心玉礼器,其传播范围则见证了夏文化非同一般的“影响力”。

  目前,二里头遗址共发现4件牙璋。从外观上看,牙璋通常呈扁薄长条形,柄部有孔,前端有形状各异的刃,在璋身与柄部相接处的两侧边缘,有凸起的扉牙。“根据现有的考古实证材料,牙璋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距今4000多年前,在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址、陕北地区的石峁遗址中都有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介绍,早期的牙璋尺寸较小,造型也较为简单,大部分出自山地祭祀或者城墙夹缝中。

  到了二里头文化时期,牙璋的风格及功能出现显著变化:尺寸大型化,长度由之前的约30厘米增加到约50厘米;扉牙形象龙形化,据相关研究,扉牙表现的可能是张着嘴的龙形象;功能礼仪化,二里头遗址发现的4件牙璋,均出自高等级的贵族墓葬,表明牙璋已成为代表等级身份的重要礼器。

  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中国考古博物馆内,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牙璋是备受关注的“网红”文物。中国考古博物馆内展出的红色牙璋,长度接近50厘米,出土墓葬底部有一层厚厚的朱砂,其因沾染朱砂而呈现红色,尤显特别。结合玉璋两侧的龙形装饰,考古专家推测它在二里头先民心中拥有神圣地位。《周礼·春秋·大宗伯》也提到牙璋的作用:“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除了具备特殊的精神内涵,牙璋也因在多处遗址中都有发现而备受考古界重视。考古发现证实,从中原地区向南,在湖北荆州汪家屋场、四川广汉三星堆等许多与二里头相距甚远、看似没有关联的遗址当中,二里头风格的牙璋频频出现,呈现出一种大范围、跨地域的传播姿态。“相关研究表明,一条传播路径是通过湖北、湖南传到了广东、福建、香港地区,另一条传播路径则是顺着长江一直到达三星堆地区,然后继续向南传到越南北部。”赵海涛说,这是二里头文化当时作为先进文化、先进文明强大“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目前,考古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牙璋的礼仪功能和传播路径,蕴藏解开早期“国家之谜”的重要信息。牙璋的礼仪功能在以中原二里头文化为核心的遗址群中大放异彩,而其向周边广阔地区传播的路径也能清晰表明,当时中华文明形成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王朝认同、文化认同和礼制认同。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