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任小蓉:再忆江南

2024-12-27 来源:爱站旅游

【任小蓉专栏】

再忆江南

原创作者|任小蓉

这天,与朋友们来到万州江南新区的南山公园。

我在复建的洄澜宝塔下,倚石栏眺望:太白岩、天子城、都枥山、北山观、白虎岩、小岩、大岩、董家岩一览无余。曾经高高的山,不再高,曾经厚厚的岩不再厚,林立高楼和它媲美,茂盛林木把它掩映。眼前,美景如画。

远远望去,江水缓缓流,客轮驶过,汽笛长鸣。盈盈的江面好像一庞大的明镜,倒映着对岸城市的风光,南北滨江路牵手相携,酷似维多利亚港湾的景观,让人遐想无限。

初春。风轻、叶嫩、桃红、李白、阳光温喣。公园里柳条上缀满鹅黄的嫩芽叶,在春风里荡秋千。柳絮儿纷飞,活泼而飘逸。低矮的缎子花茎,顶着苞儿,吐露一丝丝红晕。吔,这小不点儿也要来争春!指甲大的花苞,惊艳了我的眼球,滋润了我不老的心灵。惊叹苍天的公正,大自然的有情与无情。感慨花草年年岁岁发芽生长开花结子,独自馨香,独自凋零。有人观赏、美言又怎么样?照样是你开过后我登场,花儿谢了叶儿黄。任你争春争俏,占强霸道,吵吵闹闹,熙熙攘攘,也不可能独占鳌头。风光之后,零落成泥,回归自然,大家都是一样。

依着石栏,不觉想起一首《忆江南》的歌曲来。

那是十多年前住在沙河子文化馆时,楼上的玉芝老师向我借了一本达州市作家雁宁的长篇小说《无法悲伤》,其中有一个情节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一群来自江浙、湖北沦陷区乃至重庆、岳池、开江等地的青年学生,聚集在万县城里,求学读书,打工糊口。那时的万县,是大后方四川三大商埠之一,“成、渝、万”,万县排名第三。万县面临长江,交通方便,人口集中,商贸繁华。那时,南京的金陵大学、金陵中学、上海辅成法学院、安徽中学等院校均迁于此;石陵中学、豫章中学等私立学校也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当年十七、八岁的玉芝在万女中(今万三中)读书。当她在小说《无法悲伤》中读到这首不完整的歌词时,倍感亲切。在还我书时,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起当年唱《忆江南》这首歌时的情景。她说这是当年最流行的歌曲,全校师生都会唱,文艺晚会上也唱这首歌。经她回忆,《忆江南》的完整歌词在她心中复话,并跃然地流泻于纸上:

我家在江南,门前的小河绕着青山。在那繁花绿叶的城池,我懂得怎样笑,怎样歌唱。啊,江南!

正二三月,莺飞草长,牧女的春恋,在草场上荡漾。啊,江南!

麦田的微风,吹醒了夏夜梦,迷惑的星星,点缀着蓝天。啊,江南!

秋水哟,共长天一色,晓风残月,轻拂着杨柳岸。啊,江南!

寒鸦点点,带来了鹅毛雪,殷红的渔火,独照江滩。啊,江南!

水样的柔情,云样的迷茫,露样的娇香,梦样的温馨。啊,江南!

千遍万遍唱不尽,我的怀想。啊,江南!别你时,我们都还青春年少;再见时,又将是何等模样?

年近70的玉芝老师,是一名小学语文退休教师。她沉浸在18岁时的青春年少时光,为我一遍一遍地唱这首《忆江南》,我就一字一句地记下了词和谱。当我在电子琴为她弹奏时,她合着琴声唱得那么投入,那么深情,似乎回到了年轻时光;她回味那歌中如水的柔情,虽然脸上爬满了皱纹,仍掩饰不住年轻的心境。一曲唱完,双眼竟也潮湿起来。不是嘛?一晃就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一起唱这首歌的同学、朋友们,你们今在何方?你们好吗?正如歌曲结尾时唱的,“别你时,我们都还青春年少;再见时,又将是何等模样?”

我问玉芝老师,《忆江南》词曲作者是谁?她摇摇头说,记不得了。这首歌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回忆美丽的江南,第一句就是点题:“我家在江南”,没有白居易词中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其次忆吴宫”,而是回忆沦陷了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绕着青山,在绿树环抱的城市里怎样笑、怎样歌唱。中间四小段,描绘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寥寥几笔,一幅幅江南四季图显露得淋漓致尽;诗意的语言,朗朗上口,扣人心弦,让人沉醉。如“莺飞草长,牧女的春恋在草场上荡漾;秋水哟,共长天一色,晓风残月,轻抚着杨柳岸……”唱着这样的歌,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人随景走,心随画移,仿佛看到白雪复盖的苏堤畔,几只寒鸦在颤颤瑟瑟,只有点点殷红的渔火,映照在沙滩上。这是否象征国破山河碎的抗日战争时期,一群群不愿做亡国奴的青年学子背井离乡,来到内地的万县,像那抖抖索索的寒鸦,饥寒交迫,但仍忘不了故乡“我的江南”!唯有那江滩上点点殷红的渔火,给予一点温暖、一点希望!

《忆江南》以对四季景色的咏唱而层层推进,唱出了当年流亡学子们殷切盼望战争早日结束,失地光复,早日回到江南故乡的焦渴心情;又含有远离故土的哀怨。彷徨不安的惜别之情!

有一年,我家先生远在河南洛阳市的表妹陈佩怡回故乡探亲。她也曾是万女中学生,1949年万州解放,她考上唐山军政干校,参加革命队伍离开故土的。回乡探亲时,来我家小住,我们一块唱着《忆江南》,十分快乐;她在部队时曾是一名文工团团员,歌喉圆润、婉转,她把《忆江南》唱得很富感情,十分动听。临别时,我想买点家乡的腊肉、牛肉干送她;她却一把抓住我的手说:“你这张《忆江南》歌单,是送给我的最好礼物!吃的东西,现在哪儿都买得到。只有这首久违了60多年的《忆江南》十分珍贵,倍感亲切,使我好像回到了青春年少的岁月……”

前不久,在移民广场王其昌、范晓雪老师家时,这首《忆江南》的歌曲又勾起了他们对往昔的回忆。王其昌老师是来自大巴山岳池县的人,范晓雪来自石柱县,都是四十年代在万县求学的青年学生,后结为伉俪。王老师已是88岁高龄,范老师也是80多岁的人了。说起这首歌来,都记忆犹新、津津乐道。晓雪老师童心焕发,风趣地说:“我们当年唱这首歌时,互相打闹,戏改歌词,把第一句‘我家在江南’,唱成‘你嫁给江南’或‘我嫁给江南’……接着,范老师唱起《忆江南》“……云样的迷茫,露样的娇香……”,这时,她那慈祥的脸上呈现出梦样的温柔,嘴角上的小酒窝儿也绽开了。我信口说:“晓雪老师年轻时,一定是个美人儿!”王老师接过嘴说:“那是!那是!特别是当年在学校舞台上唱起《忆江南》时,更是光彩照人……”

当这首歌在万州大地流行时,我还没出生哩!但我很喜欢这首歌。我家先生说,他在万一中读书时他和同学们都爱唱这首歌。有位朋友曾对我说,他在收音机里曾听到过香港的一次纪念活动演唱了这首歌……看来,这首《忆江南》当年不仅在我们万州和大后方流行,而且也在港澳台和海外各地传唱。她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是一首抗日战争时期留下的有纪念意义的抒情歌曲!

记忆的空间镌进了年轮。岁月一页一页地翻,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打捞逝去的故事,留给后来者,一如这被人们遗忘的歌曲《忆江南》!

如今,我漫步在江南新区南山公园的小径上,耳畔似乎响起了《忆江南》这首歌曲的旋律;这歌声好像在水面上回旋,在春光里、在蓝天上婉转而嘹亮地飞扬……

作者简介:任小蓉(笔名:肖容),女,75岁,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万州区沙河街道办事处退休干部。1985年以来先后在重庆市内外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200余万字,公开出版散文集、报告文学《走出迷惘的云》、《漫步红尘》、《播撒美的阳光》、《九头大鹏鸟》4部专辑,常有文章在多种报刊刊用或获奖。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