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6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6小时前
精神症是一组严重的精神疾病,虽然现代的科学发展已经为精神症治疗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一旦发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接受治疗,而且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佳,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精神衰退,导致社会功能的损害,因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所以,如何预防精神症的发生,是目前精神卫生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精神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目前对精神症发病的预防工作任务较重,涉及的问题也较多,给预防精神症发病带来很多困难。
精神症是一组具有遗传特质的疾病,研究调查显示,精神症患者的亲属患病的可能性较高,往往与患者血缘关系越近的人,其发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特别是患者的一级亲属,即患者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其患病的机率更大。研究证实,精神症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在6左右,远远高于一般人群(6‰),因而这部分人群被称之为高危人群,近年来精神症发病预防工作的重点主要是针对这类人群。然而,虽然患者的一级亲属是属于高危人群,但并非所有患者的一级亲属都会发病,发病者仍然只是占少数,如何从这类人群中找到将来有可能发病的人,这对预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对将来有较高发病风险的人来说,事先知道自己存在的风险性,积极主动去应对,寻求专家的帮助,这可能会阻止今后疾病的发作。
由于影响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的因素比较复杂,所以对可能发病风险的检测所涉及的内容也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现代科学发现,精神症的发生可能与一些“微效”的基因改变有关,所谓“微效”是指这些基因的变化本身并不能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其在疾病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很小,但多个这些基因的改变就可能会导致其所产生的蛋白质的异常,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大脑的形态和功能会发生异常改变,从而构成了其将来发病的基础。
2、脑影像学方面:精神活动是脑的功能体现,只有完整的脑结构和功能基础才会有正常的精神活动,现代的脑影像技术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的大脑功能。研究发现,精神症患者存在脑的形态学和功能方面的改变,如额叶、颞叶和边缘系统等脑区的异常,并且这种改变在患者发病前即已存在。
3、认知功能方面:认知功能是反应了个体对外界事物和自身的认识能力,对个体的社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证实,精神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如注意、记忆、执行功能、语言能力及社会认知能力等缺陷,其在患者发病前即已存在,这种早期表现出的认知缺陷可能对患者今后的发病、治疗预后和社会功能会产生影响。
4、成长环境方面:个体的成长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不良的成长环境,如童年期所遭受的虐待和心理创伤、家庭成员关系的不和睦和早年缺乏父母的关爱等,均可能会造成个体自幼心理发育出现异常,使得个体成年后在受到刺激时容易激发精神疾病。另外,母孕和生产期中的问题、脑部的外伤和中毒、不良的嗜好,以及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也可能构成个体患精神症的重要因素。
5、心理特质方面:健康的心理特质是个体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如个体对突发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对慢性精神刺激的耐受能力、心理活动内在的规律性、精神活动的专注性、创伤刺激后的康复能力、心理活动的自主性和能力,以及人际交往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均对个体是否可能发生心理和精神疾病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研究表明,精神疾病患者在其发病前往往已表现出这类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这些异常的心理特质可能是构成个体患精神症的基础。
虽然对精神症的发病目前尚不能作出明确的预测性诊断,但对精神症患者一级亲属做上述的全面评估,有利于了解高危者发病的风险水平。而对于高风险者,可以接受心理和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有针对性的咨询和帮助,使得自己能够正确地处理好现实生活中各种压力和困难,从而减少精神病发病的可能。研究证实,对那些精神症患者具有高发风险的一级亲属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有效地减少发病的风险。我国对精神症发病的预警和防治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靖平教授的领导下,全国五十多家医疗单位参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精神症发病风险的预警评估工作,被评估的对象主要是精神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免费接受评估,由精神卫生的专业人员进行,同时提供心理和精神卫生的咨询和帮助。这项工作的开展和推动,将有助于精神症发病的早期预警,有助于高风险人群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有助于减少精神的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