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4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09:28
金银的量达不到流通的需要的量。
以中国为例,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是金银的主产区,因此金银的总量很少。我们现在看一些电视剧,尤其是宋、明、清三朝的电视剧,经常能看到有人拿着一些金银来买东西结账,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而现在,我们的金银总拥有量其实比古代大得多,但是由于金银已经不再具有货币的职能,不再在市场中流通,所以给人一种金银变少了的错觉。
人类社会的经济演化,经历了物物交换、等价物交换和货币交换等几个阶段的。很长一个时期以来,金属货币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欧洲、阿拉伯地区的金银矿储量比较大,因此多使用金币、银币;而中国古代则是铜矿比较多,所以大量使用铜币。而且,由于金属货币的铸造、流通都会存在太过沉重、使用不便的问题,实物的直接交易方式依然保留。古代的很多赋税、赏赐、*俸禄等财富流通,都是通过布帛、粮食等物品来实现的。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金银都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
秦汉时,金银的身份奢侈品和祭祀用品。当时的朝廷曾明令禁止将金银作为货币使用。只不过,史书的记载给我们造成了一定歧义。那个时候的金银被称为“黄金”和“白金”,而经常出现的“多少万金”的记载,其实都是指的黄铜,而并非真正的黄金。比如说汉武帝的姐姐隆虑公主为了给儿子赎罪,就一次*了“金千斤”;《史记.平淮书》中,也曾出现过“马一匹则百金。”;《史记.燕召公世家》中也出现过“子之因遗苏代百金”。这里的“金”,指的都是黄铜。
随着金融经济的发展,对大价值的货币慢慢有了需求。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已经作为称量货币而被普遍使用了。但是此时仅仅是“称量货币”,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货币准备金”,仅仅是衡量价值的,不是用来市场交易的。此时的主要流通货币,依然是铜钱。
到了唐朝,由于丝绸之路已经开通,大量的国外商人,尤其是波斯商人,大量进入中国内地进行贸易。随着他们的到来,大量的国外金银货币也进入了货币市场。比如说剧集《长安十二时辰》中多次提到的萨珊金币,就是波斯人所使用的货币。但是,换算铜钱和金银币的过程十分复杂,后来,一些商人才渐渐开始使用金银交易。但是,这仅限于大宗的外贸交易,国内的主货币还是铜钱。
宋元明清四代,经济已经发展到铜钱难以负载的程度了,迫切需要新的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现出现。于是就有了宋朝、明朝的纸币和金银货币。金银因为价值高,所以也逐渐成为了一些人日常生活的交易货币。但是受限于纯度、质量等指标,金银的使用非常的麻烦。比如说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一个人吃了酒饭,随便拿一锭银子放在桌上当酒钱,然后就抬腿走人。这种情况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一锭银子的价值先不说,就说重量,客人一方如何保证呢?所以一般的商店中,都会备有小的金银秤。客官走之前,麻烦先称称这锭银子够不够付账。
纯度是金属货币,尤其是贵金属货币永远绕不过去的问题。以清朝官银而论,一般一锭官银是50两。但是各个地区收上来的银子,纯度不一,所以使用时就会有些偏差。比如陕西省的官银,50两中会掺入部分黄金,它们的价值显然就比普通的银子要高。
比纯度、重量更重要的,是金银的真假问题。凡是大价值的货币,都会面临这种问题,只不过是严重与否的问题。同样的,每个朝代曾出现过假金假银的问题。为了对付这种假币现象,商家只能擦亮眼睛,总结各种鉴定方法。比如银子,主要是看铸造时形成的气孔颜色,气孔光亮者为真,灰暗者为假。鉴定黄金则是三板斧:掂重量、牙咬、火烧。
可见,要用个金银是真不容易。现在的古装剧,显然是夸张了。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由于外国银元的大量流入,银子的纯度和价值都开始下降,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已经下降到原来的一半左右。此时,白银才算是正经地成了货币。但是时间也就是不到三百年,成熟的纸币就出现了,黄金、白银再次回到了自己金融本位币的位置,渐渐退出了流通市场。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2:21
这位网友所说的问题我有些看法,可能不太全面,还望见谅,你自己也要去多多了解一下哦。为什么不用金银做为货币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1,携带不便这是一个原因。2。金银的本身质地转软,易磨损,可能用了一定的时间后,质量不是以前的一样了,就不能等同价值了,故金银不做为货币来流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5 14:12
因为它不能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