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4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3
唐朝分封过哪些异姓王?唐朝的异姓王(不是皇室宗亲的李姓王也算是异姓王)是比较多的,如果算上外藩的异姓王的话,整个大唐有近百位异姓王。如果不算外藩的异姓王,比较有名的异姓王少说也有三四十位,尤其是唐朝中后期,异姓王成了一种普遍的存在。小编就在这里说一些比较有名的异姓王。隋末唐初之际,天下有很多割据势力,李渊的大唐只是其中之一,但随着李世民等名将的南征北战,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大,也有不少割据势力主动或者被动投靠了大唐,李渊就分封这些军的首领为异姓王,甚至有的直接赐李姓。
据史料记载,当初分封的异姓王有:凉王李轨、吴王杜伏威、燕郡王罗艺、彭城郡王刘季真、北平郡王高开道、定襄郡王胡大恩、义安王李孝常等,杜罗刘高胡五人都被赐姓李,其中,胡大恩原本是窦建德部中的要员,后来献地投降了大唐,李孝常原本是华阴县令,在李渊起兵后献出永丰仓投靠了李渊。其余的都是军的领袖,这些人的结局都不怎么好,其中的大部分都在后来反唐被处死。太宗时期封过一些外藩异姓王,这里就不介绍了。高宗时期没有封异姓王的情况。武则天武周时期的封王情况则比较复杂,这个时期武姓王和李姓王都算不上异姓王,后来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倒是向武则天提议封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为王,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同意,而是将其封为邺国公。
705年,张柬之等人联合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发动神龙政变,诛杀张昌宗和张易之,然后*武则天下台,武周政权结束。李显复位后,张柬之等人封王:汉阳王张柬之、博陵王崔玄暐、扶阳王桓彦范、南阳王袁恕己、平阳王敬晖以及辽阳郡王李多祚。五王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在中宗一朝遭到了李显的忌惮,都被武三思给折腾死了。李多祚则是在707年参与到了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景龙政变中,他们杀死武三思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之后他们被阻挡在玄武门,政变失败,李多祚也被杀死。李显去世后,韦后摄政,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唐隆政变,扶立李旦复位,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薛崇简、武崇敏、武崇行)都封王,其中薛崇简是立节郡王,其余两人在713年太平公主被赐死后也被处死,封号失传。
李隆基继位后,716年,颉利发石阿失毕降唐,被封为燕山郡王。石阿失毕去世后,其子火拔归仁袭燕山郡王。安史之乱之前,身兼平卢、河东、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被封为东平郡王,身兼河西、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被封为西平郡王。几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已然重病在身的哥舒翰奉命镇守潼关,结果因为唐玄宗不肯等,哥舒翰被*着出兵御敌,20万大军只剩下8000人,其部下火拔归仁绑着哥舒翰投降了安禄山。当然两人的下场都不好,火拔归仁被安禄山杀死,哥舒翰被安庆绪杀死。安庆绪杀死安禄山之后成为叛军首领,史思明并不服气安庆绪,两人的矛盾逐渐升级,后来史思明降唐,被唐肃宗封为归义王,只是史思明很快又叛唐,并很快就成了叛军首领。
唐廷用七年多的时间才压下了这场叛乱。当时平叛的大功臣李光弼、郭子仪和仆固怀恩都封王,其中郭子仪为汾阳郡王,李光弼为临淮王,仆固怀恩为大宁王,等等。唐德宗时期异姓王空前多了起来,有二十余人封王,其中包括武安王李怀仙、高平王薛嵩(薛仁贵的孙子)、南平王李希烈、雁门郡王田承嗣等。到了晚唐时期,异姓王更是泛滥。比较有名的有:颍川郡王陈敬瑄、琅邪郡王王重荣、晋王李克用、梁王朱全忠(朱温)、岐王李茂贞、蜀王王建、琅琊郡王王审知、吴王钱镠、吴王杨行密等。其中朱温灭掉大唐,五代十国时期来临,这些异姓王中的大部分纷纷建国称王称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3
唐朝分封过哪些异姓王?唐朝的异姓王(不是皇室宗亲的李姓王也算是异姓王)是比较多的,如果算上外藩的异姓王的话,整个大唐有近百位异姓王。如果不算外藩的异姓王,比较有名的异姓王少说也有三四十位,尤其是唐朝中后期,异姓王成了一种普遍的存在。小编就在这里说一些比较有名的异姓王。隋末唐初之际,天下有很多割据势力,李渊的大唐只是其中之一,但随着李世民等名将的南征北战,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大,也有不少割据势力主动或者被动投靠了大唐,李渊就分封这些军的首领为异姓王,甚至有的直接赐李姓。
据史料记载,当初分封的异姓王有:凉王李轨、吴王杜伏威、燕郡王罗艺、彭城郡王刘季真、北平郡王高开道、定襄郡王胡大恩、义安王李孝常等,杜罗刘高胡五人都被赐姓李,其中,胡大恩原本是窦建德部中的要员,后来献地投降了大唐,李孝常原本是华阴县令,在李渊起兵后献出永丰仓投靠了李渊。其余的都是军的领袖,这些人的结局都不怎么好,其中的大部分都在后来反唐被处死。太宗时期封过一些外藩异姓王,这里就不介绍了。高宗时期没有封异姓王的情况。武则天武周时期的封王情况则比较复杂,这个时期武姓王和李姓王都算不上异姓王,后来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倒是向武则天提议封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为王,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同意,而是将其封为邺国公。
705年,张柬之等人联合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发动神龙政变,诛杀张昌宗和张易之,然后*武则天下台,武周政权结束。李显复位后,张柬之等人封王:汉阳王张柬之、博陵王崔玄暐、扶阳王桓彦范、南阳王袁恕己、平阳王敬晖以及辽阳郡王李多祚。五王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在中宗一朝遭到了李显的忌惮,都被武三思给折腾死了。李多祚则是在707年参与到了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景龙政变中,他们杀死武三思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之后他们被阻挡在玄武门,政变失败,李多祚也被杀死。李显去世后,韦后摄政,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唐隆政变,扶立李旦复位,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薛崇简、武崇敏、武崇行)都封王,其中薛崇简是立节郡王,其余两人在713年太平公主被赐死后也被处死,封号失传。
李隆基继位后,716年,颉利发石阿失毕降唐,被封为燕山郡王。石阿失毕去世后,其子火拔归仁袭燕山郡王。安史之乱之前,身兼平卢、河东、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被封为东平郡王,身兼河西、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被封为西平郡王。几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已然重病在身的哥舒翰奉命镇守潼关,结果因为唐玄宗不肯等,哥舒翰被*着出兵御敌,20万大军只剩下8000人,其部下火拔归仁绑着哥舒翰投降了安禄山。当然两人的下场都不好,火拔归仁被安禄山杀死,哥舒翰被安庆绪杀死。安庆绪杀死安禄山之后成为叛军首领,史思明并不服气安庆绪,两人的矛盾逐渐升级,后来史思明降唐,被唐肃宗封为归义王,只是史思明很快又叛唐,并很快就成了叛军首领。
唐廷用七年多的时间才压下了这场叛乱。当时平叛的大功臣李光弼、郭子仪和仆固怀恩都封王,其中郭子仪为汾阳郡王,李光弼为临淮王,仆固怀恩为大宁王,等等。唐德宗时期异姓王空前多了起来,有二十余人封王,其中包括武安王李怀仙、高平王薛嵩(薛仁贵的孙子)、南平王李希烈、雁门郡王田承嗣等。到了晚唐时期,异姓王更是泛滥。比较有名的有:颍川郡王陈敬瑄、琅邪郡王王重荣、晋王李克用、梁王朱全忠(朱温)、岐王李茂贞、蜀王王建、琅琊郡王王审知、吴王钱镠、吴王杨行密等。其中朱温灭掉大唐,五代十国时期来临,这些异姓王中的大部分纷纷建国称王称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3
唐代封异姓王相对其它时代,算是非常多的。
尤其安史之乱开始,更是封了无数异姓王。
只介绍下安史之乱前的异姓王。
唐高祖李渊建国时期,封过六位异姓王:李轨、杜伏威、罗艺、高开道、刘季真、胡大恩。
李轨,隋末乱世军阀之一,曾经占据河西走廊一带。李渊为了笼络李轨,封李轨为梁王。后李轨为部下安修仁安庆贵兄弟所杀,降与唐。
(李轨)
杜伏威,隋末最大几股势力之一,占据江淮一带,却无心争霸天下,早早归降,被封为吴王,名义上地位仅次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在齐王李元吉之上。杜伏威年纪和李世民差不多,独自开创一方势力,是历史上少有的少年英雄。武德七年,年纪轻轻的杜伏威突然暴卒,大概率实际是被唐廷所杀。
罗艺,原隋朝将领,隋末幽州军阀。罗艺虽是势力,但早早投靠李唐,被封燕王,赐姓李氏。罗艺长期与窦建德征战,极大延缓了窦建德势力的发展速度,对唐朝廷贡献很大。武德末年太子秦王相争,罗艺站在太子一边。玄武门之后,站错队的罗艺起兵叛乱,很快败死。
高开道,隋末军阀之一,主要势力在渔阳郡北平郡一带,罗艺的邻居,降与唐朝时被封为北平郡王。高开道与突厥勾连,对唐叛复无常,最后被部下所杀。高开道此人有一个很强大的事迹,比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刮骨疗毒更厉害。
高开道作乱幽州,矢陷其颊,召医使出之,对以镞深不可出,则俾斩之。又召一人,如前对,则又斩之。又召一人如前,曰:"可出,然王须忍痛。"因铍面凿骨,置楔于其间,骨裂开寸余,抽出箭镞。开道奏伎进膳不辍。
刘季真,离石胡人出身,隋末山西地区的一个小军阀。降与唐朝后,被赐姓李氏,封彭城郡王。刘武周与唐军在山西大战,刘季真看到唐军一度形势不好,站到刘武周一边,刘武周完蛋后很快败亡。
胡大恩,原窦建德部将,在窦建德集团内为行台,地位很高,后投降唐朝,被封定襄郡王,赐姓李氏。胡大恩后来作为唐军将领,在与突厥作战中战死。
武则天尚未改唐为周时,追封了自己几代先祖为王,就不详细列名单了。武家人在唐时期被封王爵或承认王爵的还有的德静郡王武三思、乐寿郡王武攸暨、鲁王武崇训。
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合称五王。还有参与政变的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被封为辽阳郡王。
中宗皇后韦氏专权时,追封了一批韦氏亲族为王。
太平公主势大时,三个儿子均封王。薛崇简被封为立节郡王。薛崇敏、薛崇行也被封王,可能不久后就被杀,这两人的王号失传。
安史之乱前,哥舒翰和安禄山分别为封王。安禄山封东平郡王,哥舒翰封西平郡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4
唐朝的异姓王(不是皇室宗亲的李姓王也算是异姓王)是比较多的,如果算上外藩的异姓王的话,整个大唐有近百位异姓王。如果不算外藩的异姓王,比较有名的异姓王少说也有三四十位,尤其是唐朝中后期,异姓王成了一种普遍的存在。
四姑娘就在这里说一些比较有名的异姓王。
隋末唐初之际,天下有很多割据势力,李渊的大唐只是其中之一,但随着李世民等名将的南征北战,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大,也有不少割据势力主动或者被动投靠了大唐,李渊就分封这些军的首领为异姓王,甚至有的直接赐李姓,当初分封的异姓王有:凉王李轨、吴王杜伏威、燕郡王罗艺、彭城郡王刘季真、北平郡王高开道、定襄郡王胡大恩、义安王李孝常等,杜罗刘高胡五人都被赐姓李,其中,胡大恩原本是窦建德部中的要员,后来献地投降了大唐,李孝常原本是华阴县令,在李渊起兵后献出永丰仓投靠了李渊。其余的都是军的领袖,这些人的结局都不怎么好,其中的大部分都在后来反唐被处死。
太宗时期封过一些外藩异姓王,这里就不介绍了。高宗时期没有封异姓王的情况。武则天武周时期的封王情况则比较复杂,这个时期武姓王和李姓王都算不上异姓王,后来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倒是向武则天提议封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为王,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同意,而是将其封为邺国公。
705年,张柬之等人联合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发动神龙政变,诛杀张昌宗和张易之,然后*武则天下台,武周政权结束。李显复位后,张柬之等人封王:汉阳王张柬之、博陵王崔玄暐、扶阳王桓彦范、南阳王袁恕己、平阳王敬晖以及辽阳郡王李多祚。
五王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在中宗一朝遭到了李显的忌惮,都被武三思给折腾死了。李多祚则是在707年参与到了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景龙政变中,他们杀死武三思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之后他们被阻挡在玄武门,政变失败,李多祚也被杀死。
李显去世后,韦后摄政,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唐隆政变,扶立李旦复位,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薛崇简、武崇敏、武崇行)都封王,其中薛崇简是立节郡王,其余两人在713年太平公主被赐死后也被处死,封号失传。
李隆基继位后,716年,颉利发石阿失毕降唐,被封为燕山郡王。石阿失毕去世后,其子火拔归仁袭燕山郡王。安史之乱之前,身兼平卢、河东、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被封为东平郡王,身兼河西、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被封为西平郡王。几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已然重病在身的哥舒翰奉命镇守潼关,结果因为唐玄宗不肯等,哥舒翰被*着出兵御敌,20万大军只剩下8000人,其部下火拔归仁绑着哥舒翰投降了安禄山。当然两人的下场都不好,火拔归仁被安禄山杀死,哥舒翰被安庆绪杀死。
安庆绪杀死安禄山之后成为叛军首领,史思明并不服气安庆绪,两人的矛盾逐渐升级,后来史思明降唐,被唐肃宗封为归义王,只是史思明很快又叛唐,并很快就成了叛军首领。
唐廷用七年多的时间才压下了这场叛乱。当时平叛的大功臣李光弼、郭子仪和仆固怀恩都封王,其中郭子仪为汾阳郡王,李光弼为临淮王,仆固怀恩为大宁王,等等。
唐德宗时期异姓王空前多了起来,有二十余人封王,其中包括武安王李怀仙、高平王薛嵩(薛仁贵的孙子)、南平王李希烈、雁门郡王田承嗣等。到了晚唐时期,异姓王更是泛滥。比较有名的有:颍川郡王陈敬瑄、琅邪郡王王重荣、晋王李克用、梁王朱全忠(朱温)、岐王李茂贞、蜀王王建、琅琊郡王王审知、吴王钱镠、吴王杨行密等。其中朱温灭掉大唐,五代十国时期来临,这些异姓王中的大部分纷纷建国称王称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3
唐代封异姓王相对其它时代,算是非常多的。
尤其安史之乱开始,更是封了无数异姓王。
只介绍下安史之乱前的异姓王。
唐高祖李渊建国时期,封过六位异姓王:李轨、杜伏威、罗艺、高开道、刘季真、胡大恩。
李轨,隋末乱世军阀之一,曾经占据河西走廊一带。李渊为了笼络李轨,封李轨为梁王。后李轨为部下安修仁安庆贵兄弟所杀,降与唐。
(李轨)
杜伏威,隋末最大几股势力之一,占据江淮一带,却无心争霸天下,早早归降,被封为吴王,名义上地位仅次于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在齐王李元吉之上。杜伏威年纪和李世民差不多,独自开创一方势力,是历史上少有的少年英雄。武德七年,年纪轻轻的杜伏威突然暴卒,大概率实际是被唐廷所杀。
罗艺,原隋朝将领,隋末幽州军阀。罗艺虽是势力,但早早投靠李唐,被封燕王,赐姓李氏。罗艺长期与窦建德征战,极大延缓了窦建德势力的发展速度,对唐朝廷贡献很大。武德末年太子秦王相争,罗艺站在太子一边。玄武门之后,站错队的罗艺起兵叛乱,很快败死。
高开道,隋末军阀之一,主要势力在渔阳郡北平郡一带,罗艺的邻居,降与唐朝时被封为北平郡王。高开道与突厥勾连,对唐叛复无常,最后被部下所杀。高开道此人有一个很强大的事迹,比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刮骨疗毒更厉害。
高开道作乱幽州,矢陷其颊,召医使出之,对以镞深不可出,则俾斩之。又召一人,如前对,则又斩之。又召一人如前,曰:"可出,然王须忍痛。"因铍面凿骨,置楔于其间,骨裂开寸余,抽出箭镞。开道奏伎进膳不辍。
刘季真,离石胡人出身,隋末山西地区的一个小军阀。降与唐朝后,被赐姓李氏,封彭城郡王。刘武周与唐军在山西大战,刘季真看到唐军一度形势不好,站到刘武周一边,刘武周完蛋后很快败亡。
胡大恩,原窦建德部将,在窦建德集团内为行台,地位很高,后投降唐朝,被封定襄郡王,赐姓李氏。胡大恩后来作为唐军将领,在与突厥作战中战死。
武则天尚未改唐为周时,追封了自己几代先祖为王,就不详细列名单了。武家人在唐时期被封王爵或承认王爵的还有的德静郡王武三思、乐寿郡王武攸暨、鲁王武崇训。
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张柬之被封为汉阳王、敬晖被封为平阳王、桓彦范被封为扶阳王、袁恕己被封为南阳王、崔玄暐被封为博陵王,合称五王。还有参与政变的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被封为辽阳郡王。
中宗皇后韦氏专权时,追封了一批韦氏亲族为王。
太平公主势大时,三个儿子均封王。薛崇简被封为立节郡王。薛崇敏、薛崇行也被封王,可能不久后就被杀,这两人的王号失传。
安史之乱前,哥舒翰和安禄山分别为封王。安禄山封东平郡王,哥舒翰封西平郡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4
唐朝时期分封的异姓王在所有朝代里面应该是最多的,接近一百个。其中比较有名的李隆基在位时分封的安禄山,唐德宗在位时的薛嵩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4
唐朝的异姓王(不是皇室宗亲的李姓王也算是异姓王)是比较多的,如果算上外藩的异姓王的话,整个大唐有近百位异姓王。如果不算外藩的异姓王,比较有名的异姓王少说也有三四十位,尤其是唐朝中后期,异姓王成了一种普遍的存在。
四姑娘就在这里说一些比较有名的异姓王。
隋末唐初之际,天下有很多割据势力,李渊的大唐只是其中之一,但随着李世民等名将的南征北战,大唐的疆域越来越大,也有不少割据势力主动或者被动投靠了大唐,李渊就分封这些军的首领为异姓王,甚至有的直接赐李姓,当初分封的异姓王有:凉王李轨、吴王杜伏威、燕郡王罗艺、彭城郡王刘季真、北平郡王高开道、定襄郡王胡大恩、义安王李孝常等,杜罗刘高胡五人都被赐姓李,其中,胡大恩原本是窦建德部中的要员,后来献地投降了大唐,李孝常原本是华阴县令,在李渊起兵后献出永丰仓投靠了李渊。其余的都是军的领袖,这些人的结局都不怎么好,其中的大部分都在后来反唐被处死。
太宗时期封过一些外藩异姓王,这里就不介绍了。高宗时期没有封异姓王的情况。武则天武周时期的封王情况则比较复杂,这个时期武姓王和李姓王都算不上异姓王,后来太子李显和相王李旦倒是向武则天提议封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为王,但是武则天并没有同意,而是将其封为邺国公。
705年,张柬之等人联合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发动神龙政变,诛杀张昌宗和张易之,然后*武则天下台,武周政权结束。李显复位后,张柬之等人封王:汉阳王张柬之、博陵王崔玄暐、扶阳王桓彦范、南阳王袁恕己、平阳王敬晖以及辽阳郡王李多祚。
五王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在中宗一朝遭到了李显的忌惮,都被武三思给折腾死了。李多祚则是在707年参与到了太子李重俊发动的景龙政变中,他们杀死武三思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之后他们被阻挡在玄武门,政变失败,李多祚也被杀死。
李显去世后,韦后摄政,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合发动唐隆政变,扶立李旦复位,太平公主的三个儿子(薛崇简、武崇敏、武崇行)都封王,其中薛崇简是立节郡王,其余两人在713年太平公主被赐死后也被处死,封号失传。
李隆基继位后,716年,颉利发石阿失毕降唐,被封为燕山郡王。石阿失毕去世后,其子火拔归仁袭燕山郡王。安史之乱之前,身兼平卢、河东、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被封为东平郡王,身兼河西、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被封为西平郡王。几年之后,安史之乱爆发,已然重病在身的哥舒翰奉命镇守潼关,结果因为唐玄宗不肯等,哥舒翰被*着出兵御敌,20万大军只剩下8000人,其部下火拔归仁绑着哥舒翰投降了安禄山。当然两人的下场都不好,火拔归仁被安禄山杀死,哥舒翰被安庆绪杀死。
安庆绪杀死安禄山之后成为叛军首领,史思明并不服气安庆绪,两人的矛盾逐渐升级,后来史思明降唐,被唐肃宗封为归义王,只是史思明很快又叛唐,并很快就成了叛军首领。
唐廷用七年多的时间才压下了这场叛乱。当时平叛的大功臣李光弼、郭子仪和仆固怀恩都封王,其中郭子仪为汾阳郡王,李光弼为临淮王,仆固怀恩为大宁王,等等。
唐德宗时期异姓王空前多了起来,有二十余人封王,其中包括武安王李怀仙、高平王薛嵩(薛仁贵的孙子)、南平王李希烈、雁门郡王田承嗣等。到了晚唐时期,异姓王更是泛滥。比较有名的有:颍川郡王陈敬瑄、琅邪郡王王重荣、晋王李克用、梁王朱全忠(朱温)、岐王李茂贞、蜀王王建、琅琊郡王王审知、吴王钱镠、吴王杨行密等。其中朱温灭掉大唐,五代十国时期来临,这些异姓王中的大部分纷纷建国称王称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4
唐朝时期分封的异姓王在所有朝代里面应该是最多的,接近一百个。其中比较有名的李隆基在位时分封的安禄山,唐德宗在位时的薛嵩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5
北平王高开道 燕郡王罗艺 吴王杜伏威 汾阳王郭子仪 张掖郡王段秀实 梁王朱温 晋阳王李克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21:45
北平王高开道 燕郡王罗艺 吴王杜伏威 汾阳王郭子仪 张掖郡王段秀实 梁王朱温 晋阳王李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