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4:1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6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影响我国的副高是西太平洋副高,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相对应。来自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流温度低且干燥,以“干、冷”为其特点。而副高来自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携带大量水汽,以“湿、热”为其特点。两股气流相互作用,在高压脊线以北形成降水,是我国东中部地区天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平均而言,5月份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0°,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脊线向北越过北纬25°,主要雨带就移到黄河流域,使华北进入雨季,最强时可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东北地区南部。这时,江淮流域正处在高压脊线控制之下,梅雨期结束而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脊线南侧为东风带,常常有东风波和台风活动,产生大量的降水。因此,在7月中旬以后,华南又出现一条雨带。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相互配置,决定着台风的移动路径。高压强大且脊线呈东西向时,台风稳定西行;高压脊线呈西北—东南向时,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并在中国登陆;若高压减弱和断裂,则台风往往北上登陆或转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7
副高,全称副热带高气压带。处于其控制范围下(高压)天气晴朗。在夏季副高北移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多晴朗天气且处于夏季,因此形成伏旱(三伏天)。追答如有不懂请追问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7
季风气候和副热带高压的成因基本上都是因为海陆分布不同,热力性质差异不同。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之一是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副热带高压带是指位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被分割而形成几个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高压。所以,季风气候总体是对的,副热带高压尤其是西太平洋高压也影响局部(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但关系不只是这点,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还是是形成季风气候的一个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6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影响我国的副高是西太平洋副高,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相对应。来自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流温度低且干燥,以“干、冷”为其特点。而副高来自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携带大量水汽,以“湿、热”为其特点。两股气流相互作用,在高压脊线以北形成降水,是我国东中部地区天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平均而言,5月份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0°,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脊线向北越过北纬25°,主要雨带就移到黄河流域,使华北进入雨季,最强时可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东北地区南部。这时,江淮流域正处在高压脊线控制之下,梅雨期结束而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脊线南侧为东风带,常常有东风波和台风活动,产生大量的降水。因此,在7月中旬以后,华南又出现一条雨带。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相互配置,决定着台风的移动路径。高压强大且脊线呈东西向时,台风稳定西行;高压脊线呈西北—东南向时,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并在中国登陆;若高压减弱和断裂,则台风往往北上登陆或转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1:0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影响我国的副高是西太平洋副高,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相对应。来自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流温度低且干燥,以“干、冷”为其特点。而副高来自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携带大量水汽,以“湿、热”为其特点。两股气流相互作用,在高压脊线以北形成降水,是我国东中部地区天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平均而言,5月份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0°,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脊线向北越过北纬25°,主要雨带就移到黄河流域,使华北进入雨季,最强时可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东北地区南部。这时,江淮流域正处在高压脊线控制之下,梅雨期结束而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脊线南侧为东风带,常常有东风波和台风活动,产生大量的降水。因此,在7月中旬以后,华南又出现一条雨带。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相互配置,决定着台风的移动路径。高压强大且脊线呈东西向时,台风稳定西行;高压脊线呈西北—东南向时,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并在中国登陆;若高压减弱和断裂,则台风往往北上登陆或转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7
副高,全称副热带高气压带。处于其控制范围下(高压)天气晴朗。在夏季副高北移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多晴朗天气且处于夏季,因此形成伏旱(三伏天)。追答如有不懂请追问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6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影响我国的副高是西太平洋副高,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相对应。来自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流温度低且干燥,以“干、冷”为其特点。而副高来自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携带大量水汽,以“湿、热”为其特点。两股气流相互作用,在高压脊线以北形成降水,是我国东中部地区天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平均而言,5月份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0°,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脊线向北越过北纬25°,主要雨带就移到黄河流域,使华北进入雨季,最强时可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东北地区南部。这时,江淮流域正处在高压脊线控制之下,梅雨期结束而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脊线南侧为东风带,常常有东风波和台风活动,产生大量的降水。因此,在7月中旬以后,华南又出现一条雨带。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相互配置,决定着台风的移动路径。高压强大且脊线呈东西向时,台风稳定西行;高压脊线呈西北—东南向时,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并在中国登陆;若高压减弱和断裂,则台风往往北上登陆或转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7
季风气候和副热带高压的成因基本上都是因为海陆分布不同,热力性质差异不同。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之一是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副热带高压带是指位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被分割而形成几个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高压。所以,季风气候总体是对的,副热带高压尤其是西太平洋高压也影响局部(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但关系不只是这点,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还是是形成季风气候的一个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7
副高,全称副热带高气压带。处于其控制范围下(高压)天气晴朗。在夏季副高北移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多晴朗天气且处于夏季,因此形成伏旱(三伏天)。追答如有不懂请追问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7
季风气候和副热带高压的成因基本上都是因为海陆分布不同,热力性质差异不同。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之一是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副热带高压带是指位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被分割而形成几个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高压。所以,季风气候总体是对的,副热带高压尤其是西太平洋高压也影响局部(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但关系不只是这点,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还是是形成季风气候的一个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1:04
副高,全称副热带高气压带。处于其控制范围下(高压)天气晴朗。在夏季副高北移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多晴朗天气且处于夏季,因此形成伏旱(三伏天)。追答如有不懂请追问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8 01:05
季风气候和副热带高压的成因基本上都是因为海陆分布不同,热力性质差异不同。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之一是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副热带高压带是指位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被分割而形成几个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高压。所以,季风气候总体是对的,副热带高压尤其是西太平洋高压也影响局部(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但关系不只是这点,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还是是形成季风气候的一个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6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也是影响我国*的重要天气系统,它对中、高纬度地区和低纬度地区之间的水汽、热量、能量的输送和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影响我国的副高是西太平洋副高,高压脊线的季节性变化,和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的季节性位移相对应。来自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气流温度低且干燥,以“干、冷”为其特点。而副高来自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携带大量水汽,以“湿、热”为其特点。两股气流相互作用,在高压脊线以北形成降水,是我国东中部地区天气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平均而言,5月份高压脊线位于北纬15°附近,主要雨带位于华南,6月份脊线越过北纬20°,主要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脊线向北越过北纬25°,主要雨带就移到黄河流域,使华北进入雨季,最强时可影响到西北地区东部和东北地区南部。这时,江淮流域正处在高压脊线控制之下,梅雨期结束而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脊线南侧为东风带,常常有东风波和台风活动,产生大量的降水。因此,在7月中旬以后,华南又出现一条雨带。西太平洋高压和台风的相互配置,决定着台风的移动路径。高压强大且脊线呈东西向时,台风稳定西行;高压脊线呈西北—东南向时,台风容易向西北移动,并在中国登陆;若高压减弱和断裂,则台风往往北上登陆或转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7
副高,全称副热带高气压带。处于其控制范围下(高压)天气晴朗。在夏季副高北移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多晴朗天气且处于夏季,因此形成伏旱(三伏天)。追答如有不懂请追问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0:07
季风气候和副热带高压的成因基本上都是因为海陆分布不同,热力性质差异不同。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之一是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副热带高压带是指位于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被分割而形成几个高压单体,称为副热带高压。所以,季风气候总体是对的,副热带高压尤其是西太平洋高压也影响局部(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但关系不只是这点,副热带高压的移动还是是形成季风气候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