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失明患者视力如何表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40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46

失明(shīmíng),又称为盲(blind),指视力残疾中程度较重的一类。狭义指视力丧失到全无光感;广义指双眼失去辨解周围环境的能力。
基本信息
失明 shīmíng
丧失视力;眼睛瞎了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为了忘却的记念》

详细解释
失明,证名。见《千金翼方》卷十一。指视力丧失,盲无所见之证。详目盲条。
目盲:证名。见《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失明。俗称瞎眼。指目茫茫无所见。《难经·二十难》:“脱阴者,目盲。”病因较多,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凡严重的内、外障眼病及外伤等,均可致盲。凡有致盲倾向的病证,应积极治疗。

失明标准
世界各国界定标准标准略有差异。
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双眼中优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º者列为盲,并分为一级盲和二级盲。详见“视力残疾分级”。
美国:将优眼最佳矫正视力在20/200以下或中心视力直径在20º以下者定为盲。
日本分为全盲和半盲:视力完全丧失无光感或国际通用视力表检测,视力值在0.02以下为全盲;有光感,视力值在0.02―0.04之间,全色盲视力值在0.05以下,视野半径小于5& #186;者为半盲。
先天盲: 先天盲(congenital blind)指出生时或出生后短时间内即失去视力。
由遗传因素或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所致。患儿没有视觉经验,几乎没有视觉想象力。据1987 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0―14岁视力残疾儿童中,属先天性的占总数的56.3%。防止遗传因素,避免近亲婚配,在妊娠头3个月,胎儿视觉器官发育过程中孕妇需注意保健,以防先天盲儿童的产生。

失明分类

夜盲
夜盲(night blindness):亦称“昼视”、“雀目”、“月光盲”。
夜间视力失常的症状。为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暗适应障碍。表现为白天视力较好,入夜或于暗处则视力大减,乃至不辨咫尺,见于维生素A缺乏和某些眼底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遗传性夜盲和后天性夜盲。遗传性夜盲是通过双亲生殖细胞而获得的夜盲症状,治疗往往难以奏效;后天性夜盲是由于后天性全身疾病或眼病所致的夜盲,可针对病因给予不同治疗。

色盲
色盲(colour blindness):一种视觉缺陷。
由于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内感光色素异常或不全,以致缺乏辨别某种或某几种颜色的能力。按临床表现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完全不能辨别颜色,视物只有黑白、灰白的感觉称为全色盲或单色视。常伴有高度畏光、瞬目频繁、视力显著减退、中心暗点、昼盲等。失去对某种颜色的辨别能力称为部分色盲。其中,不能辨别红色者称红色盲或第一色盲,在光谱上红色部缩短,绿色看成*,紫色看成蓝色;不能辨别绿色者称为绿色盲或第二色盲,在光谱上绿色被看成灰色或暗黑色;不能辨别蓝色者称蓝色盲或第三色盲,整个光谱中只能辨别红绿两色。有时红绿色盲患者可表现出惊人的辨色能力,这是他们从生活经验中得来的,根据红绿的不同饱和度与亮度加以区别,但在颜色混合测定检查时,即显露出色盲的本质。多属先天性,依发生频率排列依次为绿色盲、红色盲、蓝色盲、全色盲。20世纪Wilson提出色盲是通过X一性连锁遗传方式传递,既由女性遗传,其生男孩显性,生女孩则多不表现症状。只有女性为隐性色盲与色盲的男性结合,所生之女才表现色盲。故男性发病率为5%左右,女性约为0.8%。对先天性色盲尚无特殊疗法。后天性色盲多由于视神经疾病和视网膜与脉络膜疾病所致,前者以红绿色盲为主,后者以蓝色盲常见,可针对病因给予不同治疗。

目盲
目盲: 证名。见《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失明。俗称瞎眼。指目茫茫无所见。《难经·二十难》:“脱阴者,目盲。”病因较多,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凡严重的内、外障眼病及外伤等,均可致盲。凡有致盲倾向的病证,应积极治疗。

治疗
失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
①倘若有动脉硬化或心脏早点病应加强处方治疗;  
②有些人在患病前已有先兆出现阵发性失明几秒或几分钟内看大量不清之后又自然复发恢复知觉正常发现此现象应及时就医。眼底和玻璃体出血时会突然感到眼前发黑呈烟雾状有时能看到黑色或红色物体在眼前飘动发病的原因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眼底出血可发生在眼底的任何部位如发生在中心转移部位则导致失明。
急性视神经炎人体内的一些病灶如副鼻窦炎、扁桃腺炎、牙龈炎、中耳炎都能引起流行*冒、肺炎、糖尿病、脚气病等可造成急性视神经炎的发生一旦发生神经炎造成了失明如果能及时到医院治疗急性视神经炎视力能得到恢复。
还有眼外伤也会造成失明,劣制的*眼镜也会造成失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47

对视视力表记录为“0”,小数记录法为“无光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46

失明(shīmíng),又称为盲(blind),指视力残疾中程度较重的一类。狭义指视力丧失到全无光感;广义指双眼失去辨解周围环境的能力。
基本信息
失明 shīmíng
丧失视力;眼睛瞎了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我知道这失明的母亲的眷眷的心,柔石的拳拳的心。——《为了忘却的记念》

详细解释
失明,证名。见《千金翼方》卷十一。指视力丧失,盲无所见之证。详目盲条。
目盲:证名。见《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失明。俗称瞎眼。指目茫茫无所见。《难经·二十难》:“脱阴者,目盲。”病因较多,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凡严重的内、外障眼病及外伤等,均可致盲。凡有致盲倾向的病证,应积极治疗。

失明标准
世界各国界定标准标准略有差异。
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双眼中优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小于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º者列为盲,并分为一级盲和二级盲。详见“视力残疾分级”。
美国:将优眼最佳矫正视力在20/200以下或中心视力直径在20º以下者定为盲。
日本分为全盲和半盲:视力完全丧失无光感或国际通用视力表检测,视力值在0.02以下为全盲;有光感,视力值在0.02―0.04之间,全色盲视力值在0.05以下,视野半径小于5& #186;者为半盲。
先天盲: 先天盲(congenital blind)指出生时或出生后短时间内即失去视力。
由遗传因素或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受环境因素影响所致。患儿没有视觉经验,几乎没有视觉想象力。据1987 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0―14岁视力残疾儿童中,属先天性的占总数的56.3%。防止遗传因素,避免近亲婚配,在妊娠头3个月,胎儿视觉器官发育过程中孕妇需注意保健,以防先天盲儿童的产生。

失明分类

夜盲
夜盲(night blindness):亦称“昼视”、“雀目”、“月光盲”。
夜间视力失常的症状。为视网膜的视杆细胞功能紊乱而引起的暗适应障碍。表现为白天视力较好,入夜或于暗处则视力大减,乃至不辨咫尺,见于维生素A缺乏和某些眼底疾病。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遗传性夜盲和后天性夜盲。遗传性夜盲是通过双亲生殖细胞而获得的夜盲症状,治疗往往难以奏效;后天性夜盲是由于后天性全身疾病或眼病所致的夜盲,可针对病因给予不同治疗。

色盲
色盲(colour blindness):一种视觉缺陷。
由于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内感光色素异常或不全,以致缺乏辨别某种或某几种颜色的能力。按临床表现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完全不能辨别颜色,视物只有黑白、灰白的感觉称为全色盲或单色视。常伴有高度畏光、瞬目频繁、视力显著减退、中心暗点、昼盲等。失去对某种颜色的辨别能力称为部分色盲。其中,不能辨别红色者称红色盲或第一色盲,在光谱上红色部缩短,绿色看成*,紫色看成蓝色;不能辨别绿色者称为绿色盲或第二色盲,在光谱上绿色被看成灰色或暗黑色;不能辨别蓝色者称蓝色盲或第三色盲,整个光谱中只能辨别红绿两色。有时红绿色盲患者可表现出惊人的辨色能力,这是他们从生活经验中得来的,根据红绿的不同饱和度与亮度加以区别,但在颜色混合测定检查时,即显露出色盲的本质。多属先天性,依发生频率排列依次为绿色盲、红色盲、蓝色盲、全色盲。20世纪Wilson提出色盲是通过X一性连锁遗传方式传递,既由女性遗传,其生男孩显性,生女孩则多不表现症状。只有女性为隐性色盲与色盲的男性结合,所生之女才表现色盲。故男性发病率为5%左右,女性约为0.8%。对先天性色盲尚无特殊疗法。后天性色盲多由于视神经疾病和视网膜与脉络膜疾病所致,前者以红绿色盲为主,后者以蓝色盲常见,可针对病因给予不同治疗。

目盲
目盲: 证名。见《素问·生气通天论》。即失明。俗称瞎眼。指目茫茫无所见。《难经·二十难》:“脱阴者,目盲。”病因较多,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凡严重的内、外障眼病及外伤等,均可致盲。凡有致盲倾向的病证,应积极治疗。

治疗
失明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
①倘若有动脉硬化或心脏早点病应加强处方治疗;  
②有些人在患病前已有先兆出现阵发性失明几秒或几分钟内看大量不清之后又自然复发恢复知觉正常发现此现象应及时就医。眼底和玻璃体出血时会突然感到眼前发黑呈烟雾状有时能看到黑色或红色物体在眼前飘动发病的原因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眼底出血可发生在眼底的任何部位如发生在中心转移部位则导致失明。
急性视神经炎人体内的一些病灶如副鼻窦炎、扁桃腺炎、牙龈炎、中耳炎都能引起流行*冒、肺炎、糖尿病、脚气病等可造成急性视神经炎的发生一旦发生神经炎造成了失明如果能及时到医院治疗急性视神经炎视力能得到恢复。
还有眼外伤也会造成失明,劣制的*眼镜也会造成失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47

对视视力表记录为“0”,小数记录法为“无光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