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什么是偏义复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48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5:45

古文中,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文言实词绝大多部分具有多义性,有些实词古今意义已发生变化,古字通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现代汉语双音词占优势,再有的就是复词偏义现象。偏义复词由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狭义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一般不包括骈文。

在1954年以前的古代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魏晋以後的骈俪文已经盛行于世,其文讲究对偶,句法整齐而文词华丽。北朝後周苏绰反对骈体浮华,仿《尚书》文体作《大诰》,以作为文章的标准体裁,时称“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语言写作文章。其后,至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韩愈《题欧阳生哀辞後》说:“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师说》说:“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称,并为後世所沿用。唐代优秀的古文家﹐虽以复古为号召﹐却富有革新精神。明代倡导“文必秦汉”的何景明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5:45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5:46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7 15:47

在今天复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偏义复词”的知识点,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对这方面不是太在意,导致学生们认识上存在盲区,为了“补缺”,特做了以下总结。
偏义复词是文言中一类特殊的复合词,这类词通常是由两个语素构成,这两个语素的意义常常是相反、相对或相关的,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音节的作用。我们通常把这类复合词称为偏义复词。在阅读时,遇到偏义复词,需要根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了词义,什么语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正确解释。如: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
这里的“公姥”就是一个偏义复词,“公”指公公,“姥”指婆婆;根据文本内容,没有出现刘兰芝的公公,所以,“公姥”在这里专指婆婆,即词义偏在“姥”这个词,“公”只是衬字。
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例如:
(1)、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和“深”是反义词,此处的“浅深”只取“深”的意义。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和“入”是反义词,此处“出入”只取“入”的意思。
2、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如:
(1)、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和“圃”是语意相近的词,“园”指“种树的地方”,“圃”指“种菜的地方”。此处的“园圃”只取“园”之意。
(2)、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和“家”是语意相关的词,此处的“国家”只取“国”之意 。
这里的“浅深”“出入”“园圃”“国家”就是所谓的“偏义复词”。
其它偏义复词如:
1、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车骑”偏在“骑”)
2、我有亲父母,*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父母”偏在“母”;“弟兄”偏在“兄”)
3、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同上,“父兄”偏在“兄))
4、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同上,“作息”偏在“作”)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异同”偏在“同”)
需要说明的是,此类题目近十年来高考试题中还未曾出现过,在复习过程中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