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2:24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5:31

  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数学的起源:数学是一门最古老的学科,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一万多年以前。但是,公元1000年以前的资料留存下来的极少。迄今所知,只有在古代埃及和巴比伦发现了比较系统的数学文献。
  远在1 万5千年前人类就已经能相当*真地描绘出人和动物的形象。这是萌发图形意识的最早证据。后来就逐渐开始了对圆形和直线形的追求,因而成为数学图形的最早的原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又逐渐产生了计数意识和计数系统,人类摸索过多种记数方法,有开始的结绳记数,用石块记数,语言点数进一步用符号,逐步发展到今天我们所用的数字。图形意识和计数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又产生了度量意识。
  这一系列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完整的数学这一门学科,它包括算术、几何、代数、三角、微积分、统计和概率(其实它一开始是人们为了钻研*而来的呢)……等等各个分支,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下去。

  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改进,并传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以后,以讹传讹,世界各地都认同了这个说法。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
  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比较先进,而且采用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
  到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在各地区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这一组数字在当时是比较常用的。它的特点是从“1”到“9”每个数都有专字。现代数字就是由这一组数字演化而来。在这一组数字中,还没有出现“0”(零)的符号。“0”这个数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时期才出现的。公元四世纪完成的数学著作《太阳手册》中,已使用“0”的符号,当时只是实心小圆点“·”。后来,小圆点演化成为小圆圈“0”。这样,一套从“1”到“0”的数字就趋于完善了。这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方法”、“华氏算子”、“华氏不变式”等。 (很著名的人物啊)

  然后呢 找一些 数学题就可以啦

  什么笑话啊 等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5:31

歌颂母亲

我 愈走愈深的世人?
世人的一个
五叶树上长满诗歌
母亲
我是你*成熟的孩子
那一个穿一身幽幽青衣的孩子

我是被你百般怜爱的一把泥土
今夜 你端坐在乡村的屋檐下
轻洗手指

五片叶中的一片
一片秋的叶子
作梦的孔
母亲 儿子望你在千里外的河边

不要告诉我生命的发生地
有要戳穿我河边
繁衍的热泪!!

今夜 星光无比
波光荡漾
夜曲悠扬
母亲的手指 缠满青春的圣洁
五叶树上长满沉如秋天的诗歌

她的儿子站在颤人的发丝上
不要激动我嘴角吹出的那缕箫声. . . . . .
你的生命感动了我随你而去的梦楚
一年年的秋天 我在树下打马而过

一年年的秋天
我在树下
打马而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5:32

某店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O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来烙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5:32

1、体积相等的两个长方体表面积也相等。(
)
  2、500毫升等于500立方分米。(
)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扩大9倍。(
)
  4、把两个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
  5、至少要8块同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
  6、两个正方体的底面积相等,体积就相等。(
)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