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的古义,和今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8:51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10


yīn
1.亲;亲近。

《左传‧闵公元年》:“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
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卷一:“因,亦亲也。”
唐韩愈《祭薛助教文》:“同官太学,日得相因,奈何永违,祇隔数晨。”参见“因心”。
2.相就;趋赴。
《国语‧郑语》:“公曰;‘谢西之九州,何如?’对曰:‘其民沓贪而忍,不可因也。’”韦昭注:“因,就也。”
《汉书‧王商传》:“及商以闺门事见考,自知为凤所中,惶怖,更欲内女为援,乃因新幸李婕妤家白见其女。”
3.顺;顺应。
《庄子‧养生主》:“批大却,道大窾,因其固然。”
《文子‧自然》:“征伐者,因民之欲也。能因则无敌于天下矣。”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
4.沿袭,承袭。
《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宋蘇轼《永兴军秋试举人策问》:“昔汉受天下於秦,因秦之制,而不害为汉。”
元赵孟頫《右耕》诗:“後月日南至,相贺因旧俗。”
5.依托;利用;凭藉。
《孟子‧离娄上》:“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後汉书‧逸民传‧矫慎》:“隐遯山谷,因穴为室。”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建康城,李璟所作,其高三丈,因江山为险固。”
6.连接。
《逸周书‧作雒》:“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郏山。”
孔晁注:“系、因皆连接也。”
宋陆游《城西接待院後竹下作》诗:“水边小丘因古城,上有巨竹数百箇。”
7.增添;纍积。
《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史记‧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8.原因,原由。
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无因而至前,虽出随珠和璧,犹结怨而不见德。”
《汉书‧王商传》:“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和平,世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
《红楼梦》第四二回:“众人不知话内有因。”
9.机会。
唐鲍溶《客途逢乡人旋别》诗:“惊鸿一断行,天远会无因,无因忽相会,感叹若有神。”
宋朱淑真《次韵见赠兼简吴夫人》:“南北常嗟见未因,停舟今喜笑谈亲。”
10.犹;如同。
《战国策‧楚策四》:“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因,犹也……言黄雀之自以为无患,亦犹之蜻蛉也。”以,同“已”,语助词。
11.副词。就;於是。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红楼梦》第四三回:“老姑子献了茶,宝玉因和他借香炉烧香。”
12.介词。趁,乘。
《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唐韩愈《答魏博田仆射书》:“比所与杨*书,盖缘久阙附状,求因间粗述下情。”
13.介词。依照;根据。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14.介词。为;为了。
《红楼梦》第二三回:“盈盈蜡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15.连词。因而;因此。
《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唐柳宗元《三戒‧永某氏之鼠》:“﹝某氏﹞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我打从学堂门口过,听见念书的声音好听,因在店里偷了钱买这本书来念。”
16.连词。因为;由於。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红楼梦》第五回:“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17.通“姻”。婚配。
班固《白虎通‧嫁娶》引《诗经》:“不惟旧因。”
陈立疏证:“所引《诗‧小雅‧我行其野》……今《诗》作‘不思旧姻。’”
18.通“姻”。指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虞卿谓春申君》:“公孙央,功臣也;襄子,亲因也,皆不免,封近故也。”
19.因明学术语。近人译为小前提。
章炳麟《国故论衡‧原名》:“辩说之道,先见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谓宗、因、喻也。”
20.旧谓一位乘数的乘法。
21.姓。
明有因礼。
--汉语大辞典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5:10

因,造字本义:躺在席子上。 本义由“茵”代替。
除此之外,古今意义相同。
比喻引申为动词:凭藉,依靠。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扩大引申为动词:沿袭,承接 因袭/因循
词性引申为名词:缘由,缘故。 因果/因由
词性引申为连词:表示缘由。 因为/ 因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