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与朱高煦:一个装傻,一个真傻,朱高煦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7:37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28

在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如果说太子朱高炽最大的精明是装傻,那汉王朱高煦最大的不精明,就是让自己显得很精明。太子装傻,汉王装精,装傻的并不是真的傻,装精的却是真不精,两人的结局在开始就已经注定。


电视剧《大明风华剧照》

朱高煦是朱棣的第二个儿子,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煦经常作为先锋冲锋陷阵,上阵杀敌,屡立战功,不仅是身经百战,还屡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当时朱棣便心有感慨的对他说:"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我年纪大了,太子又体弱多病,你要是努力还是有机会的,意思是你以后还是有可能会当皇帝的。这可把朱高煦高兴坏了,同时也为朱高煦凄惨的一生埋下了伏笔。朱高煦的一生真正演绎了"人生不息,造反不止"。


朱高煦《大明风华》剧照

朱棣攻入南京的时候当上了皇帝,作为嫡次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封王以后让他去云南就藩。按照朱元璋留下的祖制,诸王不能留于京师,朱高煦本应该带着家人去云南,不过这个时候他耍起了无赖,并且抱怨道,凭什么让我去云南那个不毛之地,云南不愿意去那青州呢?朱高煦仍然抱怨说,那个地方既穷又荒,哪有这里自在啊,我哪儿都不去。好在朱棣比朱元璋好说话,对二儿子也比较宠爱,心又不忍不去就不去吧,老实在家呆着。


朱高煦《大明风华》剧照

可是这个儿子偏不老实不省心,常常以天策上将自居。天策上将是什么人呢?唐太宗李世民年轻的时候曾经被封过,后来弄死了两个兄弟,*他父皇退位。朱高煦把自己跟李世民相比,夺储之意,昭然于世。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才是长久生存下去的资本,朱高煦这种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明显成不了事儿,其次朱棣问他老大老三的情况的时候,他总是刻意的诋毁,不说什么好话。朱棣是一个外表粗犷而内心缜密的人,所以朱高煦他不知道的是,朱棣最害怕的就是他篡位的情形在他的儿孙们中间再次上演,就希望他的儿子们能够相安无事,万事大吉。结果这个二儿子朱高煦偏不省心,唯恐天下不乱,朱棣心想老二要是真当了皇帝,那老大老三肯定没好下场,所以朱棣就觉得这个儿子不太靠谱,做事高调,处事不严谨,没头脑,难成大器。


朱高煦《大明风华》剧照

可是朱高煦不这么认为,他既认不清别人,也认不清自己,更认不清形势。他觉得肥胖迟钝的大哥唯唯诺诺,实在是当不了皇帝,相比于战功赫赫的自己来说,实在是差远了。所以他挑拨是非、陷害太子、累行不法之事。最后朱棣忍无可忍,令其立即就藩,并改封地于乐安(今山东省高青县)。按理说被打发走了以后,也没什么不好,远离庙堂安安份份在藩国养老,日子肯定过的比京城的尔虞我诈是舒服多了。不过朱高煦显然并不甘心,恰好机会来了,大哥身体不好,即位一年就去世了。这个时候的太子朱瞻基正好不在京师,在去往南京的路上,而朱高煦在山东,如果先行一步到达京师,朱高煦很有可能会夺得皇位,不过他选择了另一个极端还有点脑残的办法,派人在回京途中劫杀太子朱瞻基。


朱瞻基《大明风华》剧照

乐安比南京离京城近,朱高炽一死最先得到消息的就是朱高煦,等朱瞻基听到风声赶来京城的时候,埋伏的士兵早就在路上等着朱瞻基呢,本来觉得万无一失的朱高煦结果却扑了个空。朱瞻基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绕了个道,回到了京城,等朱高煦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朱瞻基已经顺利登基称帝了。当然有的人说是朱瞻基登基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还有的说是因为朱瞻基蓄谋已久。


朱高煦《大明风华》剧照

朱高煦刺杀皇帝可是大逆不道之罪,对于这样的人,朱瞻基怎么处理他都不为过,但是朱瞻基却并没有处理他,不但不处理他竟然还赏赐了他,对于他的赏赐超过了其他的藩王。明史上记载:及帝即位,赐高煦及赵王他府特厚。其实这里应该是朱瞻基专门做给天下人看的,因为他刚登基,首先要抚慰人心,朱高煦毕竟还是有一些威望,这一点做法是让外人看到我对叔叔非常的宽宏大量,如果日后他再犯事儿,我处理他就是他咎由自取。


朱瞻基《大明风华》剧照

果然,朱瞻基当上皇帝后的第二年,朱高煦造反了。朱高煦起兵造反,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任命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朱高煦还企图勾结英国公张辅为内应,但被张辅告发。

朱瞻基为了提振军威,御驾亲征前往抓捕朱高煦。等到抓到朱高煦以后,也并没有怎么处置他,只是把他带回了京城,废为了庶人,并关押了起来。从王爷之尊,沦为阶下之囚,朱高煦可谓是自作自受。


朱高煦《大明风华》剧照

后来朱瞻基去探望他叔叔朱高煦,结果朱瞻基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突然伸出一条腿,将宣宗皇帝绊了一跤。朱瞻基忍无可忍了,怒火中烧,令人用300斤的大铜缸把朱高煦扣住了,但是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朱高煦勇力过人,直接把铜缸给顶了起来。这种不服软的做法彻底激怒了朱瞻基,于是命人在铜缸周围堆满柴火点燃,朱高煦就此殒命。

纵观朱高煦的一生,他注定是一个悲情人物,因为他从来不像太子那样能够认清自己,也没有能够认清形势。如果他能正确的认清自己的位置,能够审时度势,也许下场没有这么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28

一、朱高炽性格沉稳,在以太子身份监国时,朝无废事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与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嫡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颇得爷爷朱元璋的喜欢。

但是,对于朱棣来说,一生戎马生涯,他是爱动不爱静的主,他喜欢的是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这两个儿子一直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不世之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更是多次化险为夷,力挽狂澜,还曾经救了父亲朱棣的命。

电视剧《大明风华剧照》

朱高煦是朱棣的第二个儿子,靖难之役的时候,朱高煦经常作为先锋冲锋陷阵,上阵杀敌,屡立战功,不仅是身经百战,还屡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当时朱棣便心有感慨的对他说:"吾病矣,汝努力,世子多疾。"我年纪大了,太子又体弱多病,你要是努力还是有机会的,意思是你以后还是有可能会当皇帝的。这可把朱高煦高兴坏了,同时也为朱高煦凄惨的一生埋下了伏笔。朱高煦的一生真正演绎了"人生不息,造反不止"。

朱高煦《大明风华》剧照

朱棣攻入南京的时候当上了皇帝,作为嫡次子,朱高煦被封为汉王,封王以后让他去云南就藩。按照朱元璋留下的祖制,诸王不能留于京师,朱高煦本应该带着家人去云南,不过这个时候他耍起了无赖,并且抱怨道,凭什么让我去云南那个不毛之地,云南不愿意去那青州呢?朱高煦仍然抱怨说,那个地方既穷又荒,哪有这里自在啊,我哪儿都不去。好在朱棣比朱元璋好说话,对二儿子也比较宠爱,心又不忍不去就不去吧,老实在家呆着。

二、朱高煦制造流言蜚语,胡濙密疏保太子之位

皇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朱高煦制造流言诽毁太子。弄得朱棣是半信半疑。于是,朱棣就让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胡濙到南京任职,命他顺便调查此事。

胡濙到后,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始对此事彻查。一查才知道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于是,胡濙秘密上疏送京,报告太子监国七事,并说太子诚敬孝谨,并没有过失,都是他人恶意中伤。朱棣听了,很高兴。胡濙是谁呢?

朱高煦《大明风华》剧照

可是朱高煦不这么认为,他既认不清别人,也认不清自己,更认不清形势。他觉得肥胖迟钝的大哥唯唯诺诺,实在是当不了皇帝,相比于战功赫赫的自己来说,实在是差远了。所以他挑拨是非、陷害太子、累行不法之事。最后朱棣忍无可忍,令其立即就藩,并改封地于乐安(今山东省高青县)。

按理说被打发走了以后,也没什么不好,远离庙堂安安份份在藩国养老,日子肯定过的比京城的尔虞我诈是舒服多了。不过朱高煦显然并不甘心,恰好机会来了,大哥身体不好,即位一年就去世了。这个时候的太子朱瞻基正好不在京师,在去往南京的路上,而朱高煦在山东,如果先行一步到达京师,朱高煦很有可能会夺得皇位,不过他选择了另一个极端还有点脑残的办法,派人在回京途中劫杀太子朱瞻基。

朱瞻基《大明风华》剧照

乐安比南京离京城近,朱高炽一死最先得到消息的就是朱高煦,等朱瞻基听到风声赶来京城的时候,埋伏的士兵早就在路上等着朱瞻基呢,本来觉得万无一失的朱高煦结果却扑了个空。朱瞻基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绕了个道,回到了京城,等朱高煦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朱瞻基已经顺利登基称帝了。当然有的人说是朱瞻基登基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还有的说是因为朱瞻基蓄谋已久。

朱高煦《大明风华》剧照

朱高煦刺杀皇帝可是大逆不道之罪,对于这样的人,朱瞻基怎么处理他都不为过,但是朱瞻基却并没有处理他,不但不处理他竟然还赏赐了他,对于他的赏赐超过了其他的藩王。明史上记载:及帝即位,赐高煦及赵王他府特厚。其实这里应该是朱瞻基专门做给天下人看的,因为他刚登基,首先要抚慰人心,朱高煦毕竟还是有一些威望,这一点做法是让外人看到我对叔叔非常的宽宏大量,如果日后他再犯事儿,我处理他就是他咎由自取。

三、朱高炽坚守仁义,对朱高煦一直是包容有加,同时把不堪的局面留给了儿子朱瞻基

朱高煦的为人处世的样子从下面的一件小事可见一斑:建文帝继位,朱高煦、朱高炽和他们的舅舅徐辉祖一起去拜见。徐辉祖看看朱高煦一副游手好闲,吊儿郎当的样子,偷偷提醒他,让他收敛一下。朱高煦一听非常生气,觉得舅舅徐辉祖是对自己有偏见。临走,还做了荒唐事,盗走了徐辉祖心爱的宝马。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朱棣继位后,就把朱高煦封为汉王,藩国云南。可是,朱高煦有自己的主意,觉得太远,就是不去。他开始谋取太子位,中伤太子,并纵使私兵劫掠。他中伤解缙遭,使之被贬黜,被杀害。他还养了很多武氏。


朱高煦《大明风华》剧照

后来朱瞻基去探望他叔叔朱高煦,结果朱瞻基不知道哪儿来的勇气,突然伸出一条腿,将宣宗皇帝绊了一跤。朱瞻基忍无可忍了,怒火中烧,令人用300斤的大铜缸把朱高煦扣住了,但是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朱高煦勇力过人,直接把铜缸给顶了起来。这种不服软的做法彻底激怒了朱瞻基,于是命人在铜缸周围堆满柴火点燃,朱高煦就此殒命。

纵观朱高煦的一生,他注定是一个悲情人物,因为他从来不像太子那样能够认清自己,也没有能够认清形势。如果他能正确的认清自己的位置,能够审时度势,也许下场没有这么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29

朱高炽去世后,朱瞻基说只要这个叔叔不造反,保证让他安享晚年,但朱高煦还是趁机造反篡位,但是被朱瞻基打败了,然而朱瞻基并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幽禁让他反思,过了几年后,朱瞻基去看他悔过的怎么样了,朱高煦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口出狂言,朱瞻基一气之下,就放火烧死了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30

朱高煦不聪明,却装作很聪明的样子,高调做人,在封王之初就拒绝去云南,还大肆贬低云南是个不毛之地;后又在皇帝面前诋毁其他兄弟,犯了皇帝心中大忌;挑拨是非,陷害太子,干一些违反朝廷法条的 事情,后又起兵造反。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19:30

朱高煦在朱高炽死后想要造反被朱瞻基给破坏了,朱高煦也就被朱瞻基软禁起来,本来没有杀掉他,但是朱高煦不断挑战朱瞻基的底线,最终被烧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