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7 18:33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20:02
建军节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花朝节(二月13-二月1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
另:二十四节气当中,也有个别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如:清明、冬至等,这些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21:20
不是。。。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定的节日
每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根据**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建军节。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7 22:55
1.
建军节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2.
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花朝节(二月13-二月17)、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8 00:46
建军节不是传统节,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纪念日,由中国人民*军事委员会设立,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8 02:54
不是哦,传统节日是指从古至今有一定历史典故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这种类型的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8 05:19
你好,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建军纪念日,定为每年的八月一日,由中国人民*军事委员会设立,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节日,谢谢。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8 08:00
多多按照你自己的方法去尝试一下,可以根据自己以前的方法做一改变然后找出还是自己的一个方法,然后做一总结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8 10:58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是通过将文化的成分加入旅游资源中提升其旅游价值,获得高层次的享受和经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印象?刘三姐”通过挖掘“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壮、侗、苗、瑶族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刘三姐”这一传说人物和其故事、山歌、当地民族生活场景为项目内容,将其作为旅游文化资源展现在游客的面前,实现了文化产业与桂林旅游产业的资源融合、市场融合及机制融合[1]。
(二)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创意产业包括广告、建筑、艺术、工艺品、设计、时装、电影、音乐、表演艺术、出版、研发、软件、玩具和游戏(除视频游戏)、广播电视、视频游戏共15 类典型行业[2],其与旅游业的融合是通过创意产业将本产业的价值嵌入到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中,成为旅游业增值的重要一环。“印象?刘三姐”其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则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借助创意产品――“电影”进行影视营销,是创意产业与旅游营销结合的体现。即利用1961年在桂林拍摄的电影《刘三姐》公演产生的强烈轰动将“刘三姐”送到了世人的心里,且在演出过程中又穿插播放电影《刘三姐》得经典片段,使游客眼前的场景与脑海中的印象融合到一起,产生情感的共鸣;其二,借助创意产品――“舞台演出”突出的观赏性与体验性,开发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即以实景“漓江山水”作为大舞台,民族文化作为表演内容,当地渔民作为演员,采用先进的拍摄技术及大量的灯光系统、音响系统、烟雾造景系统等高科技旅游设备创造出新的“实景演艺”旅游产品。这一部分是构成了“印象?刘三姐”商业模式要素中的核心资源和能力,企业竞争优势正是来源于由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实景演艺”旅游产品的创新;其三,借助创意产品――“音乐”的听觉冲击力推出全新概念的音乐盛典――“鼓楼大乐”。即通过少数民族女子乐队歌手200多名使用壮、侗、苗、瑶等广西少数民族乐器,借助中国最大的鼓楼实景,以原生态的美妙的音乐展现美丽的漓江自然风光及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3],暂时由于技术等问题,这个旅游产品还没有成功开发出来并投入市场。
三.“印象?刘三姐”产业融合模式开发中现有问题分析
随着“印象?刘三姐”的发展,原有隐藏的问题渐渐曝露出来,这些问题削弱了其竞争优势,且随着各地实景演艺旅游产品的增加,原有的领先优势也已不存在。本文主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分析,其具体问题表现如下两个方面:
(一)“刘三姐”文化与“刘三姐”品牌符号脱节
从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角度来看,“刘三姐”文化品牌过时,现在的年轻人不识“刘三姐”或只识“刘三姐”符号而不识“刘三姐”文化市场营销论文,达不到体验型品牌营销的效果。所谓体验型品牌营销是把企业的品牌和顾客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认为品牌是值得回忆的美好体验,是产生感官、情感和认知的丰富源泉[4]。在实景演艺推出初期,由于宣传的作用,那时的人们对刘三姐自身文化非常熟悉,为了凸显实景演出的“刘三姐”文化内涵及长久的品牌效应,因此重点打造“刘三姐”这一文化象征符号,突出“刘三姐”文化品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目前“刘三姐”文化象征符号与刘三姐本身的故事、山歌等文化内涵产生脱节的状态,人们对刘三姐的事迹不熟悉或早已忘记,也就无法达到回忆、再现印象中的刘三姐,产生不了情感上的共鸣,尤其现在的主流群体――年轻*都不了解“刘三姐”代表的文化内涵,或兴趣发生转变,对刘三姐根本不感兴趣,没有产生情感的追溯,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旅游创意产品生命力不强,后期创意缺失
从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的角度来看,“印象?刘三姐”在融合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下:其一,关于借助创意营销――“电影”进行宣传营销产生的轰动效应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目前其他的营销手段宣传力度不够,到现在已经产生了脱节,营销渠道缺乏创新,投入不足;其二,关于借助创意产品――“舞台演出”这种方式已经不再新奇,原来新奇的旅游产品――“实景演艺”已经失去其独特性,被全国各地广泛复制,已经失去了其垄断地位,且通过创意产业和旅游业融合的“实景演艺”模式本身观众的体验性不足,游客参与的环节较少,只是进行视觉和听觉的初级体验,因此其演艺本体、延伸产业及延伸产品都有待开发;其三,尤其对于新开发的旅游创意产品――鼓楼大乐,因为某些原因一直没有成功投入市场。
四.“印象?刘三姐”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目前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创新融合,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促进创意产业向旅游业延伸,对于创新商业模式,实现产业融合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实现“印象?刘三姐”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通过产业融合的途径改变其原有商业模式价值链中的顾客、旅游营销渠道、旅游商品及旅游产品(服务)等环节,从而实现整个商业模式价值链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