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拘留后的一定时限内,可以取保候审或逮捕;取保候审的案件需在1年内作出最终结论,逮捕的案件需在后续侦查期间作出结论;后续侦查结束后进入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时限为1个半月,可退回补充侦查最多两次;审查起诉结束后,不追究的案件取保候审,追究的案件移送法院审判,审判期限为2-3个月,可申请最多两次延期。
法律分析
1、在刑事拘留的次日起37天之内,予以取保候审或者提请检察院批准逮捕;
2、未批准逮捕而被取保候审的,在1年内出具最终结论;批准逮捕的,进入后续侦查期间,一般2个月;
3、逮捕的在后续侦查结束后,进入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时限1个半月;但是检察院可以退回补充侦查,最多2次、每次1个月,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4、审查起诉结束,不追究的予以取保候审;追究的移送法院审判,法院审判期限在2—3个月之间,但是不包括检察院申请延期审理,最多2次、每次1个月,重新计算法院的审判期限。
拓展延伸
批捕后刑事案件的证据收集与审查程序
批捕后刑事案件的证据收集与审查程序是指在批捕阶段之后,为了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和准确,对相关证据进行收集和审查的一系列程序。这一程序包括:首先,警方会根据批捕决定,积极搜集与案件有关的各类证据,如物证、书证、证人证言等;其次,收集到的证据将经过严格的审查,包括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可信度的评估,以确保证据的有效性;最后,经过审查合格的证据将被提交给检察机关或法院,在法定程序下进行进一步的审理。批捕后的证据收集与审查程序是确保刑事案件审判公正、准确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社会正义和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刑事案件中,批捕后的证据收集与审查程序是确保审判公正、准确的重要环节。警方会积极搜集各类证据,经过严格审查保证证据的有效性。此后,经审查合格的证据将提交给检察机关或法院进行进一步审理。这一程序对于维护社会正义、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五条公安机关对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侦查,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依法先行拘留,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