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秋季养生防燥吃什么药

2024-02-19 来源:爱站旅游

秋燥是秋天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分,而导致人体内水分缺失形成干咳、咽喉疼痛、便秘、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症状。秋燥可以吃一些滋阴润燥的中成药物来进行调理,常见的是橘红颗粒、养阴清肺丸、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膏等等,需要在专业的中医师四诊合参,辨证论治的指导下服用。还可以在平时使用一些滋阴润燥的中药泡水喝代茶饮,如麦冬、天冬、石斛、玉竹等等。平时也要注意多饮水,及时补充体内缺失的水分,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秋天养生吃什么中药

秋天养生吃什么中药

  秋季养生吃什么中药?下面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七款中药汤让大家养阴防燥!

   1、玄麦甘桔汤

  【材料】玄麦6g,麦冬10g,甘草3g,桔梗3g。

  【做法】以上诸药,用沸水冲沏。

  【功效】养阴生津。用于口干咽燥,咽痛声嘶,大便秘结等阴虚之人。

   2、生地西洋参汤

  【材料】生地20g,西洋参10g,田七5g。

  【做法】可单独炖服或加如鸡肉半斤,共同炖服。

  【功效】秋季冠心病、心绞痛或心律不齐:心悸气短,体倦汗出,口渴咽燥,夜间尤甚,睡眠不安。

   3、二冬参地骨髓汤

  【材料】天冬、麦冬各30g,熟地黄30g,生地黄30g,西洋参12g。

  【做法】同煮,可加猪腿骨半斤。

  【功效】滋阴补髓,健美容颜。治疗秋季气血不足,容颜衰老,皮肤粗糙,咳逆便秘等。

   4、双冬汤

  【材料】麦冬30g,天冬30g,龙眼肉15g。

  【做法】

  1)将冬笋剥去外壳,削去衣皮,斩去老根;

  2)放入沸水锅中略煮沸,取出切成薄片;

  3)水发冬菇去蒂,去沙洗净,用刀片成薄片,同放盘内;

  4)汤锅上火,舀入冬菇汤600g,煮沸后,撇去浮沫;

  5)放入冬笋片、冬菇片,加入精盐,再沸后,撇去浮沫;

  6)加入味精,倒入汤盆内,淋入香油即成。

  【功效】滋肾润肺,养阴清热。适用于秋季肺阴虚引起的劳热咳嗽,痰稠,干咳,肠燥便秘。

   5、山药银耳汤

  【材料】山药片30g,银耳10g,百合80g。

  【做法】以上材料加水同煮,将熟时放糖适量。

  【功效】滋阴补肺,养血润燥。

   6、莲子汤

  【材料】莲子60g,芡实40g,麦冬30g,枸杞子20g,蜜枣适量。

  【做法】以上材料加水同煮。

  【功效】清心安神,固肾涩精。适用于秋季心肾不交引起的心烦失眠,心悸,腰痛乏力等症。

   7、茯苓川贝梨汤

  【材料】雪梨1个(中等大小),川贝20粒左右,水发银耳1大朵,冰糖8粒左右。

  【做法】

  1) 用清水浸泡川贝约10分钟,浸泡后的`水,倒掉不要。浸泡川贝的水,有微苦的味道。

  2) 雪梨洗净后,切成一口大小的块儿,银耳撕成小朵,冰糖与泡好的川贝一起放入一个大碗(微波炉专用)中,倒入可以没过材料的清水。

  3) 在碗的表面覆盖上一层保鲜膜(不需扎孔),放入微波炉中,用高火打7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利水渗湿,宁心安神,润肺止咳。适合秋季咽干,久咳,大便干,皮肤干燥等。


;

适合秋季养生的中草药?

秋季是一年四季最适合养生的季节,中医认为,秋季有利于调养生机,去旧更新,是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中药是个好选择,那么秋季养生中药有哪些呢?下面是我为你收集有关于秋季养生中药,希望你会喜欢。

  中草药

  1、玉竹

  玉竹味甘、微寒、性平,归肺、胃经,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适合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适合干咳但少痰,或者口燥咽干的,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玉竹多跟沙参、麦冬等药材搭配。

  2、银耳

银耳被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虽补,但价格昂贵,而银耳无论颜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窝相似,价格便宜。银耳具有强精、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之功效。

  3、麦冬

  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可以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常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但是由于麦冬性微寒,不宜用于脾虚引起的水溼、寒溼、痰浊及气虚明显的人群。

  4、莲子

  莲子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古人认为它“享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止泻固精等功效。不仅有助缓解失眠等,对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莲子还可以通过补肾增强免疫力,达到润肺的效果。

  5、芡实

  芡实具有滋养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作用。消化吸收不好的人,经服芡实调整脾胃之后,再吃较多的补品或难以消化的补药,人就能适应,对身体就无碍。天热出汗多又易腹泻者,经常用芡实煮粥,或煮红糖水吃,有很好效果。

  6、枸杞

  枸杞子性甘味平,归肝肾二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抗衰、润肺明目、强筋健骨等功效。空气干燥,取适量枸杞洗净,与粳米一起煮粥,有很好的滋阴润燥效果。

  保健常识

  1、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中医称“宜食麻以润其燥”。首先应当少吃一些 *** 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种溼热之气积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气温下降,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光吃些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适合吃什么食物

  1、润燥安神的食物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百合、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2、平补的食物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3、健脾胃的食物

  苦夏的煎熬,有“入夏无病三分虚”的说法,这时人们脾胃普遍较弱,养生要注意调理脾胃,多食用清热、利溼、健脾的食品,使体内的积存溼热排出,以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健脾胃的食物有山药、扁豆、栗子、大枣、牛肉、山楂等。

  

立秋来了,高温却还不肯走,当季养生用好三味药,防暑防燥防感冒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中药学教授、主任医师 彭康

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生

三候寒蝉鸣

古代将立秋分为 三候 :

“ 初侯凉风至 ”,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 二侯白露降 ”,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 三侯寒蝉鸣 ”,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立秋

预示着夏天即将结束

秋天即将来临

想象中立秋应该是这样的

然而事实上,却是这样的

炎热的气温

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

夏天还不肯走呢!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

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

况且每年三伏天的末伏

都在立秋后第3日

所以不能忽视 防暑 的重要性

那么 立秋 养生

还要做些什么呢?

防暑: 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气候仍处于闷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立秋时节防暑措施依然不容忽视,应当心“秋老虎”依旧伤人,小心中暑。

防感冒: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往往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早晚温差变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小孩之人群,经过炎热的夏季后,人体内耗较大,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气温降低,病毒乘虚而入,因此初秋时节要预防普通感冒和病毒冒的侵袭,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防燥: 立秋标志着进入秋季,秋天是肃杀的季节,以燥气当令,而燥气易伤肺金,耗损人体津液,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症状。故应注意养阴生津润燥。

推荐几种立秋常用中药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经。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本品 甘润而偏于苦寒 ,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用于 阴虚肺燥有热 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哑等证;补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干多饮、饥不欲食,大便干结等。

北沙参质坚,富有脂液,含有挥发油、香豆素、淀粉、生物碱、三萜酸、豆甾醇、各甾醇,沙参素等成分。内服,单味煎汤,每日10-15克,亦可熬膏。

推荐食疗:

北沙参炖老鸭: 北沙参15克、枸杞子30克、老鸭200克,、生姜3片,黄酒6克,精盐适量。老鸭切块,飞水洗净血水,药材清洗干净,加入姜片、黄酒,炖2.5小时左右,调味即可食用。此汤适宜秋季燥热伤肺,咳嗽少痰、口舌干燥者。

南沙参润肺力度较弱,但兼具祛痰作用

南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 养阴清热,补气,化痰和益胃生津 的功效。本品甘润而微寒,能补肺阴、润肺燥,兼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少、咳血或咽干音哑等证。

其润肺清肺之力较北沙参弱,但有 祛痰 作用,可促进排痰,对于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适宜;还能 补肺脾之气 ,又能 养胃阴 ,气阴双补,可用于胃阴脾气俱虚之证,对热病后期,气阴两虚而余热未清不受温补者,尤为适宜。内服,每日10-15克,鲜品15-30克,煎汤,泡茶,煮粥。

南沙参叶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特种蔬菜,可煮或炒食。南沙参的根茎煮熟后于清水中浸泡除苦味,再拌食或炒食、作汤均可。南沙参可做成“南沙参炖鸡”、“炒沙参叶”等菜肴,食之味美。

推荐食疗:

沙参麦冬茶:南沙参、麦冬各15克,桑叶10克。煎水或沸水浸泡,代茶饮,用于初秋感有燥热,咳嗽咽干,痰粘不易咯出。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燥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等病症。 叶含皂苷、苦杏仁苷、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B1、维生素C等。

单味煎服或熬膏服用,每日5-10克(鲜品15-30克),止咳宜炙用(炼蜜制),止呕宜生用。枇杷叶生用或用鲜品,先用毛刷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

推荐食疗:

①枇杷叶粥: 取枇杷叶15克(鲜品加倍),粳米100克,清水适量。先煎枇杷叶,去渣取汁,入米煮粥。本品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枇杷叶润肺养胃化痰,粳米补中益气。

②枇杷桑叶茶: 选取枇杷叶(去绒毛)、桑叶各10克,用纱布包,煎水代茶饮。具有疏风清热化痰的作用,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痛。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采挖根茎,除去芦头、茎叶、须根,洗净泥土,即为鲜地黄。鲜地黄直接置焙床上缓缓烘焙,须经常翻动,至内部逐渐干燥而颜色变黑,根烘焙至八成干,全身柔软,外皮变硬时即可取出,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黄加黄酒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 清热凉血,生津润燥,滋阴养血 的功效,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虚便秘。

本品质润多液能 养阴 ,味甘性寒能生津,有较好的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本品甘寒质润,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

鲜地黄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干地黄中有15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地黄中还含有铁、锌、锰、铬等20多种微量元素。单味内服:煎汤,每日10-15克(鲜地黄可用30-50克,可捣汁服用),大剂量地黄50-100克,熬膏。

推荐食疗:

生地粥:生地黄25克,粳米75克,白糖少许。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煮沸约30分钟后,取药汁,再复煎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100毫升,备用。将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有滋阴益胃,生津润燥的作用。

#你好,立秋#

通讯员/彭逢美 朱钦文 李凯欣

编辑/黄旭君

深秋时节适宜吃什么滋补药材养生?

燥为秋季的主气,人体常会感觉到虚烦燥火、食欲不振、口干口渴、鼻腔干燥等,润肺养阴除秋燥是秋季养生的关键。除平时多食用水果、蔬菜外,利用滋补药材进行调理也是不错的选择。一般中药中医验方治秋燥方法有:

1.润燥清火:连翘12克、薄荷3克、石膏24克、生地18克、甘草3克、草决明15克。

适应症:燥气化火,耳鸣目赤,牙龈咽喉肿痛。

2.生津益胃:沙参10克、麦冬12克、生地18克、玉竹10克、冰糖3克。

适应症:舌燥唇干、不思饮食,舌红无苔,热病后胃津未复。

3.润肠通便:南杏仁15克、北杏仁15克、桃仁12克、金银花15克、玄参10克。

适应症:大肠受热、大便干结、口腔干燥。

4.增液润燥:玄参10克、麦冬15克、生地24克、桃仁12克、厚朴12克、枳实10克、甘草3克。

适应症:热病后津液枯竭,口燥作渴,便秘不通。

5.清燥润肺:人参6克(另煎)、麦冬12克、桑叶15克、石膏30克、胡麻仁12克、阿胶10克(烊服)、杷叶15克、甘草3克、杏仁15克。

适应症:温燥伤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苔白,舌红少津。

在正规的药店、医院购买均可,但为保险起见,消费者可多对药材进行了解,便于辨别药材的优劣。

<淘宝掌柜 康美官方旗舰店>整理提供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