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头美洲咬鹃:别名,为咬鹃目、咬鹃科、美洲咬鹃属鸟类,原产于北美洲南部及南美洲北部,包括伯利兹、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野生于热带森林。1836年命名。咬鹃是古老的鸟类家族,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4900万年前到始新世早期。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全世界共有1科8属39种。它们能消灭森林害虫,也可消耗并传播植物的果实,扩大植物的分布区、促进森林更新。
热带攀禽,它的形态、颜色在美洲咬鹃中独具一格,不是其他成员蓝或绿色体羽,红色的腹部,是一反常态的黑蓝色体羽,明黄色的腹部,对比十分强烈,非常好看。它的飞行非常安静。
科目分类:咬鹃 ;生存环境:丛林 ;颜色分类:黑色_黄色 ;性情分类:攀禽 ;最大体型:32cm ;迁徙类型:留鸟 ;寿命年限:16年 ;适宜温度:22℃±8℃ ;食物饲料:杂食
黑头美洲咬鹃形态特征:
它的叫声通常响亮而不复杂,由单音节的叫声和口哨声组成,以不同的模式和顺序发出。
黑头美洲咬鹃生活习性:
短距离飞行快速有力,呈直线,但较长的飞行会略有起伏。
黑头美洲咬鹃饲养方法:
主要以昆虫、其他节肢动物和水果为食。偶尔捕食一些小型脊椎动物如蜥蜴等。在捕获的昆虫猎物中,一种更重要的类型是毛虫,这种食性与杜鹃一样,是少数经常捕食毛虫的鸟类之一。
黑头美洲咬鹃繁殖方式:
咬鹃家族鸟类在卵初孵化时,雏鸟盲视,且赤裸无毛。在一些山地物种中,雏鸟在一周内迅速长出羽毛,但黑头美洲咬鹃则要慢得多,可能需要两倍的时间。雏鸟期因物种和大小而异,较小的物种通常需要16-17天才能长出羽翼,而较大的物种可能需要长达30天,但23-25天最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