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黑尾鸥_百科图片_饲养繁殖_雌雄鉴别

2024-04-08 来源:爱站旅游

黑尾鸥:别名,为鸥形目、鸥科、鸥属鸟类,原产于亚洲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旅鸟分布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泰国、美国。野生于沿海海岸沙滩、悬岩、草地以及邻近的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带。1818年命名。

中型水禽,常成群活动,成天在海面上空飞翔或伴随船只觅食,也常群集于沿海渔场活动和觅食,有时也到河口、江河下游和附近水厍与沼泽地带。主要在海面上捕食上层鱼类为食,也吃虾、软体动物和水生昆虫等。

科目分类:鸥形 ;生存环境:海岸 ;颜色分类:白色_黑色 ;性情分类:游禽 ;最大体型:51cm ;迁徙类型:候鸟 ;寿命年限:30年 ;适宜温度:20℃±8℃ ;食物饲料:杂食

黑尾鸥形态特征:

体长43-51cm,重400-680g。夏羽两性相似。头、颈、腰和尾上覆羽以及整个下体全为白色。背和两翅暗灰色。翅上初级覆羽黑色,其余覆羽暗灰色,大覆羽具灰白色先端。外侧初级飞羽黑色,从第3枚起微具白色先端,内侧初级飞羽灰黑色,先端白色,次级飞羽暗灰色,尖端白色,形成翅上白色后缘。尾基部白色,端部黑色,并具白色端缘。冬羽和夏羽相似,但头顶至后颈有灰褐色斑。虹膜淡黄色,眼睑朱红色;嘴黄色,先端红色,次端斑黑色。脚绿黄色,爪黑色。

黑尾鸥生活习性:

常成小群集群营巢。在好的营巢地,也集成数十对的大群营巢。通常营巢于人迹罕至的海岸悬崖峭壁的岩石平台上,也营巢于海边小岛和海岸附近内陆湖泊和沼泽地中的土丘上。

黑尾鸥饲养方法:

通常营巢于人迹罕至的海岸悬崖峭壁的岩石平台上,也营巢于海边小岛和海岸附近内陆湖泊和沼泽地中的土丘上。巢呈浅碟状,由枯草构成。幼鸟大约经过30-45天的喂养,即能飞翔。

黑尾鸥雌雄分辨:

当年幼鸟通体褐色,具灰色羽缘,尾羽黑褐色;第2年幼鸟头、颈白色而沾灰色,尾近端黑斑宽达6-9cm,最外侧尾羽仅基部两侧白色,飞羽从第6枚起至三级飞羽灰褐色,先端白色。翅上覆羽灰褐色。从第三年起完全变为成鸟羽毛。

黑尾鸥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巢呈浅碟状,由枯草构成。最早于4月下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通常2枚,偶尔多至3枚。卵的颜色为蓝灰色。灰褐色或赭绿色,密被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点。卵的形状为卵圆形或梨形。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为25-27天。雏鸟孵出后全身被有灰褐色绒羽,嘴先端具红斑。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食物主要为鱼和昆虫。雌性期主要由亲鸟半消化后再吐出喂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