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鹳:别名,为鹳形目、鹳科、黑颈鹳属鸟类,原产于亚洲南部至大洋洲,及太平洋诸岛。包括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沿海地区。1790年命名。与其他鹳鸟相似,腿、颈和喙都非常细长。IUCN列为近危。
大型涉禽,其为长途迁徙性候鸟,通常在澳大利亚越冬。雌雄两性在外观上完全相同,只是一般雄性体型大于雌性。白鹳的翅膀长且宽,可滑翔。飞行时,脖子向前伸,腿向后伸,超出其尾尖。
科目分类:鹳形 ;生存环境:湿地 ;颜色分类:白色_黑色 ;性情分类:涉禽 ;最大体型:115cm ;迁徙类型:候鸟 ;寿命年限:26年 ;适宜温度:20℃±10℃ ;食物饲料:肉食
黑颈鹳形态特征:
喙尖至尾尖长100-115cm,翼展195-215cm,重2.3-4.4kg。羽毛主要为黑白两色,顶冠黑色,脸及颈脖浑蓝色或浑绿色,身体及大覆羽白色,主翼羽、副翼羽、初级覆羽、上翼大覆羽、肩羽、小翼羽、尾羽为黑色。虹膜黄色或黑色,喙黑色,腿粉红色。
黑颈鹳饲养方法:
通常在具低矮植被的浅水区觅食。食性较杂,食物包括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哺乳动物和小鸟。
黑颈鹳繁殖方式:
一夫一妻制,大多会终生相伴。巢大型,可使用数年。雌鸟通常每年产2-4枚白色的蛋,由父母双方共同孵化,孵化期33-34天,58-64天后出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