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孩子出生后接触最多的一个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教育。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但是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呢, 这让许多家长非常在意。
第655期《生命时报》写了这样一文。朱女士的两个孩子一个上了清华,一个上了北大,且都身心健康。这无疑是巨大的成功,但是让人欣赏的是朱女士的教子观:任何时候都尊重孩子的看法,让孩子在自己的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位子,不给予孩子过多的压力,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采取放养型还是管束型的教育方式,一直让家长们犹豫不决,每一种教育方式都有成功的例子,但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呢?试问该如何评价家庭教育理念的好坏呢?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就是以“个人发展为本”好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并不是强行规定孩子必须要取得多高的成就,教育内容有多么全面,而是从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出发,挖掘出他们隐藏着的潜能,让他们懂得生活的真谛,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力,并懂得失败和成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注意孩子情商智商的发展。
几个月前浙江省高考作文题目一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题干中说的小主人公是一个学业不出众但却赢得同龄人的信赖和尊重,她的理想不大,就想成为一个为英雄出现时在路边给他鼓掌的人。对此,评论分成了两极化,支持者认为社会需要默默奉献的人,孩子甘当普通人也是一种成功。反对者则认为孩子从小就应该有宏大的志向,不该趋于平凡。
看似偶然的讨论,却真实牵扯出现在存在的教育问题。现今教育有着巨大的盲区,家长擅自给孩子规划,孩子的自由和天性受到压制。在“民主,自由”呼声此起彼伏的新社会,未能遵循的家长也有很多,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开始设计他这一生,一一规划上什么班、入什么学、考什么专业。
父母为孩子健康成长,美好将来着想必须爱的深沉,丰富。那种以爱为名的操心过度,不给孩子多少自主多少自由的爱,是抽象的爱。父母应当信赖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总结:好的家庭教育要民主,接受孩子的看法并且与他们一起思考,不强硬的灌输成人式的思想,只有懂得孩子的心,设身处地的替他们想事情,才能更好地爱孩子,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