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7月12号,在周乔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湘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14点55分,火车准点开动,我们怀着满腔热情和期待,开启了下乡之程。经过12个小时的跋涉,13号凌晨我们到达了目的地-美丽的靖州苗族*族自治县。经过一个晚上的整顿,13号早晨我们前往了太阳坪乡古村,如期进行我们的调研任务。顶着烈日,我们徒步开始了今天的行程。我们跟随村长先参观了村民的家。
村民们看见我们的到来,都热情地招待,并给我们递上自家种的鲜甜西瓜。在对传统古村民居建筑结构的调研过程中,我们访问了十多户人家。意外收获是精美的雕花和已有500多年历史的石板下水道(村民称作“元宝石”)排水孔为石材质,呈铜钱状,造型笨拙可爱。兼具审美和实用功能。在涝季,河水水位上升,体积较大的垃圾容易堵塞下水道,这时候元宝石就能起到拦截大块垃圾的功能,而且还有聚财的寓意。在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时,一些年纪大的爷爷奶奶真挚的语言深深地打动我们。一路上热情和淳朴的民风迎面扑来,这就是“湘韵”,靖州的魅力所在。这是我们三下乡活动的第一天,也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14号早晨,队伍前往岩脚侗寨,就“旅游业对当地影响”的主题进行实地调研。
在走访过程中,提及旅游业对当地文化和当地生活的影响时,村民表示,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帮助,但对村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养殖业还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由此可见,发展成果并没有受惠于当地村民。
问及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看法,大多数村民坦承对其了解不深,并叹息本民族传统文化在边缘化和逐渐失传,村民们寄望政府和景区开发商能将资金投入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中去。
由于首日的古村三下乡实践活动引起靖州县当地电视台的关注,队员们今天下午再次进古村走访,县电视台拍摄了我们与当地村民交流的过程,并采访了队员们的下乡感想,“湘韵”社会实践队旨在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重新带到大众的眼前,了解传统文化发展的阻碍因素,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队员们的绵薄之力。
每个月阳历的十五和三十,是太阳坪乡村民赶集日。15号恰逢是农历三十,为了深入了解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和体验当地的市井风情,队员们一大早就出门赶集了。这一天,集市规模比往常都要大,小贩们把各种各样的果蔬、当地特色小吃摆在摊前。据我们了解,除了香蕉等少数热带作物,小贩们卖的新鲜果蔬都是自家种的。集市上,小贩们用方言热情地吆喝着,吸引路人驻足在自己摊位前,浓郁的乡土气息感染了我们。
下午,由于大雨,我们社会实践队进行外出调研的活动暂停。全体队员在村民家用赶集时购买的食材包饺子。每个队员有各自的任务:洗菜、切菜剁肉、包饺子。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包饺子的花样各有特色,队员和村民相互学习各自擅长的花样。在一片欢声笑语里,一盘盘圆圆胖胖的饺子热气腾腾地上锅了,大家品尝着自己美味的劳动成果,心满意足。
通过今天的团队活动,我们队伍每个成员之间的感情得到了加深,团队精神也在每次任务的相互协助中不断提高了。
16号,我们队伍来到了位于靖州县三锹乡的地笋苗寨。队伍选择在这调研是因为此处古迹文化保存完整,民俗文化传承较好。地笋苗寨的三大特色:歌鼟,吊脚楼,典型的花衣苗团寨格局,顺坡而建。以苗族歌鼟为代表的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当我们在一个风情吊脚楼前驻足时,主人家的苗族阿姨非常热情地领我们上山参观她的菜园子,大口呼吸清新空气的同时,队员们再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天然氧吧的名不虚传。我们下山的时候,路过了一户正在晾晒粽叶的人家。问及粽叶的用途,主人家说是用来包糍粑的,而且执意说要拿给我们品尝。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得知,地笋苗寨由于地势高和交通不便,很少与外界接触交流。在节目《爸爸去哪儿》的播出之前,这个相对封闭的寨子并不为人所知。我们不知已被大山的淳朴和热情感动了多少回,而最难以忘怀的还是寨民们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浓厚的民族情感。我们在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到“你是否愿意过父辈那样的生活?”就我们以往的访问经验,一般村民的答案要不就是直截了当的“不愿意”,要不就是“没打算”。但是在地笋苗寨,甚至年轻人都会回答愿意。
我们应村长的邀请,入夜后参加了当地特色的篝火晚会。队员们和村民载歌载舞,不分你我,在欢声笑语中,我们留下了珍贵美好的回忆。明亮的篝火不灭,愿景常在,但愿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如斯得以留存。
17号,队伍把调研活动地点定在了历史悠久,具有浓厚宗教文化沉淀的飞山。
我们清早登山,沿山道而行,自然风光陪伴一路。我们先后登上了白云灵洞,方广寺,飞山寺和大雄宝殿。其中巍峨的飞山寺在宋高宗时期已建成,为湘、黔、桂周边地区最大的佛教寺庙群,一直以来香火鼎盛。现在,飞山还是靖州人民憩息健身的好去处。我们在飞山寺旁边的僧侣食堂跟厨房阿姨沟通好,借来了烹饪工具和食材,后勤组的能手煮出了一顿可口的斋饭。
18号中午,湘韵队伍的三下乡之行即将结束,队员们自愿提出为我们就住的村民家搞大扫除。大家按分配到的清洁任务各自行动起来。天气炎热,村民家只有一台风扇,队员们都大汗淋漓,却没有半句怨言。等看到焕然一新的小木屋,我们的脸上都挂满了会心的笑容。大扫除过后,开最后的总结大会。队员们各自作好工作总结和心得体会,一言一语里充满了不舍。离别之际,村民一家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饯行晚饭。七天以来,从陌生到熟悉,到互助互爱,共同挺过多少艰辛和不适应,都一一定格在此刻。重要的是,我们做好了自己,凝聚成了一个集体,收获了不可取替的美好回忆。湘韵社会实践队的三下乡之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