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季天气比较寒冷,是传染病的高发期,常见的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大多数冬季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所以预防冬季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是隔断传染源,平时注意个人卫生的清洁,饮食健康及加强体育锻炼,也可适当接种疫苗。下面一起看看冬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一、冬季传染病有哪些
1、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现为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2、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麻疹
麻疹发病初期,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有发烧、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泪等现象。发病2-3天后,口腔黏膜会有改变,口腔内两侧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围有红晕。这种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所特有的症状,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发病3-4天后,开始出皮疹。皮疹会按照耳后、颈部至面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的顺序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这期间持续高烧,常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疹子出齐后,体温开始下降,并逐渐恢复正常,症状也随之减轻。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很少。冬春两季多发,水痘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传染性极强。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易导致死亡。该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6、诺如病毒感染
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或呕吐,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对象主要是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特别是每年的十一月开始至第二年的四月最容易被它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等处引起集体暴发。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7、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传染病。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中易爆发流行。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等。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及飞沫传播。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早期发现患者就地隔离治疗,隔离至症状消失后3天,一般不少于病后7天。密切观察接触者。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流行期间不要携带婴幼儿到公共场所,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9、出血热
临床表现和感冒一样(发烧,流鼻涕,咳嗽),所以很难确诊,很容易被误诊。该病和感冒不同之处在于身上会出现血点,一般在腋下,喉咙,后背,请家长不要自己给孩子买药吃,带孩子去不规范诊所就医。
10、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
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11、结核病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二、如何预防冬季传染病
1、接种疫苗是预防冬春常见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例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等等,是预防针对性传染病的最佳选择,可在自愿、自费、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到辖区预防接种门诊接种。
2、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 “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3、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4、按时作息,保证睡眠,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与充分休息提高自身免疫力。
5、根据空气质量情况,每天开窗通风,居家和教室每天开窗通风一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公共场所去,必要时戴口罩出行。
6、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等物品勤清洗、规范消毒,换季时衣物、被褥等置阳光下晾晒,保持居家生活、工作环境整洁卫生。
7、密切关注孩子每天的身体状况,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就医,不要麻痹大意,特别是出现高烧、体温超过38度或连续两天发热的,要求居家休息,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并做好学生在家期间的健康观察。
申明:以上内容源于程序系统索引或网民分享提供,仅供您参考使用,不代表本网站的研究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来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