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它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在神经内科、眼科、整形、美容外科十分常用。目前的使用剂量仅仅是其最大安全剂量的百分之一,所以十分安全。
1986年,加拿大Carruther夫妇在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眼睑痉挛时,意外的发现了其良好的除皱效果。随后,他们相继用肉毒素对额纹、眉间纹、鱼尾纹进行了治疗,经过了一系列尝试,于1992年首先报导。
Carruther夫妇就成了此项技术的发明者和先驱。为什么用肉毒素治疗咬肌肥大?女性以椭圆形面型为美,常因下颌角处肥大而要求整形。其中90%以上的病人伴有良性咬肌肥大,希望能同时削减。
由于手术中难以把握肌肉的切除量和肌肉切除的深度,不仅效果不理想,还容易增加出血、血肿、感染的机会,造成面部两侧不对称、面神经瘫痪、牙关紧闭以及较长时间的肌肉痉挛等严重并发症,一直未能让她们如愿。
1994年,Smyth等报道了采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双侧咬肌肥大的经验,认为这是一种革命性新方法。肉毒杆菌毒素注射通过失神经营养作用使咬肌萎缩、变小,使治疗更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如虎添翼,病人的满意率上升,来求治的病人大大增加。一般每侧选择1~2个注射点注射。
注射时应尽可能缓慢,注射后也不必进行局部按摩和其它特殊处理,一般正常的咀嚼运动即可使药液在肌肉组织内逐渐扩散。A型肉毒素注入咬肌1个月即可观察到咬肌萎缩及脸形的改变。作为一种肌肉注射药,肉毒素没有显著的副作用,比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更多优点。
注入A型肉毒素后局部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咬肌过度无力及因肉毒素向临近肌肉组织扩散而引起的相应表现,而这些临床表现与注射部位和注射肉毒素的剂量有关。个别病人发现注射肉毒素以后有发热、不适、疲劳。
一般这些临床表现为一过性的,并在数周内自行消失。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后一般效果可以维持半年左右,然后有复发可能,但是可以再次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