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证和开庭审理是法庭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质证是对证据真实性的质疑和质问,而开庭审理是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进行量刑和供述的审理过程。在质证阶段,律师应与当事人沟通,形成质证观点,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展开质证。对复杂案件,建议逐一提出质证意见,准备好证据清单,并及时与审判人员联系了解举证期限和补充证据等情况。
法律分析
质证和开庭不是一样的,质证是开庭对证据有所怀疑的质问。
开庭审理是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对犯罪进行量刑和供述的一种形式。另外需注意,质证是指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对当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证据就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证明力的有无、大小予以说明和质辩的活动或过程。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法院或其他适宜场所设置的法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开庭审理的过程包含质证。质证就发生在开庭审理双方举证阶段,其中包括原告举证、被告质证、被告举证、原告质证。
收到对方的证据后,应当与当事人紧密沟通,就对方提交的证据形成质证观点,主要围绕证据的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询问当事人这些证据是否存在、真实?对我方不利的证据有否可以否认的可能?比如说传真。这个过程同样应当慎重,同时有否证据可以反驳对方的这些证据。同时,对于复杂的案件,我个人觉得还是要求逐一对对方的证据提出的质证意见形成文字,类似于我们的证据清单一样,以便开庭过程中有所准备,在庭审后可以根据庭审情况的变化作修正,在提交代理词中一并提交给法庭。同时,应当及时与承办审判人员联系,询问对方的举证期限何时届满,届满前有否补充证据等。
结语
质证和开庭虽有区别,但二者密切相关。质证是对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及证明力进行质辩的活动,而开庭审理则是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进行犯罪量刑和供述的一种形式。在收到对方证据后,律师应与当事人充分沟通,形成质证观点,重点关注证据的三性,并考虑是否有可能否认不利证据。对于复杂案件,建议逐一提出质证意见,以便开庭前准备,并在庭审后根据情况修正。同时,及时联系承办审判人员,了解对方的举证期限和补充证据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上述活动情形应当写入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