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狗表皮裂头蚴认知能力和预防

2024-07-04 来源:爱站旅游

獒犬

表皮裂头蚴粘附在小狗人体表层,或会钻进肌肤内,靠吃皮脂腺分必物或饮血谋生。小编今日为大伙儿详细介绍一些普遍的表皮裂头蚴并教大伙儿怎样预防,还您和狗一个整洁舒服的日常生活。  一、如何知道小狗感染了裂头蚴  感染了裂头蚴的小狗会日渐消瘦,还很有可能伴随反胃、严重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感的状况,此外有的裂头蚴还很有可能造成 发烫、干咳等状况。因此 ,当小狗出現这种难题时,一定要翻倍警醒。可将排泄物送至医院门诊检验,医师会依据检测出的裂头蚴给出相对的方子。  但当小狗忽然瘙曱痒、舔曱咬及叫个不停,另外被毛粗乱,乃至全身脱毛,体弱多病缺铁性贫血及皮肤过敏等状况出現时,小狗很可能是感染了表皮的裂头蚴。假如家里有婴儿或体质虚弱要尤其留意有效预防,防止出现人畜共患病。  二、普遍的表皮裂头蚴  1.虱子  普遍寄生性虫类,非常容易在小宠物间往返弹跳内寄生  【伤害水平】★★★★☆  虱子可以散播FAD(咬后性皮炎)、绦虫等病症,咬之后易造成 季节性湿疹和传染病。  2.蜱虫  常沉寂在草丛里中,极为喜爱毛皮丛密的小动物  【伤害水平】★★★★☆  一些蜱虫在饮血时代谢的神经毒素可造成 小狗自主运动化学纤维的传导阻滞,可造成 心力衰竭而身亡,称蜱偏瘫。另外蜱虫还可以散播莱姆病、立克次氏体、埃里希体、Q热、蜱媒回归热及其一些细菌性疾病如土拉弗氏菌病、布鲁菌病和传染病等。  3.白蛉  全球已经知道500多种多样,在我国已汇报近40种  【伤害水平】★★★★★  白蛉除开饮血外,還是立氏曼病(黑热病)的关键传播媒体。此外,白蛉还会继续感染肌肤利什曼病、白蛉热和巴尔通病等传染性疾病。  4.跳蚤  小狗的身上十分普遍,成活率高、繁育速度更快、消灭难度系数大  【伤害水平】★★★★★  跳蚤咬后小狗时,代谢的唾沫进到小狗肌肤内使肌肤发曱痒,小狗用前爪搔抓可使皮肤破损,从而造成 感柒,并产生脓疱。跳蚤饮血时还能够散播多种多样病症,体虱和头虱被觉得是散播流行性感冒斑疹伤寒、虱传回归热的关键媒体。  并且,跳蚤的繁育速率十分快,假如发觉小狗的身上有跳蚤而不采取任何行動得话,很有可能一个月后它便会增加了25万个它的子孙后代。  三、防蛀避害  1.警醒生态公园草丛里  2.防止小宠物触碰流浪猫狗,如援助流浪猫狗应第一时间到医院除虫  3.应用除虫滴剂  平常父母们应多替小狗“检查”,如查验小动物最底层的头发、耳朵里面、手和脚等,洗澡的时候要将头发烘干,由于小狗分面毛和底毛,假如头发不舒爽,非常容易导致出红疹子。平常留意自然环境日常保洁,按时消毒杀菌除虫,并且用无线吸尘器吸去木地板间隙、角落里的幼虫,以防小狗再度感柒或伤害家人健康。  小狗的身上的闯入者,让小狗难受,更给您的日常生活产生安全隐患,预防狗狗寄生虫,自小处学起。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孟氏裂头蚴是如何感染动物和人的?如何防治

头蚴学名为曼氏叠绦虫裂头蚴。随着医疗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r\,然后孵化成幼虫,并在人脑中游走;n,据医学文献记载。蛇类是寄生虫最多的动物之一,其成虫寄生在猫;r\n 南方农村历来有用青蛙肉槌烂生敷贴在皮肤伤口患处,仅我国目前就已经发现上千例,生吞,虫卵先是在人的肠壁上吸附、强健肌体。春夏季节、筋骨疼痛、韩国;n 生吞蛇胆、狗肠道中,以治疗局部溃疡等疾病的习俗 \。 \、蛇胆;n\n 裂头蚴\r\,虫卵随粪便排出;n\,特提醒农村群众治病应讲科学,绝大多数病例分布在中国;r\、生饮蛇血,正是农田青蛙繁殖活动时机,往往惹致孟氏裂头蚴感染;r\。病人多以年轻人居多,借以壮筋活络;n \。 \,谓之能医治腰腿酸痛,被确诊的裂头蚴病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n 当人进食了未煮开含虫卵的水或含有原尾蚴的食物后。还有的人捕捉小青蛙、生饮蛇血是导致人感染裂头蚴的重要途径,并在水中孵出幼虫;r\。 \,原尾蚴寄生在青蛙,多有食蛙或蛇的经历,幼虫再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人脑,男女比例为3∶1,生吞蛇胆、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由于喜食青蛙和老鼠,吸取脑细胞营养发育长大;r\,幼虫被剑水蚤吃后;n用青蛙皮局部贴敷伤口、蛇肉是感染裂头蚴的主要方式,蛇成为裂头蚴最多的宿主;r\,此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便继续发育成原尾蚴。\、蛇等野生动物体内;r\r\,食用生或未熟的蛙肉;n\。因此,不食生蛇血,不食半生的蛇肉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裂头蚴的危害预防

⑴用生蛙肉或蛇肉局部贴敷伤口或患处而获感染。民间传说用青蛙肉和蛇肉贴敷眼、颌面、会阴等处的伤口或脓肿,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若蛙肉或蛇肉中染有裂头蚴,裂头蚴就会从贴敷处的皮肤、粘膜、伤口侵入人体。

⑵食入含有裂头蚴的生或未熟的蛙肉、蛇肉、鸡肉、猪肉等而获感染。民间有用生吞活蛙或生蝌蚪治疗疥肿、疼痛、皮肤过敏的,感染机会更大。食入人体的裂头蚴或在肠道内发育为成虫,或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移行至全身其他部位寄生。

⑶误食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而获感染。饮用生水或湖塘水,使含有原尾蚴的剑水蚤有机会进入人体。原尾蚴也可直接从皮肤或眼结膜侵入人体。 1.曼氏迭宫绦虫病:本病并不多见,主要有中上腹部不适、轻微疼痛、恶心、呕吐等轻微症状。2.曼氏裂头蚴病:本病潜伏期与感染方式有关:局部侵入者潜伏期短,一般6~12天,个别可达2~3年;经消化道感染者潜伏期长,多为1至数年。

根据临床症状和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下列5类:

⑴ 眼裂头蚴病:是最常见的类型,系用蛙肉或蛇肉贴敷眼部所致,可累及患者的眼睑和眼球。患者表现为眼睑红肿、眼睑下垂、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微痛奇痒、有异物感和虫爬感,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多为单眼感染,可反复发作,多年不愈。在红肿的眼睑和充血的结膜下,可触及游走性的、硬度不等的肿块或条索状物。患者的眼部红肿胀痛,若肿物破溃,裂头蚴自行逸出可渐自愈。若裂头蚴侵入眼球内,可出现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角膜溃疡穿孔,虹膜睫状体炎,葡萄体炎,玻璃体浑浊,虹膜粘连,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最终导致视力严重减退甚至失明。

⑵ 皮下裂头蚴病:常见,可累及患者的四肢、胸腹壁、乳房和外生殖器,形成游走性皮下结节;结节呈圆形、柱状或条索状,大小不一;有局部瘙痒和虫爬感;出现炎症时,则可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或触痛;有时出现荨麻疹。

⑶ 口腔颌面裂头蚴病:患者用蛙肉或蛇肉贴敷患处治疗腮腺炎或牙痛所致,患处有红肿热痛和虫爬感,皮下或粘膜下有直径0.5~3cm的硬结或索状物,有时可见裂头蚴逸出。

⑷中枢神经系统裂头蚴病:脑裂头蚴病较少见,裂头蚴可侵犯顶额叶或枕叶,也可侵犯外囊、内囊和基神经节、小脑等处。依寄生部位不同,可有阵发性头痛、癫痫发作、抽搐、偏瘫、肢体麻木、昏迷、喷射性呕吐、视物不清等症状。脊髓和椎管内裂头蚴病更为少见,可表现为肢体麻木、下肢轻瘫等症状。

⑸ 内脏裂头蚴病:罕见。裂头蚴可寄生于腹腔、膀胱、尿道、卵巢、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其临床表现各异。寄生于深部组织而无明显临床表现者则很少被发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不明原因的眼部及皮肤游走性硬结或慢染和流行病史的患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从粪便中查到本虫虫卵为诊断曼氏迭宫绦虫病的依据,从病灶处查到裂头蚴为诊断曼氏裂头蚴病的依据。脑裂头蚴病的诊断较为困难,其所致的肉芽肿难以和各种脑瘤如脑膜瘤、胶质瘤的症状相区别,CT、MRI及免疫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成虫感染可用南瓜子50g和槟榔30g(水煎服)治疗,也可用氯硝柳胺(灭绦灵),2g/d,儿童体重为11~34kg者1g/d,>34kg者1.5g/d,)、硫双二氯酚(3g 顿服)、吡喹酮(15~25mg/kg,顿服)等治疗。

裂头蚴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摘除。手术时应摘除完整的虫体,以防因虫体头节断裂遗留而继续生长造成的复发。对不能手术摘除的虫体,可向硬结内注射40%乙醇普鲁卡因以杀死裂头蚴。用α-糜蛋白酶溶液进行结节内注射可有效治疗颌面部和眼部裂头蚴病,用法为每次5~10ml,隔5~10天注射1次,共2~3次。对于不能手术或内脏裂头蚴病,可用药物临时加以控制,口服吡喹酮,但临床实验已经证明,吡喹酮不能杀死裂头蚴,60~70mg /(kg·d)顿服或2/d,连服2~4d。一般病例手术后可给予吡喹酮巩固,同时用激素类药物以减轻因虫体破坏所致的过敏反应。

预防应加强宣传教育,改变不良习惯,不用蛙肉、蛇肉、蛇皮贴敷皮肤、伤口,不生食或半生食蛙、蛇、禽、猪等动物的肉类,不生吞蛇胆,不饮用生水等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裂头蚴为什么会进入人体?该怎么预防?

       

        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一并进入人体。预防裂头蚴病,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避免喝生水、不食用未熟的蛙肉、蛇肉等,以及做到生、熟食砧板不混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从而避免裂头蚴进入人体。

       据媒体报道,20岁的广东女孩雯雯(化名)反复出现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麻木,还曾被诊断为脑胶质瘤,陆续吃药两年症状均没改善,但是近期,雯雯头痛更加厉害,只能靠止痛药止痛,于是来到医院求医。经过检查,医生发现每次复查头颅MR显示病灶的位置都不相同。医生判断不是脑肿瘤,符合寄生虫游走的表现,进一步腰椎穿刺及血清检查的结果显示,雯雯的裂头蚴感染为阳性。随后,医生在全麻下为雯雯实施了裂头蚴抓取术,手术时看到一条长达 27 厘米的活虫,才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原来,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这个习惯有关。医生提醒: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喝生水、食用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等。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看到这则报道后,真是大吃一惊,也了解到,原来裂头蚴一般是通过吃蛙、蛇、用蛙肉敷眼,以及喝生水等途径传播给人。这次报道的广东女孩雯雯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渴了就喝生水,而她感染裂头蚴,可能就与小时候喝生水这个不良习惯有关,实在是不可思议。据医学文献记载,裂头蚴属于曼氏迭宫绦虫,是一种寄生虫。成虫后呈白色,长可达60-100厘米。幼虫寄生于剑水蚤、蛙类、蛇,成虫后多寄生在猫、狗等食肉动物的肠道内。裂头蚴一旦进入人体,将会寄生在人的肠道,引起消化道的一些症状;裂头蚴的幼虫也会从肠道迁移到人的皮下、眼睛、口腔、内脏、脑和脊髓等器官中,从而引发裂头蚴病。

       小伙伴们知道,裂头蚴病对健康危害极大。当人们误饮被裂头蚴感染的生水,以及食用生的、或未熟的蛙、蛇等肉类时,将会使附着其中的裂头蚴虫卵一并进入人体。

        既然裂头蚴绦虫是寄生虫,必然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当裂头蚴进入人体后,一般来说,常会寄生在人的眼睑部、四肢、躯体、皮下等部位。裂头蚴经常会无规律移动,如果爬上了人的眼球,将会使人有奇痒或有虫爬等感觉,并可能会导致人的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畏光等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出现角膜溃疡、玻璃体浑浊,以及并发白内障,使人导致失明等相关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我认为,裂头蚴是一种寄生虫,进入人体后,对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预防裂头蚴病尤为重要:一是要注意个人卫生,消除不良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以及不喝生水;二是既要养成不吃半熟肉类或未煮熟的蛙肉、蛇肉的习惯,又要在烹调食物中,将肉类做熟再食用,以防误食裂头蚴虫卵;三是要将切生、熟肉的刀具和砧板分开保管使用,并定期用沸水进行消毒;四是增强自身免疫力,要适当锻炼,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保持规律作息,从而筑牢身体抵御病毒入侵的坚实屏障。

没有满月的小狗体内有虫怎么办

一、犬蛔虫病

本病是由犬蛔虫和狮蛔虫寄生于犬的小肠和胃内引起的。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危害1~3月龄的仔犬,影响生长和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

[病原及其生活史]

犬蛔虫(犬弓首蛔虫)呈淡黄白色,头端有3片唇,体侧有狭长的颈翼膜。犬蛔虫钓特点是在食道与肠管连接处有一个小胃。雄虫长50—110毫米,尾端弯曲:雌虫长90—180毫米,尾端直。狮蛔虫(狮弓蛔虫)颜色。形态与犬蛔虫相似,但无小胃,雄虫长35~70毫米,雌虫长30~100毫米。

犬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3月龄以内的仔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在肠内孵出幼虫,幼虫钻入肠壁,经淋巴系统到肠系膜淋巴结,然后经血流到达肝脏,再随血流到达肺脏,幼虫经肺泡、细支气管、支气管,再经喉头被咽入胃,到小肠进一步发育为成虫,全部过程 4~5周。年龄大的犬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幼虫随血流到达身体各组织器官中,形成包囊,幼虫保持活力,但不进一步发育,体内含有包囊的母犬怀孕后,幼虫被激活,通过胎盘移行到胎儿肝脏而引起胎内感染。胎儿出生后,幼虫移行到肺脏,然后再移行到胃肠道发育为成虫,在仔犬出生后23~40天已出现成熟的犬蛔虫。新生仔犬也可通过吸吮初乳而引起感染,感染后幼虫在小肠中直接发育为成虫。

狮蛔虫虫卵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被犬吞食后,幼虫在小肠内逸出,进而钻入肠壁内发育后返回肠腔,经3~4周发育为成虫。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逐渐消瘦,粘膜苍白。食欲不振,呕吐,异嗜,消化障碍,先下痢而后便秘。偶见有癫痫性痉挛。幼犬腹部膨大,发育迟缓。感染严重时,其呕吐物和粪便中常排出蛔虫,即可确诊。

(2)实验室检查: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或直接涂片法,检查粪便内的虫卵进行确诊。

[防治措施]

(1)定期检查与驱虫:幼犬每月检查1次,成年犬每季检查1次,发现病犬,立即进行驱虫。可用左咪唑,每千克体重 10毫克内服。或用甲苯咪唑,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天服两次,连服两天。或用噻嘧啶(抗虫灵)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内服。或用枸橼酸哌嗪(驱蛔灵)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内服。

(2)搞好清洁卫生:对环境、食槽、食物的清洁卫生要认真搞好,及时清除粪便,并进行发酵处理。

二、犬钩虫病

本病是犬比较多发而且危害严重的线虫病。钩虫寄生于小肠内,主要是十二指肠。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气候温暖地区常见,多发于夏季,特别是狭小、潮湿的犬窝更易发生。

[病原及其生活史]

引起犬钩虫病的病原,常见的是犬钩虫与狭头钩虫。 犬钩虫为淡黄白色小线虫,头端稍向背侧弯曲,口囊很发达,口囊前缘腹面两侧各有3个大齿,各齿向内呈钩状弯曲。雄虫长10~12毫米,雌虫长14~16毫米。 狭头钩虫两端稍细,较犬钩虫小,口囊前缘腹面两侧各有 1片半月状切板。雄虫长5—8.5毫米,雌虫长7—10毫米。

犬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经12~30小时孵出幼虫(杆状蚴),再经1周左右,蜕化为感染性幼虫(带鞘丝状蚴)。犬通常经口感染,也可经皮肤和口粘膜感染。当幼虫经口进入宿主体后,停留在肠内,脱去囊鞘,逐渐发育为成虫。当幼虫经皮肤侵入时,钻入外周血管,移行到肺泡和气管,随痰进入口腔,吞下后到小肠发育为成虫。犬钩虫还可通过胎盘、初乳感染。狭头钩虫的生活史与犬钩虫相似,但以经口感染较为多见。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时,粘膜苍白,消瘦,被毛粗刚无光泽,易脱落。食欲减退,异嗜,呕吐,消化障碍,下痢和便秘交替发作。粪便带血或呈黑色,严重时如柏油状,并带有腐臭气味。如幼虫大量经皮肤侵入时,皮肤发炎,奇痒。有的四肢浮肿,以后破溃,或出现口角糜烂等。经胎内或初乳感染犬钩虫的3周龄内的仔犬,可引起严重贫血,导致昏迷和死亡。

(2)实验室检查:可采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内的虫卵进行确诊。

[防治措施]

(1)驱虫:商品制剂为4.5%二碘硝基酚溶液,1次皮下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22毫升(10毫克),对犬的各种钩虫驱虫效果接近lOO%。该药对犬蛔虫、鞭虫、绦虫和肺吸虫效果不佳。此外,也可应用左咪唑、甲苯咪唑、噻嘧啶驱虫,用量用法,可参阅犬蛔虫病。 严重贫血时,还需对症治疗,口服或注射含铁的滋补剂或输血。

(2)卫生消毒:应保持犬舍清洁干燥,及时清理粪便。对笼舍的木制部分用开水浇烫,铁制部分或地面用喷灯喷烧,可搬动的用具可移到户外曝晒,以杀死虫卵。

三、犬绦虫病

寄生于犬小肠内的绦虫种类很多,不仅成虫期对犬、猫的健康危害很大,而其幼虫期大多以其他家畜(或人)作为中间宿主,严重危害家畜和人体健康。现将几种主要绦虫介绍如下:

[病原及其生活史]

(1)犬绦虫(犬复孔I象虫、瓜实绦虫),虫体呈淡红色,长 10—50厘米。成熟体节长7亳米,宽2—3毫米,呈长卵圆形,外观如黄瓜籽状。每个成熟节片含两套雌雄生殖器官,生殖孔开口于体节两侧的部。蚤类及犬毛虱为犬绦虫的中间宿主,在其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终宿主吞食了含似囊尾蚴的蚤或虱而被感染,在小肠内约经3周发育为成虫。

(2)线中绦虫(中线绦虫):虫体长30~250厘米,最宽处为3毫米。成熟节片近方形,每节有一套生殖器官,子宫位于节片而呈纵的长囊状,故眼观该种绦虫的链体部似有一纵线贯穿。已知中线绦虫需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食粪的地螨,在其体内形成似囊尾蚴。第二中间宿主为蛇、蛙、鸟类及啮齿类,在它们体内形成四槽蚴,多在第二中间宿主的腹腔或肝、肺等器官内发现。四槽蚴被终宿主吞食后,经 16~20天变为成虫。

(3)泡状带绦虫(边缘绦虫):虫体长75~500厘米,前部节片宽而短,向后节片逐渐加长,成熟体节长宽为10~14毫米*4~5毫米。子宫有5~10对大侧枝再分小枝,每个节片有一套生殖器官,生殖孔在节片一侧不规则地交互开口。中间宿主为牛、羊、猪等家畜,幼虫为细颈囊尾蚴,寄生在中间宿主的肝脏、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犬吞食含细颈囊尾蚴的内脏而被感染,经36~73日在小肠发育为成虫。

(4)豆状带绦虫(锯齿绦虫):虫体长60~200厘米,生殖孔不规则地在节片一侧交互开口,稍突出,使虫体侧缘呈锯齿状。成熟体节长宽为10~15毫米*4~7毫米。子宫有8~14对侧枝。中间宿主为家兔和野兔,幼虫为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脏、网膜、肠系膜等处。犬吞食含豆状囊尾蚴的内脏,经 35~46日发育为成虫.

(5)多头带绦虫(多头绦虫):虫体长40—100厘米,最宽处为5毫米,子宫有9—26对侧枝。中间宿主为牛和羊,幼虫为多头蚴(脑共尾蚴),寄生于中间宿主脑内,有时也见于延脑或脊髓中。犬吞食含多头蚴的脑而被感染,约经41—73天发育为成虫。

(6)细粒棘球绦虫:虫体由1个头节和3~4个节片组成,全长不超过7毫米。成熟节片内有一套生殖器官,孕节长度超过虫体全长的一半,子宫呈囊状,没有侧枝,只有一些突起。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为棘球蚴,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中,犬吃了含棘球蚴的脏器而被感染。

(7)曼氏迭宫绦虫(孟氏裂头绦虫):虫体长约100厘米,宽2~2.5厘米。头节呈指形,背腹各有一个纵行的吸槽。颈节细长。节片一般宽大于长。孕卵节片则长宽几乎相等。成熟节片中有一套生殖器官,节片前部有一圆形雄性生殖孔,子宫呈螺旋盘曲,位于节片中部,子宫末端开口与口分别位于雄性生殖孔下方。虫体呈黄灰色,体节因子宫与虫卵而呈灰黑色点状连线;曼氏迭宫绦虫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桡足类(如剑水蚤),在其体内发育为原尾蚴。第二中间宿主为蛙类和蛇类(鱼类、鸟类甚至人可作为转运宿主),在其体内发育为裂头蚴。猫、犬为终末宿主,裂头蚴在其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病犬除了偶然地排出成熟节片外,轻度感染通常不引人注意。严重感染时呈现食欲反常(贪食、异嗜),呕吐,慢性肠炎,腹泻、便秘交替发生,贫血,消瘦,容易激动或精神沉郁,有的发生痉挛或四肢麻痹。虫体成团时可堵塞肠管,导致肠梗阻、肠套叠、肠扭转和肠破裂等急腹症。

(2)检查绦虫节片;如发现病犬口夹着尚未落地的绦虫孕节,以及粪便中夹杂短的绦虫节片,均可帮助确诊。节片呈白色,最小的如米粒,大的可长达9毫米左右。

[防治措施]

(1)治疗性驱虫;用氢溴酸槟榔素,用量为1.5~2毫克/千克体重,口服。使病犬绝食12~20小时后给药。为了防止呕吐,应在服药前15—20分钟给予稀碘酊液(水10毫升,碘酊两滴)。或用吡喹酮,用量为5~10毫克/千克体重·次,口服。或用盐酸丁萘脒,用量为25—50毫克/千克体重,1次口服,驱除细粒棘球绦虫用50毫克,间隔48小时再用1次。

(2)预防性驱虫:每年应进行4次预防性驱虫(每季度1次),繁殖犬应在配种前3~4周内进行。驱虫时应把犬隔离在一定范围内,以便收集排出的虫体和粪便,彻底销毁,防止散布病原。

(3)注意清洁卫生,消灭传染源:妥善处理屠宰废弃物,防止犬采食带有绦虫蚴的中间宿主或其未煮熟的脏器,保持犬舍和犬体清洁,经常用杀虫剂杀灭犬体上的蚤与虱,消灭啮齿动物。

四、犬弓形虫病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原虫病,在家畜及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全国各地均已报道有本病存在。

[病原及其生活史]

弓形虫病的病原是龚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它的整个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在猫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类似于球虫发育的裂体增殖和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随猫粪排出体外,卵囊在外界环境中,经过孢子增殖发育为含有两个孢子囊的感染性卵囊。

弓形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已知有200余种动物,包括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和人都可以作为它的中间宿主。猫也可以作为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弓形虫可在全身各组织脏器的有核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

动物吃了猫粪中的感染性卵囊或含有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的中间宿主的肉、内脏、渗出物、排泄物和乳汁而被感染。速殖子还可通过皮肤、粘膜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多数为无症状的隐染。幼年犬和青年犬感染较普遍而且症状较严重,成年犬也有致死病例。症状类似犬瘟热、犬传染性肝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厌食、精神萎靡、虚弱,眼和鼻有分泌物,粘膜苍白,呼吸困难,甚至发生剧烈的出血性腹泻。少数病犬有剧烈呕吐,随后出现麻痹和其他神经症状。怀孕母犬发生流产或早产,所产仔犬往往出现排稀便、呼吸困难和运动失调等症状,血液检查;急性期,红、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单核细胞增多者较少见。慢性病例的白细胞总数增多,主要为嗜中性粒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但没有出血倾向。

(2)实验室检查:仅依靠临床症状很容易与犬瘟热特别是神经型犬瘟热相混淆。因此,在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临床症状等综合判定后,还必须以检出病原体或证实血清中抗体滴度升高才能确诊。

[治 疗]

对急染病例,可用磺胺嘧啶(SD),每千克体重用70毫克,或甲氧苄氨嘧啶(TMP),每千克体重用14毫克,每天两次口服,连用3—4天。由于磺胺嘧啶溶解度较低,较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内服时应配合等量碳酸氢钠,并增加饮水。此外,可应用磺胺—6—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制菌磺、SMM、 DS—36)或磺酰氨苯砜(SDDS)。

[预 防]

不喂生肉,并防止犬捕食啮齿类动物,防止猫粪污染饲料及饮水。 [病 原]犬眼虫病 犬跟虫(结膜吸吮线虫)寄生于眼结膜囊和瞬膜下,为乳白色细小线虫。雄虫长7~13毫米,雌虫长12~17毫米。以蝇类作为中间宿主传播本病。本病流行有季节性(最适温度为 28℃左右)。

[症 状]

初结膜充血,眼球湿润,怕光流泪,继之,有粘性分泌物流出,结膜囊和瞬膜下有密集的谷粒状小囊泡,病犬不时用趾抓蹭眼面部,并反复摩擦颊额部,痛痒难忍。上下眼睑频频启闭,眼球明显凹陷,角膜混浊,后期眼睑粘合,视力减退,甚至形成溃疡(未见有引起死亡的报道)。

[治 疗]

绑定病犬,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抽取5%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1~2毫升,由病犬眼角徐徐滴入眼内,用手轻揉1~2分钟,翻开上下眼脸,用镊子夹灭菌湿纱布或棉球轻轻擦拭粘附其上的虫体,直到全部清除,再用生理盐水缓慢地反复冲洗患眼,用药棉拭干,涂布四环素或红霉素眼膏。

另外体表有寄生虫的狗狗体内一定有寄生虫,如果你从来没有为你的狗狗驱过虫,那么建议你一定要定期为狗狗驱虫,因为小狗在出生7天后体内就已经有寄生虫了.希望你的狗狗健康成长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