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一) 哪些野生动物会携带冠状病毒?
(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表现?
(三) 什么是疑似病例?
(四) 什么是确诊病例?
(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与 SARS、 流感、 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六)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七) 什么是飞沫传播?
(八)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九) 什么是接触传播?
(十)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十一) 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十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预防措施?
二、 个人防护措施
(一) 如何保护自 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二) 如何正确选择口罩?
(三)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四) 口罩多长时间需要更换?
(五) 废弃口罩如何处理?
(六) 如何正确洗手?
(七) 旅途在外没有清水洗手怎么办?
(八) 疫情期间对经常触摸的一些小物件也消毒了吗?
(九) 如果密切接触了有感冒或类似流感症状的人怎么办?
(十) 如果近期去疫区, 返回居住地后应该注意什么?
(十一) 如果怀疑自 己感染了 新型冠状病毒应该怎么办?
(十二) 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 你是一个密切接触者,
应该怎么办?
三、 家庭防护措施
(一) 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二) 家庭如何通风?
(三) 居家隔离如何防控?
四、 公共场所防护措施
(一) 公共场所如何防控?
(二) 乘坐公交车、 地铁、 轮船和飞机等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三) 乘坐电梯时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四) 在办公室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五) 疫情期间健康宣教如何实施?
(六) 到食堂进餐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七) 在医院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八) 到市场采购, 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五、 针对我院师生返校途中的防控措施
六、 防控消毒技术
(一) 那些消毒剂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二) 含氯消毒剂的配制方法?
(三) 疫情期间家庭如何消毒?
(四) 疫情期间被褥、 毛巾等织物如何消毒?
一、 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一) 哪些野生动物会携带冠状病毒?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 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 果子狸、 蝙蝠、 竹鼠、 獾等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武汉地区的病毒性肺炎疫情爆发, 与 2002 年广东爆发的“非典” 疫情有很多相似的之处, 都发生在冬季, 初始发生都起源于人与动物市场交易的鲜活动物接触, 而且都是由未知的冠状病毒导致。
不要吃未经检疫的野生动物、 生鲜等食品, 比如路边摊售卖的肉食, 不要为了 “尝鲜” 而冒险。
(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表现?
1. 临床表现: 基于目 前的流行病学调查, 潜伏期 1-14天, 多为 3-7 天。 以发热、 乏力、 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 流涕、 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 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休克、 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重症、 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 甚至无明显发热。
2. 轻型患者, 仅表现为低热、 轻微乏力等, 无肺炎表现。
3. 从目 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少数患者病情危重。 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三) 什么是疑似病例?
疑似病例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 流行病学史:
(1) 发病前 14 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 或其他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 发病前 14 天内曾接触过来自 疫情高发区, 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3) 聚集性发病;
(4) 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是指病原核酸检测阳性者。
2. 临床表现:
(1) 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 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
(3)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 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有流行病学史中任何一条, 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 2 条。
(四) 什么是确诊病例?
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 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 RT-PCR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有病毒基因测序, 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可以确诊。
(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与 SARS、 流感、 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发热、 乏力、 干咳为主要表现,并发肺炎。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患者可能不发热, 仅有畏寒和呼吸道感染症状, 但 CT 会显示肺炎现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重症病例症状和 SARS 类似。
流感的临床表现为高热、 咳嗽、 咽痛及肌肉疼痛等, 有时也可引起肺炎, 但不常见。普通感冒的症状为鼻塞、 流鼻涕等, 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不引起肺炎。
(六)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气溶胶传播。如:
1. 通过咳嗽或打喷嚏飞沫在空气中传播;
2. 没有安全防护的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
3. 触摸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 然后用被污染的手触碰嘴巴、 鼻子或眼睛;
4. 接触到可能被感染的动物。前期各医院收治病例多 数有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 部分病例为家庭聚集性发病, 医务人员感染风险高。 从现在定义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推断, 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最主要途径。
(七) 什么是飞沫传播?
1. 飞沫: 一般认为直径>5um 的含水颗粒, 由于飞沫颗粒较大, 不会长期悬浮在空气中, 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 1 米) 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2. 呼吸飞沫的产生:
(1) 咳嗽、 打喷嚏或说话;
(2) 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 如: 吸痰或支气管镜检查, 气管插管或翻身、 拍背等?激咳嗽和心肺复苏等操作过程中;
(3) 通过飞沫传播的病原体: 如流感病毒、 SARS 冠状病毒、 腺病毒、 鼻病毒、 支原体、 A 组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奈瑟菌) 等。
(八) 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也叫空气传播, 一般认为直径<5um, 能长时间、 远距离散播后仍有传染性的颗粒。 通过空气传播的病原体也可以经接触传播。 经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有:
1. 专一空气传播: 结核杆菌、 曲菌
2. 经多种途径, 但以空气传播为主: 麻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3. 通常经其他途径, 但在特殊情况下(如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气管插管/切开、 开放性气道吸引 ) 通过空气传播:天花病毒、 SARS 冠状病毒、 流感病毒和诺如病毒等。
(九) 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 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如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主要见于病毒的传播), 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 起传播, 如疥疮。
间接接触: 传染性病原体通过污染的物体或人的传播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多通过间接接触传播。
(十) 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观察和确诊病例) 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
1. 与病例共同居住、 学习、 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 诊疗、 护理、 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 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 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 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十一) 居家医学观察期间应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1. 家庭内应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 家庭成员和实施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尽量减少接触。
2. 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单间居住; 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 家庭内保持通风。 其使用后的卫生间做好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 医学观察对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外出时要戴好口 罩, 避 免 到人群聚集的场所。
4. 每天早晚各测量 1 次体温, 做好记录。
(十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预防措施?
1. 第一时间发现病人(传染源)。
2. 隔离, 轻症居家隔离或医院隔离:
(1) 标准预防措施;
(2) 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3) 接触和飞沫预防措施: 勤洗手, 出门戴口 罩;
(4) 房间通风换气;
(5) 清洁、 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 56℃ 30 分钟、 75%酒精、 含氯消毒剂、 过氧化氢消毒液, 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二、 个人防护措施
(一) 如何保护自 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目 前新型冠状病毒虽然没有特效药物和疫苗, 但可以预防, 主要通过减少接触或暴露的机会, 做好个人卫生防护,降低感染机率。
1. 减少到密闭、 空气不流通公共场所和人口 密集的地方活动。
2. 出门佩戴口 罩。 外出前往公共场所、 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 佩戴医用外科口 罩或 N95 口 罩。
3. 勤洗手, 保持手卫生。 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 从公共场所返回、 咳嗽手捂之后、 饭前便后, 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 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 避免用手接触口 鼻眼; 打喷嚏或咳嗽时, 用手肘衣服遮住口 鼻。
4. 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每天开窗通风数次,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 避免与任何有感冒或类似流感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6.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 用纸巾、 毛巾等遮住口 鼻, 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 避免用手触摸眼睛、 鼻或口 。
7. 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作息规律,避免产生过度疲劳。
8. 到医院就诊或陪护就医时, 一定要佩戴好口 罩(医用外科口 罩或 N95 口 罩);
9. 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10. 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或养殖动物;
11. 不去武汉等疫情高发区, 也不与来自 疫情高发区的人接触。
(二) 如何正确选择口罩?
1. 如果去一般露天公共场所、 不与呼吸道病人近距离接触, 佩戴医用外科口 罩即可, 不必过度防护。
2. 如果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 需要佩戴 N95 口 罩,才能起到有效的防护。
(三) 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1. 不管是一次性口 罩, 还是医用口 罩, 都有正反面, 颜色深的是正面, 正面应该朝外, 医用口 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2. 紧贴脸部的应该是医用 口 罩的反面(颜色较浅的一面), 有金属条的部分是上端。
3. 分清楚口 罩的正面、 反面、 上端、 下端后, 先将手洗干净, 确定口 罩是否正确之后, 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4. 将口 罩佩戴完毕后, 需要用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 罩上端紧贴鼻梁, 然后向下拉伸口 罩, 使口 罩不留有褶皱, 要完全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四) 口罩多长时间需要更换?
1.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口 罩, 防护效果都是有限的, 一定要定期更换, 最好每 2 至 4 小时更换一次。 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 中途进餐、 如厕等脱下后, 重新进入工作要更换。
2. 在目 前口 罩紧张的情况下, 一般公众在没有接触可疑人、 物时可适当延长佩戴时间, 如果被污染或接触了 可疑的人或物及人口 较多的环境, 要及时更换。
3. 医用防护口 罩不能清洗, 也不可使用消毒剂、 加热等方法。
4. 如需再次使用的口 罩, 可悬挂在洁净、 干燥通风处。
(五) 废弃口罩如何处理?
1. 疫情期间, 摘口 罩前后做好手卫生。
2. 健康人群使用过的口 罩, 可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
3. 如果接触过不明人群或从不确定的地方返回, 建议口罩放入垃圾桶后, 再用消毒液撒至口 罩上进行处理; 如果无消毒液可使用密闭袋子如保鲜袋, 将口 罩密封后丢入其垃圾收容器, 并每天两次使用 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4. 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佩戴的口 罩, 应视为医疗废物处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有关流程处理。
(六) 如何正确洗手?
第一步, 双手手心相互搓洗(双手合十搓五下)
第二步, 双手交叉搓洗手指缝(手心对手背, 双手交叉相叠, 左右手交换各搓洗五下)
第三步, 手心对手心搓洗手指缝(手心相对十指交错,搓洗五下)
第四步, 指尖搓洗手心, 左右手相同(指尖放于手心相互搓洗)
第五步: 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拇指搓洗, 左右手相同。
第六步: 指尖摩擦掌心或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转动搓洗, 左右手相同。
(七) 旅途在外没有清水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 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 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 75%酒精可灭活病毒, 达到一定浓度 的含酒精消毒产品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八) 疫情期间对经常触摸的一些小物件也消毒了 吗?
疫情期间, 在对桌椅、 门把手、 地面、 马桶、 面盆进行消毒的同时也要记得消毒一些随身携带的小物件如钥匙、 手机、 键盘、 鼠标等。
(九) 如果密切接触了 有感冒或类似流感症状的人怎么办?
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 主动配合卫生部门居家隔离 14 天, 期间做好个人健康状况记录, 接受健康询问; 隔离期间如有身体不适, 应及时联系辖区卫生人员。
(十) 如果近期去疫区, 返回居住地后应该注意什么?
1. 回到居住地之后, 在 14 天内注意加强身体防护, 关注自身的身体状态;
2. 需要接受居家医学观察, 不要恐慌, 不要上班, 不要随便外出, 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 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 3℃)、 咳嗽、 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症状,请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 诊治。
(十一) 如果怀疑自 己感染了 新型冠状病毒应该怎么办?
1. 如果认为自 己感染了 新型冠状病毒, 立即带上口 罩,做好自 身防护, 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 诊治。
2. 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 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 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3. 特别应注意的是, 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 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十二) 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 你是一个密切接触者,应该怎么办?
按照要求进行居家医学观察, 不用恐慌, 不要上班, 不要随便外出, 做好自 我身体状况观察, 定期接受医生随访,如果出现发热、 咳嗽等异常临床表现, 应及时报告, 在指定医疗机构及时进行排查、 诊治等。
三、 家庭防护措施
(一) 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1. 增强卫生健康意识, 适量运动、 早睡早起、 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 鼻, 经常彻底洗手,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 鼻或口 ;
3. 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 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 咳嗽或打喷嚏等) 的人密切接触;
5. 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 如必须去佩戴口 罩;
6.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 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 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 煮透;
8. 密切关注发热、 咳嗽等症状, 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二) 家庭如何通风?
户 外空气质量较好时: 早中 晚均可通风, 每次时间 在15-30 分钟; 户 外空气质量较差时, 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三) 居家隔离如何防控?
1. 可疑症状者需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 并拒绝一切探视。
2. 家庭成员应生活在不同房间, 如果条件不允许, 应至少保持 1 米距离, 分床睡。 可疑症状者应减少活动, 限制居住空间, 确保需要共用的空间(如厨房和卫生间) 通风良好(保持窗户 持续开放)。
3. 最好固定一位家庭成员照顾, 这位家庭成员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
4. 家庭成员与可疑症状者在同一房间时, 都应该佩戴与面部严密贴合的医用外科口 罩。 随时保持手卫生, 避免直接接触身体分泌物, 不要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
5. 使用过的手套、 纸巾、 口 罩以及其他废物都应该放在患者房间专用的垃圾袋里面, 标记为污染物再丢弃。
6.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包括活动后加重的胸闷、 憋气、气短)、 出现意识问题(包括嗜睡、 说胡话、 分不清昼夜等)、腹泻、 高烧超过 39℃或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 应立即停止居家隔离并及时就医。
四、 公共场所防护措施
(一) 公共场所如何防控?
1. 公共场所工作人员要自行健康监测, 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 不要带病上班。
2. 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者, 工作人员应要求其离开。
3. 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4. 保持公共场所内空气流通。 保证排气扇运转正常,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5. 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 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6.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及时清理垃圾。
7. 疾病流行地区, 公众应尽量减少前往公共场所, 尤其避免前往人流密集和空气流通较差的地方。
(二) 乘坐公交车、 地铁、 轮船和飞机等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1. 公交车、 地铁、 轮船和飞机等地方都是人流密集, 可佩戴口 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2. 在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 用纸巾将口 鼻完全遮住, 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 防止病菌传播。
3. 尽量不要在车上吃东西, 减少传染机会。
4. 如果车上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 听从安排进行排查检测, 不可私自离开。
5. 疫情期间尽量不外出, 外出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人口 密集造成交叉感染。
(三) 乘坐电梯时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应降低乘坐电梯频率, 低楼层可以走楼梯步行。 随身携带纸巾(手套), 可隔着纸巾(手套) 按电梯按钮。 纸巾(手套) 使用完毕妥善处置。 等候电梯时站在厅门两侧, 不要离厅门过近, 不要面对面接触从电梯轿厢中走出的乘客。 乘客走出轿厢后, 按住电梯厅外按钮不让电梯关门, 等待片刻再进入电梯。 尽量避免与多名陌生人同乘电梯, 时间充裕的乘客可耐心等待下一班电梯。 乘坐电梯后, 及时洗手、 消毒。
(四) 在办公室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1. 工作人员要自行健康监测, 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包括发热、 咳嗽、 咽痛、 胸闷、 呼吸困难、 乏力、 恶心呕吐、 腹泻、 结膜炎、 肌肉酸痛等), 不要带病上班。
2. 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者, 工作人员应要求其立即佩戴口 罩、 做好防护并离开。
3. 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定期清洗和消毒,如: 开水壶、 电话、 鼠标、 键盘等, 可以使用消毒湿巾或 75%酒精擦拭。
4. 保持办公场所内空气流通。 保证排气扇运转正常,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加强开窗通风换气。
5. 洗手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 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6.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 及时清理垃圾。
(五) 疫情期间健康宣教如何实施?
1. 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教, 宣传新型冠状病毒和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 提升疫情防控意识。
2. 设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防控知识宣传栏。
3. 利用电子显示屏、 微信公众号、 宣传横幅、 各类工作群、 电话通知等多种方式。
4. 与他人谈话时尽量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5. 多人同室时须佩戴口 罩。
6. 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 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采用肘护、 衣袖遮掩口 鼻, 摘口 罩前后做好手卫生。
(六) 到食堂进餐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1. 采用错峰进餐。 进餐最后一刻才脱口 罩, 避免面对面、避免说话。
2. 建议自带餐盒, 购买后带回就餐, 避免人员密集、 避免扎堆。
3. 食堂从业人员进行食品采买、 加工、 供餐时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 口 罩、 手套。
4. 食堂操作间要保持清洁干燥, 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 避免肉类生食。
(七) 在医院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1. 去医院看病、 探望病人时, 尤其是去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时应该戴上口 罩;
2. 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 咳嗽或打喷嚏等) 的人密切接触;
3.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 鼻;
4. 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 鼻或口 ;
5. 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
6. 密切关注发热、 咳嗽等症状, 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八) 到市场采购, 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1. 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 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 避免触摸眼、 鼻、 口 ;
3. 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4. 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 垃圾废水接触;
五、 针对我院师生的返校途中防控措施
1. 返校时报备所乘交通工具, 保留完整的乘车记录凭证。
2.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师生要全程按规定佩戴口 罩, 途中保持手部卫生(佩戴一次性手套或准备充足的消毒湿纸巾等), 尽量避免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 途中饮食要保证安全。
3. 返校途中做好健康监测, 途中如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 居住史, 以及发病后接触人群情况, 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4. 途中应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 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 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 及时报告乘务人员。
六、 防控消毒技术
(一) 那些消毒剂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 75%酒精、 乙醚、氯仿、 甲醛、 含氯消毒剂、 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二) 含氯消毒剂的配制方法?
84 消毒液含有效氯 5%左右, 取 1 份消毒液加 99 份水混匀后就配成了 有效氯 500mg/L 的消毒液; 加 199 份水就配成了 有效氯 250mg/L 的消毒液。 如下表:
(三) 疫情期间家庭如何消毒?
1. 空气消毒以开窗通风为主, 每日开窗通风 2-3 次, 每次 30 分钟, 注意人员保暖。
2. 物体表面消毒可选择含氯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 或75%酒精;
3. 手、 皮肤消毒可选择碘伏或速干手消毒剂或 75%医用酒精。
4. 餐具、 食物可煮沸消毒。
5. 衣服、 毛巾等纺织品可用有效氯为 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作用 15-30 分钟后, 按常规清洗。
6. 拖布和抹布使用后可使用有效氯 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 作用 30 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晾干存放。
7. 便池及周边可用有效氯 2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作用 30 分钟。
8. 门把手、 水龙头等, 可用有效氯为 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 擦拭消毒,作用 30 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四) 疫情期间被褥、 毛巾等织物如何消毒?
1. 被褥可采用日光照射, 直射阳光下曝晒 3 -6 小时;
2. 耐热的织物可煮沸消毒, 完全浸没水中后, 加热煮沸15 分钟以上, 也可采用蒸汽消毒;
3. 不耐热的衣物可浸入有效氯含量为 250-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 15-30 分钟, 取出用清水洗净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