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乐府诗歌的基本特点,把握重点字词,学会诗歌发的分析与鉴赏
过程与方法:实践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分析本诗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刘兰芝与焦仲卿忠贞的爱情给予肯定,对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婚姻制度给予否定。联系现实,在肯定这份忠贞爱情的同时也要明确生命是可贵的,要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
2、掌握乐府诗歌的特点
3、鉴赏诗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诗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介绍并了解乐府诗歌
2、熟读全诗,概括其主要内容,解决疑难字词
3、理清诗歌线索,划分层次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故事发展线索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从古到今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从文学、影视作品中接触到很多关于爱情的传说。说说你们知道的爱情故事。(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明确“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这些爱情故事多以喜剧开场,以悲剧告终,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末建安中,发生的一个爱情悲剧。
二、介绍乐府诗
问题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这是一首乐府诗。那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乐府诗?
明确::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问题2: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长篇诗歌。《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那么《孔雀东南飞》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明确: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三、熟读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解决疑难字词(纠正字音)
明确:槌床
哽咽
伶俜
葳蕤
纤纤
踯躅
奄奄
2、二读课文,要求:本诗是一首叙事诗,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将全诗分层。(将学生6人分为一组,读完课文之后小组讨论,展示结果)
成果展示(示例):
引子(第1段)以“孔雀东南飞”托物起兴
开端(第2段)刘兰芝自请遣归
经过(第3——12段)兰芝与焦仲卿离别
发展(第13——21段)兰芝抗婚
高潮(第22——31段)两人殉情
尾声(第32段)劝诫后人
3、再理清诗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要内容。(学生自己总结,要求线索要清晰)
明确:本诗以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发展为线索,依次写了兰芝遣归、夫妻话别、兰芝抗婚、两人殉情的情节,表现了两人对爱情的忠贞。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全诗,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偏义复词”及其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首诗歌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能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明诗歌发展的成熟。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全诗的故事情节,这节课针对诗歌中的人物,我们来分析其性格的特点。
二、人物分析
(一)学习形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由各组从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刘母五位人物中选择自己要分析的人物。要求:找出原文,分析概括。
成果展示(示例):
刘兰芝:
1、第一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第十三段“十三教汝织……十六知礼仪”,第23段“左手持刀尺……晚成单罗衫”——心灵手巧,勤劳,聪慧
2、第九段“指如削葱根……精妙世无双”,第14、17段,兰芝回家后媒人络绎不绝——容貌美丽
3、第十段“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第26段“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知书达理,善良明理
4、第二段“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第20段“兰芝仰头答……”,从刘兰芝应对婆婆、兄长的逼迫,看出她的不卑不亢,果断坚决
5、从刘兰芝拒绝其他说媒可以看出她不为荣华所动,忠于爱情
焦仲卿:
1、第五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第11段“誓天不相负”,第31段仲卿殉情——忠于爱情
2、第七段“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性格软弱,优柔寡断
焦母:第六段“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第十段“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蛮横无理,专横
刘兄:第19段“阿兄得闻之……其往欲何云”——粗暴,趋炎附势,冷漠
刘母:第13段、第15段、第17段——善良,爱惜子女,但本质上还是封建家长
总结:焦母、刘兄以及刘母都是封建家长的代表。在当时社会,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刘兰芝在婆家受到婆婆的逼迫,丈夫焦仲卿性格懦弱,回到娘家则凡事都要听从兄长。而刘焦的爱情悲剧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个人性格使然。
(二)选取文中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如“兰芝自遣”,“仲卿求情”、“夫妻话别”、“刘兄逼婚”等,将其改写为短剧,分角色扮演。要求:自取短剧名称,小组合作,改写短剧并表演。
三、偏义复词
本诗中有些词语很有意思,大家解释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1、便可白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劳作休息,这里指休息
3、我有亲父兄父亲和兄长,这里指兄长
4、逼迫兼弟兄弟弟和哥哥,这里指哥哥
5、其日牛马嘶牛和马,这里指马
从这些词语的解释中大家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引出偏义复词)
明确:这些都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作为陪衬。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全诗,分析本篇诗歌艺术特色
2、探讨本诗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讲授、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乐府诗歌大多来自民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而魏晋时期又是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汉乐府有着自身的特点。本节课就本诗的艺术特色我们来进行鉴赏。
二、鉴赏本诗
问题:对于诗歌的鉴赏,我们可以从其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来鉴赏。针对这首诗,我们从其表现手法上,看看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
成果展示(示例):
第一,运用比兴手法。这首诗以孔雀失偶起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也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运用铺陈手法。诗歌开头兰芝自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以时间为顺序,表现出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第九段兰芝离开焦家时也有一段细致的铺陈:“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兰芝刚强镇定而又留恋不舍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后面写太守家迎亲的队伍:“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此处的铺陈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也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
第三,善用比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两个比喻原来的共通点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前后照应。文中多次出现前后呼应的诗句,如以“孔雀东南飞”开头,以鸳鸯双飞结尾,增强了诗歌的意蕴;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与后文刘母“十三教汝织……”相呼应,强调了兰芝的聪慧;刘焦分离时“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与兰芷出嫁前“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相呼应,表现出故事情节的转折。
三、讨论:
联系社会现实,你怎样看待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做法?
成果展示(示例):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是值得肯定的,况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两人都有封建家长逼迫,重新在一起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种看法,“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从本诗中可以看出两人婚姻结束之后完全可以找到更合适的人,各自组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