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听者的类似经历。如果听者没有与你表达的内容相似的经历,那么他(她)可能无法体会这一类经历引起的感情,也就没法产生“共鸣”;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也。
2、合适地表达。一般来说,多讲事,少讲情。情感共鸣来源于听者的相似经历,而并非来源于你的经历,所以你着重描述你的感受,你的感情,并不一定能直接被听者接受。多讲事,意思是把事件描述给听者,让他(她)想起自己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引发共鸣。
为什么高大上的煽情内容,总是干不过普普通通的小事呢?为什么“挺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么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平淡地叙述出来却那么感染人呢?就是因为这些小事我们几乎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些与枇杷树类似的体验,我们多少都会有一些,所以作者讲的这么一件小事,勾起了读者自己类似经历的回忆,他不需要哪怕一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你就能体验到那种悲痛,因为你也有过类似的体验。
感染力,不是把情感灌输给听者,而是唤起听者已有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