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廉洁,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
首先请允许我谈谈“廉洁”这个词。《楚辞-招魂》中说“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王逸批注:“不受曰廉,不污曰洁”。 廉洁是什么?廉洁是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廉洁是不谋私利,清白做人;廉洁是不损公肥私,不贪污腐化。廉洁是一种精神,是一个人毕生的追求,是人生永远的操守。
历史证明: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猖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古往今来,有多少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忆往昔,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刚正不阿的徐悲鸿,两袖清风的于谦;看今朝,淡泊名利的马祖光,执法为民的任长霞,两袖清风的孔繁森,他们都是我们敬仰的廉洁楷模。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政永远是时代的呼唤,廉政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将个人生死祸福置之度外的爱国情怀让人肃然起敬,他的廉洁更是让人们赞叹不已。1838年11月,林则徐肩负着禁烟重任,作为钦差大臣,离开京城,向广东进发。在当时腐败的清王朝,京官外出,皆是前呼后拥,威风八面的,到一站停一站,接受贿赂馈赠,尽情作威作福,狠捞一把,许多京官因此发了大财。林则徐十分痛恨这种腐败现象。为了防止沿途各地官员按老习惯办事,临行前便明令通知各地的州县长官必须“四不”:即不准大办酒席;不准馈赠礼物;不准惊动百姓;不准送钱给随从人员。后来,他在途中发现有的地方为了迎接他,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去翻修房子,于是他又补充了一条:不住豪华房子。正因这“五不”,正因为他的廉洁,林则徐所经之地,才没有出现铺张浪费行为。
历史的车轮把我们载到今天,众所周知的优秀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更是两袖清风,一心为民。8元6角,19000元,两个悬殊的数字,8元6角,那是孔繁森因车祸牺牲后,身上仅有的现金,19000元,那是孔繁森的家庭外债。人们不禁要问,身居高位的孔繁森为什么会穷?他的钱用到哪里去了?是的,孔繁森本不该这么穷,只是面对生活还不富裕的人民群众,他自愿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水平,他把节省下来的完全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钱和物,几乎全部捐献给了藏族同胞。当钱仍不够用时,他甚至不惜卖血来补贴救助藏族孤儿。在孔繁森的心目中,个人的金钱、健康、鲜血乃至生命比起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孔繁森为了党的事业两度进藏,历时十载,他淡泊名利,求真务实,踏险履艰,克尽职守。孔繁森以他的党性修养和人格力量在人们心目中构筑起一座丰碑,一座廉洁正直的丰碑。
有一句名言说: “人从一生下来到死亡,这中间的过程,就叫幸福”。把握眼前就是珍惜未来,为政清廉就是留住幸福。是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鲜花、有掌声、有荆棘、有泪水、有欢乐、有痛苦;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因贪欲而丧失理智失去节制,无视道德和法律,变成了金钱的奴隶,最终毁掉了自己的事业和名声,这些人在生命终结时会说: “我后悔当初呀!”也有些人将自己的追求与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这 “无私的理想”奉献毕生的心血和力量,这些人在生命终结时会说: “我无愧无心!”
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古到今的这些谆谆告戒,我们耳熟能详,但我们真正铭记在心了吗,转化为行动了吗?从国内很多腐败案件来看,一些人昨天还在台上讲“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今天却把鞋湿了;有的人昨天还在上报先进事迹材料,今天却成了人民的罪人!这些都成了活生生的现实中绝妙的讽刺!这几年,作风整顿、先进性教育、治理商业贿赂、效能建设、荣誉观教育等活动一年接一年地开展,可以看出我们党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量,一件件大案要案公之于众,受贿金钱数额之巨大,牵涉人数之众多,振聋发聩,令人目瞪口呆,叹为观止!他们也最终获得了他们应得的结果。按理说,我们该从心灵上有了震撼,自觉反省,引以为戒,事实相反,一些人“前赴后继”,昨天犯,今天照犯,明天依然如故,谱写了一曲曲悲歌!我认为,他们丢掉了那个最重要的“常”字,忘记了经常反躬自省,忘记了经常修为政之德,忘记了经常怀律己之心,忘记了经常思贪欲之害?
人生最宝贵的资源,不是金钱,也不是权力,而是高尚的人格。廉如微雨,滋润生机;廉如清茶,褪尽浮华。让我们一起来倡导廉洁,守住廉洁的一方精神家园,让廉洁成为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为国家留下安宁,为百姓留下口碑,为家庭留下幸福,为自己留下清白。让我们手捧廉政的阳光,用它照亮我们人生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