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距故宫仅600米,有座神秘的全绿老建筑,开放少却少有人进去

2024-08-19 来源:爱站旅游

距故宫仅600米,有座神秘的全绿老建筑,开放少却少有人进去

文津街位于故宫西北方600米处,是一处低调而又神秘的大院,大门常年有保安看守,游人极少。如果你有好奇心,想去看看,就会看到一幢通体翠绿、明、清风格的建筑,上面写着"文津楼"四个大字,文津街就是由此而来的。这就是北平图书馆的所在地,它是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北京最大规模的近代图书馆的建筑遗存,它继承了南宋时期的皇家藏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它又改名为“北京图书馆”,白石桥附近的国家图书馆(总馆)建成后,它就成了一个分馆,也就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对所有的读者开放,不受任何限制。

别看它外表古香古色,其实它建于1931年,严格意义上它只能算是古代建筑,而不是古代建筑。它的修建经费是庚子赔款,总计约240万银元。它的前身是北京图书馆,建于1909年。当时,京师图书馆由戴启超倡导创办,第一任馆长为蔡元培。

主楼名为“文津楼”,因其藏有四库全书,故名“文津楼”。文津楼为中国传统的二层宫殿式建筑,以须弥座式汉白玉栏杆,平顶廊将主楼与辅楼相连。

其实,文津楼是仿照文渊阁藏书楼设计而成的。文津楼一如文渊阁,皆为青色,门窗无暖色,梁柱皆为红、金两色,檐角、梁柱漆成绿色,梁柱亦为绿色,象征"吉祥避灾"。

它有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外表,但是里面的设备却可以和当时全世界的图书馆相媲美。它的建筑规格、设备都不逊色于美国的国会图书馆。据悉,馆内配备有西方风格的设施,例如直饮机;有学者记录道:“光是中央大厅,两边都是楼梯,下面是浴室,地上铺着六角砖,从外面看不见里面,里面却可以看见外面的窗户,而且颜色都是美国的,比北京大饭店还要精致。”

北平图书馆建成后,立即成为当时中国最大,藏书最多,设备最先进,在远东也是首屈一指的。

除了建筑物,稀疏的广场整体布局也很有意思。主建筑前面的石狮属于恒王府;院内八米高青石华表,为明园安佑宫奠基之初;正殿前有一条蟠龙级台阶,原为光明殿之阶,至今仍栩栩如生。用旧物件装饰,整个建筑群仿佛多了几分内涵,而不只是一个藏书馆。

如今,文津楼的窗户已是斑驳不堪,每一次进出,都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一种岁月的沧桑感,扑面而来。您只需到门边领取阅览证,就可以进入(不借书)了,普通阅览室就在一层的旧书阅览室。走在台阶上,眼睛里充满了对远古的惊叹。

冬日的阳光透过老式的玻璃窗照进屋内,只有简单的灯火勉强照亮走廊,一楼的廊柱与雕镂精美的阶梯,在昏黄的光线下也难以掩去它的古朴气派,浓重的年代感,仿佛回到了北平建馆之初。

阅览室很大,窗户很多,很安静。一根根粗大的柱子之间,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木制的桌椅,每一张桌子上都点着一盏灯,还有一个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老式书架。深棕色的门、窗、桌、椅,伴着无数读者在书海中畅游,品味书香。

从北京图书馆、北平国立图书馆到今天的国家图书馆古物馆,地名虽在变化,但这些珍贵的古籍,却在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的言传身教下,被妥善保存,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地址:北海公园南门旁,文津街7号

交通:101、103、109等公共汽车.到北海车站下车.

门票:免订

营业时间:九点至五点,星期二至星期六

其他

进入主楼文津楼需要阅读证,而在庭院内拍照就不必了。

进文津楼需要寄存行李,寄存行李的地方就在大门的门口,为了避免来回奔波,在进入大楼之前要把行李寄存好。

畅销书作家列表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