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家长会演讲稿

2023-07-18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教师家长会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感谢王老师的信任,让我在这里有机会和大家见面。但很惭愧,我实在没有任何“教育孩子的经验”值得和大家交流,对于不同的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都具有不可确定的因素。

  我的孩子是众多普普通通孩子中的一个,他和他的同学们一样,早早起床,背着沉重的书包去上学,很晚才睡觉,梦里还会有朗朗的笑声。总是丢三落四,喜欢没完没了的疯闹,爱搞恶作剧,有时候会非常崇拜班级里的“学霸”,崇拜的咬牙切齿。有时候自己甘做“学渣”,那种心甘情愿令我近于崩溃的边缘。总是梦想着“学霸”的境界,却总是付出“学渣”的努力。作业和考试是他的风向标,他的情绪就像是我们的天空,作业少的时候蓝天白云,作业多的时候雾霾重重。不管怎样,他是我唯一的孩子,他“折磨”我,也教育我,我却很爱他,爱得很深,这种爱是严厉的,是不需要伪装的。

  但是,我时刻提醒自己,永远也不要以爱孩子的名义去做伤害他的事情。这个提醒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教育孩子,好似中庸之道,君子愿为之,实则难上加难。

  我想我对孩子的关爱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借此机会,也想说说我的心里话。

  英国著名插画家乔汉娜·贝斯福(Johanna Basford)曾经绘制出风靡全球的涂色书《秘密花园》,人们在涂色的过程中,会有惊喜,也会有迷茫,更多的是对美的探究。我想,孩子的世界就是一座活色生香的秘密花园,没有唯一,只有变幻。

  也许和我的经历有关,曾经的教师经历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教育的真实,这些真实不都是完美的,很多都是遗憾,所以,我接受孩子教育过程中的遗憾,而拒绝追求给别人看的完美,更不想为了别人眼中昙花一现般的完美,让我和我的孩子遭受比现在还多的痛苦。

  其实,我想说的是一个界限问题。我绝对不能够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脱给学校和老师,因为,我的孩子是我自己的,我必须要全身心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中去,不推脱我的责任,不指责别人的过失。孩子是我自己的,责任就是我自己的,我把孩子教好了,受益的是我的家庭。中国古人讲“齐家”,应该应分的事情要做好,这没有什么可说的。

  学校是家庭的集体化,班级是家庭的延展状态,学校是社会的微缩版,班级是社会的模拟状态,孩子需要在这里接受种种历练,包括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有人说,孩子送到了学校,就应当由学校管了;也有人说,孩子的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爱学就学,不学就要给自己的未来买单。事实上,说这话的人未必能够真的这样去做,因为,学校和班级,还有老师所能够完成的仅仅是社会模拟氛围的营造,还有知识的初步传授,除此以外,更多的事情需要孩子在我的陪伴下用自己的多种经历缓慢成长。

  这就是为什么说“教育成本”太昂贵的原因。

  对于我的孩子的学习,我有自己的规划。我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但是我又要有属于自己的家庭教育教学活动,我了解自己的孩子长板与短板,查漏补缺,这种计划不是附加,也不是负担,而是符合孩子年龄段以及课业知识的积累与拓展,7年之后他要参加中考,20xx年之后他要参加高考,成绩不好的原因之一是基础不牢,基础有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学习能力不够,能力从哪里来?有天生的,更多的能力来自不间断的强化训练。我不觉得时间还早呢,其实已经很近了,20xx年,连一个给我们带来实惠的教育政策都很难出台,指望天上掉馅饼,不如自己老老实实垦荒种地。

  我的模式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被逼无奈中摸索出来的,如果需要概括的话,那就是“学校课堂+家庭私塾”,把家庭教育泛课堂化,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打牢基础知识,这比什么都重要。

  或许我有些自寻烦恼,其实我很无奈,我知道自己不是万能的,但是,总有人会被逼成万能的。事情说起来都觉得简单轻松,做起来实在很艰辛,最难的事情是深度的陪伴孩子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还有兴趣爱好,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自己的天堂,天堂里很难容得下别人,这个天堂是给自己量身定制的。

  我曾经听说过“深度陪伴”这个词,我有些不理解。因为我的童年没有这样的经历,我不是一样长大到现在了吗?我们总喜欢在孩子面前说:“我小时候如何如何——”我觉得这样的'话很无聊,“我小时候”代表着35年前,秦始皇统一六国才用了20xx年的时间。试想,如果去翻看35年前的影像纪录片,我们是不是会觉得恍如隔世一般呢?

  20xx年,癌症治疗后的李开复在新书《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中坦言,如果再活一次,绝对会抽出最多的时间陪伴家人。这个道理不难理解,而越简单的道理却越容易视而不见。

  有时候静静地想一想,其实我也没有什么很了不起的事情要去做,不需要结交太多形形色色的朋友,没必要为自己的浪得虚名而荒废时光,即便搭上时间也赚不来太多的钱,又没有很多的兴趣爱好,不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打麻将和东拉西扯,那么,除了陪伴家人之外还真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可做了。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在一旁备课;孩子看书的时候,我在一旁写作;孩子玩乐高的时候,我在一旁玩手机刷朋友圈;周末陪孩子上课,去海边游戏或者去博物馆看展览;他在研究军事的时候,我也虚心向他请教;我们一起去做公益,乐意帮助别人而真心付出;我们从来不给他一分钱的压岁钱,但是鼓励他买书、借书,大量阅读他所感兴趣的图书,至今他的藏书量达到千册以上,90%的书他都阅读过;我们一起去旅行,走过山山水水,似乎经历了生生世世,我牵着孩子的手,牢牢不放。我想,明年的这个时候,或许他不再允许我牵他的手了。20xx年后,他入读大学,那时候即便我想陪伴,孩子会允许吗?我和孩子彼此都是对方的老师,又都是生活的学生。

  看起来我总是在陪着孩子,其实,跳出那个以“我”为中心的天堂看看,孩子又何尝不是在陪着我呢?我陪着孩子长大,孩子陪着我变老。

  说了这么多,无外乎“责任”与“陪伴”这两个词,很简单的词,却很难做到。我愿意与大家共勉。

  谢谢王老师,您辛苦啦!

  谢谢各位家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