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
最近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格林先生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书中内容不仅有高度、深度,有震撼力,同时也给读者展示了诸多教育试点的成功案例,读后受益匪浅,很受教育和启发。
确实,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几乎全民都在焦虑,人人都在抱怨,用格林先生的话说,时下这样的教育结果导致家长太累,教师太累,孩子也太累,教育生产力却很低下。而格林先生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如果教育者减少干预和一厢情愿的规划,孩子成人成才完全是有方法可循的。他在书中用八个章节的内容,有理有据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如:“变教育者的‘被动敎’为孩子的‘主动学’”“把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教育者最好少一只手”“教育的目标是焕发人性光辉”“敎是为了不教”“真正的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教育的最低纲领:培养能力”“习惯是教育的最终结果”等等,这些至理名言,如一缕春风吹到了我的心坎里,使我豁然开朗。我不断反思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我觉得自己无论是教育学生、教育子女,还是管理工作,都存在着很多的欠缺。
书中的很多教育方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要花功夫的。如果只能生搬硬套,不能理解和融会贯通,也就是不能悟出里面的内涵,那也是做不好的。“学习是人的高级本能,是不需要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既然教育没有用,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呢?我谈点体会:
第一、我们教育者自己首先要学习提高,要加强自己人格的修养以及各种好习惯的养成,做孩子潜移默化的榜样,少说教多行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树标杆,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使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最好的教育方法参与到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也就是说,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自身必须过硬。
第二、如书中所说,变教育者的“被动敎”为孩子的“主动学”。新的教育观念提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育者的“敎”,转变为主要依靠孩子的“学”,教育者则要“退后”。教育者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孩子自主学习。这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彻底颠覆。”在我们的常规教学当中,很多老师根本不敢“放”,或不相信学生,或怕自己驾驭不了课堂,一堂课自己唱主角,把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的高效就谈不上。当然,除了要转变观念,老师更要有这个能力,因为这样对老师的要求更高。
第三、激发兴趣——降低难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个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都想到了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对有些孩子降低难度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措施,我们经常说到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要降低难度,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第四、教育是教学习方法、培养习惯。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不知道教学习方法,只教知识,老师不停地讲,然后就是大量的机械练习,反复叮咛。对各种习惯的培养也忽视了。其结果要么学生对练习过的题目会做,变了一个形式就摸头不是脑了;要么就是高分低能。这样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确实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实践证明,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引导自我训练。如果习惯培养只停留在口头,那这样的习惯一定没有真正的生命力的。”
让我们如格林先生希望的那样,一同来品位教育、反思教育、探索教育,一起创造属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幸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