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年暑假实践报告

2021-04-25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2023年暑假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的思考

  引言: 搞好基层文化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群众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果得到较大改善,但是通过一些现象发现,农村物质生活的快速发展与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偏差,“富”只富在了表面。由于文化阵地不成熟,文艺能人没有受到“保护”,文化产品的“质量”不高,社会援助少等问题的制约,使得农村文化活动建设的速度缓慢。文化活动发展不景气,导致现今农村群众业余生活匮乏、整体的思想素质差,从而影响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速度。

  xx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规划要点,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为重点,继续实施惠民工程,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针,其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队伍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丰富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是加快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速度的保证。但是怎样去更好的部署和组织,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和分析的问题。

  一. 康家村、小马村文化活动建设现状

  20xx年以来,台安县康家村通过捐资、入股、向上争取资金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打造了图书室、文化活动室、文体广场等文化活动阵地,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村级文化网络。村委会有阅览室,老年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同时也提供了篮球架、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体育设施,满足村民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为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村中还举办了“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卫生检查评比”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

  海城市小马村今年建成其村委文艺广场,作为村中日常文化活动需要。村中现有村级文化活动室,配有电视、电脑等设备,供村民学习、培训使用。村中现有秧歌队、舞蹈队两支文艺队伍。秧歌队由村民自发组建,已达7年之久;舞蹈队作为村中村中妇女平日自娱自乐的一个非正式组织。

  在文化活动建设方面,因两个村的状况不同,暴露出的问题也不相同。本人根据两次在实践活动中的调研,总结出了两个村在文化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

  二、发展农村文化的必要性

  虽然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茶地展开,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与城镇相比,农村的文化生活还是贫乏的,跟农民的需求和愿望远不能适应和满足。虽然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人口会逐步减少,但农民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必须十分注重他们的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的改善又会进一步促进物质生活的进步;农村人口的精神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的面貌。我们开展环境保护,整治农村卫生环境,这些都离不开农民的自觉和积极主动的参与,他们应该是主体。所以,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状况,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也只是浅层的,是停留在物质和表象上的,还没有进入到精神层面的建设。而精神层面的建设必须与物质生活的进步同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迎来一个全新的农村面貌。农民精神生活的提升有赖于农村的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的文明水平,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就可以发挥长期和持续的作用和影响,

  三. 文化活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部分农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不够重视,影响农村文化发展速度

  由于各级政府和领导一直把经济发展状况作为衡量农村干部工作成绩好坏的二个重要标准,因而,农村的一些管理部门和部分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注重抓经济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就一切都办好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忽视了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农村文化大发展滞后,最终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速度。

  在康家村,已经没有完整的可以组织起来的文化队伍。应文化系统网络需要打造的村级图书馆、文化广场等形同虚设,平日无人问津。对于文化活动发展,村委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发展基本处于“顺”其自然的状态。高坨镇小马村秧歌队成立至今7年时间,村委没有积极地扶持态度。作为一支代表本土文化的文艺队伍,一直是独立存在。队伍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的经费、场地,得不到村委政府的主动支持。

  2. 农民自身的思想认知方向发生偏转,文化活动开展缺乏力量支撑

  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及认知性不够。文化活动不参加、也不参与。从而使农村的文化活动发展出现“无人参加、只欣赏不参与、不欣赏也不参与”的现象。

  2.1群众只走低级、表层的文化娱乐道路,失去真正精神层面的

  由于物质社会的高享受速发展,农民也在片面地追求时尚、崇尚“金钱”,已摒弃了中国古老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本土文化,一味地沉迷于网络、棋牌游戏等表层的娱乐活动中,不善于利用业余时间去文化阵地通过读书、看报、文艺等不同的方式去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参加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在高坨镇小马村,其秧歌队与舞蹈队加和总人数不到50人。据统计,其中长期参加活动的内部成员只有20人。与村整体人口相比,分别占1/50,1/140。也就是说,理论上该村50个人中只有一个去参与业余活动,140人中只有一个去追求文化事业。

  归根结底,造成这种对精神文化追求缺乏动力的原因首当其冲就是思想认知发生了偏转。

  近年来,农村中的私人娱乐场所快速发展,一些棋牌娱乐室,台球室,小商店挥了不正当的作用,为群众提供进行赌博的平台。当地的学生,青年也走进了非法营业的小网吧,游戏厅,迷恋上了游戏和上网。

  2.2外来宗教渗透本土文化,占据正规文化市场

  一些寺庙,教堂的得不到正规的管理和及时的检查,它们的开放,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宣传和发扬宗教文化较浅。甚至有些寺庙直接带有迷信和反动色彩,寺庙的“工作人员”给群众灌输迷信思想、反党思想,污染了群众思想的纯洁,扭曲了群众对国家领导的积极性,使得群众的思想素质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3.文化阵地、文化主角运用不到位 文化网络中断

  3.1文化阵地缺乏、运用不到位

  在新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形式下,虽然村中的文化阵地都已完善比较完全,但是文化阵地的作用没有发挥到位。主要表现在文化阵地没有完全运用,像村中的图书阅览室平时没有人光顾,老年人活动室更是没有人活动。很多所谓的文化阵地只是在特殊时间和场合才发挥作用,无形中成为了形象工程。其次,大多数的文娱汇演也是为了应付上层检查,临时组织村民排练,真正的为群众着想,让群众自己参与,自娱自乐的活动很少。更多的汇演的活动都没有产生最佳效果,忘记了活动作用的对象

  3.2 农村文化建设主角缺失。

  本村的文化能人受不到重视,村中的文化站形同虚设,缺少管理人员。群众想自发组织排练文娱节目,都是没有条件或是缺少带头人,致使文化活动流于形式或不能发起。其次,文化活动缺乏指导,致使主题不鲜明,有的活动只是取悦群众,没有掺入教育群众、影响群众的元素。

  3.3 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与编制虚位。

  现行的农村文化事业主要还是以地方政府的管理为主,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等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机构,在其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但其工作人员往往要担负其它的事务,而不能擘职从事文化下作。有的地方甚至把这些文化机构定性为经营单位,在经费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却导致了对其管理上的混乱,无从实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近年来,大部分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编制只作为安排一般人员的“调节器”,有的乡镇文化站有文艺专长的同志被调离他用,从而出现了虽有文化专干编制而人员并非专职专用的现象。加之文体服务中心的人事权归属乡(镇),县级文化部门对其很难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农村文化工作的职能无法发挥。同时,存在业务干部断层、兼职,文化站干部素质偏低,没有特长,个人待遇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等问题普遍存在,致使农村文化工作队伍难有作为。

  4.民俗文化没有得到重视和保护,文化活动无基石

  4.1 传统文化队伍受不到重视,任其自生自灭发展

  小马村秧歌队的主要特色在于东北秧歌文化。作为一支能够完整运作的文化队伍,已经加入海城市农村区域留存不多队列中。队伍现有10余人,从伴奏击鼓、吹唢呐、奏二胡,队伍都有完整的伴奏后台。在调研过程中可以看出,秧歌队成员都是因为自己对秧歌文化、歌唱文化的热爱而加入了这份事业。秧歌队的发展,没有外界力量的支撑。村委政府没有明显的扶持态度,没有将秧歌队作为特色文化推崇壮大的意识。

  4.2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样式单一,缺乏特色和创新

  现在很多乡镇的电影院没了、文化站撤了,民间传统文化活动更是不见了踪影。剩下来可供选择的文化活动方式就只有电视、麻将等为数不多的几种。而电视节目中以农村为题材的、符合农村口味的也偏少。小马村秧歌队现今的文艺活动形式也局限在扭秧歌、伴奏唱等陈旧形式。因为资金等问题的阻碍,内部“文艺能人”没有学习、培训的机会。表演节目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推不出特色,也得不到群众关注和参与的热情。

  4.3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说到农村文化建设,马上想到就是放几场电影、唱几台戏,要不就是搞个篮球赛,这是很多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忽略了农村真正的文化需求。文化不是一时的热闹,文化更具有沟通人际关系、宣泄情绪、调剂精神的效能。农村文化的丰富,可以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粘合各种心理裂痕,从而舒缓压力,娱乐心身,化解矛盾,增进融会,缓解一些农民产生的失落感和边缘感。就新开河镇康家村而言,村委干部对文化活动没有系统的认识,惧怕这项事业的开展,没有从简单的小活动开展做起的意识。

  四. 对促进农村文化活动建设的对策的探讨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活动建设是一个长期而伟大的工程,是乡风建设和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且关乎农村结构的稳定,农村社会风气和氛围的养成。不断发展农村文化活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进“城乡统筹,和谐发展”机制,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进而带动社会整体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体制。为此,本人通过调研的信息,结合思考农村文化活动建设内涵,从这两方面力入手,给出发展壮大文化活动对策建议。

  1. 对群众文化干部进行文化理念的培育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演出、交流的问题,不能做表面工作。文化队伍建设更注重群众文化功能的内在整合,核心是文化理念的培育,即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并由此形成时代精神和群众意识。对群众文化骨干来说,他们的演出水平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演出,通过他们的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让人们领略到新时期人民群众的风采和时代精神,让我们感受到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追求。群众文化功能不只是让人民群众唱会几支歌、跳会几支舞、演出几出戏,更重要的是文化理念的培育,是整体素质的提升。

  为确保文化扶贫工程能够更好地实施并收到良好效果,一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一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文化扶贫工作。把文化扶贫纳入扶贫计划并制定出文化扶贫工程计划,纳入领导责任目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一项内容,以增强文化扶贫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二要千方百计筹集文化扶贫资金。各级政府除了从财政收入中划拨部分文化扶贫资金外,还要制定出优惠的文化经济政策,广开筹资渠道,依靠乡镇企业、富裕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办文化,开展以文补文活动,发展文化产业,开辟新的财源

  2.重视 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既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行动主体,又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享受主体。离开农民这一主体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不可想像的,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2.1挖掘本村文艺能人,作为文化主角管理文化阵地

  散布于广大农村的“乡土艺术家”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养分直接来自于农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相通性,是农村文化建设中最活跃的因子。在小马村秧歌队,就有这样的“乡村歌唱家”。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让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唱主角,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文艺能人的发掘和培养的建议:

  第一,如村中有的文艺能人,任他为文化阵地的管理者或文化活动的带头人,让他带动村中文化活动的发展,也为平时的晨练,聚众娱乐做贡献;

  第二,村中调动经费,安排文艺能人外出观摩学习。使村中的文艺演出形式多样化,精彩化,农民不仅是文化艺术的享受者,更是创造者,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所以要注重培养农村民间艺人。村中的老年人活动室,健身广场等要做到完全开放,器材设施安装到位,制定活动和开放时间,为需要人员服务。

  2.2保护扶持本土文化,培养本土特色

  第一,首先对当地农村自身具有的民间文化资源,如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谣、民俗文化,必须认真挖掘和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继承和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从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对民间传统文化进行指导和改造,弘扬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对民间艺术的民间传统套路、服装、道具、音乐等进行改造。提高其观赏性和艺术性,使之成为内容健康活泼、表演可亲可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充分利用农民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家喻户晓、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来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得到先进文化的熏陶。

  第二,鼓励、扶持以民间传统文化为主的农村民办文化。推出可行的自家文化舞台,如河北邯郸基层文化活动的亮点“欢乐乡村”, 家喻户晓,影响广泛。村政府规划本村文化发展策略,创新、改进,发现本村的文化特色,推出文化产品。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调动本村文化发展。活动可以以市场运作模式推行。义乌市农村文化节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借鉴。

  3.充分运用文化阵地 不断完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完善村级文化大院建设,添置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的设备。真正使文化站(室)具备有一块阵地、一块牌子、一套设备、一个专职人员和一支专兼职队伍。成为农村的宣传教育阵地、科普文化阵地、广播电视阵地和民情信息交流中心。

  市一级重点抓全市性大型活动,强化文化导向;县一级重点完善基层文化设施配备,发展县域特色文化;乡一级重点建好示范村、示范户,发展各种文化群团组织,巩固基层文化阵地;村一级重点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一条街”,以板报、广播、标语、展板、宣传画等形式营造乡村文化氛围,创建特色文化户,创办家庭文化室和庭院文化展。从小的简单的文化活动做起,让村民看见文化。发展农家书屋等先进文化阵地,让群众得到最纯正的文化。

  五.结束语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让文化发展出现滞后。群众表面富不算富,要从骨子里富起来,让他们的内心富起来。要不断将内生力和外援力外结合,让农村的精神文化变得厚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能强化农民生活生产的精神动力,也是形成农村社会和谐风气和新型的农村生活模式的必要条件。另外,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才会带动国家文化和国民整体素质的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