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环保的作文开头怎么写

2023-06-18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环保的作文开头怎么写

环保的作文开头怎么写

  给学生一个相同的命题,随机收集1000份作品,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用环境来开头的文章不足10份。而且就仅有的几份作品来说,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很简单:

  一是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常常从不同的角度,与全文众多的内容紧密联系,在发挥一种主要作用的同时,又兼顾发挥其他附属作用,学生很难兼顾全局。就好像大厨精心炒制的宫保鸡丁时,一定要加入青椒丁,主要目的是发挥青椒的调味功能,还要兼顾其调色、生香等辅助功能。

  二是学生刻画环境,常常抛开其功能,为了写环境而写环境,使环境描写成为一种无用的“摆设”,甚至因为这种摆设的添加,导致文章前后矛盾。

  这一讲我们重点学习:环境开头有哪些常见形式以及它在写作中发挥的不同作用。

  一.以“自然引出回忆,总领全文”为核心功能,辅助发挥借物喻人、侧面衬托、渲染气氛、铺垫、确定全文写作基调功能。

  (一)发挥核心功能——自然引出回忆,总领全文。

  任何一件事都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当我们再次遭遇这种环境时,就会因为环境类似自然唤起回忆——想起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下发生的那些事、那些人。人的这种心理习惯,决定了这种开头的整体写法:

  1.整个段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写环境,一部分过渡启下,引出回忆,两部分内容不能缺少。

  2.写环境部分在前,过渡启下部分在后,前为因,后为果,顺序不能颠倒。

  3.前面的环境发挥多种功能,后面的过渡句只发挥一种功能,要前详后略。

  4.刻画环境要采用进行时态,刻画的是眼前正在发生的实景;

  5.开篇刻画的环境要和下文记叙的事件发生的环境高度一致;

  6.写启下的句子,要注意最终落点——题目是写人的,则最终落在人上;题目是记事的,则最终落在事上。

  (二)兼顾环境描写的辅助功能

  1.发挥借物喻人功能。借助对事物状态和行为的刻画,表面写物,实际写人。

  (1)物与人要具有形象上的相似性。喻老人之物常常是夕阳、晚霞、老树、黄昏、深秋等具有——“老”这一突出特点的事物;喻孩子之物常常是阳春、朝阳、朝霞、蓓蕾等初生且欣欣向荣之物。

  (2)刻画物的状态、行为,要与人的性格、精神品质相对应。要表现人物默默无闻,则刻画事物无声无息,要表现人物无私奉献,则刻画事物的奉献行为,二者要一一对应,高度一致。

  (3)开头只写事物的状态、行为,不写具体人物的行为——切忌“刨底”,说“白”了就索然无味。

  2.发挥侧面衬托功能。以环境为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其目的是突出人物形象——使善良的人显得更善良,使自私的人显得更自私等。正衬有两种形式——以美好的环境衬托美好的人物形象;以丑陋的环境衬托丑陋的人物形象。反衬有两种形式——以美好的环境衬托丑陋的形象,以丑陋的环境突出美好的形象。我们比较容易掌握的是以美好的环境衬托美好的人物形象,或者以丑陋的环境衬托人物的美好形象。具体写作要求如下:

  (1)刻画美好的环境:A.选取的事物要具有美好的形象。例如春风、丽日、鲜花、白雪、春雨,不能选取蚊蝇、驱虫、寒风、冰雹、衰草。B.描绘事物的状态和行为必须是美的状态和行为,要站在审美的角度去勾画。C.选词、设喻要最大限度地使用褒义词、褒义句。

  (2)刻画丑陋、恶劣的环境:与上面的美好环境正好相反。

  3.发挥环境渲染气氛功能。不同的气氛可以直接表现作者以及主要人物的心理、情绪和情感。发挥环境的渲染气氛功能,要注意一下原则:

  (1)渲染的气氛与作者或主要人物在特定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呈现的心境,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心境是紧张的,就渲染紧张的气氛,心境是压抑的,就渲染压抑的气氛,写作之前必须准确把握人物的心境和或心理情绪。

  (2)选取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状态和行为,必须渲染同一种气氛,不能各自为政。要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选取的所有事物都必须能渲染悲凉的气氛,选取这些事物的状态或行为也必须都能渲染这种悲凉的状态。

  4.发挥环境的铺垫功能。所写的环境一定要和下文记述的故事情节紧密联系,具体说有以下两种情况:

  (1)没有这个特定的环境,当年发生的事,就不可能发生。环境是事件发生的动因。

  (2)没有这个特定的环境,当年发生的事,有些情节,甚至结果都会改变,环境影响着并推动着情节的发展。

  要么是第一种情况,要么是第二种情况。

  5.发挥环境描写确定全文写作基调的功能。“基调”这个词,表意很抽象,如果把它转化到音乐上来理解,就要通俗易懂得多:一从音高来看,是高音、中音还是低音;二从节奏来看,是欢快还是沉缓;三从情感上来看,是喜悦还是悲伤;四是从表现形式上看,是细腻还是粗犷。写作上也具备这些特点,这就是全文的基调。发挥环境确定全文基调的作用主要要坚持以下几点:

  (1)用笔的细腻程度保持高度一致——要粗放,始终粗放,要细腻始终细腻。

  (2)语言风格始终保持一致——要浓墨重彩,始终浓墨重彩,要朴实清丽始终朴实清丽。

  (3)表现情绪情感上始终保持一致——要表现悲壮始终表现悲壮,要表现凄迷哀婉,始终表现凄迷哀婉。

  (三)经典范例

  《一件小事》的开头

  雪花,飘飘摇摇,漫天飞舞,宛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白色精灵,在天地之间尽情尽兴地舞蹈。每当这小巧玲珑的雪花在窗前美丽地绽放,我都会想起另一个飘雪的日子,想起那件刻骨铭心的往事。

  【 解析】

  1.自然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以环境开头,自然引出下文要记叙的往事。先刻画身边的雪景,自然而然引出另一个发生在雪天的故事。

  2.借物喻人——抓住雪花洁白、小巧、活泼充满灵性的状态,暗喻下文要写的那个心地圣洁、活泼、充满灵性的孩子。

  3.侧面衬托——以雪景之美,正衬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之美。

  4.渲染气氛——渲染一种惬意、祥和的气氛,表现作者和主要人物唯美的心境。

  5.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因为下雪,才有了下文主要人物在雪地上写诗,

  向奶奶道歉,表达自己对奶奶深切思念的故事情节。

  6确定全文的基调——细腻、温婉。

  《春去春又来》开头

  再如:春寒料峭,洁白的玉兰花一夜之间开满了整个小区,不带一丝杂色的花瓣,宛如和田白玉雕刻出来的精美艺术品,灵动、圣洁而高雅。望着这些超凡脱俗的圣物,我的思绪仿佛是远山钟声,渐行渐远,另一个初春的早晨,悄然呈现在我的眼前。

  【 解析】

  1.自然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以环境开头,自然引出下文要记叙的往事。先刻画身边的玉兰花开之景,自然而然引出一个发生在玉兰花开时节的往事。

  2.借物喻人——抓住玉兰花圣洁高雅的状态,暗喻下文要写的那个心地圣洁、仪态端庄高雅的阿姨

  3.侧面衬托——以花景之美,正衬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形象之美。

  4.渲染气氛——渲染一种庄严凝重的气氛,表现作者和主要人物郑重、庄严的心境。

  5.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因为玉兰花美,逝去的人才会毕生酷爱玉兰花,文中的主要人物才会不远千里,到逝者的墓地,庄重地种下两棵玉兰花。 6确定全文的基调——诗情画意而唯美、凝重典雅而。

  二.以“渲染气氛,表现作者以及文中人物的情绪、情感”为主,辅助其他功能

  表现思想情感,是写作的基本目的。而环境描写,是表现人物情感、情绪的重要手段。带着不同的情绪、情感,去感受相同的环境,结果截然不同:一个压抑忧伤的人,面对湛蓝的天空,他“见到的”是单调的天空,空洞的天空、低矮的天空、寂寥的天空......而一个内心十分喜悦、兴奋的人,他“见到的”天空则是纯净的天空、辽阔的天空、高远的天空。既然不同情绪的人,感受同一个环境是不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反过来,带着一种特定的情感情绪去刻画环境,把这种特定的情绪或情感表达出来。

  例如:天,阴沉沉的。湿漉漉的云,压着远处灰蒙蒙的山川。小雨,呜呜咽咽,如停不下,流不干的泪水。街道两旁的花草树木,笼罩着一层晦暗的神情,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头。

  再如:三月的风,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娃娃,每隔几分钟,就会凑到你的跟前,用甜甜的小嘴,亲吻你的脸颊。刚刚露头的小草,躲在角落里,一会儿向你挥挥手,一会儿向你点点头。最妙的是柔软的柳梢,千万条丝绦般地披拂摇曳,宛如一个个长裙少女凌空劲舞,水袖翻飞......

  【注意事项】

  1.字面上只写环境,不写情感情绪,把情感情绪流露在字面上,则索然无味。情感永远藏在物态里。

  2.刻画构成环境的每个事物,都必须表达同样的情感,不能一个表现压抑,另一个表现喜悦,否则,读者就会读得满头雾水。

  3.刻画构成环境的事物必须有一定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要么由远及近,要么由外到内,不能杂乱无序。

  三.以“为下文某个情节的发生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自然发展”为主要功能,辅助其他功能。

  许多故事情节的发生,需要特定的环境作为前提条件。下文要写妈妈给我送伞,前面必须交代天色阴沉、雨意绵绵;下文要写出车祸,前面就要事前刻画雪大路滑等恶劣环境;下文要写主人公冻到在街头,前面就需要事前刻画寒风呼啸的寒冷环境。有了这些环境铺垫,下面的故事情节才能合理、自然发生,否则,读者就会觉得这些故事情节出现的太突然,不符合常理,下面的故事情节很难展开。

  例如:午后,大团大团的积雨云,涨潮般地涌了过来,很快就遮住了太阳,笼罩了整个天空。

  .................

  .................

  .................

  起风了,越来越大的风夹着雨星扑面而来。我们一行人手忙脚乱地收起鱼竿,准备找个地方避雨,可是哪里还来得及,箱子刚刚收拾停当,瓢泼的大雨便从天而降,只用了两分钟,所有的人都变成了落汤鸡。

  四.以“环境正衬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为主要功能,辅助其他功能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用美好的环境衬托正面人物,使人物显得更美;或者以丑陋的环境衬托反面人物,使人物显得更加丑恶。

  例如: 夏日的野花,开满了河滩。金黄的花朵,衬着碧绿的青草,澄澈的溪流,一直伸向远方,像一幅渐渐展开的巨型画卷。

  (后面写一个随父母来河边郊游的孩子,走出了好远,又返回来,取走忘记的垃圾袋。先写这样的美景,目的就是以此景衬托孩子,突出孩子富有环保意识的美丽形象。)

  再如: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条光秃秃的丘陵。一座即将倒塌的茅草房,瑟瑟地伫立在沟口,宛如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一段多年未曾修葺的矮墙,早已变成一堆堆散落的乱石。

  (接下来,写某个人好吃懒做,借债度日,后来竟狠心将自己女儿卖掉。刻画前面这段丑陋的环境,就是为了衬托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突出人物懒惰、自私、无情的丑陋形象。)

  五.以“环境反衬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为主要功能,辅助其他功能 一言以蔽之,就是运用恶劣的环境衬托正面人物,突出人物的美好形象;或者运用美好的环境,衬托反面人物,突出人物的丑恶形象。

  例如:这是一座新建的现代化高档小区。所有的别墅都是清一色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青砖百墙,色彩分明,尖尖的屋顶线条俊朗提拔。波浪般流畅的曲线花园拾级而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就连掩映在绿树中的路灯也造型别致,雍容华贵。

  然而谁能想到,如此迷人的风景背后,每天都在演绎着罪恶的勾当。

  (下面记述一群人制毒、贩毒。刻画开头的美丽环境,不过是为

  这些反面人物预设一个对立的衬景,让这些人的自私、贪婪、无耻的形象更突出。)

  再如:李明山老人偏居于村东头。与其说那是一个家,还不如说那是一个垃圾场。只有百八十平方的小院子里,到处都堆满了废铁、纸壳、塑料瓶和易拉罐。两间老旧的瓦房,比老人还要大出30岁。卧室正中摆着一张笨重的木板床,三面被旧报纸围得水泄不通。家里唯一的电器,是八十年代的黑白电视。 面对这样一个家,我实在无法将房屋主人与十七名失学儿童联系起来。 (后面记述,老人如何通过拾荒卖钱,资助十七名失学儿童的故事,以环境之恶劣,凸显老人乐于助人、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

  六.以”借物喻人“为主要功能,辅助其他功能

  刻画环境,抓住人物的精神实质,对应刻画事物的状态和行为,给人以“笔下物即笔下人”的艺术享受,借物喻人,以物定位人物形象。

  例如:窗外,不知何时飘起了春雨。细腻、轻柔、温暖的雨丝,沐浴着高大的树木,呵护着娇嫩的迎春,滋润着破土而出的小草,无声无息......

  这样的开头,仅仅读一遍,我们就会发现,这环境中的春雨,是一个默默奉献的女性化身,因为作者动笔之前,早已着眼人物的默默奉献这一核心形象,选取春雨这一物象,抓住她无声无息的状态,凸显“默默”;抓住她滋润万物的行为,凸显“奉献”;抓住她的细腻、轻柔、温暖的特点,凸显女性阴柔之美。正因为如此,读者就会自然产生联想——想到那些和春雨一样的人。下文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刻画一个女性(比如母亲),记述她如何无私奉献的故事。

  七、确定全文的写作基调。

  有的文章浓墨重彩,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有的文章朴素淡雅,透着泥土和生活的气息,弥散着香醇的烟火色泽;有的文章大气横陈,豪迈奔放,如江河倒泻;有的文章细腻温婉,柔情万种,如月抚窗纱;有的文章凄楚哀婉,催人泪下;有的文章清新明丽,沁人心脾......这些,都是文章的基调。文章以环境开头,通常具有确定全文基调的作用。 例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八个字构成的环境,就确定了全文——悲壮的基调。

  再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主席开篇虽然只用了十二个字,但全文豪放的基调已经确定。

  又如: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辛弃疾只用了九个字,就确定了全文的基调:温馨细腻。

  在写作过程中,一个环境通常要同时发挥几个作用,因此写作时要做到综合兼顾,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描写的作用。对于初学者来说,至少要让笔下的环境发挥一种作用,最忌作用不明确,为了写景而写景;对于善用者来说,要尽量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用有限的文字,发挥多种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