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校线上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

2023-12-11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学校线上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上午好!今天有机会代表衡水中学化学组和大家进行高中化学的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主要是把我们在日常备考中的做法和体会毫无保留的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也希望大家能够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咱们共同提高。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方面:谈我们对20xx高考化学试题的分析及对20xx年备考的思考

  第二方面:介绍我校化学教学安排,并主要介绍一下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以及高一二的教学的具体做法

  第三方面:介绍一下保证教学方法落实到位的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

  3我首先谈第一方面:把握脉搏,明确方向

  为了更好地研究考纲,高三开学初,我们组专门组织有经验的老教师给我们进行考试说明解读,每个人都将近几年的高考题做完,并分析明确每个题的考点与考查方式。以及在教材中的位置这样我们就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高考脉搏;选题时,便有章可循,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具有综合性,力求由浅入深,触类旁通。

  不难发现今年的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命题注重基础、关注社会、紧扣大纲。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意。总体难度比去年略有增加。 更加贴近课改精神,明显注重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体现。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立足基础,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灵活新颖,注重学习能力、创新思维。

  3.稳中有变,青睐数据处理、贴近生活。

  以今年的全国卷考题为例

  我们研究了每个题所考查的知识点,以及对应的章节,考查的角度。发现(1)对基础主干知识的考查不动摇。这一特点在新课标卷也有体现可见,高考试题仍然注重基础,考查内容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考查了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所涉及知识点覆盖面较广,考点多为高中新课程核心知识和主干知识。

  通过研究高考,我们也发现了试题的连续性,或者换句话说,难舍熟题

  再具体一点,比如说,13年新课标Ⅰ卷26题变成了实验题,较之去年题目顺序有所变化。再细看这些问题,会发现涉及仪器名称、仪器作用、反应原理、分液操作、试剂作用、仪器选择和实验计算等。去年的实验题以有机实验情境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被很多一线

  教师批评“缺少探究意识”,没想到今年和去年如出一辙!并且全国新课标Ⅱ卷的26题也是借助正丁醛的合成,也是考查这些知识点,难度接近。有备考专家就指出——命题者宁可舍弃“探究”也要突出对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的考查!其实,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就强调学生的学习目标之一是“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同时,高考考纲也要求考生,“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基本知识点覆盖广,难舍“熟题”

  20xx年的有机选做题中出现了一个教材上未做要求的反应:即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氯原子,在NaOH、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酚羟基,流程图中A到B的转化。这对当时的考生来说可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结合题目的上下文以及前后的反应中间体确认B是酚类。

  而同样的知识点又出现在12年的38题中,反应物E至F的条件与以上的例子完全一样。另外在两年的考试中都考到了甲苯和氯气在铁粉或三氯化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在光照条件下甲基上的氢原子被取代等知识点。

  在13高考新课标Ⅱ卷38题中又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又考查了类似的官能团性质和化学反应机理。

  还有11年新课标Ⅰ卷8题等,考查学生对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等基础知识。题目如此的相似。以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为例,仅仅只有: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的pH计算没有涉及。由以上的例子可见命题者的基本态度,宁可题目设计出现“脸谱化”而为考生和教师津津乐道,但是需要考查的重要知识点,需要考查的基本技能却一项也不少。但这并不是简单的重复,不仅难度逐年增加,而且有从定性判断向定量计算转化的趋势。

  还有,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0题,本题是原电池原理的具体应用,应从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上去思考问题,对比13年高考山东卷28题。用同一个事例在新的化学情景中考查电化学基本原理和电极反应方程式书写等基本技能,“新”瓶装“老”酒,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不遗余力。

  (3)图文并茂,热衷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功

  理综考试结束后,学生走出考场就在议论,议论焦点一“今年理综化学犹如写作文,空太长,书写的字数太多。”学生的心情可以理解,比如,1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28题叙述温度与转化率的关系,选做题37题结合数据表进行分析等语言描述题。高考考纲中指出,要求学生具备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议论焦点之二:“化学题目太像南方省市的题了,比如江苏卷、广东卷”。学生的说法其实说明了今年的高考题目更加灵活新颖,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查,体现新课程理念。下面我就谈一下今年高考试题的第二个特点——

  2.灵活新颖,注重学习能力、创新思维

  高考考纲中明确提出,学习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⑴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

  ⑵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⑶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

  有了考纲的指导,所以就有了下列这些题目,比如:

  13高考新课标Ⅰ卷9题,考查元素周期律和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知识。根据短周期元素和W2-、Z2-离子所带电荷,可推知W为O,Z为S,进而推知X为Na,Y为Al。选择C。

  这一题,命题结构简单,切入点新颖。突出学科内知识的融合,思维力度较20__年高考更大。考题更加注重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变通、应用和衍生的能力。

  再比如,20__高考?重庆卷4题,关于物质的分离提纯,

  按以下实验方案可从海洋动物柄海鞘中提取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天然产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1)需要过滤装置 B.步骤(2)需要用到分液漏斗

  C.步骤(3)需要用到坩埚 D.步骤(4)需要蒸馏装置

  。考纲要求考生具备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再比如,13高考新课标Ⅰ卷28题,整个大题把元素化合物知识(从铝土矿中提取氧化铝)、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盖斯定律、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燃料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法拉第常数(被我们分解成了一个电子的电量×NA)、化学计算等多个知识板块糅合在了一起来考查的。确实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分析叙述能力、思维迁移能力、计算能力等综合能力。。检测学生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同时还会发现,方程式的考查角度多变,要求也在提高——凸显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思维力度大大增加。

  3、稳中有变,青睐数据处理、贴近生活

  在新课标Ⅰ卷中必做题有三个小题涉及到计算。必做题26题第7小题只要求最后计算结果,28题第(3)小题要求分析信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其中需要算出正确的△H,第(5)小题要求列式计算。在这几个小题中28题(5)较难,其它两个比较正常。计算题所占的比例虽然较去年有所下降,但这类考题仍是学生易丢分的地方。还有四川卷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小计算,江苏卷要求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

  其次,许多题目的题设背景更加生活化,更加紧密联系实际。

  例如,13高考新课标卷7题,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题,从侯氏制碱法到检验管道漏气、到饮食健康、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每个选项都从生活实例出发,考查的内容既关

  系到基本知识,又检测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考纲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同时,许多省市的高考题目也喜欢以《化学与技术》等教材内容为摹本,例如以工艺流程等进行题目设置。13高考新课标卷27题,回收金属资源的工艺流程,13年北京卷利用铝灰制备硫酸铝晶体的工艺流程,13年广东卷从切割废料中回收银并制备铜化工产品的工艺流程等等,贴近生产实际,这些内容的考查,充分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出新”的课改化学科命题策略。同时,这些以实际生产生活为背景,结合工艺流程图的试题综合程度高,更加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摈弃了凭记忆、靠题海就可以得高分的可能性。

  27---34 进一步对考题进行分析35—40对高考题的预测。

  由此,我们得到对14高考的启示。

  备考教学:讲什么、怎样讲。讲评的基本原则

  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

  准确性:言之有据,正误分明

  系统性:纵横联系,前后衔接

  启发性:注重点拨,启发思维,点拨题眼,引领思路

  规律性:讲清思路,讲清方法,讲清规律

  重点地方怎样深入讲练什么、怎么练 重点地方怎样强化练。

  备考训练 备考测评

  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具体做到:1、狠抓基础,确保每个知识点准确掌握、同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度(狠抓基础,深入理解基础知识)

  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无论是客观判断题还是主观分析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高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是考查考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在复习过程中,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对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的掌握、理解上,特别是一轮复习。

  首先是重视教材。教材是根本,上课时老师要认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重点内容,教材不但涵盖了考试全部内容,也包涵着知识的结构关系,将教材知识挖深挖透,精耕细作,灵活迁移,定能胜过各种教辅书。

  其次是在复习过程中重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横向和纵向系统整理,使零散的知识有序地贮存,使之系统化、网络化。这一方面待会儿会举例说明。

  然后是抓好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应用,通过分析比较,多角度辨析,掌握概念的内涵外延,原理和规律的本质,在深刻理解和有效运用上下功夫。

  例如13高考天津卷9题,一些教辅资料或者咱们的老师们会给学生总结电解过程中放电顺序。

  阴极,阳离子放电顺序:Ag+﹥Cu2+﹥H+等。

  阳极,活泼电极﹥S2-﹥I-﹥Br-﹥Cl-﹥OH-等。

  有时还会顺便加一句,阳极阴离子放电,阴极阳离子放电,这是交叉放电。

  高考时很大一部分学生就会把(7)小题答成2Cl--2e-=Cl2,错了。

  人教版选修四80页有介绍:“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深入分析一下,其实在阳极放电的顺序取决于离子的还原性强弱,所以根据还原性:I-﹥Fe2+﹥Br-﹥Cl-,所以这个空应该为Fe2+-e-=Fe3+,这个空答对了,第8小题的答案就顺理成章出来了。

  2、重视以基础知识为依托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提升能力,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多年的高考重点始终是高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但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另外,训练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和分析题意也是我们今后化学教学中要重点加强的项目。如刚才提到的第27题的“酸浸”、 “沉钴”过程化学用语的书写是需要分析的,不再是简单的元素守恒和简单复分解。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一些文字叙述性的、列式计算的、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教师做好分析、引导,让学生体会到只有认真动笔去做,能力才会提高,只有把自己不擅长而高考又必考的类型做成常规、变为擅长,成绩才会进步。

  3、关注化学信息,重视新题型的训练(注重应用,提高学生化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化学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基础化学知识对于识别伪科学、判断某些商品是否会影响环境质量或人体健康等也是必需的。

  ——人教版必修1引言

  例如,工艺流程题、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实验,三部分内容是近几年进入我们视野的新题型,尽管它们还是考查基础知识,但大量信息、数据、图表的分析处理是我们学生需要攻克的难点。所以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我们要通过丰富自助餐内容等多种手段,把化学期刊、新闻报道中的有关化学前沿的内容组编进去,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