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021-07-09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园地 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杨 青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 江苏・扬州 225127)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9)31—126-01 摘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诗歌教学是 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读、赏、悟三层面来解读 在古典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吟读赏析体味 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诗可以兴,强以欢, 可以群,可以怒。”it】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具有认识、教育、 审美等社会功能。通过阅读优秀的诗歌,获得丰富的社会历史知识 和生活知识,提高对生活的观察力,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向上的 审美观念。因此,诗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诗歌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 艺术反映。但他又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诗歌具有凝聚与流动,奔放 与含蓄,充实与空灵,明朗与朦胧等特点。因而在古典诗歌教学中 不应仅限于对诗歌形式的呈现,而应从诗歌的内在思想和艺术美来 帮助学生解读。在实际操作中应从读、赏、悟这三方面人手来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 读,即吟读诗歌。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语感是在熟读基础上对语言的感悟。所以学习诗歌的第一步就是 反复呤诵。朱光潜在《诗论》中有这样一段话:“一首诗到了手,我不 求甚解,先把它朗读一遍,看它读起来是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 节奏。如果音节坚实饱满,我断定它后面一定有点有价值的东西; 如果音节音调零乱,我断定作者胸中原来也就空洞零乱。” 当然吟 诗并不是单纯、反复、无目的吟诵,而是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意 境和氛围,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调动学生学诗热情,加深第一印 象,为下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紧 紧围绕诗歌的这一特点进行地反复朗诵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 于平淡中发现神奇,加深理解,达到审美的效果。诗歌教学中读又分 范读和自读。范读是引导学生进入诗境的先导。教师声情并茂的范 读或播放一些著名艺术家朗读诗作的声音资料会更好地体现诗歌 的节奏和韵律,直观再现音乐美。当然,学生要真正领司诗歌中的 意境还必须由学生自己反复自读,这样才能把对诗作的理解内化 为自己的东西。学生自读具有随意睦,教师要在课堂上指点他们注 意诗歌的节奏顿挫以及平仄压韵所形成的律动。一句中应在什么 地方加以停顿,什么地方字音加以拖长,读时怎样注意诗歌的平仄 韵律等等。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用音乐创设氛围,引导学生感 知诗歌的情调美。如在教《孔雀东南飞》选择哀怨凄婉的《梁祝》,将 学生的感情引人诗内,与主人公共同经历人生的起伏。这样就实现 126竹敏又l‘ 了主客体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诗歌美育的最佳效果。 赏,即赏析诗的意境美。朱光潜在《诗论》中说:“每首诗都自成 ~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 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 钩摄,若惊若喜。”口】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鉴赏诗的意境是激 发审美情趣的有效方法。意境是物象与意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诗 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思接千载,视通 万里”,“观古今于须臾,挫万物于笔端”。以此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这就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进入诗中,从而了解诗人的情怀。想象 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呢?第一,对诗中所描绘 的情景进行再现想象。诗人的情感隐藏在诗歌表面的意象中,这些 意象有的是自然界的景象,有的是人世间的事象。如教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描写了一幅春天的图画。对于春天学生各有自己不同的见 解。教师可以针对作品中描写特征的关键词“黄、翠、白、青”等,帮 助学生建立起对色彩的想象。第二,讨论启发想象。一千个观众的 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阅读同一首作品感受都不可能 一样。教师在教诗歌的时,让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打开思路进 行多方面联想和想象。第三,特创造适宜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创造 良好联想环境。如李白的《蜀道难》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壮丽景观,如 果课堂气氛昏昏沉沉,学生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出名胜雄、厅、险、秀 的意境的。第四,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对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 的介绍是阅读古典诗歌不可缺少的环节。对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 的介绍不能仅仅限于流水账似的叙述,而是通过对他的生平时代背 景的介绍来展现作者的精神世界、思想感情以及个性特征。这容易 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身临其境,从而真正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悟,即仔细体味诗歌中蕴涵的美。古人云:“悟者,心解也。”诗 歌的载体文字符号下面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所以在教学中必须注 意对每个字、每向话进行仔细的品味反复推敲,去发现最能传神的 “诗眼”。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诗中的“闹”字是最能传神的字服, 因为它使静态景物变为动态影响,将红杏附寓人性,闹出了无限春 意。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引起联想,想象出春意盎然的景象。 所以,只有“悟“才能真正体味出诗的内涵,领略它的意境。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阳货第十七冲华书局,2004:185 [2】朱光潜诗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253. 责任编辑雷保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