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感受生动语言 落实语文要素

2024-04-30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感受生动语言 落实语文要素
感受生动语言 落实语文要素

摘要:小学语文的重要培养目标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语言和词汇的使用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应用技能,所以在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借助课本上生动的语言,加深学生对交际用语的掌握程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提高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要素的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策略。

关键词:感受语言;落实语文要素

引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关注,所选取的课文普遍具有语言生动,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对课文的讲解,引导学生感受生动语言,理解其中蕴涵的语文要素,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一、读懂语文要素,确定教学内容

在小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懂语文要素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部编本的语文要素往往用一句高度凝练的语言进行高度概括、提炼。那么就需要我们老师对重要词语进行解读,只有读懂它,才能有效地捕捉一篇文本的重要训练点。

《大自然的声音》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什么样的语言是生动的语言?生动的语言就是课文中出现的优美的词语,非常形象地描绘一个事物的特点,非常精准表达作者情感的语言,表达形式非常新颖、少见。 读懂了它,我们就能确定,判断《大自然声音》中哪些语言是生动的。

例如,课文的第二段中这个句子“?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这句话写出了风在林中穿行时,时而高,时而低,时而远,时而近,就像手风琴拉动的声音。这个句子就非常生动地将风在运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旋律美展现出来,这也是这段话的总领句。

又比如,“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拉地汹涌澎湃。”这句话从语言的表现形式看,前一个分句的最后一个词,是下一个分句的第一个词,就像句子接龙一样,很有意思。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们仿佛感受到水量越来越多,水声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强。同时也能感受到小溪的轻柔,大海的雄壮。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要素的句子就可以确定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好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课文生动语言的魅力。 二、抓住生动语言,感受语言形象

课文中使用了非常生动形象的词汇,对这些词汇进行学习,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词汇所具有的魅力。这也是语文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展开对词汇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有着很大帮助,当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讲解和对课文生动语言的感受中,领会到词汇的含义,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极大提升。 如,“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这个生动句子是怎么教的,怎样让学生抓住生动语言,感受语言形象。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隐藏的语言秘密,学生通过阅读,有的发现“句子中的河流出现两次,大海也出现两次,而且第一个分句的结尾是河流,第二个分句的开头也是河流。第二个分句的结尾是大海。第三个分句的开头也是大海。”;有的发现“前一个分句的最后一个词,是下一个分句的第一个词,就像句子接龙一样,很有意思。”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朗读,读出水量越来越多,水声越来越大,气势越来越强的感觉。同

时也让学生体会这种顶针手法的运用会让语言显得更加生动,更有节奏感。 再看,这段话中出现了三个描写声音的词语“淙淙、潺潺、哗啦啦”,对于这些词语,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小溪河流,让学生聆听水流的声音,感受这些拟声词带来的美感。通过观看海浪拍打岩石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大海汹涌澎湃的壮观场面。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加深体会。通过对这些词语的学习,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从而更好地感知小雨滴汇聚起来唱着歌时,美妙、悦耳的声音,同时也感受小溪、河流、大海的快乐心情,进而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这也是课文中生动语言所富有的内涵。

三、积累生动语言,丰富语言图式 1.理解中积累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解中不断积累词汇,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以课文中提到的“呢喃细语”为例,单靠教师讲解词语意思显得比较抽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小时候,睡觉前,妈妈会怎样小声地哄你睡觉,想象妈妈当时哄你睡觉时,小声说话,细声细语的画面。这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形象地理解和感受了“呢喃细语”这个词,从而在理解中积累,并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应用。 2.拓展想象中积累

对于课本中的生动语言,不仅需要学生去理解,还需要学生用心去想象,去感受,在想象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如,“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树林里的树叶,房子,窗户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两个拟声词“滴滴答答、叮叮咚咚”,体会小雨滴打在物体上发出的声音非常美妙,然后顺势引导学生抓住“省略号”、“所有”、“不同”等词语,想象小雨滴还会打在什么物体上发出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有的说“小雨滴飘在车窗上噼里啪啦”;有的说“小雨滴打在小伞上啪啪啪啪”;有的说“小雨滴洒在竹叶上沙沙沙沙”……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发言编成一首小诗,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诵。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小雨滴打在物体上发出的声音很美妙,也体会到拟声词的生动性。同时学生在想象中积累了许多拟声词,丰富了语感。 3.熟读成诵中积累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背诵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背诵需要建立在熟读的基础之上,因为现行的小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背诵,只有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更好地体会课文中词语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背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积累和运用这些词语,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动语言要熟读成诵,形成对课文的全面认识。如《大自然的声音》中的第四自然段,先引导学生发现描写动物的句子都是前面先写——(地点),后面再写——(声音),也就(地点+声音)的句式,学生有了这样的发现和理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熟读成诵就事半功倍了,这样学生不仅积累了描写动物声音的拟声词,同时也积累了(地点+声音)的语言图式,然后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积累更多描写动物声音的拟声词。这样借助阅读和背诵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对大自然声音的印象,从而更好地领会和积累丰富的词汇。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重点词汇的分析,展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生动语言学习的乐趣。同时借助先进的多

媒体教学手段和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加深他们对自然界声音的印象。这样,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就能从课文中感受到语言的生动与优美,从而实现落实语文要素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学国,张学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感受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55-56.

[2]洪镇涛.让学生在学堂充分学习语言——我的语文教学思想[J].语文教学通讯,2017(14):7-13.

[3]陈元明.感受小学语文语言魅力 领悟表达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11):25-26.

[4]方芳.精心创设交际活动 感受语言无穷魅力——浅谈技校语文课堂口语交际能力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6,3(29):209-210.

(注:本文系连江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基于写作能力提升的小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LJJKXB19-0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