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紧扣文本,读写结合,落实语用

2024-02-27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紧扣文本,读写结合,落实语用
紧扣文本,读写结合,落实语用

作者:曾艳青

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7年第11期

引言

学生2回答:屋顶上的日光灯正着看是日光灯,倒《语文课程标准201 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 着看像长凳。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因此,我们需要紧扣文本,读写结合,探索落实科学、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大大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升语言素养。

反观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仍然是不容乐观的。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只重理解轻运用”,注重人文性”忽略工具性”。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时,往往只停滞在理解”这一学习层面上,而没有真正上升为运用”层次。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先生将这种只理解的”语言命名为“消极语言”,将会“运用的”语言命名为“积极语言”。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

的阅读课没有将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画杨桃》一课的案例吧!

在初读课文,认读词语之后,老师分五步指导学生品读:

1.问学生:课文中哪段话让你最受启发和教育?学生读课文后认为是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

2.老师用课件出示爸爸的话、老师的话,引导学生分别读,并问:受到了什么启发?师生讨论总结出:要实事求是,要从不同的角度看事物。

3.老师拿出一张图,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说是一个漂亮的公主。老师把画倒过来,又问:现在还是公主吗?

学生回答:不是!是一个老太太。

老师总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就是不一样。

4.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笑笑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就不一样。

学生1回答:操场边的松树正着看是松树,倒着看像扫帚。

5.引导学生说话:学了课文,你想对作者说什么?对嘲笑作者的孩子说什么?对文中的老师说什么?

学生1回答:我想对作者说?你能看到什么车什么,实事求是,我要向你学习。”

学生2回答:我想对那些孩子说?不要急着嘲笑别人。”

学生3回答:我想对文中的老师说?你真是一个好老师。”

像这样的阅读课,应该说是比较普遍的。其设计也有值得肯定之处:读课文,谈感受;联系实际,说看法;练习说话,升华认识。但是,将课文的内容当作阅读教学的内容,不紧扣文本语言一味空谈感受,不运用文本语言练习说话,所做的训练是就造成了学生的积极语言”,

数量增长缓慢,远远滞后于语言表达需求的现状。于是,学生写作文时,常常会“肚子里有货倒不出来”,脑子里有表象,思想中有意向,但缺少合适的语言表达。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将课文中自己理解了的消极语言”,外化为会运用的积极语言”呢?我认为必须紧扣文本,读写结合,落实语用。现结合自己在阅读课教学实践中的点滴尝试,谈一些可操作性的紧扣文本,读写结合,落实语用”的策略。

一、仿照结构,落实语用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儿童学习更是如此。的这种方法虽然原始,但却是最有效的。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文中有特色的段落结构,紧扣文本,读写结合,落实语用。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时,这首诗中的第五、六小节是描写动物欢快活动的场面,我就让学生发挥想象:还有哪些动物在森林中幸福快乐地生活呢?然后模仿着读两节小诗,学生很感兴趣,写出来的语言也很有诗意,还押韵呢!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我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设计了两处仿写,一处是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让学生仿写排比句,另一处是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一个场面进行仿写。在教学《秦兵马俑》时,结合这一课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我让学生模仿着写学校的操场。因为有瓢”可依,所以学生写起来不会感到困难,自然也就能够写出精彩生动的语句。像这样的语用训练,只要老师用点心,有语用的意识,就可以紧扣文本,从中寻找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从而让语用训练得到落实。

二、改变结构,落实语用

有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课文原有的段落结构,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读写结合,落实语用。譬如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时,为了在教学中突破少年为什么用一个故事就能劝说吴王改变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个难点时,我设计了让学生改变故事的结构来说一说,填一填。通过一个表格让学生理解了吴王为什么会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体会劝说的巧妙。

┃C:\\Users\\bookan\\Desktop\\今日も楽しくてかゎぃぃよ。\\638.jpg┃

然后,让学生根据表格用如果……就”练习表达,从而落实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来引导学生根据表格进行分析:故事中的螳螂、蝉、黄雀与吴国攻打楚国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分析得出:故事中的螳螂就相当于吴国,蝉就相当于楚国,黄雀就相当于诸侯国。又如教学《夜晚的实验》一课,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经过和结论,我也是采用填表格的方式,让学生用虽然……但是……所以”来练习运用课文中的文字来表达。

三、改变角度,落实语用

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灵活运用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时,我就模仿特级教师于永正执学《新型玻璃》一文以第三人称的口吻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的教法,让学生以火星的身份,以“我是火星”为开头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对火星的特点进行介绍。例如教学《秦兵马俑》时,我又依法炮制,让学生分别以六种俑的身份,以“我是将军俑“我是武士俑”……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对各种的外貌、神态等进行自我介绍。

┃C:\\Users\\bookan\\Desktop\\今日も楽しくてかゎぃぃよ。\\639.jpg┃

四、补充空白,落实语用

我们手中的课本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优秀文学作品,作品中往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即文本语言的空白点”。这些空白往往是作者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善于发现这些空白点,并引领学生发挥想象,补充空白,品味其中妙处。如教学《郑和远航》一文时,我让学生想象:郑和每到一个国家,是如何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的?这期间他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想象,并形成文字写下来。

五、延伸情节,落实语用

我们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在精彩处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对于这样的课文,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的拓宽、内容的延伸,以达到升华情感、外化语言的目的。如教学《爱之恋》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下面的训练:乔依醒来后,会对他的妻子说些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文本的内容来写一写,真正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紧扣文本,读写结合,落实语用的点滴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树立语用”意识,关注语用”,就一定能扩展学生的语言,达到丰富学生的积极语言”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