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路段为桩号为K4+840~K6+850全路段包含高挖方路基、高填方路基、1号涵洞、排水明渠、衡重式挡土墙、坡面防护、市政管道安装、连续箱梁等工程,工程样式比较丰富、施工存在交叉,其中高挖方及高填方难度较大。 一、 难点工程特点 (一)挖方路基
K4+846~K5+220m段,为填方段,填方厚度在20m左右。K5+486~K5+840道路左侧将形成最高29m的挖方边坡,坡体组成为强、弱风化砂岩、泥岩层。K6+560~ K6+740m道路左侧将形成坡高18m左右的挖方边坡,主要由强~弱风化泥岩组成。坡向209度,切向坡,根据赤平投影分析,主要受②③交线控制,交线产状为:213.86°∠61.75°。易发生滑移。K5+486~K5+840道路右侧将形成坡高28m左右的挖方边坡,坡体组成为强、弱风化砂岩、泥岩层。K6+560~ K6+740m道路右侧将形成坡高41m左右的挖方边坡,主要由强、弱风化泥岩组成。
(二)填方路基
填方路基段主要为:K5+213~K5+480(填方14~24m)、K5+840~K6+560(填方25m)、K6+740~K6+990m(填方厚度14.7m)。 K5+213~K5+480(填方14~24m),将在道路左边形成坡高10~14m边坡,右线形成坡高20m左右的边坡,并在此线涉及淹没部分踏水桥河流域(已进行改线设计)。K5+840~K6+560(填方20m),将在道
路左边形成坡高16~23m的边坡,右边形成坡高19~20m的边坡,并覆盖部分跳蹬河流域(已进行改线设计)。K6+740~K6+990m(填方厚度14.7m),将在道路左边形成坡高6~9m的边坡,右边形成坡高8m左右的边坡。
本路段填方数量远远大于挖方数量,挖方78万方,填方达140万方,相差达60万方,所以要在本路段相近的其他工地或规划挖方地带借土填方。 二、 解决方案 (一)挖方路基
本合同段地形起伏大,挖方一般深度较深,且挖方分散,技术要求高,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必须做到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注意事项:
1、深路堑开挖除要求符合土石方开挖的要求外,在施工前详细复查设计图纸所确定的深挖路堑地段及路堑边坡的工程地质资料,编制施工方案。
2、由于深挖路堑的边坡较高不易控制坡率,因此在施工前必须在坡口位置,先测量放样出坡口桩,经复核后沿坡口开挖出一条0.2m×0.2m的坡口沟(若岩石裸露则采用红油漆等标注),以防施工中边坡错位。
3、施工时及时做好排水工作,按设计要求开挖截水沟,尽量完成铺砌工作,拦截地面水。对易滑坡、坍塌地段,加强观测并及时作好防护措施。
4、根据现场的地形,采用以下两种开挖方案:
(1)、当深挖方地段沿路线纵向地形相对较缓,采用自卸汽车配合挖掘机直接开挖。沿路线方向开施工便道,便道纵坡保证自卸汽车空车在正常情况下能顺利爬到坡顶,为施工安全,在路线左右幅各开一条施工便道,上下汽车分道行驶。挖掘机从高至低分层分幅开挖,每层开挖深度控制在2~3m,每幅宽度控制在5~6m。
(2)、当深挖方地段沿路线纵向地形相对较陡,汽车无法抵达时,则利用推土机将山顶降低5~6m,再利用挖掘机开挖;在汽车可以抵达的位置处设一工作平台,用推土机将山顶的土推至平台处,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挖至挖掘机能够装车的位置后,再用第一种方法施工。
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施工都必须严格控制边坡坡率,在坡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以防侵线。边坡修整时预留0.3m用人工修整。每降低两层重新测量放样。在开挖过程发现土质变化较大时,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是否进行地质补勘或修改边坡坡率。
5、挖至土石分界线时,经监理工程师现场确定后,按石方爆破施工。
6、当挖到边坡平台位置时,采用机械整平后,在施放的坡口桩位置往下继续开挖。
7、深路堑路基施工遇到雨季时,对已开挖的边坡及时用防水材料覆盖,并修建一部分临时排水设施,防止边坡被冲刷。
8、石方调配
本合同段施工线路较长,施工地形复杂填方方量远远大于实际挖方。在施工前制定好合理可行的土方调配方案,根据调配方案配置好施工机械和施工顺序,尽量就近填筑。
土石方调配按以下原则进行:(1)挖方和填方基本达到平衡,尽量减少重复倒运。(2)在满足填土质量的要求下进行经济调配,做到挖方量和运距的乘积最小,即总运输量最小。(3)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和运输线路,避免对流和倒流,便利机具调配和机械化施工。
根据地形图和路线纵断面图计算出各段土石方具体数量,据此绘制土石方调配图。 (二)、高边坡施工规定
1、施工生产区域实行封闭管理,主要进出口处设有明显的施工警示标志和安全文明生产规定、禁令。与施工无关的人员、设备不得进入施工区。
2、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时思想集中,坚守岗位,未经许可不得从事本工种之外的工作。严禁酒后上班,不得在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照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硬底鞋、带钉易滑的鞋和拖鞋进入施工现场。
4、在施工现场行走注意安全,不得在边坡下方休息或停留。 5、临边、危险区域、易燃易爆场所,变压器周围应设置围栏和安全警示牌,夜间设红灯示警。施工现场各种防护设施、警示标志未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得移动和拆除。
6、从事高边坡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不得从事高边坡作业。
7、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上下传递物件不得抛掷。
8、遇有影响施工安全的恶劣气候时,禁止进行高边坡作业。
高边坡防护工艺
本高边坡防护工程包括喷混植生、喷播草籽、浆砌片石踏步、护脚及排水沟等防护内容。 (三)、边坡施工
高边坡施工做好土石方开挖与支护挡加固工程施工的有机结合和进度协调,坚持“分级开挖,分级防护”的原则,自上而下,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工序衔接紧凑,严禁一挖到底。
高边坡开挖应贯彻“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在开挖过程密切注意核对地质情况,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或地质有异常变化是,立即通报有关部门。 (四)、坡面开挖、整形
1、土石方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分级进行。开挖前用木板按设计坡率做好坡度架,安排专人指挥边坡开挖,保证边坡不陡于设计,坡面平顺、平整。坡面整形主要以机械施工为主,局部人工配合修整。对松散岩土及全强风化岩层直接安排液压反铲挖掘机修整,对于硬度较大的微风化、弱风化类岩层,要采用爆破方法。
2、坡面整形的目的是尽快为坡面防护工程施工提供完整的作业面,坡面整形从上而下逐级进行,开挖一级支护一级。其施工流程图进行。 (六)、半挖半填开挖方案
半挖半填断面开挖根据工作面情况,采用横向台阶爆破法、纵向台阶爆破法以及边坡的光面爆破方案:
1、分层横向台阶爆破法
分层横向台阶爆破方案适用于挖方较窄处,且对飞石要求严格控制地段。
2、分层纵向台阶爆破法
分层纵向台阶爆破方案适合于地势较平缓,离公路、河流较远路段。
3、边坡开挖
按设计边坡度采用光面爆破开挖,孔径d=38mm,炮眼间距a=500mm,光面厚度W=600mm,装药量0.20~0.30kg/m。 五、安全预防措施 (一)、开挖
1、覆盖层开挖
(1)、在施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清理完边坡的风化岩块、堆积物、残积物和滑坡体,并在适当位置修筑拦渣坎,保证下部施工安全。
(2)、在开挖前按设计要求完成截水、排水沟的施工,验证排水效果,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
(3)、覆盖层开挖应按设计边坡坡比自上而下分级进行,坡面按设计要求做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
(4)、坡面随开挖下降及时进行清坡,按设计要求或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支护,保证施工安全。支护主要采取锚固、护面和支档几种形式。
(5)、作好汛期防水、边坡保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造成事故。
(6)、对于边坡易风化崩解的土层,若开挖面不能及时支护时,应预留保护层,在有条件支护时,再进行保护层开挖。
(7)、需人工开挖的坡面覆盖层,应在开挖范围内,按照每人控制2.5m的水平距离,作业人员系安全带,从高处分条带向下逐层依次清理,相邻5人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1.5m,所有人员之间最大高差不得大于3m,对于块体较大、人工无法撬动的孤石,宜爆破后清除。
(8)、在覆盖层开挖过程中,如出现裂缝或滑移迹象,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将施工人员及设备撤至安全区域,在查清原因、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可恢复施工。
2、边坡石方开挖
(1)、边坡石方开挖采取自上而下的开挖方式,同时应作好边坡开口线上下一定范围内的锁口和锚固工作。对于需要支护的边坡,采用边开挖边支护的方法,永久支护中的系统锚杆和喷混凝土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大于一个梯段高度,永久支护中的预应力锚索与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大于两个梯段高度。
(2)、边坡开挖时,不得采用对坡面产生破坏的爆破方法,可在坡面3-5米以内预留保护层;也可先进行坡面预裂爆破再进行主体石方开挖爆破,一般采用梯段加预裂爆破一次开挖。严格控制一次最大单药量,质点振动速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对于边坡易风化破碎或不稳定的岩体,应先做好施工安全防护,边开挖边支护。在有断层和裂隙发育等地质缺陷的部位,应在支护作业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层的开挖。
(4)、在开挖面靠近马道或平台设计高程时,各级马道及平台预留1.5~2m的保护层,保护层开挖严格按照保护层开挖技术要求进行,并在马道或平台外侧,分别设置马道护栏及其它挡渣措施,以免石渣滑落。
(5)、在靠近其他建筑物边沿或电杆、电缆、电线、风水管等附近开挖时,应由技术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专门的安全防护措施。
(6)、边坡开挖的分层厚度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两马道间的高差、钻孔设备和装载机械的技术参数等因素确定。
六、土石方挖运
1、进入高边坡部位施工的机械,应全面检查其技术性能,不得带病作业。
2、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区前,应对经过线路进行检查,确认路基基础、宽度、坡度、弯度、桥梁、涵洞等能满足安全条件后方可行进。
3、施工机械工作时,严禁一切人员在工作范围内停留;机械运转中人员不得上、下车;严禁施工机械(运输车辆)驾驶室内超载,出渣车车厢内严禁载人。
4、挖掘机械工作位置要平整,工作前履带要制动,挖斗回转时不得从汽车驾驶室顶部通过,汽车未停稳不得装车。
5、机械在靠近边坡作业时,距边沿应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确保轮胎(履带)压在坚实的地基上。
6、装载机行走时,驾驶室两侧和铲斗内严禁载人。 7、推土机在作业时,应将其工作水平度控制在操作规程的规定以内。下坡时,严禁空挡滑行。拖拉大型钻孔机械下坡时,应对钻机阻滑。
8、运输车辆应保证方向、制动、信号等齐全可靠。装渣高度不得高出车箱,严禁超速超载。
9、施工机械停止作业时,必须停放在安全可靠、基础牢固的平地,严禁在斜坡上停车,临时在斜坡上停车,必须用三角木等对车轮阻滑。
10、施工设备应进行班前班后检查,加强现场维护保养,严禁“带病”运行,不得在斜坡上或危险地段进行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七、安全保证措施 (一)、安全管理
(1)、项目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
(2)、项目部必须经常组织各施工队职工学习安全生产的有关知识、文件,并做好文字记录,
(3)、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4)、项目经理、安质部每月组织一次全面的安全的检查,检查的重点是遵章施工、爆破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及爆炸物品、施工用电以及各工种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等。对查出的事故隐患及事故苗头,有关部门制定计划,限期整改。
(5)、进场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劳动安全纪律,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系安全带,严禁穿硬底鞋、拖鞋、高跟鞋或赤脚进入施工现场: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施工现场。
(6)、施工各现场必须设置各种防护设施,安全标志。 (7)、发生伤亡事故后,应当保护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上报,采取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尽量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项目安全生产工作中,项目部将对安全生产班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安全事故责任人按有关条例进行处罚,对违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人员处以50~100元的罚款。对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将直接追究肇事者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追究施工队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二)、安全监测
1、为了确保施工期的安全施工,应进行安全监测。监测的部位包括开挖结构面和开口线上部岩体,通过人工巡视检查和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掌握边坡岩体内部作用力和外部变形情况,评估和判断高边坡的稳定状况。
2、施工期巡视检查:
定期进行边坡的巡视检查工作,检查内容包括边坡是否出现
裂缝,以及裂缝的变化情况(裂缝的深度及宽度)、是否出现掉渣或掉块现象,坡表有无隆起或下陷,排、截水沟是否通畅,渗水量及水质是否正常等,并做好巡视记录。
3、边坡外部变形监测:
在边坡重点部位,布置变形观测墩,施工期的变形观测应结合永久观测进行。通过大地测量法监测边坡变形情况,包括平面变形测量和高程变形测量。
4、表面裂缝监测:
主要监测断层、裂隙和层面的变化情况,通过在边坡裂缝表面安装埋设监测仪器,来反映边坡裂缝的开合情况。
5、爆破振动及声波测试:
在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于爆破震动影响,有可能造成边坡失稳,通过爆破振动监测及声波测试以控制爆破规模。采用设备宜为:爆破振动测试记录仪、声波仪等。
6、边坡渗流监测:
通过对地下水位和渗流量的变化情况来判断边坡的稳定状态。采用的设备为渗压计及测压管等。
7、应做好边坡施工安全监测成果的整理、反馈工作,以指导施工,边坡的变形数据的处理分析,是边坡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中一个重要内容,用于对边坡未来的状况进行预报、预警,并对边坡的稳定现状进行科学的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边坡破坏,应做好边坡施工安全监测成果的整理、反馈工作,以指导施工。 八、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控制机构:
为控制高边坡施工工程质量,特成立工程质量检查小组,对高边坡施工质量进行直观的控制,以确保高边坡施工任务圆满完成!
项目经理师任质量检查小组组长,负责高边坡挖方段施工全面问题;项目总工担任质量检查小组副组长,负责制定高边坡挖方段施工方案以及应急方案;工程部部长担任工程质量检查小组项目主管,负责高边坡挖方段工程质量; 试验室主任担任质量检查小组试验主管,负责高边坡工程质量实验工作;工程副部长担任质量检查小组测量主管,负责高边坡挖方段放线工作;各工队队长担任组员,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内容进行高边坡挖方施工。 (二)质量控制要点:
1正确标出边桩线,施工中经常检查边坡开挖坡度,及时纠正偏差。
2坡面平顺光滑,无明显的局部高低差。土质边坡预留的30cm保护层由人工从上至下顺坡修整。
3挖时,经常注意山坡的稳定情况。每天开工、收工前均对坡面、坡顶附近进行检查,发现有裂缝开口坍方迹象或危石、危土立即处理。凡不能处理且对施工安全有威胁时,要暂停施工。
(二)填方路基 一、准备工作
1、技术准备
1)、进场后,施工技术人员认真全面熟悉图纸、技术规范等技术文件,详细做好分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测量人员对各控制点进行仔细校对及复测,并进行通道细部施工放样。
3)、对场地进行平整,提供良好的施工平台,并搞好施工用水、用电的供应。
4)、将施工所需设备机具调配到位并做好保养工作,保证施工时
能正常运行.
5)、在施工前,现场技术人员要向施工队各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驻地办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
6)、施工机具设备应安全可靠,配备专业维修人员、电工,及时对设备机具进行维修及检查,确保施工安全。
2、试验准备
1)路基施工前,对路基基底土样进行相关试验。每公里至少取2个点;土质变化大时,按实际情况增加取样点数。
2)对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的拟作为路堤填料的材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土的试验项目包括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CBR试验、颗粒分析、比重、有机质含量等,必要时应做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
3)路基填料每5000m3或土质变化时必须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3、主要机械设备
1)挖运设备: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 2)摊铺平整设备:推土机、平地机。 3)压实设备:振动压路机。 4)特殊设备:强夯机、冲击压路机。 5)其它设备:洒水车、砂浆拌合运输设备等。 4、机械设备管理
1)施工车辆和各类机械设备按照类别统一编号,规范标识,标明机械名称、型号、状况、安全注意事项及机手姓名。
2)设备停放位置,应合理规划、分区布置、摆放整齐。承包人
应定期对施工机械(具)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清洗,严禁设备带病作业。
3)主要设别明确一名操作人员及替班人员。
4)设备进场后进行安全验收,保证施工设备安全可靠。
二、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导线、水准复测:在正式开工前,用全站仪对导线点进行复核补设;用水准仪复查增设水准点,复测高程。
2)、恢复定线:根据设计线路坐标及设计图纸,用全站仪定出路线的控制桩并加以固定。
3)、施工驻地已建成,施工人员和施工队伍已全部进场并符合要求后。
4)、施工机械、设备已进场,数量及设备性能均符合规范要求。 2、测量放样
1)、 路基施工前,根据设计图、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恢复的路线中线桩、钉出路基用地界桩、路堤坡脚、路堑坡顶、边沟、取土坑、护坡道、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以定出路基轮廓,在路堤坡脚外缘每隔20m一个桩,桩上注明桩号,定出路堤坡脚线。
道路中线桩直线部分每20m一个,每100m设一个永久性固定桩,曲线部分除20m设一整里程桩外,曲线的起点、终点、圆缓点、缓圆点都设置固定桩。在中线桩施测后,进行横断面测量,然后根据路基横断面图及实测标高进行边桩放线。在横断面的坡顶点位置上,钉
边桩。经过准确放样后,提供放样数据及图表,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施工前的复查和试验
路基施工前,对路基工程范围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取样试验确定其性质和范围。
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施工段落的土样做下列试验项目:
(1)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和液性指数 (2)颗粒大小分析试验 (3)含水量试验 (4)密度试验 (5)相对密度试验 (6)土的击实试验
(7)土的强度试验(CBR值)
把调查和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工程师备案,如所调查和试验的结果与图纸资料不符时,提出解决方案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3)、调查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障碍物、文物古迹的详细情况。
4)、调查沿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位置、埋深,按设计要求进行改移或埋设明显标志。
5)、修建临时排水设施,做到永临结合,以保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6)、场地清理:施工前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垃圾、
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的草皮和表土清除,清理至基岩面,按4%逆坡开挖台阶,对妨碍视线、影响行车的树木、灌木丛等进行砍伐或移植清理。将树根全部挖除,清除的垃圾由装载机配备汽车运至指定堆放区,场地清除完后视地基情况采用强夯或换填等措施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地基表层密度大于90%。
7)、拆除工程: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施工和交通需要,制定确实可行的拆除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拆除工作。
8)、规划作业程序、机械作业线路,做好土石方调配方案。 三、施工方法 1)、施工原则
施工时,按照《公路路基施工规范》组织安排。 (1)、路基施工,集中力量连续快速施工,分段完成。 (2)、冬季施工时,不安排路基填筑施工,雨季尽量不进行路基填筑施工。
(3)、做好防排水措施,填筑面横向设置3%左右流水坡度,路堤两侧做好排水沟及坡面防护。
(4)、对施工用水、生活用水严格管理,防止地表水渗入和冲刷边坡。
(5)、路堤基底及路堤每一层施工完成后,需将该层宽度,填筑厚度压实厚度,逐桩标高和压实度等检测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上一层的施工。
(6)、路基压实机械:填土路堤的碾压机械采用20吨以上的重型振动压路机。
2)、施工工序
路堤施工的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运料→摊铺→大粒径石料破碎→采用细粒料填空隙→局部找平→碾压→局部空隙细料找平→碾压→检测→下一层施工。
准备阶段 填土区段 平整区段 碾压区段 检测区段 施工阶段 整修验收阶段 路基填筑压实工艺流程 施 基分层填筑 摊铺平整 洒水晾晒 碾压夯实 检验签证 路基整修 工3) 底准 备 处理
三、填筑要求
(一)、一般规定
1)、在进行路基施工前,应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总体规划和建设,确保路基不受水的侵害以及雨水不冲淹农田、淤积河道。
2)、路基填方材料,应经过在拟取土现场取土试验,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表4.1.2的规定时,方可使用。
3)、泉眼或露头地下水,必须按设计要求,采取有效导排措施后填筑路堤;地下水位较高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降低地下水位。
4)、填筑前地基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处理完毕,测量放样,用白灰撒好填土边线,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
5)、涵洞顶部填土,0.5m以内时使用土填筑,必须采用三轮静碾碾压,且分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20cm;0.5m以上时才允许按正常路堤填筑,振动压实。填土高度大于10m时,方可采用强夯,但应调整夯击能及夯击方式。
6)、上路床0~20cm范围内应全部采用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的单粒径洁净碎石(筛除粒径小于5mm部分)填筑,经洒水、整平、压实,压实质量满足填石路堤要求。
7)、必须按不同填料要求进行路堤试验段(首件工程)的施工,试验段认可后,才能上报分项工程开工报告,开展路基的大规模施工。试验段填筑的目的:找出填料在最佳含水量下达到各压实区规定的压实度和压实沉降差时,施工机械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速度、碾压遍数、松铺厚度、施工工艺等。
基底承载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特殊地段或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覆盖层较浅的岩石地基,应清除覆盖层。
(二)、施工方法
路堤填筑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逐次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符合规定要求后再填上一层。填料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平地机进行摊铺,分层填筑,振动压路机碾压。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作业法组织各项作业均衡进行,“三阶段”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阶段;“四区段”包括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和检测区段;“八流程”包括施工准备、基
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和路基整修。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工序进度和关键工序的作业循环,做到挖、装、运、卸、压实等工序紧密衔接连续作业,尽量避免施工干扰,做到路基施工的正规化、标准化。
填方路基按路基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分层进行平行摊铺,压实方法、虚铺厚度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
高填方路堤除按正常路堤施工工序施工外,还需采用强夯处理,第一遍强夯高度以填方高度8-12米范围开始,其上路堤每8米夯击一次。
1)、施工前线填筑试验段。以取得压实设备的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每层材料的松铺厚度、材料的含水量等有关数据以指导施工。
2)、高填方施工前准备工作。施工前仔细对填方区进行现场勘查,掌握填方区地质情况,对于特殊地基,根据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按特殊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基底处理;对于一般原地面,先将原地面树木杂草及腐殖土清除,并疏干积水、晾晒、平整,原地面纵坡大于12%横坡陡于1:5的地段挖成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不大于2m的台阶,然后用压路机碾压或强夯机夯实至规范要求的压实度。
四、路堤填料要求
(一)、土方填料要求
1)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严
禁使用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以及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和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
2)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不得作为94、96区填料,当粗颗粒含量大于50%,且CBR值大于3时,可直接作为93区填料,当粗颗粒含量小于50%,不能作为路堤填料。
(二)、石方填料要求
1)填石路堤的石料强度不小于15MPa,填料不均匀系数宜为15~20。
2)填石路堤的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cm,路床底面以下70cm厚的过渡层,填料料粒径应小于15cm,其中小于0.05mm的细粒料含量要不小于30%。
3)为充分利用超大粒径填料,路床顶面150cm以下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60cm;填料最大粒径均不超过层厚的2/3。
路床:松铺层厚≤25cm,最大粒径≤10cm 过渡层:松铺层厚≤40cm,最大粒径≤15cm 0-80cm 80-150cm >150cm
普通填石路堤:松铺层厚≤100cm,最大粒径≤60cm
填石路堤松铺厚度与最大粒径要求示意图
(三)、土石混填填料要求
1)膨胀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不得用于路堤填筑。
2)天然土石混合填料中,石料强度大于20Mpa的中硬、硬质石
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的2/3;石料强度小于15Mpa的强风化石料或软质石料,其CBR值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表4.1.2的规定,石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压实层厚。
运料前,填料经试验合格批准后使用,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至填方区。汽车自卸时,安排专人指挥,按每层不大于30cm不小于10cm的松铺厚度计算卸料密度,由远及近进行卸料,一层料卸完后,即停止卸料,进入摊铺和整平阶段。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
4)填方的平整。当填方区一层填料上料完成后,按层厚30cm的松铺厚度、采用大型履带式推土机初步摊平,并在初平后的填料上来回碾压,完成初步压实。每层初步平整完成后,并形成一定的路拱形成排水。对机械无法到达边角处采用人工找平。
5)填方的压实。在经过平整后的填层面上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或强夯机进行碾压和夯实。压实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宽度,便于后面边坡的削坡。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横向接头重叠0.4~0.5m,纵向碾压轮迹重叠0.4~0.5m,压路机的行驶速度控制在4km/h之内,初压时采用过静压,然后改为振动压实,其压实遍数均由试验确定。机械无法到达边角处或压实机械不能达到要求的地方,采用强夯处理。
五、路堤施工工艺
(一)、土方路堤施工工艺
1)路堤填筑时必须根据设计断面水平分层填筑和压实。分层最大松铺厚度应根据试验确定,且不应超过30cm;分层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0cm。
2)性质不同的填料应分段填筑,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填。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应不小50cm。
3)路堤填筑时,应从最低处起分层填筑,逐层压实;当原地面纵坡大于12%或横坡陡于1:5时,应按设计要求挖台阶,或设置坡度向内并大于4%、宽度大于2m的台阶。
4)填方分几个作业段施工时,接头部位如不能交替填筑,则先填路段应按1:1坡度分层填筑,每层碾压至边缘,逐层收坡,待后填段填筑到位时,再把交界面逐层挖成不小于3m的台阶,分层填筑碾压;如能交替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替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m。
5)填方路堤必须按路面平行面分层控制填土高程,为利于排水,填筑时路堤顶面应形成不小于2%横坡,设计纵横坡必须在下路堤范围内形成。
6)填筑、摊铺、碾压
①路基每层填筑严格执行“划格上土、挂线施工”。
②准备直径3cm、长150cm红白相间(25cm刻度)的花杆,在边线位置每隔20m插一根,依据花杆上的刻度连续挂好线绳,线绳应绷紧,作为机械平整时的依据,保证平整度和松铺厚度。
③运输车按要求卸料后,先用推土机粗平,对含水量进行检查,
不合格要洒水或翻拌晾晒,合格后用平地机精平;检查松铺厚度、平整度,符合要求后方可碾压。
④先稳压,后振动碾压,碾压时压路机遵循从路边向路中、从低侧向高侧的原则;压路机的碾压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km/h,错轮宽度对振动压路机不得小于压实轮的1/3,对三轮压路机不得小于后轮的1/2。
7)路堤填土每侧应宽于填层设计宽度不小于30cm,超宽部分压实度必须满足填层压实度要求,不能满足时,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填筑宽度,以保证超宽30cm范围内压实度合格,路基完成后削坡。
8)当路基填高超过1.5m时,路基顶面边缘应设置不低于30cm、开口间隔不大于30m的挡水埂,开口处设置临时泄水槽至坡脚排水沟;临时泄水槽采用混凝土抹砌;施工中应随时检查挡水埂和临时泄水槽的完好情况,及时修补。
9)每一个压实层在经过雨雪后,或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填筑上一层而致使本层超过10天暴露在外,在填筑上一层时应复压,重新检测压实度。
(二)、石方路堤填筑工艺
1)采用中硬和硬质石料填筑的路堤要进行边坡码砌,边坡码砌要采用强度大于30MPa不易风化的石料,石块形状要规则,最小尺寸不小于30cm;路堤填高≤12m时,码砌厚度不小于2m,路堤填高>12米时,码砌厚度不小于2.5m;边坡码砌要与路基填筑同步进行。
2)填筑的石料如岩性相差较大,特别是岩石强度相差较大时,
应进行分层或分段填筑。
3)当填筑石料级配较差、粒径较大、石块间空隙较大时,必须于每层表面空隙间填入石渣、石屑或中粗砂,使空隙填满为止。
4)填筑、摊铺、碾压
①填石路基施工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填筑前要划灰格、插杆挂线;
②根据石料粒径大小及组成采用相应摊铺方法:
a、大粒径石料采用渐进式摊铺法铺料,运料汽车在新填的松料上先两侧后中央逐渐向前卸料,大型推土机(D85型)随时摊铺整平
b、对细料含量较多的石料宜采取后退法铺料。运料汽车在已压实的层面上后退卸料,形成梅花型密集料堆,采用推土机推铺整平。
③人工铺填粒径25cm以上石料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大面向下,小面向上,摆平放稳,再用小石块找平,石屑塞缝,最后压实。
④填石路基在压实前,应摊铺平整,填料最大粒径要严格控制,超出本书规定的应予以剔除或解小,局部不平整处人工配合机械以细石屑找平。摊铺完成后的石料表面平整,无明显大石料露头,表面无明显孔洞、孔隙。
⑤碾压设备采用机械传动拖式振动压路机或低频高幅垂直式振动压路机,同时激震力要在50T以上。根据试验段获取的碾压遍数碾压,碾压时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纵向进退式进行,前后相邻区段纵向应重叠不小于5m碾压。
5)填石路堤填筑宽度,每侧要宽于填层设计宽度不小于30cm,
超宽部分压实质量必须满足填层压实质量要求,不能满足时,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增加填筑宽度,以保证超宽30cm范围内压实质量合格,路基完成后削坡。
6)压实沉降差检测
①首先在压实后的路堤上沿着纵向布点,在布好的点位上,用油漆做醒目的标记。用水准仪测量高程,为减少误差,准备一个Φ10cm钢球,放置在测点上。
②用振动压路机作碾压检测(碾压参数:2.0~4.0km/h,频率30Hz,碾压2遍),碾压后应无明显轮迹。然后再用水准仪测定各点高程,各测点在碾压前后的高差,就是测点的压实沉降差。
(三)、土石混填路堤施工工艺
1)施工前,应根据土石混合材料的类别分别进行试验段的施工,确定能达到最大压实干密度的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压实度、压实沉降差等参数。
2)土石路堤应分层填筑压实,整平应采用大功率推土机辅以人工按填石路堤的方法进行,松铺厚度控制在40cm以内;碾压前应使大粒径石料均匀分散在填料中,石料间孔隙应填充小粒径石料、土和石渣。
3)碾压采用垂直振动式振动压路机碾压,激振力40T以上。碾压顺序按填石路堤进行。
4)土石混合材料来自不同料场,其岩性或土石比例相差较大时,必须分层或分段填筑。
5)填料由土石混合材料变化为其它填料时,土石混合材料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必须小于30cm,该层填料最大粒径小于15cm,压实后,表面必须无孔洞。
6)中硬、硬质石料的土石路堤,应进行边坡码砌,码砌边坡的石料强度、尺寸及码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边坡码砌与路堤填筑同步进行;软质石料土石路堤的边坡按土质路堤边坡处理。
7)压实后透水性差异大的土石混合材料,必须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允许纵向分幅填筑。
六、质量要求
(一)、土方路堤
1)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均必须检验压实度,检测频率为每1000m2至少检验4点,不足1000m2时按比例递减,但至少检验2点;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测定,取土样的底面必须达到本层的底面位置;压实度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表4.2.2-1的规定。
2)施工中路基弯沉、平整度、宽度、纵横坡度、厚度、边坡坡度等必须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表4.2.2-2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二)、石方路堤
1)上下路堤的压实质量标准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表4.2.3-1的要求。
2)填石路堤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压实层,可用试验路段确定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控制压实过程,用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指标检测压实质量,并经监理人检验批准,且最后两遍之间的沉降差应为0mm。
3)填石路堤填筑至设计标高并整修完成后,其施工质量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表4.2.3-2的规定。
4)填石路堤成型后的外观质量标准:路堤表面无明显孔洞。大粒径石料不松动,铁锹挖动困难。边坡码砌紧贴、密实,无明显孔洞、松动,砌块间承接面向内倾斜,坡面平顺。
(三)、土石混填路堤
1)中硬、硬质石料土石路堤质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压实层,可用试验路段确定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控制压实过程;用试验路段确定的沉降差指标,检测压实质量。
②路基成型后质量应符合规范(JTG F10-2006)表4.2.3-2的规定。
2)软质石料填筑的土石路堤,应符合规范(JTG F10-2006)4.2.2条的规定。
3)土石路堤的外观质量标准:路基表面无明显孔洞;大粒径填石无松动,铁锹挖动困难;中硬、硬质石料土石路基边坡码砌紧贴、密实,无明显孔洞、松动,砌块间承接面应向内倾斜,坡面平顺。
七、 强夯施工
1、夯点布设:根据测量控制桩计算出场地纵横两向控制线的方位角,以控制桩之一为基准建立工程坐标系,工程坐标的从横轴分别与场地控制线平行。工程坐标建立时应按测量操作规程施工,并按测量复核制度进行复核。根据工程坐标与原坐标的关系计算出平面图中各点的工程坐标值,按设计要求全面布设夯点,布设成间距3.5m x 3.5m梅花形,同时做好点位点号记录。用白灰圈做好明显的标示,点位轴线用木桩标记,如需要点位可用红色塑料袋标示。强夯区域做好施工警戒,由专人巡视。
2、强夯法的强夯机型号、夯击能、夯击遍数、夯点的夯击次数、夯击点位置、处理范围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施工前根据设计的夯击能,提出强夯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根据不同填料待试夯结束后规定时间段内,对试夯现场进行检测,并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各项强夯参数。
4、施工机械应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强夯锤底面形式宜采用圆形或多边形,锤底面积按土的性质确定,锤底静接地压力值可取25~40kPa,对于细颗粒土应取较小值,锤的底面应对称设置若干个与顶面贯通的排气孔。
5、夯前根据夯击能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在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沉量。
6、夯击时要注意安全:须有专人统一指挥机台作业,驾驶室必须加设防护罩,以防夯击施工中飞石伤人;起锤后现场人员必须远离10米以上并戴好安全帽,严禁在吊臂前站立。
7、强夯采用两遍点夯和一遍满夯施工,点夯采用跳跃式夯击,流水式作业,每点夯击不小于10击,尽量保证第一遍强夯完成后紧接着进行第二遍强夯施工,以满足施工工期要求。满夯按锤印搭接1/3夯锤直径,每次两击,对局部地质较差的部位,可以增加满夯一遍,保证施工质量。
强夯注意事项:
1)夯击点夯差偏差不大于5cm;
2)强夯机械起重机臂杆部设置防止落锤时机架倾斜的辅助装置,配备自动脱钩装置。
3)夯击锤设置2个排气孔,保证通气畅通,以利于夯击时空气排出和减小起锤时的吸力。
4)强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和统一表格记录每一夯点的夯击过程的施工情况。每夯一击需用水准仪测出夯击点的夯沉量,每次测量时塔尺应位于夯锤正中位置。
5)当夯坑周边隆起时,应在夯点收锤时测量记录隆起量。
施工机具准备 标出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 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夯锤自动脱钩自由下落,测量锤顶高程。 重复上一步骤,按设计规定的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 重复以上步骤,完成第一遍夯击 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规定的间隔时间后 下一遍夯击 满夯
强夯施工工序图
八、压实度检测
1、土方路堤检测:
采用灌砂法进行检测,路堤填筑前,每种填料按试验规范要求取样进行土工试验,确定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石方路堤和土石混填路堤: 采用压实沉降差和水袋法检测孔隙率。
各填层所测得的压实度必须符合路基填筑压实度规范要求,否则要继续进行碾压,或对填料进行含水量分析,看是否在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之内,若偏大或偏少,则分别采取翻松晾晒和洒水湿润等措施进行处理后重新进行碾压,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九、高填方路堤的质量控制
施工控制要点:高填方路堤应优先安排施工,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预留路堤高度与宽度,填筑至设计标高后要按要求进行超载预压。
施工前应人工挖十字沟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坏。
1、沉降和位移观测
(1)高填方路堤施工过程中和预压期内必须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以监测路堤变形情况,控制填筑速率,指导施工;并根据实测资料推算评估工后沉降,指导后续工程施工。
(2)沉降通过地表型沉降计(沉降板或桩)、位移通过地表水平位移桩(边桩)进行检测;必要时设地下水平位移计(测斜管)对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进行监测。
(3)观测点的位置、数量及埋设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或合同文件的要求执行。
(4)沉降和位移观测要遵循“五固定”原则: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点点位要固定;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固定;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5)施工中严格按要求的观测方法和频率对沉降和位移进行跟踪观测,观测资料必须及时进行整理和汇总分析,及时指导施工和提供给相关单位作为评估依据,并作为质量资料归档。
(6)当路堤中心沉降速率大于1.0cm/d或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大于0.5cm/d时,立即停止填筑,增加观测频率,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时恢复填筑。
施工前,在离路基沉降区范围以外的稳定区域埋置2至3个观测点,用全站仪及水准仪精确定出基点的标高及基线的方位;在路基两侧的路堤坡脚处、坡脚以外2m和4m处每隔200m分别对称埋置3个测点,测点用15x15x150cm的钢筋混凝土桩制成。在路基填筑前根据基点的标高及基线的方位用全站仪观测出测点的初始位置,并做好记录;在路基填筑过程中,每天对测点进行一次观测(测点位移变化不大时,可3天一次或7天一次),并记录观测数据。当测点的
水平和竖向位移超出规范要求的值时,地基沉降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时必须立即停止填筑,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待路基稳定后方可继续填筑。
2、路堤边坡休整
(1)、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
(2)、在休整需要加固的坡面时,预留出加固位置,对填土不足或边坡受雨水冲刷形成小冲沟的地段,采取边坡挖台阶,分层填补,仔细夯实的方法处理。
(3)、路基两侧超填的宽度予以切除,边坡缺土时,要挖成台阶,分层填补夯实。
(4)、挂线进行边沟休整,路基整修完毕后,堆于路基范围的废弃土料弃置指定的弃土场。
3、高填方路堤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管理措施。 (1)路堤整体下沉或局部沉降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施工时高填方路基要早开工,避免填筑速度过快,路基填筑完成后进行超载预压,使高填方路基有充分的沉降;
②严格控制填料质量,施工中做好排水,防止局部积水; ③在软弱地基上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时,除按设计对软基进行处理外,从原地面以上1~2m高度范围内不得填筑细粒土,应填筑硬质石料,并用小碎石、石屑等材料嵌缝、整平、压实。
④视情况采取补救措施,延长预压时间,按规范补宽和补高。
(2)路堤滑动或边坡坍塌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填料来源不同,性质相差较大时,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应纵向分幅填筑。
②必须按要求超宽填筑、超宽碾压,每侧超设计宽度不少于50cm,并保证压实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
③基底处于斜坡地带时,必须严格按要求开挖台阶;
④施工中做好防排水工作,工序衔接紧凑,防护工程如急流槽等应及时修筑。
⑤全部返工,对基底处理合格后重新按要求分层填筑压实。 4、土方路堤常见质量问题的防治及管理措施。 (1)中线偏位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加固保护导线点至交工验收;
②每填高60-80cm恢复一次路线中桩,测定路基标高及宽度; ③亏坡的一侧按照规范要求开台阶补填,多余的一侧进行削坡处理。对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监理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2)翻浆、“弹簧”现象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避免用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1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两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②土的实际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采取翻拌晾晒、加白灰或换填适宜的填料,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压实;
③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3)路基边缘压实度不够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路基施工必须按要求进行超宽填筑;
②控制碾压工艺,保证机具碾压到边,确保边缘带碾压频率不低于行车带。
③返工至符合压实度要求的层次。 (4)起皮、松散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起皮:严禁薄层贴补;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时,碾压过程中应适量洒水;
②松散:适当洒水后重新碾压;冬季施工时填筑层碾压完毕后及时封土保温。
(5)路基边坡冲刷防治及管理措施: ①削坡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工程;
②按要求设挡水埂和临时泄水槽,且随时保证完好并发挥作用; ③雨水冲刷后应及时修补路基;
④路基必须按要求超宽填筑、超宽碾压;亏坡整修严禁贴补; ⑤排水沟边缘距路基坡脚不小于2m。
九、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质量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成立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和项目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组织成员为部(室)负责人和各施工队负责人和技术主管。
2、建立工地实验室,严把原材料进场关,不合格原材料一律不得进入施工现场;进场材料分开堆放、储存,标识正确、明显,做到
防雨、防潮、防污染等。
3、编制下发实施性单项工程施工方案或作业指导书,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明确交代工程技术、质量标准及工艺程序。
4、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履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纠正和预防一切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蛮干行为。
5、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提高全员质量意识,同时根据本工程特点进行质量重点教育。实行奖优罚劣制度,将施工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工程质量挂钩,对在施工中质量较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重奖;否则进行重罚,甚至行政处分,从而确保工程质量。
6、项目部监理健全技术质量管理体系。项目部设工程部、安质部,配备相应的专业工程师;施工队设技术室,配技术主管1名、专业工程师2~4名。
7、服从并遵照业主指令严格施工生产质量管理,支持、协助和服从监理开展质量监督工作。
8、严格控制填层厚度和填筑宽度。每层初平完成后,对填层厚度进行检查,确保每层填筑的厚度控制在30cm之内,发现超厚现象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减薄。推土机在初铺时,摊铺的宽度比设计宽度加大50cm,以保证路基边部压实。
9、路堤填筑时,做到工地现场随时有施工员值班,对路堤填筑实行全过程指挥,使填层厚度、平整度、压实度等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保证填筑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10、严格控制填层土质,选择经试验合格的填料进行填筑,含有有害杂质未经处理得劣质土不得使用。当填料为不同土质时,采取不
同土质分别填筑的方式,每种填料连续填筑层累计厚度不小于50cm。将强度较小、透水性差的土填在下层,强度较大、土质较好的优良土填于上层。
11、严格进行压实度的试验检测。每填完一层由试验室负责进行检测,试验室经常性地对压实薄弱环节进行抽检,发现压实度不合格的情况,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采用强夯处理,确保路基的填筑压实符合规范要求。
12、结合永久排水做好施工期间的临时排水工作。每层填筑时,在填层面做成2%~4%的横向排水坡,并在路基两侧边坡处每隔10~20m交错设置临时排水沟,以保持路基面不积水,且使雨水临时排水沟排入边坡坡脚,不致冲刷边缘;路堤坡脚及时做好临时或永久性排水沟,保证路基边坡排水通畅。
13、严格控制路堤渗水部分的填筑材料,选取水稳性高及渗水性好的填料进行填筑,防止渗透动水压破坏路堤边坡的稳定。
以上几段的原始地形基本一致,均为极为宽缓的沟谷地带,坡角均小于8度,填方不会发生整体滑移失稳现象,路基稳定。
边坡可采用放坡+坡面防护+坡脚挡墙处理。
建议在道路填筑时应清除原河沟及稻田内的淤泥等软土层。填土应分层碾压夯实,碾压时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及压实度需满足相关要求。建议放坡坡率在1:1.75.填方段路基容许承载力应根据填后检测确定。建议在路堑边坡开挖过程中,采用分级放坡开挖,建议分阶高度8~15m,边坡按坡率值取1:0.5~1:0.75,对泥岩段边坡的坡面采用喷射砼护坡。对边坡顶部的残坡积土层采取清除的措施。注意顺向坡段的开挖。禁止全断面或切割坡脚的野蛮施工方式。
2.9.2.2 建议道路填方边坡放坡填筑, 填土边坡坡面应采取护坡措施,在坡脚线一带设置护脚挡墙。建议在道路填筑时应清除表层耕植土等软土。填土应分层碾压夯实,注意控制填土的含水量,压实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9.2.3 建议在开挖边坡顶部设置排水系统,建议对开挖高边坡及高填边坡进行监测。
2.9.2.4 建议大桥桥墩台基础形式采用明挖基础或桩基础,基础持力层采用弱风化基岩,注意基坑开挖时稳定性稳定,特别是顺向坡侧,禁止全断面开挖。 5、施工要点 5.1 路基 5.1.1 质量标准
土质路基填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
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
填挖类型 填方 挖方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 0~80 80以上 0~30 压实度(%) ≥95 ≥93 ≥95 填方高度小于80cm及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线以下0~30cm范围内的压实
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
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合格后方可填筑上一层。否则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补压。
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市道路工程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等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
路基成型后必须平整、密实、均匀、稳定,具有同路面相同的路拱。路基强度验收应满足规范要求。对强度不足的地方应分析原因,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路床平整度:20mm 中线高程:+20mm, –20mm 中线偏位: 100mm
横坡: ±0.5%
路床顶面土基的回弹模量E0和检验弯沉值L0 弯沉值(0.01mm) 分类 回弹模量E0 一般中湿、潮湿 土质路基 石质路基 5.1.2路基排水
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 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所有施工临时排水管、排水沟和盲沟的水流,均应引至管道中。
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 5.1.3挖方路基
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
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 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
当边坡为石方时,石方爆破应以小型爆破、控制爆破或静态破碎为主。宜采用综合开挖法施工。在接近设计坡面部分的开挖,采用爆破施工时,应采用预裂光面爆破,以保护边坡稳定和整齐,爆破后的悬凸危岩、破裂块体应及时清除整修。
若有超挖,超挖回填部分应填筑碎石或砂卵石。施工中如果设计坡度与岩石岩性所需坡度不符,按岩石岩性所需坡度放坡 5.1.4填方路基
≥30MPa ≥40MPa ≤288 ≤225 一般干燥 ≤245 (1)填料要求
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
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填粒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
路面底面以下项 目 分 类 深度(CM) 填 方 路 基 上路床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0~30 30~80 80~150 150以下 0~30 填料最小强度(CBR)(%) 8 5 4 3 8 填料最大粒径 (CM) 10 10 15 15 10 零填及路堑路床 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
(2)基底处理
路堤修筑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的土或砂性土回填,并进行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不应小于85%。当路基穿过水塘或水田时,必须抽干积水,清除淤泥和腐殖土,压实基底后方可填筑,当地下水位较高或土质湿软地段的路基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大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1.0M,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
道路沿线有稻田、池塘、河沟地段,若淤泥或潮湿土深度大于2m,可采用
抛石挤淤的施工方法,以提高地基的强度,要求抛投片石最短边尺寸不小于30cm,抛投顺序以路堤的中部开始,向两侧扩展,从高向低处扩展,宜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以便填石压密,然后在其上铺设碎石反滤层,厚度50cm,再进行填土分层碾压。
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或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辗压。 (3)填筑
填方边坡上部8米为1:1.5,8米以下为1:1.75,中间为2米宽的马道。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
桥涵、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应在对称的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分层回填压(夯)实,填土材料宜采用砂砾等适水性材料或石灰土。 若机动车行道下的管、涵、雨水支管等结构物的埋深较浅,回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规定的数值时,按下表的要求处理。
部 位 填料距路床顶<80cm 胸 腔 管顶以上至路床顶 检查井及雨水口周围 >80cm 管顶距路床管顶上30cm以内 顶<80cm 管顶300cm以上 路床顶以下0~80cm 80cm以下 填 料 砂、砂砾 素土 砂、砂砾 砂、砂砾 砂 砂 最低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 93 90 88 93 93 93 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至少碾压3遍直到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
路基施工中必须严格执行《城市道路路基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及各有关现行施工规程与验收规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