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离辐射基础(卫生部教材第1章:电离辐射与职业照射) 1. 电离辐射一样可分为直接电离辐射和间接电离辐射。
2. 请列举三种带电粒子:正电子、负电子、α粒子、(质子、重离子)。 3. α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其电离本领很弱。(×)
4. 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它的电离作用较小,贯穿本领较大。(√) 5. X射线和γ射线均属于不带电粒子。(√)
6. 关于射线的穿透能力,以下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 A. α<β<γ<中子 B. α< γ<β<中子 C.β<α<γ<中子 D. 中子<β<γ<α
7.依照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分为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污染和复合照射。
8.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内部后沉积的器官称为靶器官。(×) 9.吸收剂量的专用单位是Gy,有效剂量的专用单位是Sv。 10.以下哪一种辐射的辐射权重因子不是1:(D) 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中子
11.职业照射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其工作进程中所受的所有照射。(×)
12.卫生部令第55号指出,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的人员。(√)
13.以下哪个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最大的职业受照群体:(B) A.核燃料循环 B.医学应用 C.工业应用 D.天然源
14.简述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 答: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外照射:辐射源位于人体外对人体造成损伤,能够是全身受照,也能够是局部受照。
(2)内照射:指进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有的放射性同位素能够比较均匀地散布于全身,引发全身性损伤;有的同位素那么选择性散布于个别器官,造成局部损伤。
(3)放射性核素外污染:放射性核素沾附于人体表面,对局部组成外照射,同时也可通过体表吸收进入血液组成内照射。 (4)辐射照射:以上三种中的两种以上同时存在。
第二章 放射生物学基础(卫生部教材第2章:电离辐射的健康效应)
1.辐射灵敏性是指细胞、组织、机体或任何生物对辐射作用的相对灵敏程度。(√) 2.以下哪类组织或器官不属于辐射高度灵敏:(D) A.胃肠上皮 B.淋巴组织
C.胸腺 D.唾液腺
3.损伤指辐射照射引发的临床上可观看到的有害效应。(×) 4.按辐射作用机理,辐射效应可分为随机性效应和确信性效应。 5.随机性效应是指严峻程度与剂量成正比的辐射效应。(×)
6.随机性效应都属于躯体效应,而确信性效应能够是躯体效应也能够是遗传效应。(×)
7.危险系数仅适用于随机性效应。(√)
8.急性放射病的要紧类型: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肠型急性放射病、脑型急性放射病。
9.以下那种表现不属于电离辐射的确信性效应:(D) A.皮肤红斑 B.不育
C.甲状腺功能消退 D.胎儿智商低下
10.举例说明什么是电离辐射确信性效应和随机性效应。 答:
(1)随机性效应是指发生概率与剂量成正比而严峻程度与剂量无关的辐射效应,它不存在剂量阈值。辐射致癌和遗传效应即属于随机性效应。
(2)确信性效应是指通常情形下存在剂量阈值的一种辐射效应,超过阈值时,剂量越高那么效应的严峻程度越大。放射性白内障、各类急性放射病均属于确信性效应。
第三章 辐射防护基础
1. 辐射与物质彼此作用最要紧的标志是给物质传递能量,这是产生辐射效应的依据。
2.在国际单位制中,比释动能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J·kg-1),专用名称是戈瑞(Gray),符号为Gy。
3. 电离是电离辐射最重要的特点。
4. 辐射防护的大体要求包括实践的合法性、剂量限制和潜在照射危险限制、防护与平安的最优化、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
5. 剂量限值适用于实践所引发的照射,也适用于医疗照射。(×)
6. 对外照射的防护要紧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时刻防护、距离防护、物质屏蔽。 7.对中子的屏蔽可选用的材料:(C 、D)
A. 铅 B. 混凝土 C.水 D.石蜡 E.有机玻璃 8.简述辐射防护最优化原那么。
答:防护与平安的最优化确实是关于来自任一辐射源的照射,在考虑了社会等各类因素以后, 个人受照剂量的大小、受照射人数和受照射的可能性均维持在合理地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这种最优化应该以个人所受剂量和潜在照射危险别离低于剂量约束和潜在照射危险约束为前提条件。
第四章 辐射防护法律法规(卫生部教材第4章:职业照射的防护与平安) 将照射区分为三类: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公众照射。 2.医疗照射不包括哪类人员:(B) A.患者或受检者
B.帮忙固定患者体位的医技人员 C.安慰患者的亲属 D.医学研究中的志愿者
3.公众照射不包括职业照射和医疗照射,但包括正常天然本底辐射照射。(×) 4.辐射防护体系包括:实践的合法性、防护的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值。 5.剂量限制不是平安与危险的界限,而是不可同意的下限,是最优化进程的约束条件。(√)
号报告对职业照射推荐的年有效剂量限值是:(B) mSv
7.简述辐射防护最优化。
答:对一项实践中的任一特定源,个人剂量的大小,受照的人数,和在不是确信受到照射的情形下其发生的可能程度,在考虑了经济和社会因素后,应当全数维持在能够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程度。这一程度应当受到限制个人剂量的约束,对潜在照射应受到限制个人危险的约束。 8.请简述操纵区和监督区。 答:
(1)操纵区是指在辐射工作划分的一种区域,在这种区域内要求或可能要求采取专门的防护手腕和平安方法,以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操纵正常照射或避免污染扩散,并避免潜在照射或避免污染的扩散。
(2)监督区是未被指定为操纵区,在其中通常不需要专门的防护手腕或平安方
法,但需要常常对职业照射条件进行监督和评判的区域。
9.监测是指为评判或操纵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照射对剂量或污染所进行的测量及对结果的说明。(√)
10.职业照射的监测、评判和报告的责任在于技术效劳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 11.工作场所监测可分为:外照射监测、空气污染监测、表面污染监测。 12.个人剂量监测可分为: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内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和皮肤污染监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1.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发的疾病。
2.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治理、综合治理。 3.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时期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判报告。
4.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判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职业卫生技术效劳机构进行。(×)
5.关于健康检查,正确的选项是:(ABCD)
A.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B.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C.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觉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职位,并妥帖安置;
D.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6.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7. 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以下因素:病人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判;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等。
8.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治理方法
1.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治理方法从 起实施。
2. 治理方法所称放射工作人员,是指 。 3.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的监督治理工作主管部门是 。 4.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具有以下5个大体条件件是 、 、 、 和 。 5.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按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同意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刻距离不超过 年,每次培训时刻很多于 天。 6. 放射工作单位应当依照本方法和国家有关标准、标准的要求,安排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同意 监测。
7.个人剂量监测档案保留期限为 年。6U a.一年 b.五年 c. 二十年 d. 终生保留
8. 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样为 天,最长不该超过 天。本市个人剂量检测周期为 天。
9.进入辐照装置、工业探伤、放射医治等强辐射工作场所时,除佩带常规个人剂量计外,还应当携带 。
10.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进行 的职业健康检查,符合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的,方可参加相应的放射工作。
11上岗后的放射工作人员应进行 职业健康检查 两次检查的时刻距离不该超过 年,必要时可增加临时性检查。
12 放射工作人员离开放射工作职位时,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对其进行 的职业健康检查。
13.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觉有可能因放射性因素致使健康损害的,应当通知放射工作单位,并及时告知 。 X LWB,[-bWZ _0j
14.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在收到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7日内,如实告知放射工作人员,并将检查结论记录在 中。4h.|~:WD!T9l
15对职业健康检查中发觉不宜继续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应当及时 放射工作职位,并妥帖安置;对需要复查和医学随访观看的放射工作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安排。 16.放射工作单位不得安排 参与应急处置和有可能造成职业性内照射的工作。哺乳期妇女在其哺乳期间应当幸免同意职业性内照射。
17.放射工作人员有权 、 本人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
18.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诊断、鉴定、医疗救治和医学随访观看的费用,由 承担。
19.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休假外,放射工作人员每一年能够享受保健休假 周。享受寒、暑假的放射工作人员再也不享受保健休假。
20.从事放射工作满 年的在岗放射工作人员,能够由所在单位利用休假时刻安排健康疗养
21.放射工作单位违背本方法,未给放射工作的人员办理《放射工作人员证》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更正,给予警告,并可处 万元以下的罚款。
放射诊疗治理规定(46号令) 一、单项选择题
1、开展放射医治、核医学工作的,应向( D )申请办理放射诊疗许可。
A、卫生部 B、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D、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二、放射诊疗人员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遵守医疗照射合法化和( B )的原那么。
A、合理化 B、放射防护最优化 C、剂量限值 D、最小化 3、以下哪个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应当提交卫生部指定的放射卫生技术机构出具的预评判报告技术审查意见。( A )
A、立体定向放射医治 B、SPECT C、加速器 D、CT 4、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应当具有专业的( A )。
A、放射影像医师 B、放射影像技师 C、维修人员 D、医学物理人员 五、开展放射医治工作的,至少有一台( B ),并具有模拟定位设备和相应的医治打算系统等设备。
A、后装医治装置 B、远距离放射医治装置 C、带影像增强器的医用诊断X射线机 D、 CT机
六、放射诊疗设备应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 A )至少进行一次状态检测。
A、每一年 B、 每半年 C、每两年 D、每三年
7、下面关于医疗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规定,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C) A、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就能够够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B、医疗机构应直接到卫生行政执业记录部门办理放射诊疗科目记录手续。
C、医疗机构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后,应到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执业记录部门办理相应诊疗科目记录手续。
D、医疗机构只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就可从事放射诊疗工作。 八、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应设( D )。
A、射线标志 B、电离辐射标志 C、放射性标志 D、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九、依照《放射诊疗治理规定》,开展以下哪项工作必需配备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A) A、核医学 B、放射医治 C、X射线影像诊断 D、介入放射学
10、依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平安大体标准》,非密封型工作场所按( B )可分为甲、乙、丙级。
A、日最大操作量 B、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C、年最大操作量 D、年等效最大操作量
二、多项选择题
一、放射诊疗工作依照诊疗风险与技术难易程度分为(ABDF )四类治理。
A、核医学 B、放射医治 C、CT D、介入放射学 E、放射性同位素 F、X射线影
像诊断
二、放射诊疗工作是指利用( AE )进行临床医学诊断、医治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A、射线装置 B、X线诊断机 C、医用加速器 D、放射技术 E、放射性同位素 3、放射诊疗场所应当依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 BC )。 A、监管区 B、操纵区 C、监督区 D、强制区 E、缓冲区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从事以下项目的职业卫生技术效劳机构进行资质审定:( ) A、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 B、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与评判 C、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职业病防护用品的成效评判 D、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判(乙级) E、化学品毒性鉴定
五、依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治理方法》,以下哪些放射性因素被列入“可能产生严峻职业病危害的因素”。(ACDE )
A、核设施 B、乙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 C、放射医治装置 D、工业探伤机E、油田测井装置
第五章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基础知识
1. 通常所说的放射源主若是指密封放射源(密封源)。(√)
2. 射线装置,是指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和含放射源的装置。(√) 3.以下哪几项属于α源:(AB) A. 241Am源 B. 210Po源 C. 90Sr源 D. 60Co源 E. 137Cs源
4. Ⅱ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形下,接触这种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 ×)
5. 甲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平安治理参照Ⅰ类放射源。(√) 6.属于II类射线装置的选项是:(ABC)
A.放射医治用X射线、电子束加速器 射线深部医治机 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 D.医用X射线CT机 E.放射医治模拟定位机
第六章 放射诊疗中的辐射防护
1.数字影像的特点包括:图像灰界动态范围大、密度分辨率高、线性好、层次丰硕、能进行运算机后处置。
2.致使放射医治意外照射的缘故包括:设备问题、保护问题、射线束校准、医治打算和剂量计算等。
3.核医学工作场所依据治理需要可分为三区:操纵区、监督区和非限制区。 4.在正常情形下,人体同意的电离辐射平均水平是:天然辐射,医学诊断2. 4mSv。( × )
5.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是一种限值,能够适时修订以不断提高优化水平。( × )
6.数字影像的图像灰阶动态范围较屏-片影像小。(×)
7.关于数字影像,在必然条件下利用较高剂量可降低噪声,取得较好的图像。(√) 8.放射医治中,A类患者意外照射的标准是超处方剂量≥40%。(×) 9.放射性药物属于开放性放射性辐射,只要临床应用(给予病人利用)就不可幸免对周围人群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离辐射。(√)
10.与核医学影像诊断用放射性核素比较,医治用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危害相对照较小。(×)
11.简述医疗照射辐射防护最优化原那么及其在数字影像中的含义。 答:
(1) 医疗照射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那么:是指获取患者必需的诊断信息与对检查
部位吸收剂量水平的治理二者应达到最优化。
(2) 数字化放射学中,包括以下几方面:在设备的设计和技术层面降低患者的剂
量;在实际操作中,也应该选择适合的检查方式和技术参数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剂量。例如,在利用数字化透视设备时,由于获取图像相对简单,可能会致使拍照较多没必要要的图像。 12. 简述放射医治中患者防护的大体原那么。
答:
(1) 放射医治合法化
依照放射肿瘤专家的临床判定,若是肿瘤的放射医治将会给患者带来净利益,即能使患者的健康状况取得明显改善,那么这种专业上的判定就组成了患者同意放射医治的合法化理由。假设拒绝这种医治方式,患者将面临生命丧失的危险。因此,一旦作出放射医治的选择,就应当以为同意这种医治是最合理的医治手腕。良性疾病尽可能不采纳放射医治。 (2) 放射医治最优化
既要保证肿瘤靶体积取得足够的辐射吸收剂量,又要在不妨碍医治的前提下使肿瘤靶体积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受到的散、漏辐射剂量减少到能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意味着在肿瘤医治中须考虑整体医治的最优化。
第七章 医用放射性废物处置
1.产生放射性核素废液而无废水池的单位,应将废液注入容器寄存10 个半衰期,排入下水道系统。
2. 放射性浓度不超过1×104Bq/L的废闪烁液,或仅含有浓度不超过1×105Bq/L的3H或14C的废闪烁液不按放射性废物处置。
3.利用放射性药物医治病人的医疗单位,必需为住院医治病人提供有防护标志的专用茅厕,对病人排泄物实施统一搜集和治理。规定病人住院医治期间不得利用其他茅厕。(√)
4.比活度小于或等于×104Bq/kg的医用废物可直接作非放射性废物处置。
第八章 放射事故分级治理制度(卫生部教材第11章:受过量照射工作人员的医学处置)
1.依照放射事故的性质、严峻程度、可控性和阻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放射事故分为专门重大放射事故、重大放射事故、较大放射事故和一样放射事故四个品级。
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爱惜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卫生主管部门,依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放射事故应急工作。
3.在发生过量外照射情形下,当个人剂量计的测量结果超过100mSv时,要用染色体畸变分析予以证明。
4.外照射事故受照人员,一次全身受照剂量小于者可做一样医学检查,受5.照剂量大于者应作治理方面的调查,并在本地医疗机构进行医学检查,受照剂量大于者,应作详细的医学检查和观看,对症医治,对受照剂量在~者应住院观看,需要时给予及时医治。
卫生部教材第6章:个人剂量监测和评判
1. 什么是个人剂量监测,简述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目的。
答:(1)个人剂量监测是指利用工作人员个人佩带剂量计所进行的测量,或是测量在他们体表、体内或排泄物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活度和对这些测量结果的说明。
(2)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要紧目的是:①取得有效剂量的评判,需要时取得受到成心义照射的组织中当量剂量的评判,以说明符合治理要求和法规的要求;②为操纵操作和设施的设计提供信息;③在事故过量照射的情形下为启动和支持适当的健康监护和医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2.所有从事或涉及放射工作的个人,都应同意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3.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的类型包括:常规监测、任务相关监测和特殊监测。 4.当肢体最大剂量估量大于全身表面剂量多少倍时,工作人员应同时佩带常规个人剂量计和局部剂量计:(C) 倍 倍 倍 倍
5.关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要紧来自前方时,剂量计一样应佩带在左胸前。(√)
6.当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受照剂量小于5mSv时,只需记录个人剂量监测的剂量结果;达到或超过5mSv时,还应进行调查;大于20mSv时,还应估算要紧受照器官或组织的当量剂量。
7.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样为30天,最长不超过60天。(×)
8.放射工作单位应许诺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卫生部教材第7-9章:职业健康监护
1.简述IAEA平安标准丛书关于职业健康监护目标和原那么。 答:(1)评判工作人员健康情形
(2)保证工作人员健康情形与其开始和继续从事工作的适任性
(3)成立的记录为下述情形提供有效资料:事故性受照或职业病,可能与工作条件相关的疾病发病率的统计学评估,职业性受照场所放射防护治理的公共卫生评判,法医学需要
(4)为放射性污染或过量受照事件提供咨询和医治。
2.用人单位是职业病防治法的义务主体,劳动者是职业病防治法的权利主体。 3.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4.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5.在疑似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看期间,因特殊缘故能够解除或终止其劳动合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