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

2024-02-17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的宏观调控)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目标;掌握宏观调控的手段。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经济现象,逐渐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精确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感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宏观调控方面的优势,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坚决社会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难点)宏观调控的手段。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商量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中国经济软着陆〞的图片,引出宏观调控,从而导入本节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含义

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操纵。 2.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依据漫画“假〞“欺〞何时休,思考一个问题:国家为什么

.

要进行宏观调控

学生商量,交流。

师生在商量、交流的根底上得出以下结论:

(1)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X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2)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3.目标

过渡语: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呢接下来我们看宏观调控的目标。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请同学们分析2022年政府工作汇报的内容,思考一下这些分别表达了宏观调控的什么目标

4.手段

过渡语:国家如何进行宏观调控呢接下来我们学习宏观调控的手段。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三个案例,分别指出在案例1、案例2、案例3中国家运用的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案例1:2022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总理指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法,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统筹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和产业、投资、价格等政策工具,采取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举措,为经济开展营造良好环境。

案例2: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分、最严肃的问责……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表达严惩重处原则,加强了食品安全违法犯zui行为的刑事、行

.

政、民事法律责任。

案例3:2022年9月30日至10月5日,短短六天时间,南京、厦门、深圳、苏州、合肥、无锡、天津、北京、成都、郑州、济南、武汉、广州、佛山共计14个城市先后公布新楼市调控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教师:请同学们分析在以上三个具体的案例中,表达了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宏观调控的这些手段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商量。得出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案例1经济手段、案例2法律手段、案例3行政手段。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环节三:稳固提高

分析以下材料分别表达了宏观调控的什么手段

材料1: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材料2:健全价格监管法规和反价格垄断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

材料3: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对局部重要商品及效劳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法),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代表答复。

材料1:经济手段;材料2:法律手段;材料3:行政手段。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手段,同学们要学会区分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

作业:有人认为,既然要开展市场经济,就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

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就不应调控。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