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青蛙养殖计划书

2023-11-07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青蛙养殖计划书


青蛙养殖计划

蛙的形态特征:

1、 黑斑蛙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体长约8厘米、头扁而宽,呈三

角形,眼圆而突出,两眼后方各有一明显的圆形鼓膜,鼻孔小,口宽阔,吻部尖,舌扁平分叉,并能翻出。皮肤较光滑,躯体短而阔,背部黄绿、深绿或灰棕色斑,腹部白色。前肢较粗短,有四趾,后肢肌肉发达,雄蛙口角两旁有一对外声囊,前肢第一指头内侧有婚姻瘤,生殖季节时更为明显。 2、 黑斑蛙与虎纹蛙的区别是虎纹蛙体型较大,体长10厘米以上,背部黄绿棕色斑纹,

后腿有横斑。金线蛙体长约5厘米,背部绿色或橄榄绿色,有两条棕黄色的背侧褶。大腿后面有一条黄色和一条明显白色纵纹。

蛙为两栖类动物,一般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青蛙栖息在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要是农业害虫,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中,晚上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来年春季出来活动,4—7月份进行繁殖,雄蛙以鸣叫的方式来吸引雌蛙抱对产卵,蛙在水中受精,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一、 养殖青蛙之前的准备工作

1、 学习好技术

2、 基地建设

3、 饵料的培育(主要用蝇蛆和蚯蚓)

二、 野生青蛙养殖存在的问题

1、 技术问题 2、资金问题 3、养殖误区 4、饵料问题 5、政策问题

三、 野生青蛙生活习性及种类

生活习性——食性:以昆虫、飞虫为食。2、两栖类 3、群居性

蛙的种类——黑斑蛙(3—6月份繁殖)虎纹蛙

四、 青蛙的生理及生活特性

蛙属于水路两栖动物,一昆虫为食,主要生活在田野,水沟,池塘,河岸边的草

丛中,青蛙有雌雄之分,性成熟一般在三年以上,人工养殖两年即可达到性成熟,属卵生,产出后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生活在水里,通过一些时间和蝌蚪会变成幼蛙,成幼蛙后主要在陆地上生存。(蛙—产卵—孵化—蝌蚪—变态—幼蛙—着陆)

五、 场地建设

1、 场地要求——要求水源充足,环境安静,水质无污染,交通电力方面

2、 场地规划(附表1) 3、 各占比例

引种蛙100对计算

种蛙池面积20—30平方米 100对种蛙能卵10W粒

需要孵化池10—30平米左右 蝌蚪池200—300平米左右 驯化池20—30平米 幼蛙池50—100平米 成蛙池2—3亩

蓄水处理 饵料生产车间 住房 孵化池 孵化池 蝌蚪池 驯化池 幼蛙池 幼蛙池 幼蛙池 驯化池 幼蛙池 幼蛙池 幼蛙池 成蛙池 成蛙池 成蛙池 成蛙池 孵化池 孵化池 蝌蚪池 成蛙池 成蛙池 成蛙池 成蛙池 孵化池 孵化池 蝌蚪池 成蛙池 成蛙池 成蛙池 成蛙池 蝌蚪池 蝌蚪池 蝌蚪池 成蛙池 成蛙池 成蛙池 成蛙池 其他用房 蝌蚪池 蝌蚪池 蝌蚪池 成蛙池 成蛙池 成蛙池 成蛙池 种蛙池 (附表1) 4、 蛙池的建设

a.种蛙池(虎纹蛙、黑斑蛙)

一般要求20—40平米为宜,池深度50CM以内,池四周用纱窗布围起来,防止青蛙外逃,水深保持10—20CM之间,可修水泥池,也可土池(但要求池底垫薄膜) 水太深,卵沉入水底,也不容易发现卵粒,无法捞卵作业。 注意:要求陆地面积小于水面,水中不放置水草 b.孵化池:

可以用备用蝌蚪池,塑料盆、缸代替,池子大小根据规模而定,水泥池一般在2—10平方米,土池10—20平方米,但个数要多,池深30—50CM,水深10—20CM做好进排水系统,室内外均可。 c.蝌蚪池的建造

池型规整,一般每池面积10—40平米,水深20—50CM左右,池中可种少量水草。采用级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2-0.3m左右,这样,池子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陆地供已变态的幼蛙栖息。

以上1、2两类池可以单独建造,精细管理。 d.幼蛙池和成蛙池

土池宽3米,长10~15米,高0.5~0.6米。每亩挖45㎡土池10个。

围网片:把1.2米宽的尼龙网埋设在水池内,紧靠围堰的池底,隔2~3米打一高0.9米的桩,并打于围网的内侧,网片下部埋入土中0.2米,上部钉在桩上成“┓”型,反边0.1米防逃。

进水管用50毫米的PUC管制成。管体挤穿网片,进入围网内,出水管用110毫米PUC管制成,埋于进水管对面的围堰中。

幼蛙池、成蛙池可以不专业建造,用稻田,小溪池塘等代替,注意: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必须做好防逃。池四周用塑料薄膜,在用纱布围好四周,用薄膜的好处可以防止青蛙外逃时擦伤嘴巴,磨破皮后容易感染。 五、青蛙的识别

选种——要求:体表无伤,表皮丰满,活泼好动,雌性个体稍大,雄性弹跳力强。 雌雄的识别——从体型看、从抱对看、从气囊看、从婚姻瘤看。

六、 放种蛙

1、 种蛙的选择

选择健康的无病种蛙,要求雌蛙个体大于雄蛙,选择经过第2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不适作种蛙。为了便于管理,最好在同一批种蛙中选择体形强大、发育正常、行动活跃者为种蛙。

2、 雌性青蛙的识别

a.体型:雌蛙比雄蛙大 b.抱对:上面是雄蛙,下面是雌蛙

c.气囊:雄蛙有,雌蛙没有 d.婚姻瘤:雄蛙有,雌蛙没有(婚姻瘤作用,刺激性高潮,防止雌蛙逃跑)

3、比例搭配——雄蛙与雌蛙比例是1:1或2:3 4、放种密度——一般每平米2—5对

七、繁殖

1、繁殖季节为3—6月份,4月是繁殖高峰期,因此在这之前把种蛙准备充足 2、繁殖温度一般是15—25摄氏度

3、繁殖数量一般一只可产1500粒卵左右 4、繁殖方式

雄蛙先找水源,找到水源后开始鸣叫,吸引雌蛙,看到雌蛙便跳上去,雄蛙抱着雌蛙,开始繁殖产卵,卵产出来后,半小时后才能取卵。 5、 繁殖技术:青蛙繁殖可分为自然产卵和人工催产

自然产卵是通过搭建保温棚保温和适时抽入井水升温的办法,4月中下旬青蛙就可达到性成熟,产卵比室外提早1个月,4月中下旬保温棚内水温稳定23摄氏度左右时,将成熟的雌雄青蛙按1:1的比例放入产卵池。放养密度0.5只/平方米。入池前用高锰酸钾对水泥池进行消毒,3天~5天后加入经60目筛网过滤的清水,水深0.2~0.25CM,池中放入10~16束用棕片或马尾松枝做的卵巢。下午放入成熟青蛙会自行抱对产卵受精,产卵产卵一般在午夜至凌晨这段时间,卵产仔卵巢上。次日上午将青蛙抓出,雌性分池放入青蛙池中进行产后培育。

人工催产繁殖是取成熟度好的青蛙,皮下注射催产激素,剂量为每200克雌蛙注射

35ug~45ug的LRH-A和400IU~450IU的HCG,雄蛙剂量减半。从尾杆骨一侧由后向前水平进针,进针1.5CM~2.0CM,退针时轻轻按在注射部位,以免药液外溢。注射完后按比例放入产卵池,一般10小时发情产卵,产卵后雌雄分池放入青蛙池中。

八:捞卵

青蛙产下的卵又小又软,泥黄色、圆形,卵外有胶质膜保护,并互相吸附成片浮于水面,或附着在水草上。如果卵沉入池底,必须设法使之附在水草上。每天早上10点左右巡池,发现受精卵时及时从种蛙池捞出,捞卵时应注意蛙卵的动物极朝上,植物极朝下。(受精卵上面黑色为动物极,白色为植物极)捞卵网和盛卵网将蛙卵连同附着的水草捞起,放于桶中,再轻轻地放入孵化池内。同一批卵要放在同一孵化池,这样孵出来的蝌蚪大小一致,方便管理。

九、蝌蚪的孵化

1、在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C之间。在换水、换盘时,如水温突然升降5°C以上或水温低于4°C,高于28°C或强的惊动均可导致蛙死亡。因此,观察蛙卵孵化时动作要轻,不能随意搅动池水,以免蝌蚪幼体漂离卵膜,影响成活率。经过两天孵化,蛙卵略能摇动,3-4天即成蝌蚪形态,5天左右孵化小蝌。 2、卵的密度:

每平方3000—5000粒,密度越低孵化率越高,密度越高孵化率越低 3、 水质—勤换水,烂掉得卵会毒死其他的蝌蚪。 4、 注意卵团与卵团之间不要靠在一起。

十、蝌蚪放养前准备工作

1、清洗消毒:放养蝌蚪之前,先消毒蝌蚪池,新修德水泥池要用水清泡15天以上,消毒可用生石灰每立方米水50—100克。

2、池水陪肥:如果是采井水,蝌蚪池消毒处理好后,注意新水,可用人蓄清粪水泼洒,每600平方米水面用清粪水500公斤左右来培肥水质,也可以用青草、杂草和少量磷肥加尿素(每立方米水体用6克)培肥水质,要求池水呈青绿色,透明度30—50CM之间。 3、蝌蚪的饲料准备:蝌蚪期一般以植物饲料为主,动物饲料为辅。植物饲料要占70%,动物性饲料占30%即可。

十一、蝌蚪的饲料

蝌蚪的放养密度每亩小蝌蚪4W尾左右。蝌蚪放养密度为①刚孵化500—1000/每平米,半月后减为300—500/平方米,大蝌蚪100—300/平方米。②幼蛙:按每平方米100~150只培育,60~80只,1个月。③成蛙: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1个半月,体重达到100克。④商品蛙: 100克以上成蛙,饲养密度每平方米 30只,以后逐渐减少到每平方米10~15只。 1、饲料用量数据

幼蛙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50克以上的成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 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搭配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 合饲料等。 1、 饲喂:

a.5—50日龄蝌蚪喂养

人工投饵补饲 7日龄前喂煮熟捏碎的蛋黄和煮沸过的豆浆,7—50日龄用豆渣、麦麸、米糠、切碎的植物嫩叶、蚕蛹、蝇蛆、蚯蚓等人工饵料,同时投喂一些浮游动物、植物等。饲料也可以自行配制,配方为鱼粉60%、面粉30%、豆粕10%。日投食量为蝌蚪体重的5%—10%。50日龄以后以动物性饲料为主。

蝌蚪刚摄食时一般以微小的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也吃颗粒很小的蛋黄,所以刚孵出的小蝌蚪3—5天可以不喂食,5天后开始投食,第一次第一天按10W尾小蝌蚪用十个鸡蛋黄+1公斤豆子的浆+2两奶粉+1两葡萄糖全池泼洒投喂。当蝌蚪长到绿豆大小时改用猪血(动物血)加玉米糊喂养。 b.当蝌蚪长到豌豆大时改用饲料配方。

c.变态前期喂养当发现蝌蚪前肢伸出皮囊,尾部还没完全萎缩时,这段时间可以不投喂或少投食。

十二、蝌蚪的管理

1、 水质管理:要求达到活、肥、嫩、爽。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

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2、 水温管理

水温控制在28摄氏度以下,最好是25度以下,如果温度太高,要注意加水降温,加水注意控制好温差,温差不超高3摄氏度。 3、 溶氧

发现蝌蚪浮头,说明缺氧,缺氧的可能性:水质太差,水温太高,密度过大,有害气体过重。 4、 喂饲管理

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定质、定人原则喂养 5、 变态后期(幼蛙期)管理 a. 保持环境安静

b. 蛙卵孵化后2个月左右变成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段时期主要靠

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前变态后期蝌蚪需要登录呼吸,应在建蝌蚪池时要求坡度要大一些,若没有登录地面,应在水面上放一些木板、泡沫板、水草等漂浮物体。当有90%以上蝌蚪变成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c. 变态完的蝌蚪应立即设置饲料台,开始投喂小蛆虫等活性饵料。 6.越冬管理

注意防寒、防结冰,适当加深池水深度

十三、幼蛙的培育

幼蛙池保持水深0.3~0.5M,水面设置3~5个饲料台和休息台。刚变态的幼蛙放养密度为200只/平方米~300只/平方米,50克以下的幼蛙放养密度为100~200只/平方米。同池幼蛙在饲养一段时间(20~30天)后应按幼蛙大小不同分级饲养,避免发生大蛙吃小蛙的情况。幼蛙培育以投喂全价颗粒饲料为主,各阶段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与蛙的口径相适应。刚变态的喂2.0MM的幼蛙料,个体20~30克时投喂3.0MM的幼蛙料,个体30~50克的投喂3.5MM的小蛙聊。50克以下日投食为蛙总体重的5~6%左右,100克以上的投食为蛙总体重的8~10%.上下午各喂一次。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要定期加换水,保持水质新鲜。 十四、成蛙的饲养

1、 土池养殖:一般每池10—20平方米为宜,池深1.2M左右,保持水深30~50CM

左右,池上方要覆盖遮阳网,覆盖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3,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四周用纱窗围好,池中设置食台。幼蛙放养密度为50~60只/平方米。 2、 稻田养殖

a. 场地选择:田埂坚硬,不易被水冲垮,能保持水深10—15CM左右,在稻田四周

用纱网围成1—1.5米高的围栏,进出水口用尼龙纱网或不锈钢网作防逃设施,稻田开挖呈“田”字型小水沟,起着保护蛙的作用,沟宽50—60CM,水深20—30cm,沟占总面积20%左右。水稻要选择种植耐肥、抗倒伏的优质品种。秧苗反青15天后,每亩放养15克左右的幼蛙0.3~0.4W尾。 b. 放蛙苗:

插秧苗后一周左右,放养幼蛙到稻田中,每亩可放养5千—8千只幼蛙。 c. 投食

刚开始投放的蛙苗,秧田还未封田,稻田的昆虫较少,需要人工投食,在稻田四阁周边,用木板、泡沫板做饲料台,将蚯蚓、蝇蛆放在食台上,每天早中晚各一次。 d.幼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要增加动物行饲料饲喂,主要是人工养得蝇蛆、蚯蚓、红虫、球澡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籽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配合均匀效果较好,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有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就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成蛙饲养一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米30只左右,2个月后改每平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十四、蛙类疾病防治

养殖青蛙主要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养殖过程中只要注意环境卫生,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平衡,科学喂养,就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1、 整个防病程序 a.

从水体防:具体是,水体定期消毒、降解、降氨,一般10天左右进行一次处理。

b. 从饵料防(防止病从口入),变质的饲料不能喂。 c. 从体内防:也就是在饲料(饵料)中加入预防药。 d. 定期喂养保健药物:电解多维(蝌蚪期用),鱼肝油,保肝散,利胃散等。注明:要养好任何

动物,首先要准备好常用的药物(消毒药)

十五、蝌蚪疾病防治

a.

气泡病

防:水中定期降氨解,多换水,另外定期在饲料中加入药物 (1) 盐酸黄连素/公斤饲料4—5克。 (2) 酵母片/公斤饲料15—20克 (3) 桔皮(陈皮)/公斤饲料50克。 b. 肠炎病

病因:吃食不均或感染细菌。主要是高温天气水质污染或饲料变质引起,病蛙前期因肠道不适会烦躁不安,后期伸腿闭目,不动不食,反应迟钝,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发炎。

防治:控制饲料投喂量,饲料30分钟内不能吃完,说明投喂量过多及时换水,清除池底污物,用2.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定期在饲料中加4—5克肠炎灵+止血灵。

c.

出血病:肠炎病的出现很可能引起出血病得发生。定期在饲料中加止血灵或者VK3,用量3—4克/公斤饲料。也可以用大蒜素拌料,每公斤5—8克,或肠炎止血灵。

十六、蛙疾病防治

1、 幼蛙、成蛙期注意场地消毒 2、 预防幼蛙或成蛙的烂皮 病因: A、挂伤损伤 B、缺少维生素

防治:严格按资料上的配方配制饲料并加入多种维生素。 3、 青蛙肠炎

症状:病蛙体虚乏力,行动迟缓,食欲减退,缩头弓背,解剖可见病体肠内少食或无食多黏液,肠胃内壁有炎症。

防治:(1)、池水用(0.3—0.5)*0.000001三氯异氰尿酸消毒,隔天在消毒一次。同时每千克病蛙用1.6克“病蛙宁”投喂。

(2)、在饲料中加入磺胺类药物,按每千克蛙重添加0.2克磺胺类药物,第2—6天药量减半。也可用胃散片或酵母片填喂。每天2次,每只病蛙每次半片,连喂3—4天。

3) 、也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4—5克肠炎灵或在加大蒜素2—4克。 4、 青蛙出血病

病症:由于细菌感染引起。表现腹部、肛门附近及尾部有出血斑块,腹内出血。

防治:先用杀毒先锋进行水体消毒。治宜抗菌消炎,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4—5克学毒灵或血毒康。 5、 青蛙红腿病

病症:后肢红肿,皮下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充血,并发生溃烂。 防治:注意场地整洁,防止挂伤和机械损伤。 外用:金典、溴氧海因粉,二氧化氯等任选一种。 内服:菌毒康或止血毒安+除菌血康或克菌威+出血康。 6、 青蛙歪头病

症状:病蛙表皮发黑,脖子歪斜朝向一边,厌食懒动,身体失去平衡,身体打转,常与白眼病同时发生,解剖后可见内脏充血。 防治:

外用:金典、溴氧海因粉,二氧化氯等任选一种。 内服:体服安或克菌威+敌菌散+多肽抗病剂或维多利。 7、 白内障

症状:初期有一层白膜附于眼球上,随着病情加重完全覆盖整个眼球,最后导致失明,眼球突出。 病因:是由于天气突变、温差太大或水质变化过多引起。

防治:用2克/立方米的漂白粉或50克/立方米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保持稳定的水温,在饲料中经常加入维生素E,提高蛙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力。 8、 肝肿大

症状:病蛙呈肥胖状,后肢粗大,手压有硬感,皮肤微红,解剖可见肝种大、腹水等。 病因:主要由于营养不平衡引起。

防治:定期进排水,保持水质清新,同时饲料中经常添加鱼肝油、维生素C,增强肝脏功能。

十七、成本核算

一、场地、种蛙、饲料、人工。

1、地租:每亩按800元计算

2、建池费用:(统一建造,分类饲养)

①挖池和田更整治费用:每亩45㎡土池10个,合计3000元。整治田埂旁道1000元,按3年摊销,每年1333元。

②围网片和木桩:每亩网片150元,木桩120根360元,费用大约510元。 ③进水管:进排水管道200元。

④喂食台:共10个,每个20元,合计200元。 以上小计:2243元

3、蛙苗费用:由于目前不能人工控制青蛙产卵,一般青蛙幼蛙仍然依靠自然生产。每亩10个池450㎡,按照成蛙密度30只/㎡计算,共计需要投放蛙苗13500只。购入种蛙60只左右(内含雄蛙),每只15元,价格1000元足够。每亩苗种费1000元。

4、饲养费用,按每亩10口池产蛙13500只推算,每蛙(幼蛙—成蛙,0.2斤/只)消耗黄粉虫0.4斤,10口池消耗饲料(黄粉虫)5400斤;费用为5400×5元/斤 =27000元。 青蛙饲料成本参考黄粉虫成本。

5、养殖5个月,人工生活费用2500元。(1个人管理2亩标准,包括黄粉虫养殖) 以上成本合计为: 33543元 二、黄粉虫饲养成本

青蛙养殖最大的困难是饲料来源高,而且青蛙需要的是活饵,死饵需要引导才可以。为了饲养青蛙,建立一个黄粉虫或蛆池是必要的。

黄粉虫饲养。一般每3斤麦麸 + 6斤蔬菜可养出1斤黄粉虫,每公斤黄粉虫的饲料成本4-6元,平均5元。

一般情况下,2斤黄粉虫可以养1斤青蛙。

十八、黑斑蛙效益

1、毛收入:按产蛙13500只×0.2斤/只×15元/斤=40500元。 2、毛利润:40500—33543= 6957 元

十九、养殖黑斑蛙的风险

关键是在于黄粉虫和蝇蛆

的获得,数量较多,必须做好这个工作,很多时候用的精力过大,很可能使副业超过主业,荒废了青蛙养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