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讲述

2021-03-18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讲述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背景:

幼儿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通过教养行为影响儿童的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特征的儿童。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试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幼儿期是人类社会性的最初阶段,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因此,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今后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同家长教育幼儿的态度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不同。幼儿社会认知和生活经验,道德的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取得的,幼儿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性的目标也正是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传递给幼儿的。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其本质就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也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及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了幼儿。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意义:

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

1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有以下特点: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感染性。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2、研究对象和方法

1.家庭教育对幼儿思想品质的影响; 2.父母教养方式;

3.中西家庭教育方式观念对比; 4.父母常见的错误教养方式。 研究方法:

1.文献法:充利用网络、书籍杂志等渠道收集、查阅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2.问卷法: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示填写对象有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查阅资料——确定观察对象——设计观察计划——进行观察、记录——资料整理、汇总——形成初稿——修改调整——定稿——准备答辩

3.访谈法: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防人的心理和行为心理。 (三)概念界定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直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对此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1]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父母的遗传(Beijsterveldt等对3、7、10、12岁的双生子进行研究发现,遗传解释了其反社会行为稳定性的65%)、父母的言行、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资料的匮乏、现代传媒(父母收听、收看的节目、网络等)、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教养方式等等,是幼儿拥有什么样的性格,是否具备外部问题、是否具备学习能力的主导因素。[2]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直到地球毁灭都将是真理。除非人类出现变异或科技高度发达,出生就是圣贤或能输入大脑相关程序,使之变成相应的人。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

2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人格能否完善发展。然而一项调查显示,中国近60%左右的家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青少年心智障碍、逃课厌学、考试压力、亲子冲突、离家出走、网络成瘾、毒品滥用、就业困惑、性问题、自虐杀人、单亲(或隔代)教育、团体斗殴、伤害事故、青少年犯罪等教育问题。而家长对于教育孩子的困惑和烦恼,更是普遍现象。调查显示,80%左右的家庭不懂或不完全懂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甚至有的父母用惩罚、体罚作为主要教育手段,亲子矛盾和冲突日益严重。中国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正受到严重挑战。

2.教养方式

1、贴身侍从型。或者被称为“尿布型”双亲。他们总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婴儿,事必亲躬,总不放心。甘愿做孩子闹钟(即使孩子有闹钟,仍然每天早晨叫醒孩子起床)、怀表(即使孩子有自己的表,仍不时提醒孩子上学、吃饭)、秘书(随时提醒孩子做作业没有)。这种类型的父母基本上未能尊重孩子渐趋成熟的独立人格,过度溺爱子女,养成他们不必为逐渐的行为负责任的坏习惯。

(二) 暴君型。这一类父母一直相信“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这类错误观念,孩子动辄得咎,不问青红皂白即加以过苛的责罚,同样地会让孩子养成不必为自己行为负责人的态度。小孩子的心会产生畏惧心理对人有种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小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很容易不信任别人不自信。

(三) 无限放任型。这一类父母对子女除生活外,其他都不关心不闻不问,小孩子自由散漫。这样不但让孩子错认为父母丝毫不关心他们,更严重地还会加深父母于子女的代沟。 (四) 关心尊重型。这类父母既非常关心自己的孩子,善尽抚养、指导和教育的父母对子女的天职,由能尊重子女的意见,开诚布公,互相尊重地与对方交换自己的立场,而不简单的强加于小孩;对小孩可能出现的缺陷、错误,也不是斥责了事,而是耐心地引导,说明为什么错,怎么做才对。更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要小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亲力亲为,身教重于言教。以上四种管教子女的方式中,显然,第四种是最好的,因为它尊重小孩独立的人格,又善尽父母教育之责。前三种方式均不可取。

(二)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调查

父母教养是在家庭生活中发生的,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3]父母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即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下面是父母教养方式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行为:

3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1.过分严格。有些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和严厉,他们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这种教养方式容易使幼儿形成自卑、懦弱、冷漠等消极情绪,或产生不能克制的逆反、攻击和冲动行为。

2.过度溺爱。这些父母对幼儿教养方式与上面刚好相反,这容易使幼儿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格。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幼儿由于自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听从自己的命令。当他们接触其他小朋友时,可能会因挫折而拒绝接触他们,因被忽视而妒忌和仇视他人等更严重的问题。

3.不断拒绝。有些父母为了让幼儿长大后对社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有意识的对幼儿进行过度的挫折教育,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这样容易让幼儿长期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心理环境中。研究表明,当个体长期处于挫折中,会产生强烈的神经质倾向。虽然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拒绝”后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让他们有安全的感觉。 4.忽视。在一些家庭中,由于父母的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看幼儿,使幼儿没有太多的机会与爸爸妈妈接触,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情绪。由于在情感上被忽略,会影响孩子对父母的感情。

由此可见,不同类型家庭的不同教养态度对儿童人格及健康心理的形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年轻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是顶梁柱,是孩子言行举止的示范者,待人接物的指导者,孩子成长的责任人。因此,年轻父母有责任去构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掌握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使家庭气氛融洽、民主、和谐、平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有责任心、民主、勤奋、进取以及自尊自强的心理品格。

[4]

当代社会,尽管很多家长都选择了只生育一个孩子,想优生优育,但是仍有很多家长

并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很有一部分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以及成绩是否令其满意。甚至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评定一个孩子成功与否的唯一因素,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给孩子严厉地教育,似分数为孩子的命根的思想非常严重。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胆小”、“怕生”归结为自己教育的不妥,。中华妇女联合会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有严重偏离,只有不过1/4的家庭教育比较科学。很多专家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有要重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三)改善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建议 对策建议

1.善于观察、学会分析

4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惟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家长要学会参与,在生活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家长要学会倾听,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只有学会了倾听,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在帮助幼儿不断地成长。家长还要学会发现,找出孩子行为中的闪光点和问题所在。家长要学会分析,分析幼儿的实际情况,作出判断,从而在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中筛选有用的东西,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自我调整自己的教养行为。 2.准确把握、教育适度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把握好“度”,教育也不例外。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不能过分保护、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限制、过分严厉。过分保护和过分溺爱会养成孩子自私、任性、霸道、内向、胆小等问题行为特质,过分限制严厉又会使孩子养成缺乏同情心,依赖性等人格倾向。郑某某的家长正是因为对孩子有太多的允许,提供了太多的方便,从而造成了孩子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逞强好胜等不良行为,。瞿某某的家长也正是因为对孩子施加了太多的控制,从而抑制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因把握正确、理智的教养态度,努力寻求不需太多也不需太少的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在与孩子交往时,放下“家长”的尊严,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采取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爱护幼儿。宽严并济,放管结合,尊重爱护,地位平等。友好相处。家长对孩子既不能随心所欲地去支配,也不能完全放任,,而是视情况提供必要的照顾和帮助,以促进孩子的发展。适度的教育、理智的教养态度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能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培养出来的孩子人缘好,能体谅同伴,不和同伴争吵、打架;天真活泼,情绪稳定;乐观向上,自信、独立;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宽容,忍让,大方;懂事,讲理等,人格得到较好的发展。 3.言传身教、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为人父母者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建设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教养态度要严而不威而不猛,态度言论前后一致,使他们从小就人自己身上习得尊重人、关心人、团结人、体谅人等优良品质。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要为儿童做出正面的榜样,为他们表率,将言教与身教统一,真正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 4.赏识得当、奖惩分明

欣赏、鼓励像阳光空气一样不可缺少,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欣赏和鼓励,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闪光点,经常对他们的优势和长处进行称赞,并鼓励他们虚心学习,取长

5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补短。如,瞿某某会主动和小朋友打招呼、与人交谈、大胆回答问题时,作为家长应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帮助她逐步树立起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她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有希望的,但是一味的正面赞赏是极不可取的。当孩子犯错误后,必须及时进行正确、客观的批评指正,耐心、细致做好疏导工作,让他们明白错在何处,知错能改,在体验中成长。当家长明知郑某某有意去欺负别人、抢朋友的玩具时,家长则应在尊重孩子人格、不损伤孩子尊严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指正,从而帮助引导孩子正确把握自己,学会独立生活。 5.家园互动、合作共进

亲子活动中是集情趣性、娱乐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体,家庭内成人与儿童交往、沟通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园互动活动,帮助、指导、支持、配合家长,共同提高教养方式。如:在“家园信息网”中,为郑某某和瞿某某有针对性的推荐科学育儿的学习资料;在“家园直通车”中提供了有针对性的亲子活动实例;在“家园回音壁”中,又及时对这两名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的信息反馈;在“亲子运动会”上他们还积极主动的选择和参与了适应其发展水平和能力的游戏项目。由此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情感交流,拉近了家园、家长与孩子的距离,帮助家长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他们渐渐的培养起剖析自己家教过程的能力,使家长能正确理解自己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加深了对孩子发展水平和自身教育行为的认识,从而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转变自己的教育观,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实现家庭教育中新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 6.友好交往、互助合作

同伴间的交往是促进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不要把孩子封闭在家庭中,鼓励他带同伴来家中活动,或主动到同伴家中作客,让他们对求对同伴群体中的一种“归属”感。他们和小伙伴在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中,在游戏中自然而然的学习与同伴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经验,不良的习惯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些比成人对他们的哄骗、训练的效果大得多。让幼儿在与同伴互动中养成谦让、互助、合群、自信、独立、合作、团结、友善、进取、竞争等优良品质,这些品质对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6

文章编制 扣扣:一六四一六五三九八二

[1]俞婷.关于聋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N].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 2008,(03). [2] 张芳芳.浅谈幼儿问题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M].知识经济,2009,(12).

[3] 鄢呈玥,吴婷.浅谈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心理影响[M].科技经济市场, 2007,(03).

[4] 朱芳琴,郑志丹,李利.高中生的自尊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知识经济,2011,(04). [5] 赵金霞.母亲依恋状况、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06). [6] 胡敏,静进.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研究进展[D]. 中国学校卫生,2011,(04).

[7] 董善芳,石荣华.对幼儿园八例行为障碍幼儿行为矫正的报告[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0,(S1) [8] 桑青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微[M].中国健康教育, 2002,(07).

[9] 万明钢,王亚鹏,王舟.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D],心理科学,2001,(05). [10] 曾琦,芦咏莉,邹泓,董奇,陈欣银.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M].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02).

7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