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2、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6.小结:同学们刚才通过观察相片,感觉自己的身高、体重变化了;比较了衣服、鞋子的大小,知道自己在长大。
(二)测量自己的身高、体重等
1.讲述:刚才有同学说,自己今年比去年长高了,长高了多少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测量后就知道自己的变化了吗?
2.小结:对,同学们真聪明,要从数据上知道自己身体的变化,一定要进行“测量——记录——比较”。
3.谈话:你们想测量吗?那测量前我们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制订好方案呢?下面就请每一小组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制订好方案。
4.出示思考题:
(1)如果测量身高、体重,应该注意什么?
(2)除了身高、体重,你还喜欢测量什么项目,准备怎样测量? 5.汇报:你们小组想测量什么?怎样测量?
6.小结:同学们想测量的项目可真多,那老师就给你们充足的时间去测量,测量要认真,测好后要记录。身高、体重每个同学都要测的,测完后可测量其它项目,请组长负责。
三、绘制身高、体重的曲线图
1.提出要求: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2.学生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3.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曲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4.提问: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向家长了解了自己出生第一年的生长情况,你觉得自己现在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出生第一年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如果按照出生后第一年的生长速度一直长下去,会怎样? 四、总结、拓展
1、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自己的成长情况,通过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我们成长的痕迹除了课上研究的这些内容外,还有许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寻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我在长大 身体发生变化 能力不断提高
2、悄悄发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交谈、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2、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2、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的正常发育; 2、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 难点: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录像和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交流了一些成长的情况,大家发现自己都在慢慢地长大了,自己的身体都有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我们能不能时时察觉出来?
2.小结:对,这些变化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的,今天我们要来继续了解我们身上悄悄发生的变化。(板书课题)
二、了解青春期的变化
1.讲述:无论是在学习、运动还是在睡觉,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生长变化。我们六年级的同学马上要告别童年,向成年人进行过渡,这一段过渡期我们叫它青春期。在这段时期,我想大家在身体上都会有一些变化。
2.谈话:你愿意和好朋友或老师说说悄悄话,交流一下近来你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3.同学自由交流,并将讨论结果作简单的记录。
4.全班交流:说说进入青春期,我们的身体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可以结合自己说,也可观察其它同学说)
5.教师针对性小结。
我国7——18岁青少年的平均身高的统计表
性年别 龄 男 身高 女 7 121 120 8 126 125 9 131 131 10 135 136 11 141 143 12 145 148 13 154 153 14 160 156 15 165 157 16 168 158 17 169 158 18 171 158 6.谈话: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看看我国青少年的身高从多大年龄开始增长比较快?男生和女生有没有差异?
7.小结:青春期是我们由儿童向成人过度的时期,女孩大约从10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相比之下男孩要晚些。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形态、心理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播放青春期特点的录像。
9.谈话:青春期除了生理上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
10.出示“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读一读。 11.提问:近来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心理变化?
12.小结:刚才我们一起说到的、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十分正常的生理现象,同学们不用害羞、不用害怕,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事情。
三、讨论如何对待青春期变化
1.谈话:青春期是人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青春期我们要注意些什幺?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教师对学生提到的问题进行小结,没有提到的方面进行补充,并板书。(青春期注意点:加强营养 保证睡眠 注意卫生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穿戴合适的衣物 保持良好的情绪) 四、总结延伸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就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大人”了,你觉得当孩子好,还是成人好?为什么?
3.谈话:关于青春期,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更多的有关青春期的知识,顺利度过这一时期,老师专门为
大家制作了这样一个网页,(教师打开网页),你们想上网浏览一下吗?
4.学生上网浏览有关内容。
5.汇报:从网页中,你又有什么收获? 6.教师小结。
7.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出一张有关青春期知识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悄悄发生的变化 一、青春期身体变化 二、青春期特点 三、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3、人生之旅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2、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3、能够探究婴幼儿和老年人的生活,写出调查报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时期。 2、知道怎样划分人的一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2、意识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难点:能够对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时期进行探究,并且有依据地自行划分人的一生。
教学准备:
狮身人面像图片;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有提示语的记录单。 课前问一问自己爸爸妈妈的身高;收集婴幼儿和老年人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1.谈话:老师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听完后猜一猜,这种动物是什么。你们想听吗?
2.教师讲解“斯芬克司之谜”的故事,同时出现狮身人面像图片。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4.小结:对,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人是软弱无助的孩子,他用两手两脚爬行;在生命的当午,他成为壮年,用两只脚走路;到了老年,临到生命的迟暮,他需要扶持。因此拄了拐杖,作为第三只脚。
二、讨论人的一生可以划分成几个时期 1.出示人一生中各个时期的图片。
2.谈话:古希腊神话故事说的是,人的一生要经过幼年、成年、老年三个阶段(板书:幼年、成年、老年)。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划分人的一生?你能给你划分的各个时期起个名称吗?(适时板书:人生之旅)
3.请把你的划分记录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人生之旅
我将人的一生划分为( )个阶段,分别为: 4.学生自己填写记录单。
(1)请你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是怎样来划分的。
(2)与大家交流你是怎样划分的?
(3)每一个同学汇报完,问其他同学:是否认可他的划分依据、划分阶段?
(4)看一看教材上爱因斯坦的照片,说说都是什么时期的。 三、预测自己的身高
1.出示P8上面的一组照片,谈话:这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和父亲的合影,有趣吗?从他们两人不同阶段的合影中,你有什么发现?他们的身高为什么越来越接近?长得为什么很像?
2.小结:从这一组照片中,我们发现这个小孩慢慢长大了,他们的身高从原来相差很多,到越来越想近了。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
(1)提出问题:老师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长得也很快很高,那是不是会越来越高无休止地长下去呢?而也有的同学却长得很慢,他们是不是就长不高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长大后身高多少?
(2)学生自学书上几种预测身高的方法。
(3)汇报书上介绍了哪些预测身高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介绍,教师及时告诉学生到哪里去查表,怎样查表,怎样利用公式计算)
(4)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可靠、准确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 (5)全班交流预测结果。
(6)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可靠、更准确?
4.小结:预测结果并不是绝对的,有很多因素会改变身高,如后天的生活环境、锻炼和营养等。我们只有积极健康地生活,才能长得更好。
四、讨论、交流
1.谈话:我们都是从婴儿到长大到成熟然后慢慢老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资料和观察了,你家里或邻居家有婴儿吗?他们的父母是怎样照顾他们的?还有老人,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我们见到有困难的老人应该怎么做?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4.思考:请你想象一下,自己60年后会怎样生活?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小结: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婴儿和老人都是需要照顾的,你们愿意去关心、照顾他们吗?课后请同学们去了解一下周围哪些婴儿和老人还需要别人的照顾,我们可以与其他同学一起组成一个学雷锋小组,去帮助他们,你们愿意去做这件有意义的事吗? 板书设计: 3、人生之旅
幼年 成年 老年
教学反思:
4、踏上健康之路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做统计图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身高。 2、能够根据统计图对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作出解释。 3、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2、知道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3、知道可以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健康在人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2、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做统计图的方法了解事物的状况。 难点:能够对自己的生长发育做出评价。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影响健康生活的资料,统计好全班同学的身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究数据,制作身高统计图
(一)研究身高规律
1.出示教材第9页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讲述:上面这一张是一组12岁儿童的身高统计表,下面是根据这组数据所做的统计图。
2.谈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这些数据和相关的统计图,看看大家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汇报:谁愿意把从这张统计图上了解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小结:是呀,在同一年龄组中,中等身高占多数,矮个和高个差不多一样多,相对较少,分布在两头。
(二)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表
1.提问: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是怎样的呢?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这样一张统计图?
(1)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统计了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情况,把统计表拿出来,谁来汇报一下统计结果?
(2)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2.(教师出示一张空白统计图)谈话:下面就请大家根据课前统计的结果,在这张空白统计图上分别制作我们班的男、女生身高统计图。
3.学生制作统计图,并展示自己制作的班级身高统计图。 4.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图,看自己处于哪个位置上?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了解等级价表,进行自我评价
1.谈话: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了,下面,我们再来根据书上为我们提供的身高等级评价表,来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
2.教师指导学生看表。
3.学生活动:找一找自己的身高在等级表中所处的位置,同时评价一下自己的生长发育情况。
4.学生汇报、评价自己的生长发育在班级中的状况。 5.教师小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突出表现为生长幅度猛增,促进青春期发育和性发育年龄不断提前。
三、讨论、交流,了解健康生活方式
1.谈话:那么,要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都应该怎样做? 2.学生交流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4.思考:自己有哪些好的生活方式?还有哪些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
5.小结: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提高自身的健康水有着极大的作用。
四、应用拓展,养成良好的习惯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提问:你能根据今天学到的知识,为自己制作一张健康作息表吗?
3.布置作业:课后继续收集有关影响身体生长发育的其他资料,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踏上健康之路 一、注意个人卫生
二、讲究营养并注意饮食卫生 三、注意学习姿势与用眼卫生 四、加强体育锻炼 五、保证充足的睡眠 六、不迷恋电脑 七、科学用脑
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 1、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 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4、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 2、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 3、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作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位学生的全家福照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查找有关遗传的谚语。
学生准备:带只有父母的照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人类的遗传现象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2、动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3、植物间的遗传现象
(1)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拓展作业
今天我们观察到的遗传现象主要是外形特征,除了外形特征可以被遗传外,还有哪些可以被遗传?回家问问父母,了解一下性格、脾气、习惯等方面也会遗传吗? 板书设计:
生物的遗传现象
鼻子、嘴形、肤色、眼睛、脸形、花纹、手指形状„„ 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在相似的特征
教学反思:
2、生物的变异现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动植物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 2、能对动植物的身体特征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 3、会查阅和收集有关生物的变异资料。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2、了解变异有两种: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2、感受生物变异的神奇和美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异现象?
难点: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张有关玉米、康乃馨和金鱼的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变异的谚语。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如果说克隆技术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那是不是子代和父母都一模一样呢?
2、你跟父母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再说说差别。
3、相同的地方是生物的遗传现象,那这些不同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生物的变异现象。
二、学习新课 1、了解同学间的差异
(1)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比较书上一张全家福的子代与父代之间的不同。 2、班级差异大调查
(1)选定几个特征作为调查项目,例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舌头能否卷曲”、“大拇指能否后翘”等。
(2)由教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解释清楚每个标准的定义。 (3)我们调查出来的这些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果有些差异是因为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那这种差异就会遗传下去。
3、动植物间的变异现象
(1)观察图片,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变异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一猪生九仔,连母是个样”等
三、变异现象的拓展
1、出示三叶草的图片,说一说“幸运的四叶草”传说 有条件可以到校园中找找“幸运的四叶草” 2、了解变异的两种形式
我调查一下,有没有同学的父母都是带近视眼镜的? 近视这个现象是变异吗?
3、你来设计一种有关四叶草的纪念品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亲子代与父代之间同一物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 在着一些不同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特征:1 人数 特征 2人数 有耳垂 无耳垂 直发 卷发 单眼皮 双眼皮 舌头能卷 舌头不能卷 大拇指能弯曲 大拇指不能弯曲 教学反思:
3.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查阅和收集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图片和资料,并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2、能引用资料编制科学小报。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改善了人类生活并促进了生产。 2、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供自己获得的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快乐。
2、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3、知道科学家为了研究遗传和变异,进行了艰苦不懈的探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探索过程。 难点: 采用人工进行变异的好与坏。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材料,孟德尔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学生准备小报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后代长的既像父母,又稍有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吧!(板书课题)
二、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1.你知道现在遗传学之父是谁吗? 2.学生讲故事。
3.你听了孟德尔的故事有什么想法呢? 4.学生小组交流后再全班讨论。
5.但是后来的研究者又发现,用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不能解释另一些现象,究竟是什么现象呢?请一个同学继续讲故事。
6.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解释?
7.教师小结:孟德尔的研究理论只解释了生物间的遗传现象,并没有提到生物自己也可能会产生变异的现象。
三、了解袁隆平的故事
1.我们国家有一位水稻专家,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难题,他就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
2.谁知道袁隆平的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说说。
3.袁隆平在他的实验中求的是遗传还是变异?为什么说他解决了世界农业科研的难题?
4.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者阅读教材49页的资料——这些食物跟我们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5.学生回答
6.这些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你还了解哪些农作物的新品种? 四、小课堂大辩论
1.讲解要求:本次的辩论会辩题是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正方观点是合理,反方观点是不合理。辩论双方各3人,准备时间是5分钟,观点陈述为1分钟,自由辩论时间是10分钟,最后陈述时间为1分钟。下面所有的学生都是评委,要投票选出获胜方。有理不在声高,要以理服人。
2.分组辩论赛
3.总结:这次的小课堂大辩论的获胜方是*方。在现实生活中,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编辑有关遗传与变异的小报
要求:小组为单位,分工合理,时间为一星期,在全班评出最优秀奖给予表扬。并且利用墙报进行展示。 板书设计:
3.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现代遗传学之父 孟德尔 本次辩论题: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食用人工变异的食物是否合理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进化 1、消失了的恐龙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知识与能力:
对有关恐龙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到人应与环境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课件,有关恐龙种类、生活方式及绝灭原因的图文资料。
学生准备:纸板、石膏粉、布条、水粉颜料、铁丝、报纸、胶纸带等制作恐龙模型的材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与恐龙有关的问题。
充分放手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讨论,确定下几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后,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研究,最后写出一份研究报告,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二、搞一个恐龙博览会。
每个小组可根据爱好选择其中的活动,做一两件作品。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恐龙头骨复印件、恐龙爪子的制作过程图。课堂教学时间不够,鼓励学生课后完成。
三、了解其他已灭绝或濒危的动物,并调查它们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原因。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源,调查相关资料,让他们有一次心灵上的震撼。
四、讨论:恐龙等物种的灭绝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制约作用,使他们感悟到,如果人类再无视自然规律,肆意破坏自然环境,那么,人类也终将退出生命的舞台。
关于绝灭生物墓地,也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进行了解,教师作必要的介绍。请学生谈谈:面对着如林的墓碑,心中有什么感想? 板书设计:
1、消失了的恐龙
梁龙、霸王龙、剑龙、三角龙、似鸡龙
教学反思: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有关进化的问题,并设法找到答案。
2、运用多种方法查阅信息源,了解化石和活化石的有关资料。 3、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探究化石的成因。
4、通过观察、比较,研究恐龙头骨化石,了解化石告诉我们的重要信息。制作化石模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着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 2、认识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与进化有关的有趣问题。 教学重难点:
在了解化石和活化石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化石的成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化石实物或模型、课件、石膏粉、肥皂水。 学生准备:毛笔、牛奶盒或饮料瓶、贝壳(或植物、鱼骨、硬币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化石
除了教材提供的图片,最好能为学生提供化石的实物、模型,或补充更多的化石图片。在观察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说说它们分别是远古生物的什么形成的——是遗体、遗物还是遗迹?以使学生对化石的种类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了解化石的成因
在四年级时,学生们已学过煤的成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并非难点。教师应先请学生谈谈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再利用课件补充纠正。在这一部分,教师要启发学生想一想,化石会保存在哪种地层中——是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
三、拓展活动
制作化石模型。在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已做过石膏模型,因此这个活动的难度不大,耗时也不会太多,教师应尽量给学生这个动手的机会。
教材中介绍的是制作恐龙骨骼化石模型的方法:
a)做模具。先揉出一长截橡皮泥,使它成为大约l厘米厚的扁平状的表面光滑的状态。将恐龙骨骼复印图盖在橡皮泥上,用针扎点描出恐龙骨骼的轮廓,然后揭开复印纸,用铅笔等工具细致刻画恐龙骨骼的细部。最后用纸板围出5厘米深的长方形外框,再在橡皮泥上刷些肥皂水(以利脱模)。
b)注模。浇入调好的石膏液体,大约1~2厘米。
c)脱模。待石膏充分干燥后取下橡皮泥,恐龙骨骼化石的模型就做好了。
四、探究化石的作用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科学家会怎样研究化石,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呢?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观察、讨论时间。除了教材中展示的恐龙头骨化石,教师还应适当补充一些化石资料让学生试作分析。
五、认识活化石
课前应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为什么这些生物被称为“活化石”?它们最早出现在什么时代?你还认识哪些活化石?上课时由学生进行汇报,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以上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反思:化石告诉了我们什么?——要使学生知道: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我们研究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板书设计:
2、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 一、什么是化石 二、化石的形成 三、化石的作用 四、人们对化石的困惑
教学反思: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运用想像对未来人类的演化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 知识与能力:
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十分奇妙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难点是知道自然淘汰、物竞天择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红、黄、绿、黑四色豆子各20颗,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关于人类进化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做捡豆子的实验
为让适者生存的主题更鲜明,教师可创设有趣的情境:“草地上有很多豆子,假如我们都是吃豆子的鸟,现在去草地上找食吧!”——可以事先不要告诉学生豆子的种类和数量,待统计结束后再告诉他们
各色的豆子都是20粒。如果班级人数较多,可将各色豆子增加相同的数量。这个活动很简单,建议连统计在内用10分钟做完,然后将主要时间用于相关讨论。
可替代的实验有:在草地或塑料草皮上插数量相等的各色牙签,让学生扮演“吃牙签的鸟”;在树干上贴好数量相等的用褐、白、红、绿、黑等颜色纸剪成的昆虫,让学生当啄木鸟吃虫。如果是用豆子做实验,活动结束后提醒学生要把豆子都捡回来,不要浪费粮食。
二、讨论:长颈鹿的脖子为什么这么长?
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教师整理出有代表性的观点,学生中一定会有人认为,长颈鹿为了吃到树梢的树叶,一代代演化,长出了长脖子。也许有的同学会根据前一单元学到的遗传与变异的知识,推测是由于遗传优势,使长脖子的长颈鹿有了更多的生存与繁衍机会,从而使这一优势逐渐强化,使后代的脖子越来越长。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辩论,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因为在19世纪初,科学家们也曾争论不休。这样为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做好铺垫。
补充例子:达尔文在马德拉群岛科格伦海岛上发现,550多种昆虫中有200种无翅或翅不发达(包括蝴蝶类、蚊类、蝇类等23个属)。经过研究,他得出结论,这种奇异的现象的形成是昆虫在与强大的海风进行生存斗争中,海风对它们进行选择与淘汰的结果。教师演示实验:用两块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软木做成翅膀大小不同的蝴蝶模型,用扇子扇一扇,看哪只“蝴蝶”容易被风吹走。
三、揭示自然选择规律
四、人类的进化历程,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上课时汇报交流,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介绍。
五、人类的未来演化趋向,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像,还让学生尽量细致地把自己设想的人类未来的形象画出来。学生在汇报交流时,教师要提醒他们说明这样设想的理由。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二、什么是人工选择、自然选择 三、认识生物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四单元 寻找共同的家园
1.寻找生物的家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讨论生物和环境的关系。
2、能够观察、记录身边的生物、讨论其与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3、能够例举事例解释生物间的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2、知道生物栖息地的概念。 3、了解生物的伙伴和敌对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到生物世界的神奇。
2、感受生物之间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生物对环境的依赖关系,揭示环境对于生物的意义。
难点:要突出同一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教学准备:
有关生物生存之间有伙伴关系和敌对关系的图片与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地球图片,讲解地球是每一种生物的家园,但每一种生物在地球的位置有着一定的范围,它们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地方。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生活的地方。 二、学习新课
1.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P36页的图片,认识图上的动物。 (2)提问:它们应该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3)学生看图辨析。
(4)提问:为什么企鹅要生活在南极?南极除了企鹅还有没有别的生物生活在那?在那会有狮子吗?为什么?
(5)讨论:其它几种环境里分别只生活这一种动物吗?还应该有哪些生物?通过这几幅图,你发现生物与他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2.观察周围环境里的生物,揭示栖息地的概念。
(1)出示一张包含丰富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风光图片或录像。 (2)提问:图片中有哪些生物?又有哪些非生物? (3)师生交流。
(4)在图片上有两种颜色笔分别写出上面的生物和非生物名称。 (5)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长期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这些自然环境为生活在这儿的生物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
(6)讲解:像这样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的栖息地。
(7)讲述:一棵树也可以成为许多生物的栖息地,下面让我们一起考察一下校园中的一棵树是哪些生物的栖息地。
(8)看37页学习观察方法(提示学生要爱护树木,就摇一摇够的着的树枝,观察结束,将摇下的生物放回树上)。
(9)教师选择观察的树木,学生分组外出调查,记录。 (10)汇报调查结果,师生交流。
(11)讨论:这些生物为什么愿意生活在这棵树上?这棵树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什么?
3.引导学生了解同一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关系和敌对关系。
(1)提问:在同一个栖息地,这些不同的生物又是怎样共同生活呢?它们之间是朋友还是敌人呢?
(2)看38页图片,或提供有关生物间合作关系的录像。 (3)提问:图上是什么动物?它生活在哪里?与什么生物生活在一起?
(4)讨论:这些动物能离开与它们一起生活着的其它生物吗?为什么?你能举例说说图上的这些生物它们之间是怎么合作生存的?
(5)谈话:向自然界中这些生物相互合作生存,你觉得它们的
关系像什么?(伙伴、朋友)
(6)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生物伙伴相互合作生存的例子吗? (7)谈话:大自然中的生物在生存中都是这样合作的伙伴关系吗?你知道还可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8)出示生物之间敌对关系的图片或录像。
(9)提问:它们之间为什么成为了敌对关系?是什么原因? (10)讨论:既然自然界中有这么多凶猛的动物,它们是些弱小动物的敌人,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消灭这些猛兽,而保护那些弱者?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树上非洲大草原的图:图上有哪些生物?它们之间的生存是哪种关系?仅仅是一对一的敌对关系吗?
2.请学生把图上有敌对关系的动物列举出来。 3.师生交流结果。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寻找生物的家园
生存、生长、繁殖等条件 教学反思: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结合查阅资料,例举同类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事例。
2、能设计实验验证对仙人掌耐旱原因的解释。 3、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植物的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2、认识并描述动植物在外形、习性等方面是如何适应生长环境的。
3、知道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4、知道不同动植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 5、知道一些典型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生存环境的丰富多彩和动植物生存本领的奇特有趣。 2、想知道关于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内容,爱提出与此相关联的问题。
3、意识到要爱护生命,要为生物的生存创设合适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
本课在研究生物的生存环境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环境对生物省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教学准备:纸巾、蜡纸、保鲜膜、彩色透明纸、水彩笔、鱼的图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生存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为了在各自的家园里生存下去,都形成了哪些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呢?(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发现植物和动物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对环境的适应。
1.认识沙漠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讲述:大家都知道沙漠是一个条件很恶劣的环境,那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2)沙漠里有生物生存吗?最常见的动植物是什么? (3)谈话: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在沙漠中大约有2000种仙人掌和仙人球。
(4)观察仙人掌,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为什么能适应沙漠这种环境?
(5)怎么证明你的说法是正确的?
(6)看书上实验:这是用了一种什么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注意什么?比较的是什么条件?
(7)学生分组实验。
(8)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能证明什么问题? (9)小结仙人掌的本领。
(10)谈话:下面就沙漠中最典型的动物——骆驼来说,你知道它有哪些是应沙漠环境的特殊本领?
(11)出示骆驼图或视频资料。
(12)学生通过课前查找的资料交流骆驼本领。 (1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
(14)讲述:其实除了仙人掌和骆驼生活在沙漠中,如果你走进沙漠,仔细搜索一番,结果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很多动植物都住在这片严重缺水的地方。
(15)认识一些适宜生活在沙漠环境中的生物。
(16)谈话:课前有些同学也查找了些资料,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动植物生活在沙漠环境中?
(17)学生介绍。
2.认识海洋环境中生物的生存本领。
(1)出示水母和鱼的图:一些海洋中的动物也有各自的生存本领。图上是什么动物?
(2)提问:它们的体色有什么特点?不同部位的体色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
(3)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
(4)学生操作活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用黄色笔在白纸上画条鱼,覆上一张黄色的透明纸,观察,有什
么现象?
(5)交流活动结果。
(6)提问: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是像这样靠体色来保护自己生存的?
(7)学生交流。
3.认识草原环境中生物生存的本领。
(1)谈话:斑马是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典型动物,你知道它身上的条纹有什么作用吗?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4)讲述:让我们看看书上科学家研究的结论。
(5)提问:科学家为了研究斑马的条纹的作用蹲在草丛中观察斑马得出另一种结论,你猜猜另一种结论可能是什么?
(6)学生汇报猜测结果。 (7)播放有关斑马的录像。 (8)教师小结斑马身上条纹的作用。 三.启发学生讨论给动植物搬家的注意事项。
1.谈话:我们知道仙人掌是沙漠中的典型植物,那么是否只有沙漠中才有仙人掌?
2.讨论:把沙漠中的仙人掌移栽到我们居住的地区,要注意什么问题?
3.提问:仙人掌能搬家到我们居住的地方,南极的企鹅能搬到
我们这儿吗?见过吗?要注意什么问题?
4.小结:给生物搬家需要了解这种生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并给它创设这样的环境,这样才能让它生存下去。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外形
习性 适应环境 3.有趣的食物链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结用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生物间的食物关系。 2、能把食物链中的生物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3、能够分析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能够分析缺少分解者的后果。 4、能够寻找、分析表达食物关系的成语。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什么是食物网。
2、知道食物链的组成,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3、认识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2、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研究同一环境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起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难点:能分析食物链中各个角色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
不同种类分解者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前面我们了解到在同一区域中生活的各种生物之间会存在两种生存关系:伙伴关系或敌对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能把这些不同的生物联系起来?(食物)
2.动物和植物吃的“食物”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示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1)出示植物、老鼠、猫头鹰三种生物图片:这个地区的几种生物之间是种什么生存关系?
(2)提问:你能用箭头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画图表示。
(4)讲述:你们看看生物之间像这样以“谁被谁吃”的一种食物关系连接起来,形成了链状的联系,生物学家把它称为食物链。
(5)让学生自由谈自己对食物链的看法。
(6)谈话:请学生在自然界中举几个生物的例子。师边板书在黑板上。
(7)提问:你们说的这些动植物之间有没有食物链的关系? (8)学生讨论、写食物链。
(9)汇报结果:黑板上的这些食物链有的同学箭头向左,有的却向右,那到底哪种画法才是规范的呢?
(10)讲解食物链的规范画法。
(11)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过吗?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其实是自然界中生物的一种食物联系,你能根据这句成语的意思把图画完整吗?
(12)学生画图。
2.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食物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
(1)讲述:生物学家给食物链上的生物起了不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2)讲解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概念。
(3)学生讨论分析图上各种生物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哪些是分解者。
(4)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划分理由。
(5)提问:你认为在食物链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各自起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分析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建立食物网的概念。 (1)谈话:你知道自然界中有多少种动物?多少种植物?它们之间有没有这种食物链关系?多不多?
(2)看书上图,上面有哪些动植物?你能不能用我们刚才学的画食物链的方法画一条食物链?
(3)提问:还有没有其它食物链了?多不多?那怎么才能一个不漏的将所有的食物链画出来呢?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4)画出上面所有的食物链,数数看有多少条?
(5)提问:你们数过图上有多少条食物链?不管有多少条,从
图上看这些食物联系已经形成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比如图中的狐狸在食物链中处在什么级别?它只是一条食物链中的角色吗?
(6)学生讨论交流。 三、巩固应用
1.出示46页下图:这片庄稼地中如果农民在这里喷洒农药,那么这个场景中会发生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提问:你能将这幅图中的动植物包括人画出一条食物链吗?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3. 有趣的食物链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植物) (动物) 教学反思:
4.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对目前的生态现象做出判断。 2、能够就破坏生态平衡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3、能够做一个生态瓶,研究生态平衡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保护生态平衡的思想意识。
2、意识到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通过大量生动事例和探究破坏生态平衡的危害性,让学生感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有关生态系统被破坏的例子、我国自然保护区情况介绍以及有关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立生态平衡概念。
1.讲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有着一定的食物联系,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而这些生物与他们所生存的环境也就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出示一张动植物共生的自然景色图:你知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要有哪些成员吗?(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生命的物质)
3.说说这些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4.讲述: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数量通常都要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且变化不大,这时这个系统就能达到平衡状态,我们在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生态平衡。(板书课题)
5.师举例说明。 二、学习新课 1.模拟生态平衡。
(1)制作鱼缸养鱼的生态瓶。 看47页图文说明,学习方法。 设计要求:
A这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
B瓶中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生态瓶必须透明,让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
D生态瓶的采光以比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饲养提示:
A鱼的生命较脆弱,可用螺蛳替代养。 B取用池塘水是需有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2)制作小草的生态瓶。
设计这两个生态瓶时为什么要密封? (3)预测一下,:
A不给鱼喂食,它可以活多久?放更多或更大的鱼到鱼缸里,情况会怎么样?
B不打开瓶盖,瓶子里的小草可以活多久?
(4)提问:说说这个生态瓶中有哪些成员?鱼缸和鱼缸里的东西、瓶子和瓶子里的东西是如何模拟一个生态系统的?
(5)学生制作生态瓶。(课堂组装一种,要求回家观察记录) 2.知道破坏生态平衡会带来严重后果。
(1)谈话:自然界长期形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链、网中的任何环节遭到破坏,这个平衡关系就会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造成巨大的灾难。
(2)讨论书上48页的三幅图:图上人们的行为会给这个生态系统带来影响吗?你认为会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
(3)师举例说明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蛇与庄稼的故事。 (4)启发学生回忆还有哪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例子。 (5)阅读书上49页资料,思考讨论:
在这个亚利桑那州中白尾鹿和美洲狮、狼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造成白尾鹿增多的?
人们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白尾鹿的数量过大,又带来了什么问题? 现在人们这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种解决措施,如果你是位生态学家,你会建议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理由。
3.知道保护生态平衡的途径。
(1)谈话: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吗?这些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哪些生物?
(2)教师适当介绍我国一些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情况。 (3)讨论:国家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那么我们同学自己对于保护生态平衡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三、巩固应用
1.谈话:现如今国家为了保护生态平衡还建设了不少生态工程呢,你听说过生态农业和蓝色农业吗?
2.师介绍桑基鱼塘生态农业模式。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4.生态平衡 一、建立生态平衡的概念 二、了解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三、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神奇的能量 1、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生活工作中各种各样的能量。 能够区分各种各样的能量。 科学知识
知道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 知道各种各样的能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能量在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42的图片,并请学生们说出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 学生根据图片描述物体的运动。 师引出课题。 二、新课
1、认识各种各样的能量
师讲述: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虽然你看不见它,但它就在我们身边。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从刚才的五幅图中你能说出一些能量的名称吗?
学生说出图片中的能量名称。
问: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些什么样的能量? 学生举例。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如电能、水能、风能、热能等等,它们时刻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服务。 2、了解能量的作用
问:我们身边有各种各样的能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你能举例说说吗?
学生举例并讲解各种各样的能量的作用。
出示P43的图片,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能量的作用。
问: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师:能量是所有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源泉,没有如果,一切物体都将停止。
3、火箭发射活动
让学生根据P44的要求制作和发射火箭,并把活动方案写活动记录本上。
要求:发射时不要对着人,要尽量向上发射。 记录时要认真仔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能量的转换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科学知识
知道能量能够转换其它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上节课里我们讲到各种各样的能量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其实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请同学们自己搓搓手,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搓手,然后描述自己的感觉。
师:在搓手的时候,同学们会感觉到手里慢慢有点热,其实是由我们体内的化学能转换成了热能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量的转换。 二、新课
1、认识能量之间的转换
出示P45页的图片,请学生们观察并描述图中能量转换是如何进行的。
学生观察并描述。
教师规范学生的描述:如光能转换为化学能 太阳光使西红柿生长,西红柿储存有化学能的方式描述。
尽量让学生描述完整。并且让学生把能量转换的过程写在活动记录上。
2、运用能量转换的知识
师:运用你掌握的关于能量转换的知识,以卡通画的形式将你的能量转换过程画出来,其中应至少两种能量转换。 学生动手去画,师巡视指导。 3、制作能量转换玩具
出示P46页的制作说明,并讲解给学生听。 让学生们按要求制作玩具。 学生动手制作,师巡视指导。
学生们展示自己的玩具,并比比谁做得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能源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理解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不同的能量。 能够区分不同的物品可以产生的能量。 科学知识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 知道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性能源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意识到能源的重要性。
能保护不可再生性能源,开发新能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P47的图片。
师问:请指出图片中的物品名称。 学生回答图片中和物品名称。 问:这些物品都利用了哪些能量?
请学生回答。要求说得明白具体,并一一对应,不能随便说。 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物品都利用了能量,而我们把能产生能量的物品称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源一课。 二、新课
1、了解能源的来源
师问: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能源大多是哪里来的? 学生可以尽情地说,师要有规律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问:同学们说了这么的物品,你们找找看,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我们生活或生产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太阳能、风能等这些能源。但它们有着很大的区别,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性能源,像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可以再生的,被称为可再生能源。 师问:对于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
学生表达自己对不可再生性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何理解的理解。 2、了解能源的重要性
请学生阅读P48的资料,并思考你有什么启发? 学生阅读资料。
请学生说说对阅读资料后的想法。
师小结: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都离不开能量,而其中矿物燃料所占比重相当大,而这些能源都是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这些能源只要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这些能源的消耗非常大,有的能源已面临到枯竭的危险。所以,我们在使用能源时要注意保护这些能源,并且多开发一些新能源或使用可再生能源。 3、制作可再生性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书中的一种再生能源的模型。
各小组自行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动手操作自己的作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讲述: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今天我们来学习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二、新课 1、节约能源
师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能源的生活方式? 学生举例。
出示P50三幅图,师讲解生活中浪费能源的例子
如:在使用空调时设定的间谍过高或过低,造成浪费电的现象。 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善,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造成汽油的紧张。 在白天的时候,路灯一然大开。
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常见的现象,不仅仅这三种情况,还有更多。
2、做实验:比较白炽灯和荧灯哪个效率更高。 此实验以教师的演示为主,以免学生出现伤害。 3、充分利用自然能源
出示P51页的未来的住宅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是利用了自然能源?
学生观察并讨论。 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阅读P51的资料,了解太阳能的作用。 4、介绍几种新能源的开发。 海洋潮汐能、沼气能、地热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拓展与应用
1.拓展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 ●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 ●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
●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拓展,增强本领,丰富知识。
●进一步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研究科学的热情。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2: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不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层次3:知道什么是拓展和拓展的意义。知道感受温室效应及空气有质量、水的传热、空气动力、热胀冷缩等原理及其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不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2: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不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层次3:能够主动探究积极发现,开展拓展性活动。能够在解释过程中比较变量。能够在解释中获得新结论或新发现。 三、教学准备
尺子、报纸若干、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快餐盒、试管、金鱼、酒精灯、吸管、塑料瓶、墨水、橡皮泥、透明胶带、热水、水槽等。 四、教学步骤
学生/教师二次备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互动的目课 的 1、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们已经 学习了不少的科学知识,掌握了集中话题 一些科学探究本领。(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进行解释,如:地球上的陨石坑等) 探索和调1、其实,像这种利用所学的知识 查 和本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 释,对问题进行探究就是一种“拓 展(开拓发展之意《现代汉语词 典》)”,古人曾说过“举一反三” 和“闻一之十”也是同样的道理。 2、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书 上的现象。 瓶中的草为什么和外面的长的不 一样呢? 3、学生将自己的解释填写在活动 记录上。 4、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5、总结:像这样用所学的知识对 现象和问题进行的解释就是一种 对所学内容的拓展。 6、学生利用准备好的器材动手探让学生在究,并将自己的发现和解释记录活动中理下来。 (1)两人小组完成尺挑报纸的实验 (2)四人小组完成金鱼在试管中存活的实验 解拓展 (3)每人单独完成气垫汽车的实验 (4)演示瓶子吹泡泡的实验 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都要要求学生进行初步地假设—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自己的解释—讨论与交流。 7、像这样在探究活动中运用学过的知 学生/教师二次备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互动的目课 的 识和技能也是一种拓展。 1、你还能对生活中发现的哪些现让学生在 回顾和解象,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解释中进释 呢? 一步理解拓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应用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二、学习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不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不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2: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不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层次3: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探究能力
层次1: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不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2: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不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层次3: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三、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四、教学步骤
学生/教师二次备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互动的目课 的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 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 集中话题 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让学生初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步理解科 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学原理在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实际中的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应用也是子吗? 一种拓展。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通过探究 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活动使学生进一步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认识到科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学原理的的又快又远) 应用是一4、要想在比赛中获胜,你觉得做种更高层小车时应当注意些什么?为什么次的拓展。 探索和调要这样做?你的依据是什么? 查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学生/教师二次备教学步骤 互动性质 互动的目课 的 1、今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 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 2、其实,科学发展的目的本意就回顾和解是用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释 类社会的进步。 3、你在平时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根据哪些科学原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