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变化

2023-09-25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变化


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变化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因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教师更要体现“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积极探究,进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宽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

一. 课堂提问“主动化”,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变化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被动、机械、僵化的学习方式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和统治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做为教师的更应该在学生自读教材的基础上,鼓励和指导学生就教材内容多提出问题进行学习探究。例如:在学习“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的严重问题”这一框时,笔者精心剪辑了一幅漫画《逃生——妈妈,您不是说鱼儿离不开水吗?》并引用“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秧”这句俗语,引导学生去探究“鱼妈妈为什么要逃离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问题的焦点上来。我趁机发动全体学生去分析解决这个问题,探究式的学习就这样开始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得到了充分发挥,在自主学习中既解决了问题、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课堂学习“合作化”,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由于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们自然而然会产生求

知和探究的欲望,最终达到会学、乐学的境地。同时,合作学习将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在课堂上和主题活动的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讲授“环境问题及其危害”时,我预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作业: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我们当地都有哪些环境问题;假如你发现有破坏环境的行为,你应该怎么办?并请各小组写出调查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既改变了过去学生死记硬背的弊端,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 课堂教学“生活化”,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生活教育的观念,主张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新一轮课程改革再次强调教学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把握的一个方向性原则。因此,作为这门学科的教师,更要多在“回归生活”方面多做尝试,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会生活。例如:在讲授《坚强意志是成功的保证》这一框题时,我在课堂上开设了“榜样就在身边”这一环节:你认为我们学校、班级或小组内谁的意志比较坚强,他们的坚强意志表现出哪些特点,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学生们各抒己见,列举出自己身边许多感人的好人好事,表达出自己对意志的诠释和理解......这种寓教于生活的形式,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受到了启迪,又让他们学会了生活、学会了生存。

四. 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学生比较难理解。若采用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法,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如小品、诗歌、故事、漫画、案例、角色扮演、游戏、辩论赛、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课本剧等多种形式,则更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得出理性认识,达到知、情、意、行的真正统一。在教学上还可以设计出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来实现这一目标。如:变平常的“自学课本”为“自主感悟”;变“课堂小结”为“归航点贝”;变“实践练习”为“走进生活”、“生活在线”……这些变化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

实效性。例如:在讲授“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这一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课本剧:某校初二某同学的父亲欲在我们这个地方办一印染厂,如今他选好了厂址,且带来了建厂图纸,请你代表环保局长和专家审查其是否合理,他应遵守哪些制度?从而通过“咨询”,把教材上应遵循的六项制度一一讲解清楚。

五. 课堂作业“探究化”,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

以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是“题海”作业、“统一”作业、“独立”作业、“封闭”作业;而在新课程理念下作业的布置应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由“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要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探究式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让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让探究性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例如:在学习完《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近年来,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已经“普九”的部分农村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请你对所在学校的学生的流失情况作一次调查,并走访辍学学生完成以下问题:根据你的调查,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你认为应采取哪些对应措施来预防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流失?请你为正在实施的义务教育法设计 2—3个宣传标语。这些作业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

六. 教学评价“过程化”,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

传统教学只注重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些终结性评价,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这样容易造成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差。课改后的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上,学生的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都通过各种形式记入了学生的成长袋,这样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把课上课下的每一环节都上得很认真、很投入,各种技能和能力都得到了广泛的培养和提高。例如:在评价学生回答问题时,我不简单地评述学生回答的“好不好”、“对不对”,而是诸如“你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响亮”“关于这个问

题的答案,你还能进一步完善吗?”……短短一句话,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又融洽了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总之,要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的新变化,我们教师就要利用好教材的开放性,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放飞他们想像的翅膀,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