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07-09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程序员之家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李恒超 朱 丹

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

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当前需探索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本文结合对沪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调研,重点以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创新创业平台构建、组织管理与运行、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研究,为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可借鉴案例。

创新创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它作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也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根据国务院2015年5月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

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1】

高校作为创新创业型人

才培养的重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特色,本文以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为例,主要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平台构建、组织和运行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建议。

《沪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调研》课题组采用整体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进行研究,被试对象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的本科二年级、本科三年级、本科四年级和研究生各个年级的学生。共发放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88份。在此次问卷调研中关于“您认为所在学校哪些形式的活动能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更多的帮助”的问题中,各类型的创新活动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方面均能发挥一定作用,但在开设创业课程(58.71%)和创业社团(43.23%)两项的比例偏低,亟待进一步加强。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将成为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种趋势和发展方向。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学平台

(一)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整合原有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分层次进行创新创业课程培育,突出软件专业特色。在本科低年级开设《创客实践》、《创业者沙龙》选修课,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使低年级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验。开设新生研讨课,包括《虚拟现实》、《大数据存储》等行业前沿技术课程,采用参与及讨论式教学,增进学生对于行业的认识,提升创新创业的意识。针对市场对日软件人才国际化需求,开设《基础日语》、《日语提高》专业特色课程,提升学生的多语种沟通表达能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提升综合素质,创造更多的机会。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不同类型的课程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

52

(二)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建立软件创新实践能力测评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将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有机

统一,建立有效的创新体系,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2】

积极

探索多样化、多种标准的评价方式,不仅仅重视学生的试卷考试成绩,而是更加重视能力学分,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培养。学院试行建立软件创新实践能力测评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研究以培养学生软件创新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实践教学和能力考核体系,分别为:I.编程实践能力:应用编程工具,设计与实现相应算法的编码能力;II.项目开发能力:应用软件工程规范方法,利用成熟项目解决方案,开发软件的能力;III.应用解决能力:组织小型团队、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独立开发小型应用软件的能力;IV.综合创新能力:抽象分析能力,应用量化管理方法,对项目开发进行管理及发现问题的能力;V.卓越工程师潜力: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优化的能力。在低年级主要通过上机实践操作,进行编程实践能力考核定级,高年级主要依托专业实验室、专业教师指导,以软件项目为主进行学生的项目管理能力提升培养。

(三)设置软件工程专业实习学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精神来源于实践,创新创业能力来源于实践。【3】

专业实习作

为是软件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将学校课程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工作环境中训练,有意识的获取所在行业的新知识。专业实习有严格的规范并设置实习学分。全体本科学生由学院推荐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并由企业导师、学院实习导师、辅导员三者对其全过程的管理与指导,最终由三方进行实习成绩评定。学生在实习企业参与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在企业导师、学院实习导师等共同指导下完成实践项目,此过程中学生体会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熟悉实际开发项目的规范操作流程,加深对知识和行业领域的认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二、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的灵感很多来源于对可能出现问题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拓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建设O2O协同互动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凝聚多方力量,建设O2O协同互动平台,建立高效便捷的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提高创新创业实践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如图一所示,整合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学生社团、系和研究所、实验室、外部合作企业和政府,以及一切信息资源,建立一个O2O(Online to Offline)协同互动环境。线上由学生会建立科技创新网络平台,依托线上平台发布和管理创新创业的相关资源,学生在该平台上进行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的申报和管理,组织创新创业团队,进行项目孵化;师生可以在上面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相关的讨论交流。线下开放专门的创客空间场地,为项目孵化提供相关支持。通过O2O协同互动,将线上资源共享和线下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紧密结合,

通过双向举措实现信息共享和交互沟通的多层次的需求。

图一 020协同互动平台模式

(二)组织开展线下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院现有思科俱乐部、EMC学院联盟、微软俱乐部、开源俱乐部、ACM竞赛团队等多个专业学生社团组织。社团通过程序设计竞赛、软件文化节、创业峰会等专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各类程序设计竞赛加强学生的专业基础训练,软件文化节以软件论坛、名师讲堂、金点分享、技术沙龙、企业互访、优秀项目展示等系列活动拓展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发掘优秀的项目团队;创业峰会通过邀请创业团队、投资人,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搭建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拓展资金渠道。

三、完善创新创业组织管理

(一)设立创新实践管理基地,为创新创业提供组织保障 完善创新创业组织管理模式,一方面为创新创业活动开展提供有利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发掘校友、企业导师的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效用,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紧跟科技发展,洞察社会需求,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能更好的对接行业的需求。

如图二所示,建立创新创业的组织管理机构。创新实践基地是依托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同搭建,进一步延伸校企合作。创新实践基地由专人进行管理,导师团由校企合作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优秀的校友、学院创新实践指导教师组成。创新实践基地的主要职责为:学院的创新创业课程指导、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创新实践活动制定制度等。同时创新实践基地对学生会提供专业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线上、线下活动均由团学联、创业协会具体组织实践。

图二 创新创业组织管理结构

(二)建立创业协会学生社团,为创新创业提供智力支持 在此次调研中关于“您认为所在的学校在大学生创业指导方面尚有哪些不足和需要加强的方面”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力量不足(68.57%)、启动资金场地扶持力度不够(58.57%)、创业服务体系构建不足(47.62%),与初期创业者的访谈中我们也发现创业者对于创业导师指导有着迫切需要。依托创业协会学生社团组织,学院聘请优秀的创业校友资源、企业导师作为创业协

程序员之家

会的指导专家。对学生创新创业协会提供指导,有效的缓解师资力量不足,并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为优秀的项目吸纳资金,增加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实践机会。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激励

良好的激励评价环境将有助于创新热情发展为创新能力。【4】

在鼓

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于参与创新创业的各主体应该给以有效的评价激励,促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奖惩机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学院从教师队伍、

绩效考核、经费支持、场地建设等多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支持。

指导创新创业大学生的教师队伍应具有创新精神和激情、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严谨的治学态度。青年教师是高等

学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5】

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

鼓励青年教师作为各类创新实践项目的指导教师,并根据教师指导获奖竞赛的等级作为教学工作量的考核,与专业教师的绩效、奖金等挂钩。另一方面,积极从企业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企业导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对于在创新创业项目、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与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直升研究生、专业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给以适当的政策倾斜。增设毕业设计的类别,优秀的创业项目可以通过学生答辩、专家评审认定毕业论文学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建设,发挥政策集成和协同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广大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学院还将继续深入发掘创客空间功能,为优秀的创新创业作品、团队提供项目转化的渠道,将创新创业成果能更多的转化为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真正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http://education.news.cn/2015-05/13/c_1115272337.htm 2005-5-13

[2]何鹏等.信息技术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3(2):54

[3]毕叶,郭倩林等.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创新应用人才 [J].中国高教研究,2007(6):92

[4]史宝中,袁俊茹,张雅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5

[5]琚小明,张丽,杜慧娟,曹琪琪.构建全过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3(6):1-2.

[6]李雄鹰.研究型大学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煤炭高等教育,2012,(30):23

[7]林晓.基于创新竞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5(2):132

[8]周晓晶,于晓秋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63-65

作者简介:

李恒超,女,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 上海 200062)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