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塑 蓥 , , _,目■- ■ ■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 口马粤娴1罗明忠z 一、澳大利亚VET的发展沿革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起源于l9世纪末的机械、采矿和 技术劳动!学院。2O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开始提出设立 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TAFE1.以此作为职业教育与培训 的专门机幸句.并逐步形成现代技术与继续教育系统,即 TAI 系统 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改革.澳大利亚职业 教育与培训(VocationalEdueati0n and Training.VET)已经 形成了通过联邦、州及领地两级政府统一管理,以国家认 证培训框架fAustralian Quality Training Framework,AQ兀1 为基准,以恨据经济形势与个人、行业需要每年更新的国 家培训信息服务 ational Training Infc,rmation Service. NTIS)及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s. r 为指导,以认证培训 机构、认证课程、新学徒制 eW Apprenticeships)、基于学校 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基于工作场所的培训课程、培训质量 评估、国家认证培训证书为内容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2004年.澳大利亚国家培训总局fANTA)提出未来 VET体系发展的四大目标.即:提供优质的工人以增强澳 大利亚工业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雇主及个人为中心 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使澳大利亚人得到世界一流的技 能与知识:通过学习和就业增强社区及各地区的社会和 经济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 区:使土著居民获得就业所需的技能并分享他们的学习 文化 200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fOECD)对澳大利亚 VET体系进行全面的回顾和评估.认为VET体系近年来 得到很好的发展并在整个澳大利亚社会得到广泛承认. 但也 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发展而面临着巨大的挑 战.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和改革 二、澳大利亚VET体系的主要内容与做法 f一1VET的主要管理部门及其职责 澳大利亚的VET体系主要由联邦及州政府两级管 理。联邦政府教育、雇佣与劳动关系部负责制定VET的政 策.确定全国职业教育的学历结构和质量控制.制定各级 VET证书、文凭的标准。同时。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还成 立相应的州一级VET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管理本州、地区 的VET。目前.具体负责实施、管理与监督职业教育与培 训体系的机构包括澳大利亚质量委员会fAOC).国家培训 论i ̄(NTF),州、领地培训管理机构。行业技能委员会(1SC) 等。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全国VET的研究.定期 对全国职业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将职业教育机构 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教育质量评估报告上报政府.作为 对VET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革的依据 行业培训咨询委员 会(ITAB1负责提供行业对VET需求的分析.并参与制定 行业培训计划、教学大纲、培训规范和考核标准。 (二)VET体系的基本框架 1.培训机构 澳大利亚的VET机构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由联邦或 州政府设立的公立机构,如TAFE、技术学院(ATC)等;第 二类是以各个社区为基础成立的学习与培训机构.如社 区成人教育中心、技术共享性质的双边和团体问多边培 训合作等:第三类是私立和以企业为基础的培训课程和 机构。但是.只有参加在政府登记并给予认证的培训机构 中学习和培训,才能得到国家资格框架中规定的资格。目 前澳大利亚全国共有4Oo0多家认证培训机构.其中公立 培训机构在VET体系中占主导地位 2.培训包 培训包是澳大利亚VET的工作指南.根据行业需要 定期更新,包括能力标准、资格、评估指南等内容。目前。 澳大利亚大约有142个培训包.涉及澳境内的几乎所有 行业.共设定1200多个VET资格专业.涉及1.5万门课 程。个人在认证培训机构通过培训包内所设专业的学习. 就能获得国家和行业认可的资格。 3.认证课程 除了培训包.个人还可通过认证课程的学习取得 VET资格证书。认证课程包括从事工业、企业和社区工作 所需要的技能.对全国推行的培训包形成了有效的补充。 但是.所有的认证课程都必须由认证培训机构提出.得到 联邦和州培训管理机构的确认并达到国家认证标准。 4.考核 通过培训包或认证课程的学习后.个人还必须通过 考核以证明自己达到一定程度的技能标准.才能最终获 得资格框架中的资格证书。澳大利亚VET资格考核融合 了考试、测验、项目及实践,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考核一般 是由认证培训机构的教职工进行.而工作场所培训的考 核则可以由认证培训机构的教职工或工作场所的考核人 员进行。 5.学徒制和基于工作场所的培训 学徒制是澳大利亚比较具有特色的VET模式.它是 指雇主与雇员之间签订合同。学徒(即雇员1同意通过工作 场所培训和认证培训机构培训的混合模式来达到一定的 工作技能水平,这种培训可以是全日制的,也可以是兼职 的,但其学习内容必须来源于培训包。通过学徒制,个人 可以取得国家资格框架中规定的资格证书.并使其技能 在某个工业领域得到承认 经过多年的发展.澳大利亚学 徒制f以前称为“新学徒制”1已经涵盖了农业、服务业、建 造业、信息产业、制造业、零售业等几乎所有行业。 基于工作场所的培训是另一种具有澳大利亚特色的 VET模式。它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第一是脱产培训、 工作场所培训和认证培训机构培训同步进行:第二是单 纯的工作场所培训:第三是不经过培训的工作场所直接 技能考核。在国家认证培训机构参与的前提下。基于工作 场所的培训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企业和个人的需要. 给在职员工提供了通过工作中的长期学习和技能积累以 获得法定资格证书的机会。 (三)澳大利亚资格框架(AQF) AOF资格证书分为3个部分共8个等级。第一部分 是l到4级证书.可以通过学徒制、认证培训机构培训、 技术学院学习等各种方式取得.取得证书的时问长短取 决于学生在多长时间内能达到某个特定行业的技能水 平。一般来说.获得3级证书就拥有在特定行业工作的技 能.而4级证书则是增加管理方面的技能。第二部分是文 凭和高级文凭。它是指个人在获得特定行业工作技能之 外.还获得从事特定行业工作更高、更广的分析、管理等 方面知识的技能培训.获得文凭或高级文凭的个人可从 事较高级的管理工作。第三部分是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和 毕业文凭。2o05年,澳大利亚在AQF上述6个等级资格 的基础上又引进职业教育毕业证书和毕业文凭.它与高 等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创业、分析、计划和评估等高级工 作技能的培训可针对某个特定行业授予包括学士学位在 内的毕业证书和文凭。迎合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澳大利亚、,】 体系的优点、面临挑战及其发展动 向 f一1澳大利亚VET体系的优点 近年来.澳大利亚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保持 稳定增长.失业率在2007年达到30年来的最低点。在这 种背景下.VE1’体系的优势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国外职业教育2009年第4期 第一。VET体系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由于AQF 资格认证体系十分清晰透明.在全国范围内最大程度地保 持了一致性。行业及雇主参与的程度较高。各行业对经 VET体系培训出来的员工普遍认可:同时,受训对象也对 VET体系感到满意.可以说VET体系满足了雇员和雇主 双方的需求。 第二。Ⅵ 体系富有弹性。允许任何年龄阶段的人参 加。它可以满足个人初次就业、寻求更多技能以支持工作、 学习工作之外的技能、紧跟时代发展等各方面的不同需要。 第三.VET体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允许各州、 地区甚至培训机构在联邦VET框架内根据当地的实际进 行创新改革,使其更符合不同州、领地的实际情况。 第四,vl玎体系有强大的信息和资料支持,其运作和 人机构分别负责就业者40%与10%的费用。三是实现PPP 项目全国合作伙伴计划.承诺参与该计划的州~级政府 fP】PP项目合作伙伴)必须制定出相应的实施计划,以说明 其如何管理VET位置并达到项目标准。有效地实现联邦 政府与州一级政府的捆绑。使项目顺利实施。 f三1加强“澳大利亚技能署”fSkill Australia)的作用 “澳大利亚技能署”是一个独立的官方机构。负责向政 府特别是联邦教育、雇佣与劳动关系部提供有关现在的、 潜在的、未来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建议,使VET体系为适应 社会发展需要进行调整与改革。为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预 测能力.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承诺加强“澳大利亚技能署”的 如下职能:负责为联邦政府提供更高质量的建议,使VET 与生产力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使VET管理体系更加流 调整能较准确地反映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的发展、行业 及个人需求的变动.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 人才的不同需求。 (二1澳大利亚VET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一。在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情况下,虽然vET体系 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员工不断地充实劳动力市场并促进澳 大利亚经济向高附加值工业领域转型.但在某些行业仍出 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年轻人选 择不接受Vl 体系的教育和培训丽直接进入劳动力市 场?劳动力总体水平有下降的危险。 第二。联邦、州之间在、,l 体系的计划、运行和服务 方面存在职权划分不清甚至职能重叠等现象。 第三.对技能需求进行预测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困 难.有关数据并不能准确体现市场对技术工人类型的需 要.同时对技能需求预测工作的资金支持不足。 第四,由于培训包内容过于庞大且复杂,在实际中的 应用效率十分低下:同时,学徒制缺乏弹性,对学徒的评价 往往是根据其工作时间而不是实际能力。 第五,VET体系中的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现有大部 分教师的知识跟不上科技的发展.对现代化的工作场所缺 乏了解。 (三)澳大利亚vET体系新的发展动向 2008年世界金融海啸也给澳大利亚经济带来了不利 影响。政府预期经济将出现全面衰退.各行业雇佣技术工 人、学徒的数量明显减少。且这个趋势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VET行业内人士担心,如果政府不加大支持力度,经过几 十年来不断改革完善的VET体系将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 出现倒退。导致的结果是在1O年甚至更短时间内,澳大利 亚将面临20世纪90年代曾经出现过的“技术工人荒”现 象。从而影响到澳大利亚经济的复苏及增长。政府对此十 分重视。在2008年底召开的VET部长级会议上。澳大利 亚政府重申进一步改革VET体系以适应新环境的决心. 以及政府加大投资的承诺。为此,澳大利亚政府推出生产 力与生产场所项目(Productivity Places Program.PPP).加大 对VET的支持.以渡过金融海啸及经济衰退期,从中可以 看到澳大利亚VET未来的发展方向: f一)VET与高等教育将进一步结合 联邦政府承诺将对VET体系与高等教育系统之间存 在的、不利于两者顺利过渡的行政、教育与资金障碍进行 检讨。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达到基础资源共享, 有效推动VET与高等教育的结合.使VET体系与高等教 育系统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职能更加清晰。为社会提供 更多高级的、实用性强的技术人才。 f二)扩大培训规模.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推行PPP项目全国伙伴计划.使联邦政府与州 一级政府实现捆绑。更有力地推进Ⅵ1T体系的改革。主要 内容包括:一是增加培训位置。2oo8年9~10月.联邦政府 宣布将在全国增加7.1万个培训位置.分别由联邦和州一 级政府设立。各州、领地增加培训位置的数量根据各州、领 地劳动人口年龄结构比例而定 二是加大对VET拨款支 持力度。联邦政府宣布,在PPP项目中,由联邦政府、州一 级政府与私人机构分别出资支持国民接受vET.以促进就 业和增加技术工人数量.其中联邦政府负责失业者100% 的VET费用及就业者40%的培训经费。州一级政府与私 国外职业教育2009年第4期 畅,并协助政府推行PPP项目;推进行业技能委员会与州 一级VET管理机构、行业技能委员会之间更有效的联系 与合作。 四、借鉴与启示 f一、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职业教育认证与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职业教育认证与管理体系,一方 面.有利于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规范职业教育机构的行 为及其培训内容.实现相关管理机构之间的分工合作、优 势互补及信息互通;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社会上职业教 育机构良莠不齐的问题。引导市场的有序发展,提升职业 教育的社会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有需要的劳动 者主动接受职业教育.并获得实际的收益.包括技能的提 升、知识的丰富、视野的开阔和收入的增加等。 (二)企业必须更多地参与职业教育 首先.企业本身应该承担对劳动者提供职业教育的社 会责任.不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实现劳动者的人力 资本增值。其次,劳动者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自身素质得到 不断提高.本身也有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强企业 的核心竞争力。最后.更为重要的是。职业教育发展本身需 要有企业的参与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为有了企 业的参与.才可以使职业教育的内容更加切合生产实际, 更好地解决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后的就业问题.实现教育 与就业两者之间的顺利对接。目前,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机 构来说.最值得借鉴的是澳大利亚的学徒制和工作场所培 训.把企业直接纳入职业教育的第一线。 f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社会生产需要的应 用型人才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劳动者素质.使其不断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生产需要的合格劳动 者。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与转 型过程中.劳动者的适应性培训和改变性培训显得愈益重 要.并成为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重要方法和出路。因此, 必须将职业教育建立在社会生产实际基础上,一方面。要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预测.并实现就业 市场需求信息与培训市场需求信息的对接。保证职业教育 的方向不偏离:另一方面,要明确职业教育的重点和主要 目标在于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特别是劳动者在接受职 业教育后要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问。 (四)强化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职能 发展职业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其中政府责无旁 贷。首先.政府要为职业教育指明发展方向,对未来经济社 会发展需求作出预测和判断.为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提供 指导和参考 其次.政府必须加大对财政投入力度。要明确 发展职业教育既是新进入劳动者提升职业素养的要求。也 是帮助已经进入市场劳动者实现职业转型、适应市场需求 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是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重 要战略措施。因而.无论从教育发展还是就业促进或者是 公共服务提升的角度来说.政府都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再 次.作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和市场管理者,政府还必须加 强对职业教育的管理.维护职业教育市场的键康有序发 展.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最后,要进一步打通职业教 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间相互衔接的通道。为广大劳动者提供 更广阔的受教育机会.消除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片面认识 甚至是错误认识。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