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及答案

2022-02-15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练习题及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鲜腴(yú) 俯瞰(kàn) 枯燥(cào) 重峦叠嶂(luán) ....

B.迂腐(yǖ) 琐屑(xuè) 倔强(jue) 瞠目结舌(chēng) ....

C.遏制(è) 丘壑(hè) 拙劣(zhuō) 接踵而至(zhŏng) ....

D.蹒跚(shān) 溺水(nì) 黏土(nián) 恹恹欲睡(yàn) ....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好友王宁找他聊起创业计划时,两人一拍即合,他毫不犹豫地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B.大疆公司称,退出无人机中国市场的传言是断章取义。 ....

C.在市运动会的开幕式中。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受到全场观众的热....

1 / 14

烈欢迎。

D.雅虎曾是傲视群雄的互联网巨头,如今却日薄西山,就此陨落。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

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

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B.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C.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 14

①穿过广场,望见清式建筑群檐牙高啄,错落有致。

②走出大殿,登上最高处的南岭塔,俯瞰天后宫,远眺大海,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③一下车,只见天后宫依山傍海,翠峰环绕。

④那天,清风轻拂,我来到神往已久的南沙天后宫。

⑤刚进大门,仰头见天后巨像居高临下,面朝大海,屹立于广场正中。

⑥拾级而上,穿过建筑群,走进正殿,看到天后娘娘端坐殿中,四海龙王侍立两旁。

A.④⑤③⑥②① B.③④⑤⑥①②

C.④③⑤①⑥② D.③④⑥⑤②①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3 / 14

(5)争渡,争渡,__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6)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①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②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

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

(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

4 / 14

[注]①钱塘:地名,今杭州。②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道殣者相望 殣:饿死 .

B.自度无所得食 度:考虑、揣测 .

C.具酒炙乐 具:备办、准备 .

D.母不知在亡 亡:逃走 .

2.翻译下列句子。

(1)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

(2)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3.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何冠军

5 / 14

①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

②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功伐,直到四面楚歌时仍执迷不悟,发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喟叹;而汉高祖刘邦始终清醒自知,将“所以取天下”的原因归结为“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③回溯历史,一个人总结能力的高低,映照着认识水平、为人境界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生走向与事业成败。

④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经验。正如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1965年与程思远谈话时所言,“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从革命年代、建设时期到改革岁月,打完一场仗、建完一项工程、推进一项改革,中国共产党都会及时总结反思,努力发扬优点、纠正失误。正是在不断地总结归纳中,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筑牢了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⑤然而,现实中不少看似有模有样的总结,却背离了初衷。有人把总结等同于写材料,任由“秀才”坐而论道、凭空出理,只求辞藻华丽、句式整齐,不管是否源自实践,是否对工作有益;有人视总结为论功行赏的机遇,把尚在构思的蓝图包装成已经完成的工作,为明显存在的问题罗织借口,结果吹大了政绩泡沫,遮蔽了潜在矛盾;有人把总结写成流水账,抄抄文件、堆堆数字、列列表格,既囫囵吞枣应付自己,也草草了事敷衍上级。凡此种种,均徒有总结之表、无总结之实,落入了形式主义的窠臼。

⑥如果对总结来个“总结”,敢于直面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心理学认为,人在意识

6 / 14

到自己身上存在问题时,会本能地选择逃避或推卸,以拒绝痛苦情感的折磨。然而,哲人有言: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一个人在舒适区待久了,就如同“温水煮青蛙”,长此以往,只会踟蹰不前、能力退化。勇敢面对难题、善于剖析自我、学会总结得失,才能增长心智、提升认知,更好地适应当下和未来。

⑦法国作家福楼拜谈及写作体会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你必须把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如果我们缺少勇于剖析的心理素质,丧失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就容易制造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花架子”,总结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总结是客观的观察,也是高度的概括、智慧的结晶,必须保证“含金量”。

⑧王安石创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一个“绿”字,就经历了十多个字的反复揣摩。安于做思想懒汉,惯于照猫画虎,难以成就高质量的总结。保持清醒、善于钻研、提高认识,才能知兴替、明得失,用理性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选自2018年1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联系全文,说说如何才能做好总结。

4.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

7 / 14

5.阅读下面的三则名言,说说它们共同阐释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周恩来

人不能没有批评和自我批评,那样一个人就不能进步。——毛泽东

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雨果

2、读书与快乐

常小仙

①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这天,一位著名的网红用戏谑的方式介绍了“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很幽默地应了读书的景。说真的,不要一提读书,大家条件反射就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其实,能够抛弃功利心,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②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董卿也曾说过:“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

③纳兰性德有一句诗:“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个“赌书泼茶”讲的就是一件读书的乐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才女李清照和她的丈夫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金石爱好者,那时居家贫俭,每每需要把衣服典卖了,才能买些碑文、水果回家。但他们并不感到辛苦,吃着水果,展玩买回来的碑文法帖,自己觉得已然是神仙眷侣。他们日常有个消遣,那就是吃过饭后,烹杯热茶,夫妇相对而坐,指着满室的书籍和史册,互相拷问某

8 / 14

个典故出自何书、几卷、几页,谁能答对,谁先喝茶。李清照博闻强识,说中就举杯大笑,每每把茶泼洒在怀中不得饮,这就是“赌书泼茶”的典故。那段清贫的岁月,因为有书相伴,而芳香四溢。正由于他们爱读书、趣读书,生活才变得丰富生动。

④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好读书,因而会读书;会读书,因而更好读书。年轻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之时,就在读书充电的方法上,显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来,他奉行的是“观其大略”。“观其大略”的准确含义,就是注意观察和吸收书籍当中的重点和精华。此处的“大”是重大的大,也就是书中的重点;而“略”是战略的略,也就是书中的精华。正是由于诸葛亮重视知识的广博胜于精深,他才选择“观其大略”,最终成为一个足不出户就知天下事的智慧达人。大文豪苏轼曾发明“八面受敌”读书法,把研究内容分为八个方面,每读一遍书,只集中精力攻破一个方面的问题,以求把书读精读透。欧阳修读书“计字日诵”,他统计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经典的总字数,规定每日熟读300字,细水长流,终于把40多万字的书全部背完。汉代学者董遇提倡利用“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这种方法类似于现在的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效果也很好。

⑤也听说过一个读书的狠招:学英语,背字典,背一页撕一页,如果心疼书,就好好用心记,一次记牢。明代学者张溥也用过类似的方法,每读完一篇新文章,就工工整整抄在纸上,高声朗诵一遍,就把纸扔到火炉里烧掉,然后再抄写,再朗读,再烧掉。如此反复七遍,直到彻底理解、背熟为止,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七录斋”。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既能读出趣味,也能收获颇丰。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9 / 14

(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11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面A和B中选出最适合第③段的论据,并阐述理由。

A.武亦姝平时就喜爱背诵古诗文,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在《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她凭借着丰富的诗词积累和“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的心态,过关斩将,一举夺魁,尽显王者风范。

B.邴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他小小年纪变成了孤儿,家境清苦没钱上学,蹲在学馆外的窗下哭泣,先生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他矢志读书,刻苦求学,终于成为一方名家。

4.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④~⑥段的论证思路。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还有哪种成功的读书方法。

四、写作题(40分)

花样年华,青春飞扬,每一个瞬间,每一番经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言,一笑……都在为精彩的人生助力,都在为伟岸的人格奠基。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10 / 14

请以“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11 / 14

参考答案:

C

B

C

B

C

(1)猎马带禽归 (2)大漠孤烟直 (3)山随平野尽 (4)馨香盈怀袖 (5)惊起一滩鸥鹭 (6)芳草萋萋鹦鹉洲 (7)威武不能屈

1. D

2. (1)同样是死,为什么不用我强壮的身体,稍稍延长母亲的寿命让她活下去呢?

12 / 14

(重点字词:等死、少、延、旦夕、何若......乎)

(2)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

(重点字词:当佣、数、得、活)

3. 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

1.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2. 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这一观点。

3. ①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剖析自我;②不做思想懒汉,善于钻研,具有探寻本质的研究精神;③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4. 首先提出中心论点“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接着列举李冰和项羽一正一反的事例,以及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是因为善于总结的例子来证明“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然后列举总结的种种形式主义现象;最后通过举例分析来揭示怎样才能做好总结。

13 / 14

5. 人只有善于剖析自我、直面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学会总结得失,才能不断进步。

1.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2.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引用了陶渊明、孔子和董卿的话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的观点。

3.选A。因为文章的第③段,是以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读书使生活变得快乐”的中心论点。选择的事例是李清照爱读书、趣读书的故事。材料A中的武亦姝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最终获得成功。

4.先提出观点“以读书为乐的人通常都是读书得法之人”,然后列举了诸葛亮、苏轼、董遇的读书方法,接着又列举了读书的狠招和张溥的读书方法,最后总结: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5.示例:猜想式阅读。每读一本书,我总爱读一部分内容后,就对后面的内容进行猜想,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又能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对书本内容理解也更透彻,印象也更深刻。(或:勤做读书笔记。每读完一本书要写读后感,有详有略、吸取精华)

14 /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