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十大古琴名曲演绎跌宕起伏——《潇湘水云》里的情景交融

2021-06-23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十大古琴名曲演绎跌宕起伏——《潇湘水云》里的情景交融
十大古琴名曲演绎跌宕起伏——《潇湘水云》里的情景交融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指的是《潇湘水云》《广陵散》《高山流水》《渔櫵问答》《平沙落雁》《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阳关三叠》《梅花三弄》《醉渔唱晚》这些曲子。很多大家都听过名字,但是并不了解。咱们一一说说。

《潇湘水云》

——我国古代一首以情景交融为特色的大型琴曲

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1425年),古琴浙派创始人南宋郭沔[miǎn],约(1190~1260),字楚望,南宋浙江永嘉(今温州)人。

郭沔是个一生未入仕,始终过着清贫的布衣生涯的知识分子,是南宋著名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

嘉泰、开禧三年(1201-1207),他在临安(今杭州)一爱好琴艺的官僚张岩家当清客,传授名曲《乌夜啼》,并和张岩合编古琴谱和民间琴谱,成《琴操谱》15卷。

郭沔对中国古琴艺术的发展有很大贡献。明代中叶以前各类琴谱集里所传的琴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他整理、创作和传授的。在张岩家做清客期间,他收集了大量民间野谱,整理了《阁谱》。此外他创作了大量新曲。著名的除《潇湘水云》外,还有《秋鸿》《飞鸣吟》《泛沧浪》《春雨》《秋风》《步月》等。他的直系传人刘志方,毛敏仲(毛逊),徐天民(徐宇)等人后来都成为一代宗师,形成古琴史上影响深远的浙派。

金兵入侵时,张岩被罢官,郭沔移居于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潇水自九嶷山流过)。郭沔深感国事日非,恢复无望,遂移居衡州,泛舟潇、湘江上。

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象,便激起他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无限感慨而创作此曲,以寄眷念之情。传说中,九嶷山是贤王舜的葬地,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自然成为贤明的化身。

郭楚望借水光云影,以抒抑郁、眷念之情。创作名曲《潇湘水云》以寄忧思,其后郁郁而终。

郭沔所处的时代为南宋末年,正值元兵入侵,临安失守,官场腐败黑暗,朝廷偏安江南,南宋王朝即将灭亡的前夕。而他又是一个反对苟且偷安,具有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的人。

作者感慨时势飘零,满怀愤国忧世之情,在潇湘之上泛舟而游,潇水浇山,远远眺望,观赏云水奔腾。但此时山被云水遮蔽,不见天日,正如当时的时势,遥思故国,“每欲望九嶷,为潇湘水云所蔽”,于是作《潇湘水云》以记;寄托他对现实的黑暗与贤者不逢时的义愤和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以曲抒郁。

乐曲通过古琴特有的吟、揉等手法,时而奔放浑厚,借云水掩映,烟波浩瀚的景象描写,抒发对山河残缺,时势飘零的感慨和荡气回肠的爱国热情。这首情景交融,寓意深刻的中国古曲被历代琴家们所推崇而流传。

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自13世纪中国明初问世以后,数百年来广为流传,许多琴谱专集都收载了此曲,并被历代琴家公认为优秀的琴曲之一。近年,有采用古琴与大型民族乐队的演变形式演奏此曲。

此曲最早见于明朝朱权编写的《神奇秘谱》,其题解说:“臞仙曰,是曲也,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云之为曲,有悠扬自得之趣,水光云影之兴;更有满头风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

此曲流传至后世,有多种谱本,从最初的共分十段,到后来结构上也有一些变化。经历代琴家发展为十八段加一尾声。现存琴谱多达五十种。经过许多琴家不断加工,艺术更臻成熟。

现将琴曲《潇湘水云》的琴词附后:《浙音释字琴谱》(明弘治四年前即1491年)

第一段:洞庭烟雨

洞庭烟雨,霏霏四起,微茫千万里,云天倒浸龙宫底。悠扬自得,扁舟看范蠡蠡,一簑江表谁为侣。江乡趣,闲伴渔翁,有网何曾举,假沽名吊誉。

第二段:江汉舒晴

江汉舒晴,水光云影,清清霁色澜霞明,好风轻。浮天浴日,白浪涌长鲸。壶天物外幽情,破沧溟有客寄闲名,醉里醒醒,歌泽畔也那吊湘灵。

第三段:天光云影

潇湘云水也两清清,水浸遥天云弄影,闲引领,九嶷何处岭。墨染临川,那闻八景。诗兴,三山五渚相为柄,客船渔火相为证,磨天镜。

第四段:水接天隅

水接天隅,涵太极,未成图。玉鉴映冰壶,弥漫莫测也没平芜,遥山平断雾收初。不堪目极心孤,忘机鸥相呼。何堪小隐,寻个渔夫,丝纶结伴乐应殊。时世疑狐,那烟月模糊,唤醒陶朱,添来一个那酒伴诗徒。

第五段:浪卷飞云

浪卷飞云,势氤氲。羲皇人,何处潇湘的那投老寄闲身。遥借问,你那谁与汝相亲,风月为邻,芒鞋羽扇白纶巾。云水中分,潇湘佳致与谁论,十洲三岛堪伦。

第六段:风起水涌

满天雨也那满天风,风起浪春春,四水浮空空。潇湘风景,的那与无穷,金碧画图中,看弱流千里,的那隔十岛三蓬,三蓬。

第七段:水天一碧

渺渺那水天一碧,蓬瀛少隔,望云根那莫测,拟冯夷那访河伯。美哉也,伊谁得,彩霞绚色,看轻挂水帘,的那月钩云额。

第八段:寒江月冷

寒江月冷,银河耿耿,水云遥映菱花镜,增佳兴,潇湘佳胜。凝眸高凭,遥见渔竿轻弄影,窄寄人篱下羊裘,高高帽顶。举月为媒,指天为证,不受般周聘。世浊我清,众醉我醒,风月襟怀,惟凭诗管领,听天还听命。

第九段:万里澄波

万里澄波,耿耿湛银河,的那止水自盘涡。倒浸姮娥桂影的那婆娑。谁何,壶天风月乐无他,惟凭诗酒消磨,消磨。半帆风雨,一由

渔歌,由人闲唱和,笑人间歧路多。

第十段:影涵万象

一天灿烂红霞,影涵万象,那落日西斜。金翻鸦翅,水映那芦花。雨放满天星彩,风来何处悲笳。停槎品题八咏,有客兴无涯。美蒹葭,可堪那图画。如飞笔,似黄麻,安排景致入诗家。

第一段引子是用泛音演奏的曲调:

这段音乐以圆润飘逸的泛音和不断上扬的跳宕旋律表现了轻烟缭绕、水波荡漾的优美意境,犹如一幅远景山水画。头四小节是贯串全曲的主题音调,尾句则强调了乐曲的商调式属性。

乐曲第一部分包括二、三两段,描绘了云水苍茫、壮丽迷人的景色。开始,由按指荡吟等手法奏出“引子”中的主题音调,情绪深沉哀怨。渐渐地,曲调以较大的起伏展开,它进一步揭示了作者不平静的内心世界,一种忧国忧民的郁悒之情油然而生。

乐曲第二部分包括四至八段,这是琴家称为“水云声”的段落。它利用“往来”、“荡吟”的指法技巧,在古琴低音区滑奏,表现了一种水气袅袅、云影飘忽的情态。

这种往来滑奏所产生的颤抖音色,既令人联想起水荡云移的动态景象,也似作者因剧烈痛苦而发出的呻吟之声,有着特殊的表情作用。音乐的进行中还穿插了歌唱般的音调。

这里的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上下跳跃推进,富有激昂陈词的气质。旋律由连绵不断地进行过渡到“水云声”再次出现。绵长的曲调象起伏不停的波涛将乐曲情绪向高潮推进。

乐曲第三部分是全曲最为精彩之处。它包括九至十六段,描绘了云水激荡、奔腾翻涌的奇伟景象。

这部分音乐充分运用了古琴中散音、泛音、按音的不同色彩,加以错落弹奏,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华丽效果。音乐在三个多八度的广阔音域内用大音程急促跳进,加之强烈切分节奏的运用,将水翻浪滚的壮阔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仿佛是作者内心暴风雨般激情的倾注。

随后,音乐进入以两次跳进为标志的高潮段落,曲调刚劲有力,

一气呵成,在高音区挥洒驰骋,气魄雄伟,感情激越,尤其双音滑奏指法的运用极为出色,将难以抑制的“倦倦之意”抒发得十分感人。

乐曲第四部分包括十七、十八两段。曲调再度转为舒缓、平静,作者将惆怅之情融入低沉压抑的音调之中。但在音乐末段,却突然出现连续的、有着转调色彩的“4”音,使乐曲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这段音乐仿佛是作者燃烧着的爱国火焰最后闪出的光亮,而紧接着用泛音演奏的尾声却又如力不从心的叹息。

音乐最后结束在低音区的商音上,旋律具有沉重压抑的色彩。曾经怒涛汹涌的潇湘水云至此风平波息,只有作者感情的余波还在微弱地起伏,引起人们心头的深深共鸣。

《潇湘水云》以一个核心旋律贯穿整首乐曲,主题A和它的变体以不同的手法十数次出现于曲中九个不同的段落.在新的演奏版本中还作了一些速度上的处理,将原来全曲慢板改为散——慢——中——快——散的速度进行,使乐曲更富变化,意境更为深邃。

全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的“吟、猱、绰、注”技法,集中体现了古琴艺术的“清、微、淡、远”的含蓄之美。

历代琴家都十分赞赏《潇湘水云》的艺术成就。

如元代文人黄莱曾写有赞美郭沔及其《潇湘水云》的一首诗: 鹿死徒负隅,虎视犹自固。 长怀惓惓情,环顾茫茫雾。 居正托空言,偏安终故步。 靖康耻未消,嘉定疑犹怖。 忍割重臣头,谄事儿皇父。 楼阁起荒村,笙歌杂野哭。 骠骑索绣珍,胥吏追徭赋。 竞供权贵嬉,那问灾黎诉。 蹈海不尊秦,入山惟望楚。 抱琴问九嶷,掇梃归三户。 纵指发奇哀,潇湘水云怒。

明末虞山派琴家徐青山赞美《潇湘水云》一曲:

“今按其曲之妙,古音委婉,宽宏淡宕,恍若烟波飘渺。其水云声二段,轻音缓度,天趣盎然,不啻云水容与。至疾音而下,指无沮滞,音无痕迹,忽作云驰水涌之势。泛音后,重重跌宕,幽深思远。非亲授指法,奚能得其旨趣。”

清朝苏璟编的《春草堂琴谱》,书中也是赞誉有加:

“鼓潇湘则天光云影,容与徘徊,个中情景,当作何体会,鼓者听者两不知也。谱中此曲用指极难,学者弗徒以手快为胜。”

可见,《潇湘水云》是一首技巧和结构相当复杂,并深受各派琴家喜爱的经典古琴名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