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绣惟一传人疾呼拯救濒危绝技

2024-08-07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汉绣惟一传人疾呼拯救濒危绝技


汉绣惟一传人疾呼拯救濒危绝技

汉绣,曾有过与苏绣、湘绣等并称十大名绣的辉煌历史,可如今却鲜为人知了。而它在武汉的惟一传人——年近七旬的任本荣老先生最近也苦于其衣钵传人无处可寻。

几经曲折 艰难留存

68岁的任本荣老先生出生于汉绣世家,已是任家汉绣的第四代传人。回想起投身汉绣工艺55年的点点滴滴,任老就如数家珍一般,激动地说个不停。

汉绣起源于西汉,在清朝时达到鼎盛,咸丰年间,朝廷在汉口设有织绣局,集中各地工绣制官服和各种饰品。汉绣便以汉口大兴路绣花街为中心向周边扩散,鼎盛之时与苏绣、湘绣三分秋色。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分别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名扬海外。然而,抗战时期,日本军队侵占武汉,汉口绣花街被烧毁,艺人四散逃命,汉绣日趋凋零,技艺几近失传。

任本荣从小在家就接触到汉绣,l947年拜师于汉绣名师“三喜爷”。由于当时艺人担心自己的学徒会半路偷师出逃,所以立下了“入师门,不出门”的规矩,任本荣被老老实实地闭关学习了三年,还外带帮了一年工,学成完毕,当时请了七桌酒席后,才正式取得师傅的认可,获得了所谓的从业资格。

新中国成立后,汉绣重放光彩,但是“文化大革命”时,汉绣又成了“破四旧”的对象,大量汉绣制品被焚烧,艺人也纷纷转行。任本荣自己也只能在武汉戏剧服装厂长期从事戏服设计制作,很少在家再做汉绣了。

直到1989年的一次意外发现,才让任本荣老人重新拾起了汉绣老本行。当时,任本荣偷偷地为女儿绣了一条裤子,让他的老朋友做成形,因为当时带手工刺绣的衣服很少见,裤子做好后,朋友的女儿试了试就再不愿脱下来了,他只好再做一条,“看来汉绣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的”,任本荣开始多方联络、收集遗留的传统图案、汉绣作品,拾起老本行,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今为止,留下的汉绣已有2000多件。

名绣绝技 濒临失传

在任本荣的工作室里每件汉绣作品,都让人惊叹不已。其中一幅“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对联更是别具特色,对联上的字是通过色彩各异的绣花组成,横批没有直接绘出,而是蕴涵在正中的画里:象征富贵的牡丹花枝头上栖有一对白头鸟,横批即为“富贵白头”。此图近看是画,远看才发现是一个大大的“寿”字,整件作品真是巧夺天工、独具匠心。在这幅作品中,任本荣运用以“平绣”为主的手法,采用了“参针”、“打籽针”、“间隔绣”等多种针法,强调色调的搭配,分层破色、对比强烈。整个作品追求充实丰满、富丽堂皇的热闹气氛,充分体现了“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美学思想。

任本荣兴奋地介绍说,汉绣,采用一套铺、平、织、间、压、缆、掺、盘、套、垫、扣等针法,以“平金夹绣”为主要表现形式,绣品可以枝上生花,花上生叶,叶上还可出枝,呈现出浑厚、富丽的色彩。其风格也与湘绣、苏绣的写实大为不同,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汉绣的原材料由真蚕丝制成的素缎,刺绣用的线也必须是蚕丝做成。汉绣的图案主题,多为波状之云纹,翱翔之凤鸟、奔驰之神兽,以及汉绣文饰中常见之带状花纹、几何图案等。

当任本荣的作品展出后,不少人慕名而来,愿意高价购买作收藏,可是他都婉言谢绝了。任本荣说:“舍不得卖,关键是现在汉绣的作品太少。我已经68岁了,只能再干几年,如果再招不到好徒弟,这门手艺恐怕真的要走向没落了。”

一绣千年史 只盼后继人

但是学汉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本荣认真地说,当初跟“三喜爷”一起学习汉绣的大部分人都放弃了汉绣的制作,只有他坚持了下来。解放后为了提高水平,他还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绘画。使自己全面熟练地掌握了汉绣“打样—设计—刺绣—组装”的全部工序和50余种针法。当年要求徒弟要闭关三年,帮工一年,才能出工,否则会坏了师傅的名声,这也是有其合理性的。汉绣这样的细活,没有三四年的精心琢磨、潜心研究,扎实学好基本功,是做不出来的。稳不下来,学点皮毛,不仅是坏师傅名声,更是坏汉绣的名声。任本荣忧心重重,“但现在的年轻人都很浮躁,很少有人有这份耐心”。

不久前,任本荣决定向社会招收有潜质的徒弟。“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已有200多人表示出对这门工艺的兴趣,其中有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下岗职工等。可是任本荣说:“以前我也收过徒弟,可是都没有成器。所以要想学好,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过硬的美术基础,扎实的书法功底,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当然最好年纪尚轻,20岁上下。虽然我的压力不小,但也不会放低收徒的标准。”任本荣强调,满足条件者,他将封闭传艺三年,让汉绣绝技传承下去。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汉绣艺术、学习汉绣工艺,任本荣已打算和武汉市政府

策划成立一个“汉绣基地”,在招收少数精心培养的弟子外,还将针对院校学生、下岗职工等有兴趣的人士开设培训班、兴趣班。任本荣平静地说:“这样才对得起我对汉绣一辈子的感情。真希望汉绣后继有人,汉绣艺术发扬光大,让这块楚文化中的瑰宝能重焕光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