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1卷第7期 2002年7月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V01.11 No.7 Ju1. 2002 文章编号:1005-6947(2002)07-0385-04 ・专家论坛・ 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进展 汪忠镐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研究所,浙江杭州31oo06) 关键词:主动脉瘤;动脉瘤,夹层 中图分类号:R543.16;R322.121 文献标识码:A 在祝贺Charles Dubost首次切除和移植法成功治 疗腹主动脉瘤50周年的不长的时期里,此种手术早 在全球得到推广,数以百万计的病人得到了治疗,且 1 发病率 在美国,夹层动脉瘤约占尸检的11500。每年 每百万人口中占5人(腹主动脉瘤破裂占3.5人)。 50—70岁者较为多见,男多于女。 在近10余年中进入了微创外科的新时期。常规手 术治疗死亡率已降到5%,甚至3%以下,50年问实 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飞跃。 但是主动脉夹层性病变可不象前述疾病,虽然 2 病因学 主动脉夹层的确切病因不明,但与以下情况有 关:高血压、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马凡综合征、 Turner和Ehlers.Danlos综合征、多囊肾病、主动脉中 膜变性)、主动脉缩窄、先天性主动脉瓣病、妊娠、动 脉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钝性或医源性创伤。 二百多年前已有夹层动脉瘤的描述,在其后的冗长 岁月中此病仅由尸检发现。近20年来随着影像学 的发展,对诊断该病已无问题;但对其基本概念,尤 其是如何治疗问题,即便在医界也并不充分。如何根 治此病则又是举世未解决的问题。因而甚有必要探 3 分 类 按DeBakey分型:I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变 讨这个最为凶险、治疗上又最为棘手、但又进展缓慢 的主动脉夹层和夹层主动脉瘤,包括主动脉夹层和 范围自升主动脉至远侧腹主动脉,以至更远;lI型, 病变仅涉及升主动脉;Ⅲ型,病交涉及降主动脉及以 远。膈上者为Ⅲa型。膈下者为Ⅲb型。另一分型为 凡涉及升主动脉者均为Stanford I型;仅涉及降主动 脉及以远者为Stanford II型(图I)。 夹层动脉瘤的差别?何种情况下需要治疗或紧急治 疗、现有的治疗方法是什么?诸法能达到的目的是 什么,如:缓解或治愈等基本概念。 早年的历史:Morgagni于1761年叙述了主动脉 外膜下血肿。1 822年Shekelton提出了伴有远侧主 动脉再入口的主动脉“双桶”现象。Laennec于1 826 4发病机理 夹层动脉瘤由真腔和假腔组成,被一层由内膜 或/和部分中膜所分割。中膜变性或胶元增加均减 少主动脉壁对血流的受承力。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 转折最明显处受血流的冲击最大。随着心脏的搏 动,上述部位随之扩展、回缩和摆动,对该部中膜弹 力纤维的损伤颇大。每年的心搏次数几乎达半亿次 年终于提出了夹层动脉瘤(dissecting aneurysm)这个 概念。1 830年Elliotson提出升主动脉为发生夹层的 最常见部位,内膜撕裂常是横向,而外膜破裂则呈纵 向。1 838年Penneck报道了第1个美国病例。1 855 年Swain报道了第1例生前得以诊断的病例。Babes (1910)和Krukenberg(1920)认为内膜撕裂不一定是 之多,加上高血压、中膜变性、滋养血管供血障碍、 先天性发育不良等因素,则很易引起上述部位管壁 创伤、壁问血肿和内膜以至不同程度的中膜穿破和 撕裂。血流进入壁问将主动脉分裂形成大范围的夹 层。以弓降部为例:如图2A代表了弓降部的创伤 和壁问血肿及由此引起的早期内膜穿破。图2B和 形成主动脉夹层的必要条件,如主动脉滋养血管的 病变,同样可形成夹层。 收稿日期:2002-.04—3O。 作者简介:汪忠镐(1937一)。男,浙江杭州人,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血管外科方面的研究。 c均为弓降部撕裂致降主动脉外壁形成向远侧的有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真假两腔的撕裂。当假腔在外侧(大多数情况如 此),而又无远侧再入口时,假腔受到更多的高压血 第1t卷 官供血动脉的阻塞,如冠状动脉、头臂干动脉或内脏 动脉。由主动脉壁内血肿引起的夹层动脉瘤同样有 类似的死亡率。 流的离心性冲击和灌流影响,在夹层与主动脉外壁 间的撕裂过多时,撕裂的夹层被压向真腔,可致不同 程度以至完全性真腔受压(B2)。此时,下半躯体灌 注不足,可致截瘫和肝、肾、肠缺血。除非在远侧假 7 诊 断 早年本病均由尸检发现。近30年来由于影像 技术的迅速发展,CT,MRI、超声心动、螺旋CT、主动 脉造影和DSA等可以对夹层动脉瘤进行有效的诊 断,经食管超声对降主动脉夹层的观察尤为确切;但 腔形成自假腔向真腔的穿破,也即较大的再入口时 (图2B3及箭头),才能使假腔减压而使真腔受压有 所缓解。这就是远侧开窗术有效的原因。图2C1 是夹层病变向近侧延伸、图2C2和C3分别有3和2 对于内膜撕裂的确切部位和病变程度和范围的观察 尚待进一步的提高。 个夹层,从而在病变的夹层内形成3和4个腔隙,进 一步说明了本病的复杂性。除形成夹层病变(B1) 8 治 疗 8.1 内科治疗指征和方法 外,按Laplace定律,较薄弱的弓降部外壁继续受到 更大的损伤,从而形成了膨出,也即夹层动脉瘤 指征:病情已不可能实施手术者;慢性主动脉夹 层而无夹层动脉瘤形成者;有再入口的和两条平行 (C4),其发展的结局几乎均为进一步的扩大和破 裂,即如图2C6所示病变破裂入胸腔,病人立即死 亡,也可穿入纵隔、心包等。图2 C5则示另一种很 夹层者;慢性病例在随访中无再扩大者。 对急性病例需在监护病房进行抢救,给予积极 的降压、B阻滞剂和镇痛治疗,必要时给予冬眠疗 法。同时密切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避免 少见的现象:假腔外壁虽已穿破,血流灌入胸膜后间 隙。虽薄但具有一定抗张强度的胸膜偶而可将出血 加以局限,此为暂现象,但或许给病人带来一个抢救 应用过多的液体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扰乱或肺水肿 等严重后果。以积极的内科治疗改善病人各方面条 的机会。此时左胸出血不是鲜血,而是从胸膜后间 隙经胸膜渗出的血性液体。在造影片上可见到包绕 动脉瘤破裂的“微薄弧形征”便是一个典型的作为 包裹或局限夹层动脉瘤破裂的胸膜。 件,力争在病情稳定后酌情采用更积极的治疗。 8.2 手术治疗 8.2.1 手术指征 见附表。 附表 夹层动脉瘤的手术指征 5 并发症 包括动脉瘤破裂入胸腔、心包、纵隔和胸膜后, 或引起灌注不良综合征(malperfusion syndrome)或器 官灌注不良,它是主动脉夹层病变引起的严重后果 之一,发生率占3 8%一50%。文献报道:涉及冠状 动脉者占4.7%一7%,颈动脉者6.6%一28%,锁 骨下动脉5.6%一1 7%,肠系膜上动脉2.3%一 11.9%,肾动脉3.2%一1 2.4%,与脊髓循环有关的 肋间动脉1.8%一6.8%,髂股动脉1 3.2%一30%, 其机制与无远侧再入口和在夹层远端形成盲端、使 假腔压迫真腔造成真腔塌陷或填塞(collapse),从而 严重干扰其血运有关。 8.2.2 手术方法 l935年Gurin为一43岁男性 主动脉夹层延伸到右髂动脉引起有右下肢急性缺血 6 自然病程 患急性夹层动脉瘤的病人可在发病后突然死 亡,或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收集世界963例急 性夹层动脉瘤病人,其中50%在48 h内死亡,每小 时死亡的危险占l%;70%死于1周内,90%死于3 个月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瘤体破裂或重要器 病人经右髂动脉切除夹层动脉内侧壁,即所谓开窗 术,缓解了右下肢缺血,病人术后第6d死于肾衰。 Abbott以聚乙烯赛潞芬(Cellophane)或奥纶(0r. Ion)包裹慢性夹层动脉瘤延长了病人存活期。 DeBakey于l954年5月为患III型慢性夹层动脉 瘤的病人施行降主动脉部夹层动脉瘤切除,以缝合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7期 汪忠镐: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进展 387 法闭合远侧假道后,行对端吻合术。他还于1955 并发症,主要有术后出血、截瘫、急性心力衰竭、脑 年1月以同种移植物治疗类似病人,以及于同年3 血管意外、肾功能衰竭、肺不张、胸腔积液、迷走神 月对急性III型病人在降主动脉作了建于降主动脉 经麻痹、凝血机制障碍等。术后出血而再手术的机 的开窗术,此时,治疗的重点已为弓降部的内膜撕裂 率是4%一8%。术后截瘫或偏瘫占5%一8%(急 ——弓降部切除和重建(图2),改进了手术疗效。 性:慢性=19%:2.9%)。 Shaw于1955年进行了首例(如图3左的)经腹 8.2.3 微创外科 Mitchell报道44例胸动脉瘤以 主动脉的夹层动脉瘤开窗术。 微创法用支架型人工血管进行治疗,其中仅包括 Bahnson于1 958年5月首次完成升主动脉慢性 Debakey I型慢性夹层动脉瘤1例。以该法成功地治 夹层动脉瘤的切除和置换术。Hufnagel于1 961年首 愈了弓降部夹层动脉瘤,但3个月后因持续性胸痛 次完成急性升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 而需行全降主动脉置换术。 术治疗。DeBakey于1965年首先完成涉及胸和腹主 Koul叙述了手术和微创腔内联合法治疗降主动 动脉的夹层动脉瘤的治疗。Griepp于1975年首先 脉瘤,理由是手术需取胸腹联合切口和在体外循环 在深低温停循环下为慢性夹层动脉瘤病人完成主动 下切除和重建降主动脉,故无法取胸骨正中切口施 脉弓置换术。 术。但经此切口不仅可自降主动脉近侧放置支架型 Carpentier于1 98 1年报导了旷置主动脉夹层和 血管,同时还能实行必要的冠状动脉架桥、瓣膜置换 将降主动脉血流逆转的方法治疗DeBakeyIII型夹层 和升主动脉以至主动脉弓修复等手术。 动脉瘤5例(图3中、左),3例急性、2例慢性,手术 从1999年3月至2001年8月,作者等采用微 均成功,术后造影证明夹层病变被旷置。其优点为: 创外科方法治疗47例发生在胸主动脉上的血管疾 (1)以人工血管施升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架桥手术并 病。男39例,女8例。病程1 d至5个月,平均1个 不涉及发脆、薄弱和易出血的夹层病变,而是在相对 月。夹层动脉瘤37例(DeBakey I,II和III型各1,2 正常部位手术;(2)在降主动脉顶部置以永久性钳 和34例),真性胸主动脉瘤5例(其中1例由大动 夹可完全逆转了降主动脉血流;(3)真腔内血流部 脉炎所致的弓降部动脉瘤伴远位胸主动脉狭窄)、 分恢复,使假腔体积和范围得到缩小;(4)弓降部血 假性动脉瘤3例,主动脉狭窄和主动脉减速伤各1 流滞缓,使假腔顶部易于血栓形成。 例。病因:动脉硬化26例、马凡综合症综合征2例、 包括主动脉瓣在内的全主动脉分期置换术,于 大动脉炎2例、职业相关(萨克斯吹奏者)、创伤和 1982年首先由Cra ̄ford以分期手术法完成。一期施 先天性各1例、原因不明者14例。在夹层动脉病人 此术则由Massimo于1 982年完成。无缝线的带端环 中,有剧烈胸痛者36例(97.3%)、高血压26例 的腔内人工血管吻合法有助于手术。 (70.0%)、血尿7例(1 8.9%)、气短5例、休克和 总之急性期手术仅局限于即将或已发生并发症 肾功能障碍各4例、贫血3例、左侧血胸2例,心包 的主动脉节段的治疗,如升主动脉病变切除和置换 填塞和糖尿病各1例。作者以不锈钢z形支架作为 或加冠脉重建的Bental或C ̄rol手术。在降主动脉 骨架,以真丝作为覆盖物,由聚丙烯无创线将二者以 则为弓降部切除和重建(图4),但在不少病例仍留 手工缝合成带膜支架。移植物的直径为宿主动脉的 下较大范围夹层。因而只能说是姑息性或非治愈性 直径加1 5%,其长度根据需要而定。做成的带膜支 方法。在慢性期,因成纤维细胞的繁衍、增殖和纤维 架鞘入自行研制的导送系统中,经环氧一烷消毒后 化,则利于缝合或吻合。如病情许可,有条件者可行 备用。治疗在导管室内进行。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 胸、腹主动脉切开,用Cmwford重建法;或切除夹层, 醉或局麻(仅1次)。入路多经股总动脉(42次), 将多余外膜直接裁剪和缝合;或以 剖的人_T-血管 其次为髂外动脉(4次)和主动脉(1次,体重仅有 施行直接重建(术中注意保持内脏血管的通畅)。 33 kg)。在x线监视下,合适的支架移植物到位、释 前法由美国Hopkins大学首先提出,后者作者曾施行 放,血管造影复查。如有漏,则加1或2只相应支架 1例(图5)。更为广泛的根治性治疗,即全主动脉 移植物(19—22)。37例夹层动脉瘤均用了带膜支 置换术,对慢性期的合适病例是可行的。 架:1例在主动脉弓,2例在升主动脉,34例在降主 手术后并发症:这种手术具有高风险和严重的 动脉;以1枚带膜支架治愈全主动脉夹层和狭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结果:手术的死亡率已明显减低,其中DeBakey I和Ⅱ型死亡率是在5%一27%之间,1,5和10年 第11卷 移位1例,再次置放合适支架移植物后封闭了漏口。 后期死亡2例,分别为肺癌转移和急性咯血 (5.4%)。43例近期随访均存活,占9 1.4%。而在 作者另一组手术治疗的病人中,手术死亡率高达 19.6%。现已有“支架误入假腔”的报道,此为并发 症。但当假腔严重压迫或填塞真腔,造影剂和导管 均无法进入真腔之际,又逢必须抢救的病例,如能以 的存活率分别为9 1%,75%和32%;急性Ⅲ型夹层 动脉瘤手术死亡率为6%一50%,1,5和1 0年的存 活率分别为93%,80%一90%和1 8%;慢性的Ⅲ型 夹层动脉瘤手术死亡率为4%一1 7%,1,5和10年 的存活率分别为90%一93%,70%一78%和32%。 DeBakey I和Ⅱ型后期死亡的原因是心衰和中风, 77%DeBakey III型的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残留夹 层、心源性或猝死。作者的支架移植物置放技术成 功率现仍为1 00%。每人应用内移植物1—3枚,平 均1.24枚;其直径为22—44mm,平均32mill;长度 支架型血管自假腔封闭瘤体,则可自假腔进行操作, 以达到留下者全为平行的夹层的目的,后者尚有自 愈的机会。图6 A,B为实例,C,D分别显示自假腔 进行治疗和误入假腔,其差别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微创血管外科,或少创手术加微创法 25—1 00mm,平均75 mm。术中发生早期漏2例,复 查中消失。围手术期死亡2例(5.4%),分别为冠 心病发作和糖尿病酸中毒。术后3个月支架型血管 在解决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这个举世未攻克的 难题上可能拥有良好的前景。而手术方法仍有其地 位和加速发展的需要。 ' . 9 1 1 ‘ Ii iI ̄  ̄-'i I,W:Bt_ , ~l———国 —{…一 j一一—J {,, 图1病变的分粪 图3左侧为开窗术,中和右为Carpentier手术 图4从左至右分别显示主动脉弓降部病变的切除和重建法 图5正中者显示在纵行全程切开的夹层病变上切除夹 层和裁剪,右侧示直接修复法,左侧示以纵剖的人工血 管重建法 图6 A,B为实例(急性全主动脉夹层和弓降部夹层动脉 瘤形成、左血胸的74岁老翁),示介入治疗前和后;c,D分 别显示自假腔进行操作(类同病例)和误入假腔(并发症), 差别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