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宣州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05-15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宣州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宣州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作者:耿浩

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第22期

摘 要:该文介绍了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发展家庭农场以来,宣州区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存在困难,并对宣州区家庭农场下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快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落实用地优惠政策,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与技术指导。

关键词: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存在困难;对策建议;宣州区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2-09-02

自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发展家庭农场以来,宣州区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截至2015年10月,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家庭农场416家,其中区级示范家庭农场67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8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经营产业覆盖粮油、蔬菜、畜禽养殖、水产、苗木等主导产业。家庭农场逐步成为该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1 发展现状及成效

1.1 适度规模经营成效明显 宣州区416家家庭农场中,粮油蔬菜种植类284家、畜禽养殖类64家、水产养殖类22家、林业类34家、其他类12家。一是经营规模适度。284家粮油蔬菜种植家庭农场中,6.67~13.33hm2家庭农场125家,占44%;13.33~33.33hm2家庭农场120家,占42%;33.33~66.67hm2家庭农场33家,占12%;66.67hm2以上家庭农场6家,占2%。32家家禽养殖家庭农场中,年出栏8~10万只家庭农场9家,占28%;年出栏10~12万只家庭农场15家,占47%;年出栏12~15万只家庭农场6家,占19%,年出栏15万只以上家庭农场2家,占6%。二是用工规模适度。全区416家家庭农场中,家庭成员劳动力1 132人,常年雇佣工人1 465人,常年雇佣劳动力与家庭成员劳动力之比为1.3∶1。三是规模经营效益较好。2014年,该区家庭农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 510元,是其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倍。

1.2 集约化程度高 鼓励家庭农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家庭农场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目前,全区家庭农场中建立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213个,其中:粮食类139个、蔬菜类15个、茶叶类7个、畜牧类35个、水产类5个、林业类12个。拥有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家庭农场1家,市级蔬菜标准园家庭农场8家,市级茶叶标准园家庭农场2家,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家庭农场5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3 市场化程度高 宣州区发展家庭农场重视市场化运作,通过注册商标、申请“三品一标”认证等方式,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知名度,拓宽产品销售市场。全区家庭农场注册商标81个,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8个。如宣城市乡菇娘食用菌种植家庭农场,注册“乡菇娘”品牌,产品成功打入市区大型超市,实现订单化生产,销售稳定。

1.4 社会化程度高 宣州区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创办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了家庭农场与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有机合作。目前全区采取双向合作建设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占35%以上。如宣城市木子禽业合作社内即有15户社员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合作社以优惠价格为家庭农场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等,家庭农场按照标准生产,成鸡再由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实现了家庭农场与合作社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又如宣城市新科养猪专业合作社,引导社员注册成立家庭农场,组建生猪养殖产业联合体,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有效连接,有效降低了社员养殖风险。 2 存在困难与不足

2.1 农业生产高成本、高风险,比较效益低 一方面,近年来,种子、农药等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加上人工费、农机具、油品等价格上涨,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成本逐年增加。而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频繁,对家庭农场从业者积极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家庭农场在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经营的同时,也积聚了生产风险,目前市场上农业保险险种单一、费用较高,家庭农场抗风险能力弱,经营收益缺乏保障。

2.2 家庭农场流转土地存在不确定因素 一些农户对土地流转存在惜租心理,导致一些农场流转来的土地不集中,有的租期短、变数大,农场主不敢投入,增加了生产和管理成本,制约了农场扩大经营规模。同时,土地流转价格上涨较快,土地流转不够规范,易产生合同纠纷,影响了农场的正常生产秩序和农场主的生产积极性。

2.3 家庭农场融资难 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形成的基础设施、仓储、农业机械等无法办理产权证明,在金融部门融资难。

2.4 家庭农场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多数家庭农场的道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二是家庭农场的管理用房、储藏用房、设备用房等附属设施用地审批难,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

2.5 人才匮乏制约发展 家庭农场经营者多为种养殖大户转型而来,文化素质偏低,对家庭农场的管理较粗糙,产品市场化营销意识不强,产品没有向精深加工有效延伸。 3 对策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1 加快土地适度规模流转 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出租、转包、互换等多种形式,推进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规范流转,引导有资金、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人才流转土地,逐步建立土地向规模、向“能人”集中的激励机制。 3.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围绕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在农业补贴、资金奖补、项目建设等方面加强扶持,提高其自身实力和发展活力。二是落实用地优惠扶持政策。对家庭农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种养基地、农机示范推广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在不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的前提下,可视作农业生产用地。对家庭农场兴办加工企业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应优先安排用地计划。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家庭农场生产、销售农产品,在纳税上给予减征或免征。

3.3 加大融资与保险支持力度 一是建议金融部门优化服务,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探索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设施、畜禽产品、水域滩涂、蔬菜大棚等抵押贷款。对资信情况良好、资金周转量大的家庭农场发放信用贷款。简化信贷手续,给予利率优惠,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建议大力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保险险种,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保障家庭农场健康稳定发展。

3.4 提高家庭农场主素质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与技术指导,提升家庭农场主综合素质。根据家庭农场类型,通过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家庭农场主培训班,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逐步培育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现代农场主。 (责编:徐焕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